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下图示意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自然路面相比,图示城市路面( )
A.下渗明显增多 B.地表径流加大 C.地面蒸发增加 D.地下径流增多
2.为缓解“城里看海”现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加大地下水的利用 B.改造升级排水系统
C.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D.提高透水地面比例
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下图为海绵城市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增加地表径流 B.减少蒸发量 C.减少地下径流 D.增加下渗量
4.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
①雨季内涝②用地紧张③淡水不足④热岛效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某城市公园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来处理雨水。下图为该公园植草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可以( )
A.减缓地表径流 B.增加降水 C.减少下渗 D.增加水汽输送
6.推广此类公园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构建生态景观②加剧热岛效应③塑造地表形态④减小气温日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径流
8.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 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我国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业。图左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图右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 )
A.①代表下渗 B.②代表蒸发 C.③代表地表径流 D.⑤代表水汽输送
10.砂石覆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①减弱 B.②增加 C.④减少 D.⑤减少
读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D.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1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A.① B.④ C.⑤ D.⑥
13.下列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如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15.某班同学为天津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A.普及屋顶绿化,扩大绿地面积 B.加强监督和管理,消除水体污染
C.跨流域调水,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地面铺设透水砖,就地消纳雨水
二、综合题
16.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③①⑤⑦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 、
(2)向海洋源源不断输送有机物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序号);促进陆地水体更新的主要水循环类型是
(3)说明图示内的湖泊可能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 。
(4)说明该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我国西北新疆地区年降水量﹤50毫米,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上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
(1)写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D 。
(2)如果图中的森林植被增多,带来的直接变化是G (增大或减小),H (增大或减小)。
(3)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为 ,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主要作用是 。
(4)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序号)。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近年来,祁连山地区出现农业用水不当、违法开矿办厂等现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图为祁连山及周围地区地理环境示意图。
(1)分析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祁连山地区农业用水不当可能引起的地理环境变化。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位于北疆准噶尔盆地海拔最低处,为准噶尔盆地西南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处。艾比湖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平均水深仅1.4米,约2/3水域面积水深小于1米,最深处不足3米。下图示意艾比湖流域及艾比湖面积的变化。
(1)分析艾比湖水位最高的季节及其原因。
(2)分析艾比湖面积缩减速度较快的原因。
(3)分析艾比湖萎缩加剧当地风沙天气的原因。
(4)针对艾比湖的不断萎缩,请提出治理的措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解析】1.读图可知,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硬化面积大,下渗量明显减少,A错误;由于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加大,B正确,D错误;地表水汇流快,且不降雨时,地面无水分可蒸发,蒸发减少,C错误。故选B。
2.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不能缓解城市内涝,还可能造成地面沉降,该方法不可取,A正确;改造升级排水系统,可以加快地表水的排放,缓解城市内涝,不符合题意,B错误;加快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缓解城市内涝,不符合题意,C错误;提高透水路面的比率,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缓解城市内涝,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3.D 4.C
【解析】3.由材料可知,海绵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植被对水资源起到滞水、蓄水的作用,从而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D正确,AC错误;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增加植被的蒸腾作用,延长蒸发时间,从而增加蒸发量,B错误;故选D。
4.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吸纳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淡水资源,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③正确;还可以减少雨季地表径流,从而减少城市内涝,①正确;植被增加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④正确;海绵城市建设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等工程都需要土地,会一定程度加剧城市用地紧张问题,②错误。排除ABD,故选C。
【点睛】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现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不同下垫面的雨水控制和利用,达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涵养水资源的多重目标。
5.A 6.D
【解析】5.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能增加坡度的粗糙度,能减缓地表径流,故A正确。植被有截留坡面径流的作用,增加坡面下渗量,故C错误。并不能增用降水和水汽输送,故B、D错误。因此选择A。
6.此类公园增加,使城市河道或沟渠边坡植被增加,能缓解热岛效应,使河道或沟渠边坡生态景观变得美观,①正确,②错误;没有改变地表形态,还是河道沟渠,故③错误;植被增加使气温日较差变小,故④正确。因此组合①④正确,故选择D。
【点睛】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其实就是通过改变水循环的时间与空间来实现减涝与节水效果的。因此本道题主要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问题。
7.D 8.B
【解析】7.根据材料,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改造的是径流环节,没有改造降水,也没有改造蒸发和下渗,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8.根据材料,是在抽水地区,收集的雨水用作浇花,洗车等,说明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B正确;该系统无法调节城市局地气候,A错误;减小了径流,但对径流汇聚的时间影响不大,不是该系统的主要目的,C错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不是该系统的主要目的,D错误,所以选B。
【点睛】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9.B 10.D
【解析】9.读图可知,①是由大气水转为地表水,代表降水,A错误。②是由地表水转为大气水,代表蒸发,B正确。③为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代表下渗,C错误。④为地下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下径流,⑤为地表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B。
10.读图可知,①是由大气水转为地表水,代表降水,砂石覆盖,对大气降水影响较小,A错误。②是地表水转为大气水,代表环节是蒸发。砂石覆盖能减少蒸发,B错误。④为地下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下径流,覆盖砂石,有利于雨水的下渗,能够增加地下径流,C错误。⑤为地表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覆盖砂石,利于雨水下渗,从而可以减少地表径流,D正确。故选D。
【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 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 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回避的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 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 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11.C 12.C 13.A
【解析】11.长江实现的是地表径流的功能,故A不符合题意;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与水循环的环节无直接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实现的是图中水汽输送的功能,故C正确;我国的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与水循环的环节无直接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水循环能够体现人类活动的只有地表径流,⑤是地表径流,C正确。①是水汽输送,A错误。④是降水,B错误。⑥是地下径流,D错误。故选C。
13.水循环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联系调节作用,迁移交换作用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平衡更新作用,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①②正确。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可以将能量进行转化,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③错误。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可以将能量进行转化,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水循环体现地理环境(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整体性,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14.D 15.D
【解析】14.读图,①为社会循环,提供给城市地表水,应为跨流域调水;②为自然循环,进入城市地表水,应为地表径流;③为社会循环,供给城市用水,应为管道输水;⑦为社会循环,人类活动促使大气水为城市提供降水,应为人工降水;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5.屋顶绿化能够吸收的雨水太少,作用不大,A错误;消除水体污染和减少开采地下水于建设“海绵城市”没有关系,B、C错误;地面铺设透水砖,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就地消纳雨水,D正确。故选D。
【点睛】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16.(1) 蒸发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下渗
(2) ⑤ 海陆间循环
(3)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4)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等。
【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其类型和意义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片分析可知,③从海洋指向大气,应为蒸发;①使蒸发的水汽由海洋向陆地运动,应为水汽输送;⑤由陆地指向海洋,应为地表径流;⑦由地表指向地下,应为下渗。
(2)水循环通过地表径流(⑤)向海洋不断输送有机物;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淡水资源得以再生。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泊如果与有河道与海洋相连,则参与海陆间循环,如果没有相连,为内流湖,则参加陆地内循环。据图可知,该湖泊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向海洋注入,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同时该湖泊蒸发水汽后成为陆地降水水汽来源,参与了陆地内循环。
(4)植被遭到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植被破坏导致地表径流流速加快,使下渗减少;下渗的水量减少,则使地下径流补给减少,地下径流随之减少;植被破坏,导致蒸腾量减少,蒸腾作用减弱。
17.(1)降水
(2) 减小 增大
(3) 陆地内循环 夏季 减少蒸发
(4)G
【分析】本大题以水循环及新疆地区坎儿井的建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核心素养。
(1)
据图并结合水循环的过程判断,A为海洋上空的降水情况表示海洋大气降水,B为洋面的水汽蒸发表示海水蒸发,C为海洋上空的水汽受风力影响移动到陆地上空表示水汽输送。 D为陆地上空的降水情况表示陆地大气降水,E表示陆地水体蒸发,F为陆地植被的蒸腾,G表示地表径流,H为地表径流变成地下径流的过程表示下渗。
(2)
森林植被增多,地表径流流动速度减缓,下渗时间增加,植被根系使土壤变松,下渗量增加即H增加,地表径流G减少。
(3)
坎儿井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深居内陆,和海洋间的水汽交换少,水循环类型为陆上内循环;该地夏季气温高,高山冰川融水补给量大,山地降水较多,河流水量大,是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
(4)
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图中序号为G。
【点睛】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进行,主要发生于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18.(1)深居内陆,周围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东南部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祁连山多冰川。
(2)河流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河流下游径流量减少(断流),注入湖泊水量减少,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植物缺水死亡,生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加重;土壤盐碱化加重等。
【分析】本题考查祁连山成为湿岛的原因及其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带来的影响,考查对地理原理的应用。
【详解】(1)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的原因可以从祁连山周围地区气候干旱和祁连山自身湿润两方面来分析。由材料可知,祁连山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周围沙漠广布;祁连山高大的山体发育了诸多雪山和冰川,是一个巨大的淡水库,更是西部干旱地区河水的主要来源地;祁连山东南部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相对较多;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形成祁连山水系,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所以,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
(2)河流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会造成河流下游径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河流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河流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在强烈的蒸发和下渗作用下,湖泊面积萎缩,从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植物枯死,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物减少,土地荒漠化会加重;灌区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碱化等。
【点睛】
19.(1)春季。原因:气温低,蒸发少;积雪融水补给较多;农业用水少,人湖河流径流量较大。夏季虽然高山冰雪融水较多,但由于农业用水多,且气温高,蒸发旺盛。
(2)流域内灌溉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入湖水量迅速减少;全球变暖使蒸发旺盛,气候干旱;湖水较浅(湖盆浅宽),湖底地势平缓。
(3)湖泊萎缩.干涸的湖底裸露,增加沙源;湖区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且地下水盐度增加,植被破坏严重,地表裸露,增加沙源。湖区周围温差加大,降水减少,蒸发加剧,干旱程度加重,风沙天气增多。临近大风口,风沙加剧。
(4)加强艾比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发展节水农业,同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艾比湖流域实施人工增水工程;通过跨流域调水,增加艾比湖入湖水量。
【分析】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湖泊水位变化及原因、湖泊萎缩的原因、影响、措施等,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湖泊水位的高低主要从湖泊水量补给和支出两方面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艾比湖湖水的补给主要来自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冰川融水,其中地下水补给比较稳定,对湖水水位影响不大,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在春季,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湖水支出主要为湖水蒸发,夏季蒸发量大,由于该湖泊纬度高,春季气温低,蒸发量小,且沿岸农业用水少,因此积雪融水补给量大,湖水水位高,尽管夏季冰川融水多,但沿岸农业用水量大,使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且夏季蒸发量大,因此湖泊水位较春季低。
(2)水位下降可从自然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主要是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使蒸发加剧,加上湖水较浅,蓄水量有限。人为原因主要在于流域内灌溉农业的发展,用水量大,使入湖水量迅速减少,使湖泊补给量减少。
(3)湖泊萎缩对风沙活动的影响主要从提供沙源方面分析:其一,湖泊萎缩.干涸的湖床、湖底裸露,增加沙源;其二,湖区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且地下水盐度增加,植被破坏严重,地表裸露,增加沙源。其三,湖区周围温差加大,降水减少,蒸发加剧,干旱程度加重,风沙天气增多。其四,临近大风口,风沙加剧。
(4)内流湖湿地的保护主要从保护、节约补给水源,通过工程措施增加补给水量、恢复植被等方面来分析:在艾比湖流域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发展节水农业,改良灌溉技术,节约用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工程进行人工增水;实施跨流域调水,增加艾比湖入湖水量。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