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文 明 的 脚 步——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灯 谜 谜面一: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墨迹。
——清末诗人黄遵宪
打一通讯工具:电报灯 谜 谜面二: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清末诗人黄遵宪
打一交通工具:火车工业文明的冲击背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二、社会转型的艰难 1888年,李鸿章为赢得慈禧对修建铁路的支持,煞费苦心修建了一条“迷你”型宫廷专列——紫光阁铁路。慈禧担心火车机车震动皇家气脉,惊扰地下先人,不用蒸汽机做牵引动力,改用太监拉车! 义和团在破坏铁路和电线
思想落后
封闭保守
盲目排外
在大清国国内,关于在这个帝国的领土上筹建铁路和铺设电报设施的事情正闹得沸沸扬扬。……这是可以理解的,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
——《铁路和电报有望在清国出现》,1867年6月3日,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外资入侵底层阻力
为历史的弃民写史令人心痛!
— 美国历史学家查克·蒂利
抚 卷 沉 思 反思: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我们是否对这群无辜的人们缺少了一份关爱? 追问:假如我是清政府,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将作出什么样的抉择?三、工业文明的脚步简述铁路、轮船、航空、邮政、电报发展历程?铁路: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1909年,由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
轮船:1872年,第一家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成立。
航空:1918年,中国开始自行研制水上飞机。
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近代邮政产生。1920年,中国参加万国邮联。
电报:1877年,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自办电报开端。车 轮 滚 滚 车轮碾碎了什么?“申江好,男女不妨嫌。榻上横陈同倚枕,车中共载不垂帘。一任从观瞻。”
——当时上海的竹枝词
“火车更比包车好,男女相逢坐一堆”
——当时成都的竹枝词冲击传统礼教
等级关系弱化
加速经济发展考场演练:(2009·上海高考)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A
生活节奏加快
社会流动加速
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梦境似的的分明,模糊,消隐……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民国诗人徐志摩《沪杭车中》汽 笛 声 声 汽笛惊醒了何人?“我已经注意到一条中国轮船航线的设立,它将具有政治上和商业上的重要意义。”
——1873年1月轮船招商局伊敦轮号首航时
(关于设立轮船航线)扬子江上的船工们也持反对态度,因为他们都不愿看到蒸汽火轮抢走他们的生意。
——1877年10月7日《纽约时报》记者
1866年时人记载;“各省商贩贸易,亦皆乘坐轮船,以取迅速。”开启中国近代化
冲击了传统经济
推动工商业发展邮 路 匆 匆邮路送来了世界侨批加强与世界的联系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电 传 频 频电报传播了文明台洋(台湾)之险甲诸海疆。从前文报恒累月不通,有轮船后可乃按月可达。然至飓风大作时,虽轮船亦为所阻。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
——1874年沈葆桢(钦差大臣署理台湾)
惟有劝集华商先行接办沪至粤沿海各口陆线(电报线),以杜外人觊觎……当此外人窥伺,必须激励华商,群策群力,共图抵制。
——李鸿章加快信息流通
维护国家统一
抵御外国侵略
1892年春,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亢旱,麦苗萎死,瘟疫流行,当地百姓人心惶惧,纷纷谣传为电线所致,于是,群起毁坏了几百里电杆。
科学精神
理性精神
知识体系一、工业文明的冲击
1.中国农业文明
2.西方工业文明
二、社会转型的艰难
1.思想落后
2.封闭保守
3.盲目排外
4.底层阻力
5.外资入侵
三、工业文明的脚步
1.铁路带来的影响
(1)冲击传统礼教(2)等级关系弱化
(3)加速经济发展
(4)生活节奏加快
(5)社会流动加速
2.轮船带来的影响
(1)开启中国近代化
(2)冲击了传统经济
(3)推动工商业发展
(航空略)
3.邮政发展的影响
(1)加强与世界的联系小结:(2)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电讯进步的影响
(1)加快信息流通
(2)维护国家统一
(3)抵御外国侵略
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1.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
2.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3.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4.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