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跟踪练习含答案
人教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本质上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甘蔗榨汁 B.车胎爆裂 C.炭包吸附色素 D.鲜奶制成酸奶
2、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玉为堂金作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亚硝酸钠有咸味——物理性质
B.亚硝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物理性质
C.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亚硝酸钠有毒——化学性质
4、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硬度 C.可燃性 D.密度
5、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
6、以下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要选择规格、大小完全相同的集气瓶进行对比实验
B.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7、化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问题的解决活动。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
A.尽量少交流,不受他人观点的干扰
B.学会质疑,不轻信已有的结论
C.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D.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8、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8mL,则实际液体的体积为( )
A. 大于18mL B. 小于18mL C. 等于18mL D. 无法判断
9、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菜刀生锈 B.电灯通电发光 C.石蜡熔化 D.汽油挥发
10、在某校园电视节目《奔跑吧,姑娘》中,2班“秀气″蔡徐坤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 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蔡徐坤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 B.实验 C.提问 D.归纳
11、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则该同学实际倒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 )
A. 一定大于5mL B. 一定小于5mL
C. 一定等于5mL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5mL
12、现有下列叙述: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酒精受热变成酒精蒸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B. C. D.
13、某同学取一支蜡烛,点燃,蜡液流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中,你认为不能得出的是( )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的熔点低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14、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来存放固体石灰石的是( )
A. 烧杯 B. 细口瓶
C. 广口瓶 D. 集气瓶
15、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
16、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二、填空题。
17、将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物理变化、④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在下列相应横线上。
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18、量取8mL水,应选用__________mL的量筒,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填写“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若仰视量筒读数,实际体积比读数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19、如图所示,根据仪器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 、B 、C 、D 。
(2)用仪器编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于洗涤玻璃仪器的是 。
②用作加热的仪器是 。
③可盛放反应物作反应仪器的是 。
④用于滴加和贮存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三、实验题。
20、小刚同学在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液化气燃烧的现象,他认为液化气燃烧应属于化学变化。小刚在妈妈的帮助下对此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
【查阅资料】液化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猜想与假设】(1)对于液化气燃烧是否为化学变化,你做出的假设是 。
【收集证据】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2)打开液化气,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
①玻璃杯内壁出现 ;②手摸玻璃杯壁有 感觉。
③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
(3)分析:液化气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 。
【获得结论】
(4)液化气燃烧为 变化。
21、酒精灯灯焰分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部分。为探究灯焰温度,科研人员用特殊的测温装置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结果如下:(探头位置是指测温探头离灯芯的垂直高度)
火焰 焰心 内焰 外焰
探头位置/cm 0.5 1.5 2.5 3.0 3.5 4.0 4.5
火焰温度/℃ 537 670 775 806 801 750 667
平均温度/℃ 603 794 708
(1) 根据上表数据,酒精灯的灯焰三部分中温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__,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
(2) 根据上表数据,加热时,被加热的仪器或物品应该放置在___________位置较适宜。
(3)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_;禁止向__________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拿燃着的酒精灯去__________另一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必需用__________盖灭,不可用_________吹灭酒精灯。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跟踪练习含答案
人教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本质上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甘蔗榨汁 B.车胎爆裂 C.炭包吸附色素 D.鲜奶制成酸奶
【答案】D
2、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玉为堂金作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C
3、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亚硝酸钠有咸味——物理性质
B.亚硝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物理性质
C.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亚硝酸钠有毒——化学性质
【答案】B
4、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硬度 C.可燃性 D.密度
【答案】C
5、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
【答案】A
6、以下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要选择规格、大小完全相同的集气瓶进行对比实验
B.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答案】D
7、化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问题的解决活动。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
A.尽量少交流,不受他人观点的干扰
B.学会质疑,不轻信已有的结论
C.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D.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答案】A
8、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8mL,则实际液体的体积为( )
A. 大于18mL B. 小于18mL C. 等于18mL D. 无法判断
【答案】A
9、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菜刀生锈 B.电灯通电发光 C.石蜡熔化 D.汽油挥发
【答案】A
10、在某校园电视节目《奔跑吧,姑娘》中,2班“秀气″蔡徐坤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 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蔡徐坤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 B.实验 C.提问 D.归纳
【答案】D
11、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则该同学实际倒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 )
A. 一定大于5mL B. 一定小于5mL
C. 一定等于5mL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5mL
【答案】B
12、现有下列叙述: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酒精受热变成酒精蒸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D
13、某同学取一支蜡烛,点燃,蜡液流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烧杯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中,你认为不能得出的是( )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的熔点低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答案】D
14、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来存放固体石灰石的是( )
A. 烧杯 B. 细口瓶
C. 广口瓶 D. 集气瓶
【答案】C
15、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
【答案】A
16、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答案】A
二、填空题。
17、将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物理变化、④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在下列相应横线上。
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答案】① ④ ③ ②
18、量取8mL水,应选用__________mL的量筒,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填写“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若仰视量筒读数,实际体积比读数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10 mL 保持水平 偏大
19、如图所示,根据仪器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 、B 、C 、D 。
(2)用仪器编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于洗涤玻璃仪器的是 。
②用作加热的仪器是 。
③可盛放反应物作反应仪器的是 。
④用于滴加和贮存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答案】(1)酒精灯;烧杯;滴瓶;试管刷
(2)①D ②A ③B ④C
三、实验题。
20、小刚同学在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液化气燃烧的现象,他认为液化气燃烧应属于化学变化。小刚在妈妈的帮助下对此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
【查阅资料】液化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猜想与假设】(1)对于液化气燃烧是否为化学变化,你做出的假设是 。
【收集证据】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2)打开液化气,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
①玻璃杯内壁出现 ;②手摸玻璃杯壁有 感觉。
③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
(3)分析:液化气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 。
【获得结论】
(4)液化气燃烧为 变化。
【答案】(1)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2)①水滴;②发烫;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二氧化碳和水;
(4)化学;
21、酒精灯灯焰分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部分。为探究灯焰温度,科研人员用特殊的测温装置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结果如下:(探头位置是指测温探头离灯芯的垂直高度)
火焰 焰心 内焰 外焰
探头位置/cm 0.5 1.5 2.5 3.0 3.5 4.0 4.5
火焰温度/℃ 537 670 775 806 801 750 667
平均温度/℃ 603 794 708
(1) 根据上表数据,酒精灯的灯焰三部分中温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__,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
(2) 根据上表数据,加热时,被加热的仪器或物品应该放置在___________位置较适宜。
(3)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_;禁止向__________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拿燃着的酒精灯去__________另一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必需用__________盖灭,不可用_________吹灭酒精灯。
【答案】(1)焰心 内焰 (2)内焰
(3)2/3 燃着 点燃 灯帽 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