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醉翁亭记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自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演读课文,感受音韵之美。3.品读课文,体味意境之美。
总课时数 2课时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 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欣赏这篇《醉翁亭记》吧。(板书课题、作者)
1.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交流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为滁州知州。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南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1046),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3.知识链接
“六一居士”的由来
欧阳修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后来欧阳修要辞别官场,准备到颍水之滨过每天喝一小盏百年堂阿胶汤而颐养天年的生活,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六一”源于:“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
4.积累字词
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ɡ yá)
潺潺(chán) 僧(sēnɡ) 辄(zhé)
晦明(huì) 霏(fēi) 暝(mínɡ)
伛偻(yǔ lǚ) 携(xié) 洌(liè)
肴(yáo) 蔌(sù) 觥筹(ɡōnɡ chóu)
阴翳(yì) 弈(yì) 酿泉(niànɡ)
翼然(yì) 岩穴(xué) 朝暮(zhāo mù)
酣(hān) 颓然(tuí)
(一)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听准节奏。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2.“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1)陈说。(用于描述景物)
如:环滁皆山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朗读指导。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4.互读指正。
结合文意,注意节奏和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方法: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读或者齐读)
(二)合作探究
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明确:第1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第2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3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第4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醉翁亭记》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乐观豁达、勇敢率真的灵魂,一个身处僻远江湖,却仍心怀百姓、可亲可敬的灵魂。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词语。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总课时数 2课时
《岳阳楼记》我们已经学过,它是一篇写景抒情作品,文中范文正公借“古仁人”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你觉得欧阳修和他有相似之处吗 我们继续来学习《醉翁亭记》。
合作探究
1.概述滁州地理特征,鸟瞰全景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环滁皆山也。
2.作者在介绍醉翁亭的位置时,用了什么顺序
明确:空间顺序:从远到近,由大到小。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4.“醉翁”的由来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5.第2段写山间早和晚的景色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早:日出而林霏开 晚:云归而岩穴暝
6.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第2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的句子是哪几句
明确:春:野芳发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
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而石出
7.第3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哪几幅图画 核心又是什么
明确:滁人游、太守宴、太守醉、众宾欢
核心——太守醉
8.写宴饮的鱼、酒、野味、野菜皆取之当地,意在表明什么
明确:写宴饮的鱼、酒、野味、野菜,都就地取材,意在夸耀滁州物产丰富,也表明了野餐的简朴。
9.如何理解太守的“醉”
明确:太守的“醉”是为山水之乐、宴酣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民同乐而醉。“醉”既照应了上文太守的“醉翁”自号,又开启下文。“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10.众宾客、太守为何而“乐”
明确: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11.作者为什么要写禽鸟和宾客之乐
明确:衬托
作者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
12.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明确: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乐其乐”是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因此“太守之乐其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13.文章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结构上,收束全文。内容上,点出太守姓名,解开全篇悬念,文章至此结束,饶有余味。
《醉翁亭记》全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在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或愤世嫉俗,退隐江湖,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如欧阳修、范仲淹等。对以上几种人生态度你更欣赏哪一种 欧阳修、范仲淹的生活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体会欧阳修在人生的困境中仍旧乐观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山水之乐(醉景)
四时之乐(醉景)
宴酣之乐(醉人)
太守之乐(醉情)
“也”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