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20 15:3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1. 豌豆与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共同的优点不包括( )
A. 子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分析 B. 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C. 有性染色体,便于研究伴性遗传 D. 易于培养,便于进行人工杂交操作
2. 龙睛金鱼的眼球膨大且部分突出于眼眶之外。研究人员用龙睛金鱼与正常眼金鱼杂交,正反交获得的F1均为正常眼。用F1与龙睛金鱼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亲本 龙睛(♀)×F1正常眼(♂) F1正常眼(♀)×龙睛(♂)
子代 正常眼125尾、龙睛116尾 正常眼193尾、龙睛191尾
A. 正常眼与龙睛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 B. 正常眼相对龙睛是完全显性性状
C. 正常眼与龙睛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 F1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龙睛占1/2
3. 研究人员拍摄某植物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的过程,下列照片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④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③②①
4. 小鼠gper基因的功能与减数分裂有关。研究人员向小鼠卵母细胞中注射与gper基因转录出的mRNA部分序列互补的siRNA,观察其对减数分裂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注射siRNA干扰了gper基因的转录过程
B. gper基因的功能是使卵母细胞均等分裂
C. 图中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基因组成相同
D. gper基因功能丧失可能使雌鼠生育力下降
5. 家蚕是ZW型性别决定生物。雄性家蚕强健好养、出丝率高,专养雄蚕能提高经济效益。我国研究人员构建了两个协同致死基因A和H,同时具有A和H基因的家蚕不能存活。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A和H插入家蚕的不同染色体,获得两个家蚕品系,其杂交后代只有雄蚕能够成活。这两个品系的基因型为( )
A. hhZWA×HHZZ B. HHZaW×hhZAZA C. hhZWA×HhZZ D. aaZWH×AaZZ
6. 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将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注:capS为带有荚膜合成基因的DNA片段
A. 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断裂成许多片段释放出来
B. 图中转化的实质是两种肺炎链球菌发生了基因重组
C. capS是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的转化因子
D. 艾弗里用DNA酶处理R型菌细胞提取物以破坏capR
7. 下列有关DNA双螺旋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反向平行
B. 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C. 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D. DNA分子中A与T含量相等,G与C含量相等
8. 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搅拌的目的是促进噬菌体遗传物质注入细菌
B. 上清液中的放射性标记强度显著高于沉淀物中的
C. 延长保温时间可能使上清液中放射性标记强度增加
D. 图中噬菌体产生的子代噬菌体都带有放射性标记
9. 人体内一些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片段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其中死亡的肿瘤细胞破裂后所释放出来的DNA片段又称为ct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片段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通过检测ctDNA进行癌症的筛查、早诊和疗效评估等
B. 成熟红细胞破裂溶血时,血液中cfDNA的含量明显增加
C. 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用于胎儿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D. 人体有肿瘤细胞时也可能出现血液ctDNA检测结果为阴性
10. 兔的毛色由毛囊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决定,黑色素分为黑色的真黑素和褐色的褐黑素两类,细胞中色素合成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3种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兔的毛色性状
B. 图中A、B基因的表达产物分别是真黑素和褐黑素
C. 基因型分别为ttAAbb和ttaaBB的兔毛色性状相同
D. TtAabb与TTAAbb个体毛色相同与酶的高效性有关
11. 下图为细菌细胞内某基因表达的电子显微照片,箭头指向的是RNA聚合酶,a是DNA分子,b是与核糖体结合的RNA分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基因只有一条链作为转录的模板 B. 该基因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C. b结合的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肽链 D. b结合的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自下向上
12. 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EV71病毒的遗传物质复制时需要逆转录酶
B. EV71病毒遗传物质插入宿主细胞DNA诱发突变
C. 蛋白N是一种酶,催化以RNA为模板的RNA合成
D. 相比DNA病毒,EV71病毒更不易发生基因突变
13. 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的性状主要由基因决定 B.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型可能不同
C. 生物体每一个性状对应一个基因 D. 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型可能相同
14. 研究发现,人体细胞内的光激活酶可修复紫外线照射引发的碱基序列异常,而遭受同等强度紫外线照射的长期吸烟者比非吸烟者皮肤癌的发生率更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紫外线属于化学诱变因素
B. 光激活酶基因属于原癌基因
C. 上述研究表明吸烟能够抑制光激活酶功能
D. 夏天户外活动做好防晒能降低皮肤癌发病率
15. 蜜蜂的蜂王和工蜂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雄蜂进行假减数分裂,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与其体细胞相同。下列蜜蜂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A. 受精卵 B. 精原细胞 C. 工蜂神经细胞 D. 蜂王肌肉细胞
16. 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水稻花药正常发育有关,B突变为b,导致bb个体雄性不育。对B和b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测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发生染色体缺失
B. 图中的DNA链为转录的非模板链
C. 亮氨酸(L)至少有2种密码子
D. 终止密码子在mRNA中提前出现导致肽链变短
1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造血干细胞中常存在下图所示的“费城染色体”,其上的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会抑制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费城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移接的结果
B. 费城染色体的形成改变了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C. 费城染色体的检测可作为诊断CML的重要依据
D. CML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后代患CML的概率为1/2
18. 2022年,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全球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为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提供了关键证据。形成该化石的生物被命名为“奇迹秀山鱼”,生活于约4.4亿年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 化石提供了不同时期古生物的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C. 比较解剖学等方面的证据与化石证据共同揭示了脊椎动物进化历程
D. 形成时间短于4.4亿年的化石中的动物都比奇迹秀山鱼更加高等
19. 大熊猫曾广泛分布在我国东部到南部的广大区域,现在仅存四川大熊猫和陕西秦岭大熊猫两个亚种。DNA研究显示,这两个亚种之间已经30多万年没有基因交流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期地理隔离使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形成了生殖隔离
B. 这两个大熊猫亚种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C. 熊猫个体间在形态等方面表现出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D. 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是这两个大熊猫亚种协同进化的结果
20. 某校学生进行“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种细菌都产生了对链霉素的抗性,但抗性机制不一定相同
B. 细菌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产生多种类型后代
C. 链霉素诱发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抗性基因突变
D. 第1代的两种细菌相比,大肠杆菌对链霉素的敏感性更强
21. 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Ⅰ号染色体为性染色体,Ⅱ、Ⅲ、Ⅳ号染色体为常染色体。某兴趣小组同学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F1 F2
组合一: ♀红眼灰体 × ♂棕眼黑檀体 红眼灰体 红眼灰体 749 红眼黑檀体 248 棕眼灰体 224 棕眼黑檀体 83
组合二: ♀红眼灰体 × ♂墨眼黑檀体 红眼灰体 红眼灰体 671 墨眼灰体 79 红眼黑檀体 74 墨眼黑檀体177
注:灰体和黑檀体基因用E/e表示,位于Ⅲ号染色体;红眼和棕眼基因用B/b表示;红眼和墨眼基因用S/s表示。
(1)果蝇体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判断依据是 。
(2)杂交组合一的F2性状分离比约为 ,据此判断B、b和E、e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
(3)根据杂交组合二的F2性状分离比,推测S/s位于________ 染色体上。
(4)进一步研究发现B/b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棕眼黑檀体与墨眼黑檀体果蝇杂交,F1的性状是 。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红眼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5)该小组又获得一个紫眼果蝇品系。红眼、紫眼由一对基因决定,紫眼为隐性性状。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通过一次杂交,判断紫眼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杂交方案: ;若子代性状为 ,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性状为 ,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2. 原发性遗传性小头畸形(MCPH)是一种以头围减小并伴有不同程度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单基因遗传病,下图为一患病家族系谱图:

(1)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
(2)该病由ATP6V0A2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导致。测序发现正常ATP6V0A2基因非模板链的部分碱基序列为:……ACA AAG ACC TTT GTG……,Ⅳ-10细胞中该基因的上述碱基序列变为……ACA AAG ATC TTT GTG ……。据此可知Ⅳ-10患病的原因是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CC苏氨酸 AUC异亮氨酸  GAU天冬氨酸 AGA精氨酸 UAG终止密码子)。
(3)MCPH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250000,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Ⅳ-1若与IV-6婚配,生育孩子为患儿的概率是______。Ⅳ-1若与人群中某正常男性婚配,生育孩子为患儿的概率是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0 B、0.03% C、0.07% D、0.27%
(4)要使该家族中下一代个体的发病率降低,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至少写出两条)。
23. 研究人员对DNA复制过程中子链合成与延伸的机制进行了实验研究。DNA复制过程中会产生多个子链片段,如图1所示。研究人员用T4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在侵染不同时间后取样,分离T4噬菌体DNA并加热解旋为单链片段,通过密度梯度离心确定单链片段大小。已知片段越小距离心管顶部距离越近,检测相应位置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所示:

注:图a为正常T4噬菌体检测结果,图b为DNA连接酶基因缺陷型T4噬菌体检测结果
(1)DNA是以 的方式边解旋边复制的,复制需要的酶包括 等,需要的原料是 。
(2)DNA复制时,两条子链延伸的方向均为_________。据图1可知,从一个复制起点开始合成的两条子链都各有一半连续合成,另一半则分若干片段合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3)图2中a组与b组的结果差异主要表现为 ,据此推测DNA连接酶在DNA复制过程中的功能是 。
(4)图2中a组在侵染后120秒比60秒时DNA短片段的含量减少,原因是 。
24. 环境温度能够影响龟等爬行动物的性别。红耳龟产卵穴上方孵化温度较高,约为30~33℃,卵通常发育为雌性;下方孵化温度较低,约为25~27℃,卵通常发育为雄性。
(1)龟的生殖系统发育是通过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实现的,细胞分化的本质是 。研究发现Dmrt1基因参与了龟的生殖系统发育,该基因的表达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环节。
(2)Dmrt1蛋白在雄性早期胚胎的性腺中含量极为丰富。研究人员检测不同温度下Dmrt1基因的表达量,得到图1结果;检测不同温度下Dmrt1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得到图2结果:
图1结果显示 ,图2结果显示 ,这两个结果表明温度对Dmrt1基因表达的影响是 。
(3)Sox9是睾丸发育的标志基因。研究人员推测温度通过影响Dmrt1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Sox9基因的表达。为检验此推测,请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温度控制、基因表达控制分别填入下表(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温度控制 基因工程控制Dmrt1基因表达水平
对照组1 _______ 不人为控制
对照组2 _______ 不人为控制
实验组 _______ _______
最终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验证了这一推测。
A、25~27℃
B、30~33℃
C、Dmrt1基因高水平表达
D、Dmrt1基因低水平表达
(4)根据上述研究,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全球变暖可能对龟等爬行类动物带来哪些影响: 。
25. 陆地棉是重要的栽培棉种。拟似棉是野生棉种,具有许多栽培棉所缺乏的优良性状。研究人员将陆地棉与拟似棉杂交,培育出异源六倍体新种质M0,过程如下图:

注:图中每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染色体组
(1)自然状态下,陆地棉与拟似棉的杂交后代不可育,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难以产生可育配子。
(2)过程①用_______________处理植株,以抑制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流式细胞仪可估测细胞核中DNA相对含量。以 为对照,测定不同样本植株中的DNA相对含量(如下表),结果表明F1为杂种植株,依据是 ;4种M0植株中 为异源六倍体。
流式细胞检测结果
  P1 F1 P2 M0-1 M0-2 M0-3 M0-4
DNA相对含量 229.85 136.44 80.91 254.47 264.87 176.52 284.34
(4)研究人员测定了亲本和异源六倍体M0中保卫细胞长度、细胞中叶绿体数量及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
  P1 P2 M0
 保卫细胞相对长度 2.38 2.50 4.18
 细胞中绿体数量 13.62 14.06 24.30
 相对叶绿素含量 34.25 30.91 40.97
结果显示,异源六倍体M0植株与亲本的区别是 ,上述变化使六倍体棉花 ,从而产量显著高于亲本。
26.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神奇的“转座子”
某些玉米棒上结有多种颜色的种子,其形成机制与“转座子”有关。转座子是在染色体不同位置复制和移动的DNA片段,曾被称为跳跃基因。
20世纪40年代,美国遗传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在研究玉米时第一次发现了可以转座的Ds/Ac系统,其作用方式和结果如下图所示。R基因可以控制玉米籽粒中紫色色素的合成,而r基因则不能。rr基因型籽粒表现为黄色(图A)。Rr基因型籽粒表现为紫色(图B)。活化因子Ac可以合成转座酶,激活转座因子Ds插入到R基因中,导致Rr基因型籽粒细胞中无法合成紫色色素,籽粒表现为黄色(图C)。图C所示基因型的细胞中Ac也可能激活Ds从R基因中转出,使细胞又可以合成紫色色素,籽粒表现为紫色或花斑状(图1D):
备注:玉米籽粒颜色与转座子的关系
我们熟悉的许多变异现象都和转座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用的皱粒豌豆的产生,就是因为一个转座因子插入淀粉分支酶基因中,导致基因失活,进而影响了种子中淀粉的合成和水分的保持。玉米、小麦、小鼠和人类基因组中转座子都占有相当高的比例。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基因组中同样有着大量的转座子,这些微生物转座子甚至可以转给高等动植物。科学家检测发现,狒狒的基因组中含有许多与逆转录病毒同源的序列,其中c型病毒基因组序列已在所有旧大陆猴的DNA序列中检出,据推算该病毒基因组在灵长类中至少已存在了3000万年,这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分子生物学证据。研究人员发现果蝇的某些品系间杂交产生的后代不可育,这种现象也是由转座子造成的,这种现象形成品系间或群体间杂交的屏障,促进生殖隔离的产生,对物种的形成极为重要。
(1)图C中由Ds转座因子转移引起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2)图D中花斑籽粒的紫色斑点出现的原因是种子形成过程中, 。紫色斑点的大小由 决定。
(3)研究发现豌豆种子中控制皱粒的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控制圆粒的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分支酶少了末端的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上发生的与肽链变短有关的变化是 。
(4)依据上述机理,利用Ac和序列已知的Ds作为工具,可以进行哪些遗传学问题的研究,或解决哪些育种实践中的问题: (写出一例)。
(5)研究人员认为转座子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请综合本文信息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阐述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豌豆与果蝇子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分析,这是二者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的优点,A正确;
B、豌豆与果蝇都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这是二者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的优点,B正确;
C、豌豆是雌雄同株异花,并没有性染色体,C错误;
D、豌豆与果蝇易于培养,便于进行人工杂交操作,这是二者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的优点,D正确。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BC、正常眼与龙睛是一对相对性状,用龙睛金鱼与正常眼金鱼杂交,正反交获得的F1均为正常眼,说明正常眼相对龙睛是完全显性性状,且正常眼与龙睛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隐性纯合子龙睛与F1杂合子正常眼进行正反交,子一代均为正常眼:龙睛≈1:1,说明正常眼与龙睛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ABC正确。
D、假设用A/a表示这对相对性状,则F1正常眼的基因型为Aa,F1个体相互交配,子二代的基因型为AA:Aa:aa=1:2:1,子代中龙睛(aa)占1/4,D错误。
故选D。
3.【答案】A
【解析】①正在进行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②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③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④染色质丝散乱分布,处于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所以按时间先后排序为④①②③,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4.【答案】D
【解析】A、向小鼠卵母细胞中注射与gper基因转录出的mRNA部分序列互补的siRNA,干扰了gper基因的翻译过程,A错误;
B、注射siRNA会干扰gper基因的功能,注射siRNA基因的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的程度减小,故推测gper基因的功能是使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B错误;
C、该图为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的过程,该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中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C错误;
D、卵母细胞进行不均等分裂,最终只产生卵细胞的意义是形成的卵细胞较大,便于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而gper基因功能丧失可能使雌鼠形成的卵细胞中营养物质较少,其生育力下降,D正确。
故选D。
5.【答案】A
【解析】A、hhZWA×HHZZ,后代的基因型为HhZZ和HhZWA,只有雄蚕存活,符合题意,A正确;
B、HHZaW×hhZAZA,后代的基因型为HhZAZa和HhZAW,无论雌雄均致死,不符合题意,B错误;
C、hhZWA×HhZZ,后代的基因型为HhZZ、HhZWA(致死)、hhZZ、hhZWA,后代中存活的有雌有雄,C错误;
D、aaZWH×AaZZ,后代的基因型为AaZZ、AaZWH(致死)、aaZZ、aaZWH,后代中存活的有雌有雄,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解析】A、细菌体内的DNA是环状的,如图所示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被断裂成许多片段并释放出来,A正确;
B、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断裂的片段整合到R型菌的DNA上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提出了DNA才是转化因子,结合图示capS是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的转化因子,C正确;
D、艾弗里用DNA酶处理S型菌(而不是R型菌)细胞提取物以破坏capS,D错误。
故选D。
7.【答案】B
【解析】A、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正确;
B、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B错误;
CD、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配对,C与G配对,所以DNA分子中A与T含量相等,G与C含量相等,CD正确。
故选B。
8.【答案】C
【解析】A、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离,A错误;
B、因为噬菌体被32P标记,且噬菌体的DNA注入细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外面,因此上清液中的放射性标记强度显著低于沉淀物中的,B错误;
C、若延长保温时间,可能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增殖后被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使上清液中放射性标记强度增加,C正确;
D、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可知,图中噬菌体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少部分带有放射性标记,大部分没有放射性标记,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解析】A、死亡的肿瘤细胞破裂后所释放出来的DNA片段又称为ctDNA,可通过检测ctDNA进行癌症的筛查、早诊和疗效评估等,A正确;
B、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破裂溶血时,血液中cfDNA的含量不会明显增加,B错误;
C、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片段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因此可以用孕妇血液中的cffDNA进行胎儿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C正确;
D、死亡的肿瘤细胞破裂后所释放出来的DNA片段又称为ctDNA,人体内有肿瘤细胞细胞没有死亡时也可能出现血液ctDNA检测结果为阴性,D正确。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A、据图可知,图中含有酪氨酸酶、A酶和B酶等,说明图中3种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兔的毛色性状,是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途径,A正确;
B、基因的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图中A、B基因的表达产物都是酶而非色素,B错误;
C、基因型分别为ttAAbb和ttaaBB的个体没T基因,只有t基因,个体都是白毛,故性状相同,只有A或B都不能合成黑色素,兔毛色性状相同,C正确;
D、TtAabb与TTAAbb个体毛色相同,其中Tt和TT效果相同,Aa和AA相同,与酶的高效性有关,D正确。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A、图中基因只有一条链作为转录的模板,为模板链,A正确;
B、结合图示可知,该基因边转录边翻译,B正确;
C、b结合的多个核糖体独立完成多条多肽链的合成,C错误;
D、b翻译的起点在下方,b结合的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自下向上,D正确。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RNA)病毒,直接以+RNA为模板翻译出蛋白质,不需要逆转录酶,A错误。
B、肠道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不用将EV71病毒的遗传物质插入宿主细胞DNA中,B错误。
C、①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②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由图可知,蛋白N是一种酶,催化以RNA为模板的RNA合成,C正确。
D、EV71病毒是单链RNA结构,DNA病毒是双链螺旋结构,其结构稳定性较强。故相比DNA病毒,EV71病毒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生物体的性状主要由基因决定,A正确;
B、性状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B正确;
C、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基因的表达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C错误;
D、性状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D正确。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紫外线属于物理诱变因素,A错误;
B、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光激活酶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B错误;
C、长期吸烟者皮肤癌的发生率更高原因根据题干得不出二者之间关系,C错误;
D、夏天户外活动做好防晒能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降低皮肤癌发病率,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A、受精卵是由精子核卵细胞受精作用产生,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精原细胞是雄性个体体内的细胞,雄峰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所以含有1个染色体组,B正确;
C、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蜂王肌肉细胞是由受精卵经分裂分化产生,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B。
16.【答案】A
【解析】A、图中发生的是基因内部碱基的缺失,不是染色体缺失,基因数量没有改变,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肽链合成中止对应的碱基是TGA,由于终止密码子是UAA、UAG或者UGA,因此转录的碱基不是TGA,而是其互补碱基ACT,转录对应的密码子是UGA,所以图中的DNA链是转录的非模板链,B正确。
C、CTT对应的DNA碱基是GAA,对应的密码子是CUU;CTG对应的DNA碱基是GAC,对应的密码子是CUG。故亮氨酸(L)至少有2种密码子,C正确。
D、根据图片可知b基因的肽链变短,推测终止密码子在mRNA中提前出现导致肽链变短,D正确。
故选A。
17.【答案】D
【解析】AB、据图可知,图中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两者之间发生片段移接形成费城染色体,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AB正确;
C、“费城染色体”的形成导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发生,故费城染色体的检测可作为诊断CML的重要依据,C正确;
D、该变异发生在患者造血干细胞中,发生在体细胞的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D错误。
故选D。
18.【答案】D
【解析】AB、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B正确;
C、不同类群动物的骨骼结构具有许多共同点,支持现有的脊椎动物有着原始的共同祖先,C正确;
D、较近的地层中可能存在着较为古老生物的化石,D错误。
故选D。
19.【答案】B
【解析】A、由题意可知,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是两个亚种,二者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A错误;
B、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大熊猫亚种之间已经30多万年没有基因交流了,因此这两个大熊猫亚种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都存在明显的差异,B正确;
C、熊猫个体间在形态等方面表现出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C错误;
D、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因此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是大熊猫与无机环境及其它物种协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20.【答案】A
【解析】A、柱状图中随着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越来越小,说明两种细菌都产生了对链霉素的抗性,但是具体的抗性机制不一定相同,题干中没有给出相关信息,A正确;
B、细菌没有染色体,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类型,B错误;
C、基因突变是自发产生的,链霉素不能诱发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抗性基因突变,但可以起到选择作用,C错误;
D、第1代的两种细菌相比,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17左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在24左右,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链霉素的敏感性更强,D错误。
故选A。
21.【答案】(1) 基因分离 两个杂交组合的F2中灰体、黑檀体数量比均为3:1
(2) 9:3:3:1 自由组合
(3) Ⅲ号
(4) 红眼黑檀体 9/16
(5) 紫眼雌蝇×红眼雄蝇 红眼雌蝇、紫眼雄蝇 均为红眼

【解析】(1)由组合一可知,♀红眼灰体 × ♂棕眼黑檀体产生的F1全为红眼灰体,说明红眼、灰体为显性性状,F2中,灰体∶黑檀体=(749+224)∶(248+83) ≈3∶1,同理组合二中F2中灰体∶黑檀体数量比也约为3:1,说明果蝇体色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2)由组合一可知,♀红眼灰体 × ♂棕眼黑檀体产生的F1全为红眼灰体,说明红眼、灰体为显性性状,F2中,红眼灰体749∶红眼黑檀体248∶棕眼灰体224∶棕眼黑檀体83≈9∶3∶3∶1,说明控制红眼/棕眼和控制灰体/黑檀体的两对基因B、b和E、e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由组合二可知,♀红眼灰体 × ♂墨眼黑檀体产生的F1全为红眼灰体,说明红眼、灰体为显性性状,F2中,红眼灰体671∶墨眼灰体79∶红眼黑檀体74∶墨眼黑檀体177不为9∶3∶3∶1及其变式,说明控制红眼/墨眼和控制灰体/黑檀体的两对基因S、s和E、e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题干已知灰体和黑檀体基因用E/e表示,位于Ⅲ号染色体,说明S/s也位于Ⅲ号染色体上。
(4)进一步研究发现B/b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S/s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棕眼和墨眼均为隐性性状,棕眼黑檀体(bbeeSS)与墨眼黑檀体(BBeess)果蝇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eeSs,性状是红眼黑檀体。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例为9∶3∶3∶1,得到的F2中红眼个体(B_eeS_)所占比例为9/16。
(5)已知红眼、紫眼由一对基因决定,紫眼为隐性性状,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判断紫眼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则可采用“雌隐×雄显”的杂交思路,具体方案为:紫眼雌蝇×红眼雄蝇,若子代性状为红眼雌蝇、紫眼雄蝇,出现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则说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性状为均为红眼,未出现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则说明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2.【答案】(1) 常染色隐性遗传
(2) 基因中碱基由C/G替换为T/A,导致ATP6V0A2 蛋白中苏氨酸变为异亮氨酸,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功能改变
(3) 0.2%(1/500) 1/9 C
(4) 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羊水检查、基因检测

【解析】(1)Ⅲ-6和Ⅲ-7均正常,生成Ⅳ-8或Ⅳ-10患病,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对比非模板链序列的变化可知,该非模板链中ACC→ATC,模板链中变化为TGG→TAG,对应的mRNA上的密码子变化为ACC→AUC,故氨基酸由苏氨酸→异亮氨酸,最终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功能改变。
(3)MCPH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250000,即aa的频率为1/250000,a的频率为1/500。Ⅲ-2和Ⅲ-3均正常,生成Ⅳ-2或Ⅳ-5患病,因此Ⅲ-2和Ⅲ-3的基因型均为Aa,Ⅳ-1的基因型为1/3AA、2/3Aa,若与Ⅳ-6(1/3AA、2/3Aa)婚配,生育孩子为患儿(aa)的概率是2/3×2/3×1/4=1/9。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499/500,人群中AA的概率为(499/500)2,Aa的频率为2×499/500×1/500。故人群中某正常男性为Aa的概率为:Aa的频率÷(AA的频率+Aa的频率)=2/501,Ⅳ-1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Ⅳ-1若与人群中某正常男性婚配,生育孩子为患儿的概率是2/3×2/501×1/4=1/1503=0.07% ,故选C。
(4)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羊水检查、基因检测,都可以使遗传病的发病率降低。
23.【答案】(1) 半保留 解旋酶、DNA聚合酶 脱氧核苷酸
(2) 5’→ 3’ 子链的一半延伸方向与解旋酶移动方向相同,另一半延伸方向与解旋酶移动方向相反
(3) a组随时间延长,长片段数量增加,b组只有短片段数量增加(复制后期b组短片段数量多于a组,长片段数量少于a组) 将DNA短片段连接成长片段
(4) 与60秒相比,120秒时大量的DNA短片段连接成长片段

【解析】(1)DNA是以半保留复制的方式进行,即保留一条母链,以碱基互补配对为原则,合成一条子链;复制时需要解旋酶(破坏氢键)和DNA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也是复制的原料。
(2)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只能识别母链的3’端,因此两条子链延伸的方向均为5’→ 3’;子链的一半延伸方向与解旋酶移动方向相同,另一半延伸方向与解旋酶移动方向相反,因此从一个复制起点开始合成的两条子链都各有一半连续合成,另一半则分若干片段合成。
(3)结合图示可知,a组随时间延长,长片段数量增加,b组只有短片段数量增加;图b为DNA连接酶基因缺陷型T4噬菌体检测结果,可推测DNA连接酶能将DNA短片段连接成长片段。
(4)与60秒相比,120秒时大量的DNA短片段连接成长片段,因此图2中a组在侵染后120秒比60秒时DNA短片段的含量减少。
24.【答案】(1)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转录 翻译
(2)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Dmrt1基因表达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高温下Dmrt1基因甲基化程度较高,低温下Dmrt1基因甲基化程度较低 高温使Dmrt1基因甲基化程度升高,从而抑制其表达(低温使Dmrt1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从而促进其表达)
(3) B A B C
(4) 全球变暖使卵穴内温度整体升高,如果龟类的性别分化机制不发生变异,就会发生性别比例失衡,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如果龟类变异产生了能够适应温度整体升高的新的性别分化机制,变异类型就会通过自然选择替代原有类型

【解析】(1)细胞分化的本质是不同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环节。
(2)图1结果显示,温度高于27℃低于32℃时,随温度升高Dmrt1基因表达量降低,所以填在一定温度范围内,Dmrt1基因表达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图2结果显示胚胎发育各阶段Dmrt1基因甲基化程度在温度在30~33℃时明显高于温度在25~27℃,所以填高温下Dmrt1基因甲基化程度较高,低温下Dmrt1基因甲基化程度较低。综合两个实验的结果,高温使Dmrt1基因甲基化程度升高,从而抑制其表达(或低温使Dmrt1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从而促进其表达)。
(3)由实验结果得知,对照组1Sox9基因表达量较低,说明Dmrt1由于甲基化程度高而表达程度较低,高温会使Dmrt1由于甲基化程度升高,即对照组1的温度控制为30~33℃,故选B。
对照组2Sox9基因表达量较高,说明Dmrt1甲基化程度低,低温会使Dmrt1由于甲基化程度降低,即对照组2的温度控制为25~27℃,故选A。
实验组Sox9基因表达量较高,温度控制为高温(30~33℃)(故选B),基因工程控制Dmrt1基因表达水平应为Dmrt1基因高水平表达,故选C。
(4)全球变暖使卵穴内温度整体升高,如果龟类的性别分化机制不发生变异,就会发生性别比例失衡,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如果龟类变异产生了能够适应温度整体升高的新的性别分化机制,变异类型就会通过自然选择替代原有类型。
25.【答案】(1) A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不能联会
(2) 秋水仙素(低温) 纺锤体
(3) 亲本P1、P2 DNA相对含量接近亲本之和的一半 Mo-1、Mo-2、Mo-4
(4) 保卫细胞长度变长、细胞中叶绿体数和叶绿素含量增多 光合作用能力显著增强

【解析】(1)F1植株的染色体组可表示为ADD,A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不能联会,F1难以产生可育配子,F1不育。
(2)过程①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异源六倍体新种质M0。
(3)亲本P1、P2的DNA作为对照,以测定不同样本中DNA含量;若DNA相对含量接近亲本之和的一半,则为亲本杂交而来,为F1植株;异源六倍体中DNA含量是F1(136.44)的两倍,则M0-1、M0-2、M0-4均可能为异源六倍体。
(4)结合表格信息可知,异源六倍体M0植株与亲本不同,保卫细胞长度变长、细胞中叶绿体数和叶绿素含量增多;叶绿素可以吸收、转化光能,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保卫细胞与气孔的开度有关,因此六倍体棉花光合作用能力显著增强。
26.【答案】(1) 基因突变
(2) 细胞中Ac激活Ds从R基因处移走,R基因表达产物恢复正常,细胞中合成紫色色素 种子发育过程中Ds从R基因上移走的时间早晚
(3) 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
(4) 获得突变体、研究被插入基因的功能、研究基因突变的位置等
(5) ①转座子可以引起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②转座子可造成某些品系间杂交后代不可育,促进生殖隔离的产生

【解析】(1)活化因子Ac可以合成转座酶,激活转座因子Ds插入到R基因中,发生了碱基的增添,使基因结构的改变,导致Rr基因型籽粒细胞中无法合成紫色色素,籽粒表现为黄色,引起的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2)图C所示基因型的细胞中Ac也可能激活Ds从R基因中转出,使细胞又可以合成紫色色素,籽粒表现为紫色或花斑状,由此判断图D中花斑籽粒的紫色斑点出现的原因是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中Ac激活Ds从R基因处移走,R基因表达产物恢复正常,细胞中合成紫色色素。紫色斑点的大小由种子发育过程中Ds从R基因上移走的时间早晚决定。
(3)研究发现豌豆种子中控制皱粒的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控制圆粒的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分支酶少了末端的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上发生的与肽链变短有关的变化是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使肽链变短。
(4)活化因子Ac可以合成转座酶,激活转座因子Ds插入到某基因中,导致性状发生改变,依据该机理,利用Ac和序列已知的Ds作为工具,可以进行获得突变体、研究被插入基因的功能、研究基因突变的位置等。
(5)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转座子可以引发突变,可以在不同生物之间转移,引发基因重组。此外研究人员发现由于转座子造成某些品系间杂交产生的后代不可育,这种现象形成品系间或群体间杂交的屏障,促进生殖隔离的产生,对物种的形成极为重要。由此研究人员认为转座子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的主要理由:①转座子可以引起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②转座子可造成某些品系间杂交后代不可育,促进生殖隔离的产生。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