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修改专项导练-新人教[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病句修改专项导练-新人教[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0-24 10: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病句修改专项导练
修改病句要记住:遵原意,少改动。它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
1. 读。读懂原句,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找准病因,辨清病句的类别,是用词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词序颠倒、自相矛盾还是分类不当。
2. 画。用铅笔在病句上画出需要修改的部分,以便针对病因,进行分析、修改。
3. 改。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移。即删去多余及错误的词语、使句子简明;补上句子残缺成分,使句子完整;替换有关词语,使用词恰当;移前挪后,调整词语位置,使语序正确。
4. 对。把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产生,是否把说话人原先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如果发现有问题,还得重改。
常见的病句类型
1、语序不当
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 “生产的棉花”)
(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2、搭配不当
(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
(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4)其余这是过虑的想法。(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
 4、结构混乱
(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
(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5、表意不明
(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6、不合逻辑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这个句子犯的是搭配不当的毛病,“彩旗飘扬”可以看到,“歌声嘹亮”却看不到。修改这个病句时,不能因为搭配不当就把“歌声嘹亮”删去,因为整个句子是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公园的热闹非凡的,删去“歌声嘹亮”就把句子的原意给改了。这个句子可以改成“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彩旗飘扬,听到歌声嘹亮”。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
 粮库主任的失职,使40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上级领导……决定……并赔偿……”显然有悖整个句子的意思,“赔偿”的人应该是失职的粮库主任,而不是上级领导。应在“赔偿”前面加上“责令他”。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
 语文课下课后,黄晓静交给老师二篇课外完成的作文。
这个句子中数词运用不当,应把“二”改成“两”。如不说“二张桌子”“二盏灯”,而说“两张桌子”“两盏灯”。
5、从逻辑事理入手。中学课文虽没有章节专门介绍逻辑知识,但在修改病句时却常需要一定的逻辑知识。平时应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有些句子在逻辑上出现毛病,修改时就要从逻辑角度加以考虑。
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离弦之箭”是笔直向前的,而“蜿蜒”是曲曲折折的,句子中的比喻不合事理,不合逻辑。应改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
【相关练习】
一、重复罗嗦。
 在同一句子里,出现了相同的意思却用不同的词语或短语来表达,有的甚至是用同一词语或短语表示而导致语意重复、罗嗦的情况。
 例:今天十月一日国庆节,我们去张家界旅游。显然,“今天,十月一日、国庆节”都是指同一时间,任意删掉其中的两个均可。
 二、搭配不当。
在一个句子里,各个成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意义的搭配。句子成份的搭配既要符合事理,又要符合语言习惯。常见的搭配不当有如下几种:a主谓不当;b动宾不当;c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1:“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很显然属于主谓搭配不当,“品质”应改为“形象”。
例2:“我们要保持旺盛的革命警惕性”。通过分析发现“旺盛”不能修饰“警惕性”,应把“旺盛”改为“高度”。
三、成分残缺。
一旦句子中出现成分残缺,意思表达上就不通畅、不完整。这种病句,要用查找主干的方法来诊治。
 例:“在老师的帮助下,使我加强了纪律性。”通过找主干,我们发现缺少主语,所以应把“在”“下”删去或去掉“使”。
四、语序颠倒。
 词语或短语排列的次序很重要,安排适当读起来就顺畅,否则就不通顺,甚至会引起误解。
 例1:“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文物”前两个定语排列顺序不当,应把“新出土的”放在“2900年前”之前。
 例2:“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应把“充分”移到“发挥”前面。
五、前后矛盾。句子出现几个否定词时,要考虑多重否定与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
例1:“没有一个人不承认他们的成功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本想表达肯定的意思,结果多用了一个否定词,意思恰好相反。
例2:“是否搞好绿化工作,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前面用“是否”,后面用“是”,表达不一致,应删去“是否”。
 六、不符合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有它本来的特征,因此在介绍时要切合实际,不能产生歧义。
 例:“田野里的高梁熟了,远远望去一片金黄。”乍一看没问题,但仔细一看问题就出来了。因为成熟了的“高梁”根本不是“金黄色”,应该是红色的,显然不符合实际。
 病句的修改当然不仅仅只有以上类型,因为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采。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病句的修改是有一定规律的,不能拘泥,要灵活地运用。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