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辽宁省抚顺市、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五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上述场景描述的是( )
A.开国大典 B.”三通”启动仪式
C.澳门回归 D.亚信峰会
2.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这支军队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这支军队的名称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朝鲜人民军
C.”联合国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3.1997年7 月1日0时,香港在被英国殖民统治了一个半世纪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它的回归得益于( )
A.”九二共识”的达成 B.”一国两制”的方针
C.”汪辜会谈”的举行 D.”海协会”的成立
4.”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有( )
①屠呦呦
②邓稼先
③钱学森
④袁隆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文艺复兴运动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这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神权至上 C.人文主义 D.理性之光
6.在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中,丧失了近1亿人口的地区是( )
A.美洲 B.欧洲 C.非洲 D.亚洲
7.”英国几乎有半个世纪没有平静下来,直到1688年的所谓‘光荣革命’时为止。那几十年中的一系列激动人心的事件构成了英国革命。”以下属于英国革命中”激动人心的事件”的是( )
A.攻占巴士底狱 B.雅各宾派专政
C.萨拉托加大捷 D.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8.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指的是( )
A.1787年美国宪法 B.《权利法案》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宅地法》
9.19世纪中期,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的是( )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10.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著名的革命家和军事家,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其理由是他( )
A.反抗英国压迫 B.建立巴黎公社
C.推动民族独立 D.领导二月革命
11.林肯在一次讲演中说:”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由此判断,林肯作为总统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 )
A.建立君主立宪制 B.维护国家统一
C.废除黑人奴隶制 D.推翻幕府统治
12.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关于这次改革,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
A.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 B.揩施:创建新式常备军
C.所属国家:美国 D.影响: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13.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 )
A.文明开化 B.实行征兵制
C.”殖产兴业” D.废藩置县
14.《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
A.达·芬奇 B.达尔文 C.巴尔扎克 D.牛顿
15.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是20世纪初”三国协约”成员国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国家是( )
A.法国 B.德国 C.意大利 D.奥匈帝国
16.”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各国为保证国家安全,结成不同的联盟。一个小事件引发了它们之间的战争。”材料中”一个小事件”指的是( )
A.来克星顿枪声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九一八事变
17.”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上述文字旨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背景 B.进程 C.性质 D.影响
18.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该”条约”指的是( )
A.《凡尔赛条约》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九国公约》 D.《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19.下侧知识卡片是某一战役的部分信息,该战役的作用是( )
时间:1944年6月
地点:诺曼底
作战双方:美、英盟军与德军
A.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B.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标志欧洲战事结束
20.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结成的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铁幕演说”的发表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柏林墙”的修筑
21.”冷战初期的国际秩序实质上只有两极,西方联盟基本上唯作为盟主的美国马首是瞻。”材料中的”西方联盟”指的是( )
A.国际联盟 B.北约
C.世界贸易组织 D.华约
22.《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吸收中国代表团的建议,形成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公报中这次”亚非会议”的举办城市是( )
A.日内瓦 B.万隆 C.慕尼黑 D.开罗
23.1991 年12月25日,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这一事件的国际影响是( )
A.”柏林危机”出现 B.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C.两极格局瓦解 D.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
24.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其主要表现是( )
A.蒸汽机的应用 B.内燃机的创制
C.电动机的发明 D.互联网的普及
二、信息窗口题(本题共8分)
25.战争到联合,展现了近现代欧洲前行的足迹。阅读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信息一:
信息二:欧共体成立后,联邦德国和法国等成员国经济快速增长。同时,这些国家也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实现了和解,为西欧和平发展创造了条件。欧盟成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成员国公民拥有统一的欧洲护照;2002年,欧盟的大多数.成员国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图一人物主持制定的哪一部法律文件成为许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此人所建立的帝国几乎横扫欧洲大陆,这一帝国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
(2)结合图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德国吞并的国家。(举一例)二战期间,哪一战役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二战后,德国的分裂有何影响?
(3)根据信息二,写出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组织的名称。当前,欧洲联合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是什么?
(4)从欧洲各国关系的发展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9分)
26.自由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被赋予神圣崇高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法制·追求自由]
材料一:杰斐迅起草的这一文件正式宣告解除了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控制,并升华为一部革命性的宪章——它旨在将美国人联结在自由之旗和共同意愿之下。……在美国革命激励之下,一群法国贵族起草了一份政治宣言。宣言宣布:普世权利的基石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一这也是法国大革命的奠基性文件。
——摘编自《文件中的历史》
[思想·宣传自由]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以其真理的光芒照耀着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实现自身解放的道路,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科技·创造自由]
材料三: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独立·捍卫自由]
材料四:1945年到1960年,至少40个国家和8亿人口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二战后,90多个国家挣脱了新老殖民主义的枷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殖民主义主导国际关系、西方列强任意奴役和宰割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孙颖、黄光耀主编《世界当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杰斐逊起草的这一文件”和”法国大革命的奠基性文件”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在这一真理指导下,哪一事件的发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材料三中的科技成果最早出现在哪一次工业革命中?其中,耐用白炽灯泡的发明者是谁?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哪-年被称为”非洲年”?哪一个国家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5)综上所述,你认为哪些因素有助于实现人类对自由的追求?(写出一点)
四、读史有感题(本题共9分)
27.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正确选择,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努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1)[打破封闭]哪一事件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在这一事件中”发现”美洲的航海家是谁?
(2)[应对挑战]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加剧导致内战爆发,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侵略,美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分别是什么?
(3)[作出选择]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哪一国际组织的合法席位?该国际组织是在什么会议上决定成立的?
(4)[顺应潮流]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应作出怎样的努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据"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故选A项;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深圳以及台北、高雄、基隆等城市同时举行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以及直接通邮的启动和庆祝仪式,两岸"三通"迈开历史性步伐,排除B项;
澳门回归时间是1999年12月20日,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排除C项;
亚信第一次峰会2002年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开国大典相关知识,难度较易,阅读题干找到关键即可作答。
2.【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可爱的人"可知,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赢得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伟大胜利,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故选D项;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打败联合国军的,排除B项;
"联合国军"是朝鲜战争爆发后支援大韩民国政府的多国联合部队,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抗美援朝相关知识,难度较易,抓住"最可爱的人"这一解题关键即可作答。
3.【答案】B
【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据"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故选B项;
"九二共识"的达成是两岸关系改善的一环,与香港问题无关,排除A项;
"汪辜会谈"的举行是两岸关系改善的一环,与香港问题无关,排除C项;
"海协会"的成立是两岸关系改善的一环,与香港问题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一国两制"相关知识,阅读题干,抓住香港回归这一事件结合相关政策即可作答。
4.【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据"‘两弹一星'"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立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②③正确,故选B项;
①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与题干信息不符;
④袁隆平在20世纪70年代,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包含①或④的选项,即排除A项、C项、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两弹一星"代表人物,难度较易,同时,使用排除法也可以快速作答。
5.【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据"文艺复兴运动"可知,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故选C项;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君权神授是古代以宗教来主导政治时期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提倡的一种做法,神权至上的根源是为了确保君权至上,这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常见的形式,理性之光又称理性思想,是思想领域掀起一场更为激进、彻底的启蒙运动,这些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B项、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难度较易,识记其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即可作答。
6.【答案】C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据"三角贸易"可知,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他们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然后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带着满船的金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这一灭绝人性的行为持续了几百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欧洲殖民者大发横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三角留易"中,遭受灾难最深重的地区是非洲,故选C项;
在三角贸易中,美洲得到了非洲的黑奴,排除A项;
在三角贸易中,欧洲殖民者大发横财,排除B项;
三角贸易没有涉及到亚洲,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早期殖民掠夺——"三角贸易"相关知识,难度较易,需要识记"三角贸易"的相关转运路线才可作答。
7.【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据"英国革命"可知,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建立共和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向高潮,故选D项;
攻占巴士底狱发生于法国大革命期间,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A项;
雅各宾派专政,发生于法国大革命期间,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B项;
萨拉托加大捷发生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识记正确相关内容并排除干扰选项即可作答。
8.【答案】A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据"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故选A项;
《权利法案》是英国为限制国王的权力而颁布的法律文献,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
《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期间为调整工业而颁布的文献,排除C项;
《宅地法》是美国内战时期为扭转战局颁布的文献,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难度适中,需要根据题干所描述的历史意义去匹配每个选项相关文件产生的历史意义,才可作答。
9.【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可知,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故选A项;
法国、美国、德国是在英国之后开展工业革命,所以不会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排除B项、C项、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难度较易,学生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即可作答。
10.【答案】C
【知识点】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分析】据"玻利瓦尔"可知,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他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故选C项;
玻利瓦尔打败了西班牙军队,排除A项;
巴黎公社是一个在187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的日期为同年的3月28日)到5月28日期间短暂地统治巴黎的政府,也得到第一国际的支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
二月革命是1917年3月8日至12日,俄罗斯帝国爆发的革命运动,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的统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南美洲民族解放运动,难度适中,学生分析玻利瓦尔的主要贡献即可作答。
11.【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据"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可知,林肯在内战中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故选B项;
美国成立的是联邦制共和国,不是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废除黑人奴隶制的信息,排除C项;
推翻幕府统治是19世纪日本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的倒幕运动,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难度适中,需要理解题干主旨——维护国家统一,才可作答。
12.【答案】A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据"1861年改革"可知,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规定,农奴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是对农奴的一次变相剥削,当时的沙皇是亚历山大二世,故选A项;
题干涉及到的是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没有涉及创建新式常备军,排除B项;
题干所属国家应为俄国,而非美国,排除C项;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事件是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D项。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是准确理解题干,回忆识记的相关内容才可作答。
13.【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据"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可知,在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府进行的是政治改革,包括废除藩(类似于封建领地)并置换成县制,这一制度改革使国家政权集中,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故选D项;
"文明开化"主要是指引进西方的科技、文化等,这是对社会层面的改革,与政治措施不符,排除A项;
"实行征兵制"虽然是明治维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改革,但它主要针对军事,与政治措施相对独立,排除B项;
"殖产兴业"是提倡发展生产,属于经济领域的变革,与政治措施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难度较易,准确识记明治维新在各方面的措施即可作答。
14.【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据"《物种起源》"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讲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打破了"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的传统看法,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故选B项;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其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排除A项;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是他的经典之作,排除C项;
牛顿是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光学分析和微积分是他的三大成就,排除D项。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近代世界著名科学家及代表成就,难度适中,在理解题意基础上准确匹配《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代表作即可作答。
15.【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据"三国协约"可知,三国协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和俄三国在1907年签订的互相谅解和互相支持的协议,因此图示三国协约的国家是英国、法国、俄国,故选A项;
三国同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结成的秘密同盟,即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是三国同盟的国家,排除B项、C项、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难度适中,需要理解"三国协约"的含义,即可作答。
16.【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个小事件引发了它们之间的战争"可知,1914年6月28日是塞尔维亚的国耻日(1386年6月28日土耳其征服塞尔维亚,6月28日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所以塞尔维亚从此把6月28日称为"国耻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这次事件导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选C项;
来克星顿枪声发生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排除A项;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排除B项;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发动的侵华事件,排除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难度适中,需要理解"一个小事件"的具体含义,即可作答。
17.【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进一步促进了省略号"可知,一战导致帝国主义削弱、亚非拉民族觉醒,该材料分析了一战的影响,故选D项;
材料反映一战的影响,与背景(原因)无关,排除A项;
材料反映一战的影响,与过程无关,排除B项;
材料反映一战的影响,与性质(帝国主义战争)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难度适中,仔细分析题干的提示词"削弱了""促进了"即可作答。
18.【答案】A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据"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可知,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但是,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故选A项;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与苏联于1950年2月14日签定的条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
《九国公约》是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中国九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日为进一步在欧、亚扩大侵略战争,于1940年9月在东京举行谈判,意大利随后也加入谈判,9月27日三国在柏林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即《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这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巴黎和会相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需要了解具体时代背景和相关内容才可作答,
19.【答案】C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据"1944年6月""诺曼底"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盟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故选C项;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卷入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A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排除B项;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欧洲战事结束,排除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需要通过知识卡片上的关键词准确定位即可作答。
20.【答案】A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据"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结成的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可知,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故选A项;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发表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演说,运用"铁幕"一词之意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用铁幕笼罩起来",因此此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
"柏林墙"是二战结束后,反法西斯同盟国美英法苏对德国本土实施分区占领,同时对德国首都柏林市也实行分区占领,柏林市也被一堵钢筋水泥和铁丝网构成的高墙隔成东西两部分,这就是柏林墙,它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和表现,是冷战的重要标志,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杜鲁门主义,难度适中,需要准确分析题干的含义并定位对应的标志性事件才可作答。
21.【答案】B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据"冷战""西方联盟基本上唯作为盟主的美国马首是瞻"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被称为"冷战",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需要美国的援助,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个集团的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故选B项;
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解散于1946年4月,排除A项;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
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美苏冷战相关知识,难度适中,需要抓住关键词"西方联盟"对应上"北约"组织即可作答。
22.【答案】B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万隆会议
【解析】【分析】据"亚非会议"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也称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选B项;
1954年,中国、苏联、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基本原则达成协议,排除A项;
慕尼黑会议是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排除C项;
开罗会议是二战期间由中国、英国、美国在埃及开罗召开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安排的会议,排除D项。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万隆会议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亚非会议"的基础上即可作答。
23.【答案】C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可知,1991年8月19日,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故选C项;
柏林危机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与1948年,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2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均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排除B项;
1960年美国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苏联解体的影响,难度适中,需要准确理解题意即可作答。
24.【答案】D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据"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故选D项;
蒸汽机的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A项;
内燃机的创制和电动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B项、C项。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难度适中,学生需要理解"信息时代",从而区分开"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即可作答。
25.【答案】(1)《拿破仑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
(2)奥地利(或捷克斯洛伐克)
莫斯科保卫战(或莫斯科战役)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3)欧共体(或欧盟)
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战争和对抗只能带来灾难;只有和平与联合才能促进发展等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战后的欧洲的联合;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法律文件:据信息一"拿破仑"图片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这部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此后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典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名称:结合所学可知,在战场上,拿破仑大败反法联盟,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横扫欧洲大陆。
(2)国家:据图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侵略扩张示意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分成东西两部分,分别由英美法和苏联管制,以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为标志,德国分裂成东部的民主德国和西部的联邦德国,随着德国的分裂,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3)名称:根据信息二"欧共体成立后,联邦德国和法国等成员国经济快速增长……欧盟成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得出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组织是欧共体和欧盟。欧洲共同体是包括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联营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市场),其中以欧洲经济共同体最为重要。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这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启示:据信息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可知战争和对抗只能带来灾难;据信息二"欧洲一体化进程"可知,只有和平与联合才能促进发展等。
【点评】(1)此小题考查拿破仑帝国及拿破仑颁布的法典——《拿破仑法典》,难度适中,学生分析图一人物即可作答。
(2)此小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难度适中,学生需要识读历史地图,调动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3)此小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相关知识,及欧盟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难度适中,此小题为承继作答关系,需要准确写出第一小问的答案,即可作答最后小问。
(4)此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皆可,难度适中,但需要主要围绕如何使世界格局稳定方面作答。
26.【答案】(1)《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十月革命(或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3)第二次工业革命;爱迪生
(4)1960年;纳米比亚
(5)法制的进步;思想的推动;科技的发展;反抗殖民压迫等
【知识点】《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1)文件:①据材料一"杰斐逊起草的这一文件"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②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多项法令。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2)标志: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可知,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事件: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3)出现:据材料三"电话""电灯""汽车""飞机"等可知,电话(1876年发明)、电灯(1879年发明)、汽车(1886年发明)、飞机(1903年发明)等科技成果最早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发明者:白炽灯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的电光源,1879年,美国托马斯·爱迪生制成了碳化纤维(即碳丝)白炽灯,标志着耐用白炽灯泡的诞生。
(4)年份、国家:根据题干材料"1945年到1960年,至少40个国家和8亿人口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可知,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5)因素: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随着社会的进步法治的重要越来越凸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法治举足轻重,通过依靠法律来管理国家和社会,可以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当然,这一切也离不开先进思想的推动。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进步使得生产工艺更加高效、自动化,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科技的创新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市场需求,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这也对人类追求自由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最后,殖民地人民起身反抗殖民压迫等也有助于实现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点评】(1)此小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中产生的法律文件,难度适中,学生需要准确识记才能作答。
(2)此小考查马克思主义以及十月革命相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需要准确识记才能作答。
(3)此小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相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需要通过材料中的科技发明来匹配年代信息,从而得出是第几次工业革命以及相关历史人物。
(4)此小题考查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相关知识,难度较易,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作答。
(5)此小题为开放题,难度适中,言之有理皆可,但要注意从宏观角度作答。
27.【答案】(1)开辟新航路
哥伦布
(2)资产阶级革命(或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罗斯福新政
对日宣战(或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或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联合国
雅尔塔会议
(4)经济全球化
加强合作;团结协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航路的开辟;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事件:据"哪一事件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可知,开辟新航路一般指地理大发现,是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各大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人物:结合所学可知,1492年8月3日,奉西班牙统治者伊萨伯拉与斐迪南之命,哥伦布携带东方君主的图书,率船3只,水手90名,从巴罗斯港出航,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以后又三次西航(公元1493年、1498年、1502年),抵牙买加、波多黎哥诸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即"发现"美洲的航海家是哥伦布。
(2)性质:据"美国南北矛盾加剧导致内战爆发"可知,此战争是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因为这是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与落后的种植园经济的斗争,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措施:据"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侵略"可知,面对资本主义世界日益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对美国造成的巨大危害,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救济主要针对穷人与失业者,复兴则是将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准,改革则是试图预防再次发生大萧条。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节法》、《国家产业复兴法》、《社会安全法》等法案,至今仍产生着影响。面对法西斯的侵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1941年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后,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也积极参与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中,1942年1月1日,以中、美、英、苏四国为首的26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国家(通称同盟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国际组织:据"1971年"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会议:据"在什么会议上决定成立"可知,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1945年2月11日,雅尔塔会议在克里米亚雅尔塔举行,决定要成立联合国,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4)趋势:据"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可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努力:结合所学可知,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利益,比如经济上的互惠,技术上的支持,文化上的交流等,所以要加强合作,团结协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了维护人类的整体发展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创新和推动构建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和明确的新的规则和制度,这对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大有助益。
【点评】(1)此小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代表人物,难度适中,通过定位清楚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2)此小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知识点,难度较难,需要抽丝剥茧准确识别题干关键词并结合所学才可作答。
(3)此小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雅尔塔会议等知识点,难度适中,需要准确调动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4)此小题考查经济全球化及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措施,难度适中,属于半开放性题目,在答对趋势的基础上,回答措施时,言之有理皆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辽宁省抚顺市、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五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上述场景描述的是( )
A.开国大典 B.”三通”启动仪式
C.澳门回归 D.亚信峰会
【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据"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故选A项;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深圳以及台北、高雄、基隆等城市同时举行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以及直接通邮的启动和庆祝仪式,两岸"三通"迈开历史性步伐,排除B项;
澳门回归时间是1999年12月20日,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排除C项;
亚信第一次峰会2002年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开国大典相关知识,难度较易,阅读题干找到关键即可作答。
2.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这支军队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这支军队的名称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朝鲜人民军
C.”联合国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可爱的人"可知,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赢得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伟大胜利,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故选D项;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打败联合国军的,排除B项;
"联合国军"是朝鲜战争爆发后支援大韩民国政府的多国联合部队,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抗美援朝相关知识,难度较易,抓住"最可爱的人"这一解题关键即可作答。
3.1997年7 月1日0时,香港在被英国殖民统治了一个半世纪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它的回归得益于( )
A.”九二共识”的达成 B.”一国两制”的方针
C.”汪辜会谈”的举行 D.”海协会”的成立
【答案】B
【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据"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故选B项;
"九二共识"的达成是两岸关系改善的一环,与香港问题无关,排除A项;
"汪辜会谈"的举行是两岸关系改善的一环,与香港问题无关,排除C项;
"海协会"的成立是两岸关系改善的一环,与香港问题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一国两制"相关知识,阅读题干,抓住香港回归这一事件结合相关政策即可作答。
4.”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有( )
①屠呦呦
②邓稼先
③钱学森
④袁隆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据"‘两弹一星'"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立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②③正确,故选B项;
①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与题干信息不符;
④袁隆平在20世纪70年代,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包含①或④的选项,即排除A项、C项、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两弹一星"代表人物,难度较易,同时,使用排除法也可以快速作答。
5.文艺复兴运动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这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神权至上 C.人文主义 D.理性之光
【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据"文艺复兴运动"可知,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故选C项;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君权神授是古代以宗教来主导政治时期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提倡的一种做法,神权至上的根源是为了确保君权至上,这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常见的形式,理性之光又称理性思想,是思想领域掀起一场更为激进、彻底的启蒙运动,这些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B项、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难度较易,识记其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即可作答。
6.在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中,丧失了近1亿人口的地区是( )
A.美洲 B.欧洲 C.非洲 D.亚洲
【答案】C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据"三角贸易"可知,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他们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然后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带着满船的金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这一灭绝人性的行为持续了几百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欧洲殖民者大发横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三角留易"中,遭受灾难最深重的地区是非洲,故选C项;
在三角贸易中,美洲得到了非洲的黑奴,排除A项;
在三角贸易中,欧洲殖民者大发横财,排除B项;
三角贸易没有涉及到亚洲,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早期殖民掠夺——"三角贸易"相关知识,难度较易,需要识记"三角贸易"的相关转运路线才可作答。
7.”英国几乎有半个世纪没有平静下来,直到1688年的所谓‘光荣革命’时为止。那几十年中的一系列激动人心的事件构成了英国革命。”以下属于英国革命中”激动人心的事件”的是( )
A.攻占巴士底狱 B.雅各宾派专政
C.萨拉托加大捷 D.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据"英国革命"可知,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建立共和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向高潮,故选D项;
攻占巴士底狱发生于法国大革命期间,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A项;
雅各宾派专政,发生于法国大革命期间,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B项;
萨拉托加大捷发生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识记正确相关内容并排除干扰选项即可作答。
8.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指的是( )
A.1787年美国宪法 B.《权利法案》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宅地法》
【答案】A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据"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故选A项;
《权利法案》是英国为限制国王的权力而颁布的法律文献,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
《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期间为调整工业而颁布的文献,排除C项;
《宅地法》是美国内战时期为扭转战局颁布的文献,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难度适中,需要根据题干所描述的历史意义去匹配每个选项相关文件产生的历史意义,才可作答。
9.19世纪中期,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的是( )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可知,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故选A项;
法国、美国、德国是在英国之后开展工业革命,所以不会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排除B项、C项、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难度较易,学生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即可作答。
10.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著名的革命家和军事家,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其理由是他( )
A.反抗英国压迫 B.建立巴黎公社
C.推动民族独立 D.领导二月革命
【答案】C
【知识点】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分析】据"玻利瓦尔"可知,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他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故选C项;
玻利瓦尔打败了西班牙军队,排除A项;
巴黎公社是一个在187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的日期为同年的3月28日)到5月28日期间短暂地统治巴黎的政府,也得到第一国际的支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
二月革命是1917年3月8日至12日,俄罗斯帝国爆发的革命运动,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的统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南美洲民族解放运动,难度适中,学生分析玻利瓦尔的主要贡献即可作答。
11.林肯在一次讲演中说:”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由此判断,林肯作为总统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 )
A.建立君主立宪制 B.维护国家统一
C.废除黑人奴隶制 D.推翻幕府统治
【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据"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可知,林肯在内战中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故选B项;
美国成立的是联邦制共和国,不是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废除黑人奴隶制的信息,排除C项;
推翻幕府统治是19世纪日本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的倒幕运动,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难度适中,需要理解题干主旨——维护国家统一,才可作答。
12.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关于这次改革,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
A.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 B.揩施:创建新式常备军
C.所属国家:美国 D.影响: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答案】A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据"1861年改革"可知,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规定,农奴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是对农奴的一次变相剥削,当时的沙皇是亚历山大二世,故选A项;
题干涉及到的是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没有涉及创建新式常备军,排除B项;
题干所属国家应为俄国,而非美国,排除C项;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事件是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D项。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是准确理解题干,回忆识记的相关内容才可作答。
13.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 )
A.文明开化 B.实行征兵制
C.”殖产兴业” D.废藩置县
【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据"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可知,在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府进行的是政治改革,包括废除藩(类似于封建领地)并置换成县制,这一制度改革使国家政权集中,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故选D项;
"文明开化"主要是指引进西方的科技、文化等,这是对社会层面的改革,与政治措施不符,排除A项;
"实行征兵制"虽然是明治维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改革,但它主要针对军事,与政治措施相对独立,排除B项;
"殖产兴业"是提倡发展生产,属于经济领域的变革,与政治措施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难度较易,准确识记明治维新在各方面的措施即可作答。
14.《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
A.达·芬奇 B.达尔文 C.巴尔扎克 D.牛顿
【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据"《物种起源》"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讲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打破了"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的传统看法,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故选B项;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其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排除A项;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是他的经典之作,排除C项;
牛顿是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光学分析和微积分是他的三大成就,排除D项。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近代世界著名科学家及代表成就,难度适中,在理解题意基础上准确匹配《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代表作即可作答。
15.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是20世纪初”三国协约”成员国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国家是( )
A.法国 B.德国 C.意大利 D.奥匈帝国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据"三国协约"可知,三国协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和俄三国在1907年签订的互相谅解和互相支持的协议,因此图示三国协约的国家是英国、法国、俄国,故选A项;
三国同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结成的秘密同盟,即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是三国同盟的国家,排除B项、C项、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难度适中,需要理解"三国协约"的含义,即可作答。
16.”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各国为保证国家安全,结成不同的联盟。一个小事件引发了它们之间的战争。”材料中”一个小事件”指的是( )
A.来克星顿枪声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九一八事变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个小事件引发了它们之间的战争"可知,1914年6月28日是塞尔维亚的国耻日(1386年6月28日土耳其征服塞尔维亚,6月28日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所以塞尔维亚从此把6月28日称为"国耻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这次事件导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选C项;
来克星顿枪声发生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排除A项;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排除B项;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发动的侵华事件,排除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难度适中,需要理解"一个小事件"的具体含义,即可作答。
17.”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上述文字旨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背景 B.进程 C.性质 D.影响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进一步促进了省略号"可知,一战导致帝国主义削弱、亚非拉民族觉醒,该材料分析了一战的影响,故选D项;
材料反映一战的影响,与背景(原因)无关,排除A项;
材料反映一战的影响,与过程无关,排除B项;
材料反映一战的影响,与性质(帝国主义战争)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难度适中,仔细分析题干的提示词"削弱了""促进了"即可作答。
18.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该”条约”指的是( )
A.《凡尔赛条约》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九国公约》 D.《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答案】A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据"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可知,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但是,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故选A项;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与苏联于1950年2月14日签定的条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
《九国公约》是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中国九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日为进一步在欧、亚扩大侵略战争,于1940年9月在东京举行谈判,意大利随后也加入谈判,9月27日三国在柏林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即《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这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巴黎和会相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需要了解具体时代背景和相关内容才可作答,
19.下侧知识卡片是某一战役的部分信息,该战役的作用是( )
时间:1944年6月
地点:诺曼底
作战双方:美、英盟军与德军
A.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B.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标志欧洲战事结束
【答案】C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据"1944年6月""诺曼底"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盟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故选C项;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卷入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A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排除B项;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欧洲战事结束,排除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需要通过知识卡片上的关键词准确定位即可作答。
20.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结成的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铁幕演说”的发表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柏林墙”的修筑
【答案】A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据"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结成的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可知,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故选A项;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发表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演说,运用"铁幕"一词之意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用铁幕笼罩起来",因此此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
"柏林墙"是二战结束后,反法西斯同盟国美英法苏对德国本土实施分区占领,同时对德国首都柏林市也实行分区占领,柏林市也被一堵钢筋水泥和铁丝网构成的高墙隔成东西两部分,这就是柏林墙,它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和表现,是冷战的重要标志,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杜鲁门主义,难度适中,需要准确分析题干的含义并定位对应的标志性事件才可作答。
21.”冷战初期的国际秩序实质上只有两极,西方联盟基本上唯作为盟主的美国马首是瞻。”材料中的”西方联盟”指的是( )
A.国际联盟 B.北约
C.世界贸易组织 D.华约
【答案】B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据"冷战""西方联盟基本上唯作为盟主的美国马首是瞻"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被称为"冷战",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需要美国的援助,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个集团的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故选B项;
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解散于1946年4月,排除A项;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
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美苏冷战相关知识,难度适中,需要抓住关键词"西方联盟"对应上"北约"组织即可作答。
22.《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吸收中国代表团的建议,形成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公报中这次”亚非会议”的举办城市是( )
A.日内瓦 B.万隆 C.慕尼黑 D.开罗
【答案】B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万隆会议
【解析】【分析】据"亚非会议"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也称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选B项;
1954年,中国、苏联、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基本原则达成协议,排除A项;
慕尼黑会议是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排除C项;
开罗会议是二战期间由中国、英国、美国在埃及开罗召开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安排的会议,排除D项。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万隆会议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亚非会议"的基础上即可作答。
23.1991 年12月25日,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这一事件的国际影响是( )
A.”柏林危机”出现 B.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C.两极格局瓦解 D.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
【答案】C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可知,1991年8月19日,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故选C项;
柏林危机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与1948年,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2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均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排除B项;
1960年美国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苏联解体的影响,难度适中,需要准确理解题意即可作答。
24.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其主要表现是( )
A.蒸汽机的应用 B.内燃机的创制
C.电动机的发明 D.互联网的普及
【答案】D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据"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故选D项;
蒸汽机的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A项;
内燃机的创制和电动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B项、C项。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难度适中,学生需要理解"信息时代",从而区分开"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即可作答。
二、信息窗口题(本题共8分)
25.战争到联合,展现了近现代欧洲前行的足迹。阅读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信息一:
信息二:欧共体成立后,联邦德国和法国等成员国经济快速增长。同时,这些国家也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实现了和解,为西欧和平发展创造了条件。欧盟成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成员国公民拥有统一的欧洲护照;2002年,欧盟的大多数.成员国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图一人物主持制定的哪一部法律文件成为许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此人所建立的帝国几乎横扫欧洲大陆,这一帝国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
(2)结合图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德国吞并的国家。(举一例)二战期间,哪一战役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二战后,德国的分裂有何影响?
(3)根据信息二,写出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组织的名称。当前,欧洲联合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是什么?
(4)从欧洲各国关系的发展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拿破仑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
(2)奥地利(或捷克斯洛伐克)
莫斯科保卫战(或莫斯科战役)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3)欧共体(或欧盟)
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战争和对抗只能带来灾难;只有和平与联合才能促进发展等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战后的欧洲的联合;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法律文件:据信息一"拿破仑"图片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这部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此后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典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名称:结合所学可知,在战场上,拿破仑大败反法联盟,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横扫欧洲大陆。
(2)国家:据图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侵略扩张示意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分成东西两部分,分别由英美法和苏联管制,以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为标志,德国分裂成东部的民主德国和西部的联邦德国,随着德国的分裂,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3)名称:根据信息二"欧共体成立后,联邦德国和法国等成员国经济快速增长……欧盟成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得出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组织是欧共体和欧盟。欧洲共同体是包括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联营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市场),其中以欧洲经济共同体最为重要。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这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启示:据信息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可知战争和对抗只能带来灾难;据信息二"欧洲一体化进程"可知,只有和平与联合才能促进发展等。
【点评】(1)此小题考查拿破仑帝国及拿破仑颁布的法典——《拿破仑法典》,难度适中,学生分析图一人物即可作答。
(2)此小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难度适中,学生需要识读历史地图,调动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3)此小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相关知识,及欧盟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难度适中,此小题为承继作答关系,需要准确写出第一小问的答案,即可作答最后小问。
(4)此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皆可,难度适中,但需要主要围绕如何使世界格局稳定方面作答。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9分)
26.自由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被赋予神圣崇高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法制·追求自由]
材料一:杰斐迅起草的这一文件正式宣告解除了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控制,并升华为一部革命性的宪章——它旨在将美国人联结在自由之旗和共同意愿之下。……在美国革命激励之下,一群法国贵族起草了一份政治宣言。宣言宣布:普世权利的基石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一这也是法国大革命的奠基性文件。
——摘编自《文件中的历史》
[思想·宣传自由]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以其真理的光芒照耀着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实现自身解放的道路,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科技·创造自由]
材料三: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独立·捍卫自由]
材料四:1945年到1960年,至少40个国家和8亿人口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二战后,90多个国家挣脱了新老殖民主义的枷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殖民主义主导国际关系、西方列强任意奴役和宰割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孙颖、黄光耀主编《世界当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杰斐逊起草的这一文件”和”法国大革命的奠基性文件”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在这一真理指导下,哪一事件的发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材料三中的科技成果最早出现在哪一次工业革命中?其中,耐用白炽灯泡的发明者是谁?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哪-年被称为”非洲年”?哪一个国家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5)综上所述,你认为哪些因素有助于实现人类对自由的追求?(写出一点)
【答案】(1)《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十月革命(或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3)第二次工业革命;爱迪生
(4)1960年;纳米比亚
(5)法制的进步;思想的推动;科技的发展;反抗殖民压迫等
【知识点】《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1)文件:①据材料一"杰斐逊起草的这一文件"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②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多项法令。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2)标志: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可知,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事件: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3)出现:据材料三"电话""电灯""汽车""飞机"等可知,电话(1876年发明)、电灯(1879年发明)、汽车(1886年发明)、飞机(1903年发明)等科技成果最早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发明者:白炽灯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的电光源,1879年,美国托马斯·爱迪生制成了碳化纤维(即碳丝)白炽灯,标志着耐用白炽灯泡的诞生。
(4)年份、国家:根据题干材料"1945年到1960年,至少40个国家和8亿人口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可知,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5)因素: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随着社会的进步法治的重要越来越凸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法治举足轻重,通过依靠法律来管理国家和社会,可以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当然,这一切也离不开先进思想的推动。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进步使得生产工艺更加高效、自动化,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科技的创新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市场需求,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这也对人类追求自由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最后,殖民地人民起身反抗殖民压迫等也有助于实现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点评】(1)此小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中产生的法律文件,难度适中,学生需要准确识记才能作答。
(2)此小考查马克思主义以及十月革命相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需要准确识记才能作答。
(3)此小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相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需要通过材料中的科技发明来匹配年代信息,从而得出是第几次工业革命以及相关历史人物。
(4)此小题考查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相关知识,难度较易,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作答。
(5)此小题为开放题,难度适中,言之有理皆可,但要注意从宏观角度作答。
四、读史有感题(本题共9分)
27.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正确选择,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努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1)[打破封闭]哪一事件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在这一事件中”发现”美洲的航海家是谁?
(2)[应对挑战]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加剧导致内战爆发,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侵略,美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分别是什么?
(3)[作出选择]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哪一国际组织的合法席位?该国际组织是在什么会议上决定成立的?
(4)[顺应潮流]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应作出怎样的努力?
【答案】(1)开辟新航路
哥伦布
(2)资产阶级革命(或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罗斯福新政
对日宣战(或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或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联合国
雅尔塔会议
(4)经济全球化
加强合作;团结协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航路的开辟;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事件:据"哪一事件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可知,开辟新航路一般指地理大发现,是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各大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人物:结合所学可知,1492年8月3日,奉西班牙统治者伊萨伯拉与斐迪南之命,哥伦布携带东方君主的图书,率船3只,水手90名,从巴罗斯港出航,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以后又三次西航(公元1493年、1498年、1502年),抵牙买加、波多黎哥诸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即"发现"美洲的航海家是哥伦布。
(2)性质:据"美国南北矛盾加剧导致内战爆发"可知,此战争是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因为这是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与落后的种植园经济的斗争,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措施:据"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侵略"可知,面对资本主义世界日益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对美国造成的巨大危害,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救济主要针对穷人与失业者,复兴则是将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准,改革则是试图预防再次发生大萧条。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节法》、《国家产业复兴法》、《社会安全法》等法案,至今仍产生着影响。面对法西斯的侵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1941年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后,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也积极参与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中,1942年1月1日,以中、美、英、苏四国为首的26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国家(通称同盟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国际组织:据"1971年"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会议:据"在什么会议上决定成立"可知,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1945年2月11日,雅尔塔会议在克里米亚雅尔塔举行,决定要成立联合国,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4)趋势:据"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可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努力:结合所学可知,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利益,比如经济上的互惠,技术上的支持,文化上的交流等,所以要加强合作,团结协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了维护人类的整体发展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创新和推动构建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和明确的新的规则和制度,这对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大有助益。
【点评】(1)此小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代表人物,难度适中,通过定位清楚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2)此小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知识点,难度较难,需要抽丝剥茧准确识别题干关键词并结合所学才可作答。
(3)此小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雅尔塔会议等知识点,难度适中,需要准确调动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4)此小题考查经济全球化及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措施,难度适中,属于半开放性题目,在答对趋势的基础上,回答措施时,言之有理皆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