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0 08:0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B.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C.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D.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分界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表示莫霍界面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岩石圈包括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软流层 D.④+⑤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6.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读“地球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A圈层( )
A.是一个连续且规则的图层 B.是一个规则但不连续的圈层
C.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D.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8.图中B圈层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
A.地球内部的能量 B.太阳辐射 C.地球的引力 D.人类活动
读下图,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回答下列小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10.图中的X处即为(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莫霍界面等深线(单位:千米)示意图”,甲地为某省会城市。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有关莫霍界面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西高东低 B.中间高,南北低 C.中间深,东西浅 D.西深东浅
12.34°N纬线等深线向东凸出,原因是( )
A.山地的延伸 B.河流流向 C.谷地的分布 D.高原的分布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及“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3.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氧 B.水圈是只存在地表及其大气的不连续圈层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D.生物圈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14.右图中①②③④序号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16.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B.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
C.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D.①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
二、综合题
18.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各代表的地震波:A ,B 。判断依据是 。
(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千米处(大陆部分)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不连续面C 。
(3)在2900千米深处,A波和B波发生了变化:A波 ,B波 ,从而发现了不连续面D 。
(4)C面以上为 ,C面和D面之间为 ,D面以下为 。
(5)说出E和F的主要不同点。
19.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31日16时29分,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7.7°N,102.08°E)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km。
材料二 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拉萨 B.乌鲁木齐 C.上海 D.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 ,材料二乙图中A为 ,B为 ,并写出其判断依据 。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km表示 。说出甲图所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 。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西昌市地震的震源位于 。(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4)岩浆的发源地是 ,在图乙中画出这一圈层并判断其物质状态 。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内部活动是导致地壳厚度和地势起伏变化的根本原因,地球内部活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球内部莫霍界面等深线分布示意图。
(1)据图说明莫霍界面深度与地势高低的关系。
(2)判断图中河流的大体流向,并依据莫霍界面等深线分布说明理由。
(3)推测某地质勘探队利用地震波在该地探测是否有油气资源的最简单方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解析】1.图示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由图可知等厚度线的数值越大即为地壳厚度越大,根据数值变化趋势可知整体自西向东地壳厚度减小,D错误,B正确。南北方向并无明显变化,AC错误。故选B。
2.根据所学知识,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是从莫霍面到地表的部分,地壳厚度为0就是地壳起算的位置,即莫霍界面,C正确。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因此A错误。岩石圈是软流层到地表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岩石圈底部和软流层中部都不是地壳厚度为0千米的位置,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3.C 4.A
【解析】3. 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莫霍界面约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从图中的信息可知,乙为古登堡面,甲为地核的外核与内核分界,丙为莫霍界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图中①+②为地壳,③为上地幔的顶部,故岩石圈包括图中的①+②+③,故选A。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
5.D 6.C
【解析】5.生物圈位于大气圈底部、全部水圈、岩石圈上层,结合图示A、B、C及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不单独占有空间,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①③ 错误,②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7.D 8.B
【解析】7.读图可知,图中A圈层为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的顶部,是一个连续的圈层,由于不同地区厚度不均,组成 物质也有差别,因此岩石圈是一个不规则的圈层,A、B错误;岩石圈主要由坚硬的岩石组成,C错误,D正确。故选D。
8.读图可知,图中B圈层为水圈,B圈层物质的运动主要体现为水体的运动和变化,太阳辐射为水体的三相变化提供能量,是水体运动(如水循环)最主要的动力,B符合题意;地球内部的能量、人类活动、地球的引力都不是水体运动最主要的动力,排除A、C、D。故选B。
【点睛】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包括地壳的全部和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
9.B 10.B
【解析】9.从图上来看,①位于2900千米以上,为地壳和地幔,A错误;从图中看,在①层中的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加快,B正确;甲波由①处进入②时,波速急剧下降,C错误;地幔是从地壳到深度2900千米的地方,从图上来看乙波可以通过地幔,D错误。故选B。
10.从图中看,X处位于地表下2900千米左右,为古登堡面,B正确、A错;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千米之间,C错;内、外核的分界面,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内部从地表到地心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
11.D 12.A
【解析】11.根据莫霍面等深线的分布情况可判断,总体上从西往东莫霍面等深线越来越小,说明由西往东莫霍面的深度越来越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图中34°N等深线向东凸出,即向数值小的地方凸出,根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判断技巧,该地的莫霍面深度较南北两侧高,由于地壳的厚度与地势高低呈正相关,说明该地存在一个东西走向的高地或山地,不可能是河流和谷地。结合中国区域地理可知,34°N、109°E附近有我国的东西向山脉秦岭,这里无高原分布,故A正确,ABD错误。故选A。
【点睛】对所有等值线而言,如果某处等值线向数值大的(等高线的话就是“高的”)的方向凸出,则表示这里的数值反而比同一水平线上的其他地方小(或者低),这个规律对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等都适用。
13.D 14.C
【解析】13.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故A选项错误;水圈是地球表面的连续不规则圈层,故B选项错误;岩石圈是指地球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故C选项错误;生物圈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故D选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
14.本题可依据图中箭头所示含义即可推断出各圈层名称:如由供氧所示箭头可推出③为生物圈,而④则为大气圈;而由养分箭头可知②为岩石圈,①则为水圈(生物从岩石圈中吸收养分,从水圈中吸收水分,最后通过光合作用向大气圈释放氧气),由此可知C选项符合题意。
【点睛】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由不同状态和不同物质成分的同心圈层所组成的球体。地面以上的圈层称为外部圈层,地面以下的圈层称为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3个圈层,各个圈层既围绕地表可各自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同时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共同促进地球外部环境的演化。
15.B 16.C 17.A
【解析】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因此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②层,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6.五大连池景观中,岩石景观属岩石圈,天池湖水属于水圈、图中植被属于生物圈,水圈、岩石圈之上有大气圈,因此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4个,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7.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地壳、地幔、外核、内核。③圈层(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因此物质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A正确。④圈层(地核内核)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B错误。②圈层(地幔)物质为固态,横波能够通过,C错误。①圈层(地壳)的厚度不均,陆地大于海洋,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壳和岩石圈范围的差别:①地壳:从地表至莫霍界面。 ②岩石圈:从地表至软流层(软流层之上的固体组成),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还包括上地幔顶部;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
18.(1) 横波 纵波 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
(2) 39~41 莫霍面
(3) 突然消失(或不能通过) 速度突然下降 古登堡面
(4) 地壳 地幔 地核
(5)E为液态或熔融状态,F为固态。
【分析】本大题以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圈层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1)
根据地震波波速大小判断是纵波还是横波,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可以判断A是横波,B是纵波。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左图地震波波速在39~41千米处大陆部分)速度明显加快,发现了莫霍界面。
(3)
左图地震波波速在2900千米处发生较大的变化,说明这两处是上下层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在此处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说明这两处是上下层不同介质的分界面,D为古登堡面。
(4)
莫霍面以上为地壳部分,而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属于地幔,古登堡面以下属于地核。
(5)
E处横波不能通过,说明E处物质为液态或熔融状态;F处纵波速度加快,物质为固态。
19.(1)A
(2) 地震波 横波 纵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且速度快,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3) 莫霍界面 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地壳
(4) 软流层,软流圈中的物质是熔融的,接近固态,并且有一点流动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涉及地震波及其特点、莫霍界面、软流层等。
【详解】(1)从地壳到莫霍界面的距离,取决于地壳的厚度,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大,距离越远,地震波传播时间更长,越慢收到信息。所以,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海拔最高的拉萨。A 正确,BCD项 错,故选A。
(2)依据目前的人类科技水平,可以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差异,来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有效减少危害。故①为地震波;材料二乙图中A为横波,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传播速度比较慢:B为纵波,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且速度快。故②横波;③为纵波。其判断依据为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可以穿过固液气三态。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km 表示莫霍界面,距离莫霍界面多高,就代表地壳多厚。甲图所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递减。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西昌市地震的震源深度 19km,而根据甲图中的地壳等厚度线,西昌市 (27.7°N,102.08°E)的地壳厚度远远超过 19km,故西昌市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
(4)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软流圈中的物质是熔融的,接近固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地下岩浆的发源地。图:
【点睛】地震波由震源(震中)出发传向四面八方,地震时由震源同时发出两种波,一种是纵波,一种是横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20.(1)莫霍界面深度与地势高低呈正相关。
(2)流向:自西向东流。理由:河流沿线的莫霍界面等深线数值自西向东逐渐减小,说明地势西高东低。
(3)测量该地是否有横波穿过。
【分析】本题以莫霍界面等深线为载体,考查莫霍界面深度分布、河流流向、油气资源勘探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地理实践力学科素养。
【详解】(1)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地壳厚薄不一,地势较高处地壳较厚,莫霍界面深度较大;地势较低处地壳较薄,莫霍界面深度较小,故莫霍界面深度与地势高低呈正相关。
(2)莫霍界面深度与地势高低呈正相关。读图可知,河流附近的莫霍界面等深线数值自西向东减小,说明河流沿线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可判断河流自西向东流。
(3)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因为油气资源是液体或气态,所以探测此地是否有油气资源可测定是否有横波穿过。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