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9课
时空定位
北宋与南宋
南宋(1127年 —1279年)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
方镇太强、君弱臣强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
一、防弊之政
(一)前代之弊
“唐自肃、代以后,上失其柄,藩镇自相雄长,擅其土地人民,用其甲兵财赋,官爵惟其所命,而人才亦各尽心于其所事,卒以成君弱臣强、正统数易之祸。”
——《宋史》卷436《陈亮郑樵林霆附李道传》
方镇太强、君弱臣强
武将势大
阅读材料思考:宋以前政治统治存在着哪些弊端?
一、防弊之政
(一)前代之弊
……非他故也,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之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一、防弊之政
1.方镇太重——收归地方权力
1.中央派文官出任各州长官,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2.设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大部分上交朝廷;
3.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守内镇外定期换驻地。
夺其权(行政)
制钱谷(财政)
收精兵(军政)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观察教材P50上方示意图,北宋如何对地方权力进行分配?
中书门下
宰相
行政
军政
财政
监察
枢密院(调兵权)
三司
台谏
执政
枢密使
副枢密使
盐铁司
度支司
户部司
御史中丞
知谏院
皇帝
三衙(统兵权)
二府
三司
一、防弊之政
2.君弱臣强——分散机构权力
中央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历代科举取士数量统计表》
——邓小南:《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二)》
扩大科举规模
3.武将势大——崇文抑武
一、防弊之政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抑武:罢免宿将兵权,任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崇文: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
收归地方权力
分散机构权力 中央
地方
崇文抑武
1.中央派文官出任各州长官,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2.设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大部分上交朝廷;
3.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守内镇外定期换驻地。
1.分割宰相权力(行政、军政、财政);
2.行政军政财政又再次分权:增设副相、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下设三司;以台谏监察宰相。
1、设“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
2、州一级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
1、制定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2、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
夺其权(行政)
制钱谷(财政)
收精兵(军政)
一、防弊之政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散权力、中央集权
崇文抑武、文官政治
一、防弊之政
(三)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宋代完善了文官制度,中国政府相当稳定。赵匡胤960年的篡位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在以前,皇帝不断被他的大将、皇后和其他有权利的权臣夺去皇位,960年以后,这种情况不再出现。王朝继续被外来征服或民众革命所灭亡,皇室的一些成员将皇位抢来抢去,但不再有臣下成功篡夺皇权的事例。
——费正清《传统与变革》
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防范内部动乱,维护政治稳定。
二、新弊渐生
(一)边防压力
《北宋、辽、西夏形势图(111年)》
观察燕云十六州的位置,结合中国地势图,分析北宋边防的劣势。
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使得北宋无险可依,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天然劣势进一步加剧了边防压力。
邓小南:《王安石与他的时代》
中国历史气温变化曲线图
寒冷期
二、新弊渐生
(一)边防压力
《北宋、辽、西夏形势图(111年)》
积弱
澶渊之盟
宋夏和议
二、新弊渐生
(一)边防压力
思考: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之后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开展互市贸易……在此后,辽也不再秋季侵扰边境,北宋进入一百二十年的经济繁荣期。
——纪录片《历史的拐点之澶渊之盟》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澶渊之盟是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求和的结果......此后辽更是不断需索。以金钱换取和平使北宋不再居安思危,“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埋下亡国的种子。
——《历史上的今天之澶渊之盟》
观点一:屈辱求和,财政受损——不可取
观点二:受损有限;和平主流;互市繁荣;
民族交融;中华发展——有可取之处
二、循“法”
二、新弊渐生
(二)财政危机
冗官
冗兵
冗费
积贫
三、解弊之法
(一)王安石变法
目的 措施 内容 作用
富国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募役法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保证灌溉,防洪赈灾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节省费用,增加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
方田均税法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强兵 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 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
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取士 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 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原则 王安石
内容
三、解弊之法
(一)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
熙宁、元丰(宋神宗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
——《宋史》
公元1077年,宋神宗改年号为“元丰”意蕴国库丰足
——《中国通史》央视纪录片解说词
目的 措施 具体内容 理想效果
富国 青苗法 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货后还本付息。(国有农业银行低息贷款)
①青黄不接时救济百姓
②抑制私人高利贷
③增加国家收入
增加了国家的收入,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
影响
三、解弊之法
(一)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
北宋熙宁年间,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
——《中国通史》
增强了北宋国力,积弱局面有所改变
目的 措施 具体内容 理想效果
强兵 将兵法 针对更戍法造成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把禁军划分为若干个辖区,由固定的将官就地加以训练士兵,“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
①加强军队的战斗力
②精简军队,省养兵财费
加强宋朝边防力量。
影响
三、解弊之法
(一)王安石变法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熙宁七年(1074)
辞职还乡
熙宁二至六年(1069-1073)
变法高潮新法遭保守派百般阻挠
熙宁二年(1069)
春风得意 踌躇满怀
结局
四、循弊偏安
(一)北宋的灭亡
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对士人而言是非常震撼心灵的历史悲剧,也是一个莫大的历史教训,南宋君臣会如何总结亡国教训?崇文抑武等家法会趁此进行改变吗?
靖康之变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
四、循弊偏安
(三)宋与西夏、金的关系
和议 时间 内 容
绍兴和议 1141年 划界:东淮水、西大散关一线
关系:南宋对金称臣,向金纳“岁贡”
隆兴和议 1164年 划界:
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
关系:叔侄关系;
纳贡缩减、割地给金
嘉定和议 1208年 划界:维持原来边界
关系:伯侄之国;
岁币增加、犒军钱300万贯;
课堂小结
防弊之政
新弊渐生
解弊之法
循弊偏安
边防压力
财政危机
收归地方权力
分散机构权力
崇文抑武
祖宗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