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温度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2.能说出水的三种状态的特征,知道物态变化现象。
3.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会用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单位来表示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教育学生在使用玻璃仪器时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观察课本P2图片,让学生提出希望了解哪些有关冰雪的知识,由此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从水之旅谈起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无处不在。
教师引导:水不仅可以变成云、雨、雪,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这些都是水存在的不同状态。
1.云、雨、雪是怎么形成的
投影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生阅读课本P2—3的内容,然后交流云、雨、雪是怎么形成的。
教师总结:太阳照射使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了云。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并落下时,就形成了降雨。假如高空的温度较低,水还能够以雪的形式降落到地面。
2.水的三态变化
结合小学科学知识及“迷你实验室”,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而且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温度
教师:温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你能列举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温度吗?
学生阅读课本P4内容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的熔点为0℃。
(三)温度计
学生演示实验:(课件同时展示实验过程图片)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从这个实验可以知道,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有实验室用温度计、家庭用温度计(寒暑表)和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
1.实验室用温度计
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汞)、酒精或煤油,玻璃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当温度升高时,玻璃泡内的液体膨胀,液面上升;温度下降时,玻璃泡内的液体收缩,液面下降。所以,常见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态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摄氏温度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就表示摄氏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水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0~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读作1摄氏度。
3.绝对零度和热力学温度
让学生阅读课本P5“信息窗”并总结: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K。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是:T=t+237.15。
4.体温计
学生阅读课文P7“迷你实验室”,回答以下问答题。
(1)体温计是利用什么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体温计的刻度范围是什么?
(3)测体温时,为什么要把体温计夹在腋下,过几分钟再拿出来?
(4)测体温前,为什么要把体温计用力向下甩几下?
5.其他温度计
课件展示其他温度计的图片,简单介绍其使用方法及原理。
(四)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
学生阅读课本P6内容,知道温度计的错误使用方法。那么,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呢?
1.会“选”: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观察它的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会“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会“读”: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会“记”:记录温度时,要在测量值后写上单位“℃”。
课堂练习
见课件内容。
课堂小结
结合课件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本节课后作业题。
板书设计
温度与温度计
一、从水之旅谈起
二、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常用单位 ℃ 国际单位 K
三、温度计
1.常用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2.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