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0 12:08:55

文档简介

林芝市二高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现代文阅读(22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土耳其安卡拉哈兹巴伊拉姆大学教授《孙子兵法》首位土耳其语译著者汉学家吉来近日接受中新社专访,畅谈《孙子兵法》里的中国智慧。以下为访谈摘录。
记 者:《孙子兵法》是首部从汉语文言文直接翻译成土耳其语的中国经典。为何要翻译此书?
吉 来:《孙子兵法》不止在中国很有名,在西方的影响力也很大,是畅销书。第一,《孙子兵法》篇幅较短。第二,《孙子兵法》被翻译成各种语言的历史悠久,这点很像《道德经》。第三,其内容很具吸引力,不只关乎战争之战略、战术,更能折射人性。
很多西方读者对《孙子兵法》的评价是:“一部有2500年历史并揭示了许多原理的著作,令人惊讶的是,在技术进步的今天,这些原理仍然不失其应用价值。
记者:在英文翻译中,将《孙子兵法》翻译为“The Art of War”。在您看来,这是一部有关“战争”的书吗?《孙子兵法》蕴含了怎样的中国智慧?
吉 来:《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兵书,有“用兵之法,全胜为上”这样的军事谋略;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样脍炙人口的名言;还是一部指点为人处世的参考书,有“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样的处世哲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但我认为孙子的思想是避战。“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所谓“百战百胜”算不上高明;不通过交战就降服敌人,才是高明的。
追溯人类社会史,可见群体之间甚至群体内部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这种竞争残酷且激烈。在现代社会之前,这种竞争一方面来自地球生物圈“弱肉强食”的生存本能,另一方面则是对匮乏的生存条件和不足的生产能力的回应。
然而战争的苦难也在不断被反思,全球化促使国际间生产、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在缩小文化差异的同时也带来了包容的价值观念。平等自主意识趋强的人类,对于战争越来越反感、抵制乃至反抗。
孙子的智慧体现在“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即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谋略取得胜利,其次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才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中国先秦逻辑是中国古代逻辑史的高峰,如道家、法家等学派,《孙子兵法》只是其中一部著作。目前我还没有翻译过《墨子》《韩非子》,希望未来能完成。
记 者:有学者认为,人类的智慧一旦凝结成为知识学术,就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没有国家与种族之分。您如何理解?如何看待中西文化比较?
吉 来:说得好。不论东方还是西方,经典都是对于全人类的贡献。这也是我希望将更多中国经典翻译成土耳其语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文学与西方相比有很多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交往礼仪等,也正是因此才带来新鲜感,打开了启迪心灵的另一扇窗。
从文学角度讲,共情又是人类共同的特征。因为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纷争,从情感出发,人类基本都能理解,进而化解隔阂。
(摘编自史元丰《<孙子兵法>如何体现中国智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子兵法》是一部关乎战争之战略战术的、能折射人性的、揭示了许多有应用价值的原理的著作。
B.吉来认为,孙子的思想是避战,百战百胜算不上高明,而不通过交战就降服敌人,这才是高明的。
C.群体内外残酷激烈的竞争来自生物圈“弱肉强食”的生存本能,激烈的竞争将导致战争的苦难。
D.孙子认为,用兵打仗,不仅要有应付敌人侵犯的充分准备,还要有使敌人不敢进犯的强大实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很多西方读者认为《孙子兵法》的所有原理,在今天仍然不失其应用价值,吉来对此看法是认可的。
B.《孙子兵法》与《道德经》一样,被翻译成各种语言的历史悠久,其在中国和西方的影响力都很大。
C.战争已被平等自主意识趋强的人类反感、抵制乃至反抗,只要钻研《孙子兵法》,就可以避免战争。
D.中西方文学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人类有“共情”这一共同特征,所以文学经典没有国家与种族之分。
3.在吉来看来,《孙子兵法》蕴含了怎样的中国智慧?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4分)
(二)现代文阅读2(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年青
冯骥才
西门外往西再走三百步,有一个岔道口是块三角地,上边住了几户人家,这块地迎前那个尖儿,太小太短,没法用,没人要。
住在三角地上的老蔡家动了脑子,拿它盖了一间很小的砖瓦屋,不住人,开一个小杂货铺。过日子还真缺不了这杂货铺!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
老蔡家在这一带住了几辈,与这里的人家都是几辈子的交情。这种交情最金贵的地方是彼此“信得过”。信得过可不是用嘴说出来的,嘴上的东西才信不过呢。这得用多少年的时间较量,与多少件事情较真,才较出来的。老蔡家有个规矩,从早上日出,到下晌日落,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嘛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
这规矩,既是万年青的店规,也是老蔡家的家规。虽然老蔡家没出过状元,没人开疆拓土,更没有当朝一品,可是就凭这天下独有的店规家规,一样叫人敬佩,脸上有光。
一天,老蔡遇到挠头的事。他的堂兄在唐山挖煤砸断了腿,他必得去一趟看看,连去带回大约要五天,可是铺子就没人照看了。这怎么办?正这时候,家住西马路一个发小马得贵来看他,便说他一个远亲在北洋大学堂念书,名叫金子美,现在放暑假,回家一趟得花不少钱,便待在学堂没走,不如请来帮忙。
老蔡把金子美约来一见,这人二十多岁,白净脸儿,戴副圆眼镜,目光实诚,说话不多,有条有理,看上去叫人放心。寻思一天后,便把万年青交给他了。说好五天,日出开门,日落关门,诚心待客,收钱记账。老蔡家的店铺虽小,规矩挺多,连掸尘土的鸡毛掸子用完了放在哪儿都有一定的规矩。金子美脑袋像是玻璃的, 放进什么都清清楚楚。老蔡交代完,又叮嘱一句:“记着一定守在铺子里,千万别离身。”
金子美每天刚天亮就从学堂赶到万年青,开了地锁,卸下门板,把各类货品里里外外归置好,掸尘净扫,一切遵从老蔡的交代。他一天三顿饭都吃自己带来的干粮。一连三天,没出意外,一切相安无事。
转天一早刚到了万年青,一位同室学友找来说,从租界来了一个洋人,喜欢摄影,个子很高,下巴上长满胡子,来拍他们的学堂。金子美说店主交代他这铺子白天不能关门,不能叫老主顾吃闭门羹。学友笑了,说:“谁这么死性子,你关门了,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他见金子美还在犹豫,便说:“你关了一会儿门怕什么,他也不会知道。”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随着这学友跑到了远处西沽运河边的北洋大学堂。
大家干得高兴,玩得尽兴,直到日头偏西,赶回到城西时,天暗下来。在他走到街口,面对着关着门黑乎乎的店铺,一时竟没有认出来,以为走错了路。待走近了,认出这闭门的小店就是万年青,心里有点愧疚。他辜负了人家老蔡。在点货结账时,由于一整天没开门,一个铜钱的收入也没有,这不亏了人家老蔡了吗?他便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货的钱数,从铺子里取出价钱相当的货品,充当当日的售出;再从自己腰包里拿出相当货价的钱,放在钱匣子里。这样一来,便觉得心安了。
再过一天,老蔡回来了,金子美向他交代了一连五日小店铺的种种状况,报了太平,然后拿出账目和钱匣子,钱货两清。老蔡原先还有些莫名的担心,这一听一看,咧开满是胡茬的嘴巴子笑了。给子美高高付了几天的工酬。子美说:“这么多钱都够回家一趟了。”
这事便结了。可是还没结。
金子美在学堂忽接到老蔡找人送来的信儿,约他后晌去万年青。子美去了,老蔡弄几个菜半斤酒摆在桌上,没别的事,只为对子美先前帮忙,以酒相谢。老蔡没酒量,子美不会喝,很快都上了头。老蔡说:“我真的挺喜欢你。像你这种实诚人,打灯都没法找。我虽然帮不了你嘛忙,我这个铺子就是你的,你想吃什么用什么——就来拿!随你拿!”
子美为了表示自己人好,心里一激动,便把他照看铺子时,由于学堂有事关了门,事后怕亏了老蔡而掏钱补款的事说了出来。他认为老蔡会更觉得他好。谁想到老蔡听了,脸上的笑意登时没了,酒意也没了,直眉瞪眼看着他。好像他把老蔡的铺子一把火烧了。
静了一会儿。忽然老蔡朝他大叫起来:“你算把我毁了!我说这些天老街坊见了我神气不对。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你——给我走!”
子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惊讶莫解,但老蔡的愤怒与绝望,使他也无法再开口。老蔡的眼珠子瞪出了眼白,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他慌忙退身,出来,走掉。
这事没人知道,自然也没人说,但奇怪的是,从此之后这一带人再也没人说老蔡家的那个“家规”了;万年青这块牌子变得平平常常了;原先老蔡身上那有点神奇的光也不见了。
一年后,人说老蔡得了病,治不好,躺在家里开不了店,杂货铺常常上着门板,万年青不像先前了!过了年,儿子把他接到北京治病养病,老伴也跟着去了,居然再没回来。铺子里的东西渐渐折腾出去了,小砖房空了,闲置一久,屋顶生满野草,像个野庙荒屋。那块“万年青”的店牌早不知嘛时候没的。再过多半年,老蔡的儿子又回来一趟,把这小屋盘给了一个杨柳青人,开一个早点铺,炸油条、烙白面饼、大碗豆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就像江山社稷改朝换代又一番景象。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具体写出万年青“信得过”口碑形成的过程,意在表现老蔡对诚信店规的认同、践行与坚守。
B.文中多处用天津方言“嘛”“无论嘛时候”“我虽然帮不了你嘛忙”等,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C.小说写老蔡知道金子美帮忙看店的真相后,对金子美的态度急剧转变,表现出他恩怨分明的个性。
D.“就像江山社稷改朝换代又一番景象”,表现出作者对万年青消逝及其终将被新事物取代的惋惜。
5.文中关于老蔡初识金子美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子美起初给人留下实诚可信的印象,与下文金子美的形象转变形成对比,达到了欲抑先扬的创作意图。
B.“日出开门,日落关门,诚心待客,收钱记账”,连用短句,明快利落,可见老蔡嘱托金子美时的郑重。
C.小说注重细节描写,“连掸尘土的鸡毛掸子用完了放在哪儿都有一定的规矩”表现出老蔡的细心与严谨。
D.“金子美脑袋像是玻璃的”,这一比喻新奇且有趣,字里行间透露着俏皮幽默,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6.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是礼俗社会,是移世不移的安定社会。"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万年青"所在的地方如何体现乡土社会的以上特点的?(6分)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阿房宫赋
(唐)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 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课文中画直线句有六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每涂对一处0.5分。(3分)
不敢言A而敢怒B独夫C之心D日益E骄固F戍卒G叫H函谷I举J楚人K一炬L可怜焦土
8.对选文中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以后的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
B.第一段运用比喻、夸张、衬托的手法和虚实结合的写法,通过写阿房宫耗材之多、占地之广、规模之大,突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
C.第二段从两个方面进行铺陈:一是由人的被践踏写到物品的被践踏,一是写尽豪华奢侈和荒淫骄横。这些描写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的特点。
D.第三段写秦的横征暴敛导致了农民起义,推翻其统治;第四段意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指出“后人”如不知借鉴,必将重蹈覆辙,这两段议论由古及今,卒章显志。
9.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牛渚①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其北有采石矶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②谢将军:指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秋夜泛舟赏月,听到袁宏在船上讽咏自己的诗作,大为赞赏,与袁宏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振,后至东阳太守。
10.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的第二句从细处着墨写牛渚夜景,工笔细致描绘了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融为一体,显出境界的空阔。
B.颔联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一个“望”字,包含了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一个“忆”字,追忆了袁宏和谢将军同游牛渚的经历。
C.第四句中的“空”译为“白白地”,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也与颈联中的“不可闻”形成深沉的慨叹。
D.谢尚在牛渚乘月泛游遇见了袁宏朗吟诗作,诗人此时也来到牛渚,眼前所见之景亦与之同,也是诗人于此夜“怀古”的诱因。
1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小题,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学校组织登白云山春游活动,你登上摩星岭,看到珠江像一条丝带环绕羊城,山下群峰林立,会想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月色清冷,衣物单薄、人情冷暖,尽管如此,诗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泛舟在无边的洞庭湖。
(3)《登岳阳楼》中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最近,“八段锦”突然火了,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八段锦练习片段在视频网站播放量破千万。网友直呼“每天练习八段锦,整个人都有‘精气神’了!”
②其实,八段锦并非新鲜事物,它是中国古代传统功法,起源于北宋。有学者考证,八段锦曾非常流行,北宋时期老少妇孺几乎人人会做,称得上是当时的国民“广播体操”。
③“八段”指功法由八节动作组成。“锦”指锦缎,体现功法动作的优美柔顺、舒展大方。总的来说,八段锦以人体脊柱为中心,通过左右对称、前后协调、上下协同的操作技巧,实现养生康复作用。
④对于平时没有运动习惯或本就体弱的人来说,a八段锦就是一种上手容易、强度可调节的“渐进式运动”b如果想要开始活动身体 c相比其他运动d“渐进式运动”是更合理的方式e它的体力代价更小。尽管是个轻量化的康复运动,八段锦却十分有效。它对锻练平衡力、增强呼吸功能、增肌等都有帮助。快节奏的生活让成年人每天忙禄不已。时间的紧迫感、竞争的焦灼感,都大大增加了现代人的压力。八段锦自带松弛感,有助于解压,让心情回归宁静的好方法。
13.词语的意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新鲜”基本义是“食物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或“(空气)经常流通,不污浊”;此处引申为“(事物)出现不久”,是引申义。比喻义是就汉字的原有的某义,比喻而产生的意义。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词和“新鲜”用法相同都是引申义的一项是( )(3分)
A.消防员奋不顾身,冲进火海展开援救。
B.给老人吃的牛肉,要煮得烂一些才好。
C.《难忘今宵》这首歌,曾红遍大江南北。
D.老城区拆迁,有几个钉子户不愿意配合。
14.第④段画线句子存在句序混乱的现象,请按下面的要求加以修改。画线句子的正确顺序应是:____。(只写字母)(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2(本题共2小题,5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帕米尔高原,山风吹拂,杏海荡漾。一幢幢特色民居在杏花海中 ① ,放眼望去,一条“蓝带”从杏花紫中穿过,塔什库尔干河缓缓流淌。抬头是湛蓝的天空,是 ② 的雪山群峰,眼前是一树树的杏花,灿若云霞。
春光易逝,花开有时。但若因此以为新疆的花季是短暂的,那便大错特错了。由于气候形态多样,新疆的花由南到北次第开放,从天山南麓依次往北看,几个月都会在花海中徜徉。
伊犁,绵延的雪山下草场如海,从春到秋,杏花、金莲花、野苹果、薰衣草、油菜花、万寿菊、白番红花、天山红花轮流登台;赛里木湖畔,漫山遍野 ③ ,野百合、郁金香、格桑花、马兰花、蒲公英等数十种不同颜色的花卉相继开放,把整个西海装点成一片花的海洋;盛夏,霍城的薰衣草开花了,紫蓝色的花海绵延起伏,仿佛大地上延展的梦境。方圆数里,都笼罩在馥郁芬芳里;昭苏草原的夏天,则会迎来油菜花的怒放,近百万亩油菜花开遍座座山坡,仿佛一条金黄色的毯子铺满广袤无垠的草原,与白雪皑皑的天山遥相辉映。
1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2分)
四、写作(4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
1.C 2.B 3.①有“用兵之法,全胜为上”的军事谋略;②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略思想;③有“胜可知而不可为”的处世哲学。
【解析】1.C.“群体内外残酷激烈的竞争来自生物圈‘弱肉强食’的生存本能”错误,以偏概全,原文是“在现代社会之前,这种竞争一方面来自地球生物圈‘弱肉强食’的生存本能,另一方面则是对匮乏的生存条件和不足的生产能力的回应”,可知,还有对匮乏的生存条件和不足的生产能力的回应;“激烈的竞争将导致战争的苦难”说法过于绝对。
2.A.“《孙子兵法》的所有原理”以偏概全,应为“许多原理”。
C.“只要钻研《孙子兵法》就可以避免战争”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但我认为孙子的思想是避战……不通过交战就降服敌人,才是高明的”。
D.“但人类有‘共情’这一共同特征,所以文学经典没有国家与种族之分”错误,原文是“不论东方还是西方,经典都是对于全人类的贡献”“从文学角度讲,共情又是人类共同的特征”,强加因果。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兵书,有‘用兵之法,全胜为上’这样的军事谋略”可知,有“用兵之法,全胜为上”的军事谋略;根据“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样脍炙人口的名言”可知,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略思想;根据“还是一部指点为人处世的参考书,有‘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样的处世哲学”可知,有“胜可知而不可为”的处世哲学。
4.D 5.A 6. )①乡邻之间的熟悉:这是熟人的世界、从熟悉中得到信任,老街坊互相都知根知底,不多话就能表情达意。
②对礼俗的坚守:老蔡家把"决不叫乡亲吃闭门羹"作为店规和家规,并将坚守规矩视为荣耀,一百多年始终如一,这规矩被打破后异常痛苦,甚觉脸面全无。
③移世不移的安定:老蔡家与街坊们几辈子的交情,彼此都信得过。这信得过是用时间和事情较出来的。店名"万年青"既包含了美好的期待,也体现了这移世不移的安定。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其终将被新事物取代的惋惜”错误。文中表现出作者对万年青消逝的惋惜,但并没有说万年青终将被新事物取代。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重要情节和段落作用的能力。
A.“达到了欲抑先扬的创作意图”错误。作者对金子美还是基本肯定的,写他并没有“欲抑”批判的意图。
7.BDFHJL 8. A 9.(1)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怎么出现了蛟龙?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并非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
(2)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玉,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是(他们)经过了多少代,从百姓那里抢来,堆积如山。
【解析】8.A.“向唐朝以后的统治者发出了警告”错,本文旨在向唐朝当政者发出警告。
10.A 11.①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澄澈安详。
②借用“谢尚”的典故和寂寥凄清的环境描写,表达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孤寂和失落之情。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
A.“从细处着墨”“工笔描绘”错,首联的第二句从大处落墨,描写牛渚夜景,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和苍茫浩渺的西江”错,第二句没有写到西江。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联,首句写牛渚夜景,大处落墨,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融为一体,越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而诗人置身其间时那种悠然神远的感受自然融合里面。天水一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澄澈安详。
颔联,写谢尚在牛渚乘月泛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和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的巧合,诗人由牛渚“望月”自然过渡到“怀古”。袁宏舟中咏诗遇知音,受到谢尚的赏识,名声大著。诗人自身空负袁宏之才,谢尚却不复可遇。“空”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暗示作者的追怀没有回应,使诗人心中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怅然和失落之情自然融于江船望月的空寂之景中。
颈联,诗人说自己也能够朗吟袁宏的咏史诗,可惜没有那识贤的将军倾听。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的怅然和失落之情。
尾联,以景结情,诗人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了诗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孤寂、凄苦之情。
12.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3.C 14. b d a c e
【解析】13.“新鲜”基本义是“(刚生产、宰杀或烹调的食物等)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或“(空气)经常流通,不污浊”;此处引申为“(事物)出现不久”,为引申义。
A.“海”基本义是“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此处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为比喻义。
B.此处的“烂”指“某些固体物质组织被破坏或水分增加后松软”,为基本义。
C.“红”基本义是“红色”;此处引申为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为引申义。
D.“钉子”基本义是“金属制成的细棍形的物件,一端扁平,一端尖锐,主要起固定或连接作用”;此处比喻难以处置或解决的事物,为比喻义。
15.①若隐若现②连绵不断③姹紫嫣红 16.将草原上盛开的近百万亩油菜花比作铺在草原上的金黄色的毯子,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辽阔平坦的草原图景,表达了喜爱之情。
17. 审题:从材料中,考生可以提炼出"技术发展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这样一个论述主题。考生可以围绕这个论题,结合个人体验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或学科认知情境,观察、梳理相应的现象,通过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考生也可以围绕"技术、时间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思考技术给掌控时间带来的便利与遗憾,还可以就人在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以及人掌控时间的方式方法等等进行阐释论证。当然也可以择取一个现象、一个故事、一段经历写记叙文;如有学生能写出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小品,也在立意的范围之内。
立意:1.快慢人生,张弛有度。
2.以技术为媒,做时间的朋友。
3.技术本无情,时间亦无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