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区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02综合性学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长宁区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02综合性学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0 13:1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海长宁区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02综合性学习
一、综合性学习
(2021·上海长宁·统考一模)假如你是春华中学新闻社团的成员申小海,请你完成如下任务:
1.为下列这条消息拟写一个标题。
人民网上海8月19日电 18日晚9点,随着读者陆续离开上海展览中心,2020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落下帷幕。上海书展已走过十七载,今年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举办的一届书展,尤为特殊,也可谓“别开生面”。“安全、出彩”成为今年书展的关键词。受疫情影响,国内外绝大多数书展取消、延期或转至线上。上海书展如期举办,成为今年首个举办的有规模、有影响的实体书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场大考。如期举办2020上海书展,以‘阅读的力量’对此有所贡献,是上海出版人的责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如是说。
2.下列不属于书展期间防范新冠疫情安全措施的两项是( )
A.实名制预约进场,全程佩戴口罩。
B.同步人脸识别绑定,全场无死角电子监控。
C.进场时出示身份证和健康码。
D.进场前洗手消毒,并配合电子测温。
E.创设线上参观书展的平台、开设新书首发直播间。
3.如果你有机会去采访上海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请你准备两个问题并写好简要的采访稿(100字左右)。
(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十发(1921年4月10日-2007年7月18日),祖籍上海,是我国著名的海派书画大家,撞长人物、山水、花卉、岛兽及连环画和书籍插图,代表作有《列宁的故事》《丽人行》《孔乙己》等。2021年是程十发先生诞辰100周年,春华中学书画社团前往程十发美术馆参观。
4.同学们上网查阅了美术馆的地理位置图。请根据地图所示,完成填空。
(1)设施齐全:周边有百货商场、医院。
(2) :附近有轨道交通10号线伊犁路站,多条公交线路站点。
(3)环境优美:邻近 。
5.参观时,同学们在展厅看到一幅人物画,似曾相识。请将画面内容描述出来,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人物描写方法或一种修辞方法,50字左右。
6.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打算制作一个短视频。在配画外音时,大家对“发”的读音产生了分歧,有的读“程十发(fà)”,有的读“程十发(fā)”。下列说法较合理的两项是( )。
A.读“fà”。画家头发(fà)不多,他本人曾戏称只比《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多七根头发,因而得名“十发”。
B.读“fà”。简化字“发”对应有两个繁体字:“發”(fā)和“髪”(fà)。有人曾见画家亲笔签名“程十髪”。
C.读“fā”,古人射箭有百发(fā)百中之说,取名“十发”表示谦虚。
D.读“fà”。“发”(fà)与“程”在古代都是微小的长度计量单位。十发为程,十程为分,十分为寸。“十发为程”寄寓了一种人生态度。
E.读“fā”或“fà”均可。如国学大师陈寅恪名字中的“恪”,有人读kè,有人读què,大家都明白指谁,并没有造成误解。
(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某中学广播电台本学期推出一档午间节目《聆听》。
每期节目中,将邀请一位同学扮演一位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某位人物。节目通过主持人访谈形式,呈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生平,并引领听众走进其内心世界。
节目宗旨,是试图消除学生与经典文学作品的隔膜,激发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7.作为节目策划人,请你为本档节目设计一条宣传语(不超过15个字):
8.⑴下列表格的节目信息不完全匹配。请你重组并以小写字母填在表格下方的横线上:
嘉宾名 节目主题 主要事迹提问 作者
a.简·爱 d.自我·坚守 g.是什么支持着您在病榻上坚持口述创作? j.【清朝】 吴敬梓
b.范进 e.生命·淬炼 h.中举之后,周围人对您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k.【英国】 夏洛蒂·勃朗特
c.保尔·柯察金 f.笔墨·沉浮 i.在舅母家寄养的生活对您一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l.【苏联】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第一期:a 第二期:b 第三期:c
⑵请你为“生命·淬炼”这期节目的“生平提问”环节再拟一个问题:
9.第四期节目嘉宾为鲁滨逊。以下作为节目主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书写·回归 B.成功·重塑 C.诗意·悠然 D.远航·冒险
10.节目编导将下面这句话作为四期节目的结语:
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
——赫尔曼·黑塞
你在聆听了上述四期节目之后,一定很有感触。请你从四位嘉宾中选择一位,结合人物一次重要的人生经历,谈谈他经受了怎样的“孤独”?他走向的“自己”是什么?
(2023·上海长宁·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长宁区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开设了“馆校携手,谱写公益新篇章”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1.【任务一:读者导引】
某读者通过输入“我爱这土地”检索该作者的诗集,发现馆藏中并没有该书目。你输入关键词“ ”帮助他扩大检索范围,并快速锁定该作者的诗集。
12.【任务二:好书推荐】
你在审校图书馆公众号“每周一推”栏目内容时,发现表述出现了错误的一项( )。
A.《童年》讲述了阿廖沙历经磨难,最终成长为坚强、正直的人。
B.《昆虫记》揭开了昆虫世界诸多的奥秘,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C.《水浒传》是一部汇聚各路英豪降妖除魔,聚义梁山的奇书。
D.《红星照耀中国》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13.【任务三:阅读分享】
(1)本期读书分享会将围绕《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进行线上讨论。以下哪两项不适宜作为本次讨论会的题目?( )
A.是斗士?是勇士?还是泼猴?
B.充满浪漫主义、奇思幻想的经典
C.七十二变,变的是本领,不变的是什么?
D.精读与跳读的选择
(2)图书馆公众号选定了以下两幅绘画作品作为本期读书分享会的海报插图。请结合图中涉及的情节,从下列选项中,为故事中的孙悟空选择一组最合适的配词(填序号)( )
①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②细心机敏,火眼金睛
③桀骜不驯,敢于挑战天庭权威
(3)下期读书分享会的主题是“记忆中的温暖”,你准备选择下列哪本书进行分享?请结合具体情节说明理由。(100字左右)
A.《昆虫记》 B.《朝花夕拾》 C.《童年》
我选择: 理由:
14.(2022·上海长宁·统考一模)为了使观众在影展中拥有最佳观影体验,请你参照【示例】,再拟两则观影提示张贴在影院入口处。
【示例】观影时请勿大声交谈,以免影响他人。
(1) 。
(2) 。
15.(2022·上海长宁·统考一模)影展顺利举办。某校“迷影部”学生社团在观看《大话西游》后,围绕“名著改编”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小华:经典名著改编而成的电影,应当完全遵循原著,怎可“大话”?这般戏说,孙悟空成了妖魔一般,毫无对名著的尊重。
小李:只要改编的电影有趣,主题深刻,借名著人物一用罢了,怎不可“大话”?若不是有这部电影,我还不愿去阅读《西游记》原著呢!
听到这番对话,你对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是否可以“大话”这一话题有何想法呢?
请写在下面的格子里。(80字左右)
(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班级组织了“优秀笔记”评选活动,各小组需要合作完成“名著阅读”的复习笔记。
【案例1】
“云帆”小组用表格梳理了名著阅读书目的基本信息。
书名 作者 内容简介 【J】
A:《骆驼祥子》 D:鲁迅 G: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
B:《儒林外史》 E:吴敬梓 H:散文集展现了普通士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 ……
C:《海底两万里》 F:儒勒·凡尔纳 I:小说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 ……
16.表格中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错误一: (填字母)修改为:
错误二: (填字母)修改为:
17.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最不适宜填入表格【J】处( )
A.作品价值 B.道理启示 C.出版信息 D.人物形象
(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案例2】
“海燕”小组用思维导图梳理了《鲁滨逊漂流记》的部分内容。
18.最适合作为该思维导图的主题填入甲处的选项是( )
A.改造“星期五” B.鲁滨逊的冒险精神 C.“星期五”的蜕变 D.岛上的生活
19.请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在乙处填入合适的词语。
20.(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案例3】“远航”小组对相关书目在主题或内容上的相同点进行了归纳。
请选择其中一组,围绕相同点,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加以说明。(100字左右)
我选择( ) 说明: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2020上海书展落幕 2.BE 3.【问题示例】①这次活动对入场读者有哪些要求?②这一届书展会有什么亮点?③这一届书展有哪些系列活动?
【提纲示例】徐局长,您好!我是春华中学新闻社团的申小海,我代表社团的同学向您了解两个问题,一是“本届上海书展与以往各届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二是“上海书展的举办方为了这次活动的安全,重点准备了哪些措施”?谢谢!
【解析】1.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主体内容的高度概括,拟写新闻标题,注意从导语中概括即可。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但一般需具备两个要素:主体(人物或事物单位)、事件。因此,分析时,可以对新闻导语部分内容进一步的提炼概括即可,导语是:18日晚9点,随着读者陆续离开上海展览中心,2020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落下帷幕。要抓住主要的关键词:2020上海书展、落下帷幕。故可以概括为:2020上海书展落幕。
2.B.“同步人脸识别绑定,全场无死角电子监控”是确保常规安全的措施。与“防范新冠疫情”无关。
E.“创设线上参观书展的平台、开设新书首发直播间”是参观书展的措施。与“防范新冠疫情”无关。
故选BE。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围绕“书展”提出问题即可。如:疫情期间,对入场参观者的特殊要求?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然后围绕问题写出采访稿即可。注意称呼,自我介绍,语言通顺。
示例:徐局长,您好!我是春华中学新闻社团的申小海,我代表社团的同学向您了解两个问题:一是,疫情期间,对入场参观者有什么特殊要求?二是,这届书展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谢谢!
4. 交通便利 新虹桥中心花园 5.穿长衫的孔乙己微笑着弯下腰,像一把张开的弓,把茴香豆分给围着他的孩子们,一人一颗,孩子们兴奋地望着他,不住地伸手索要。 6.BD
【分析】4.本题考查图文分析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面的形容“附近有轨道交通10号线伊犁路站,多条公交线路站点”以及结合图中程十发美术馆的的地理位置可知,概括为交通便利。
第二空:从地图上分析,程十发美术馆左边是民航上海医院,正前方是新虹桥中心花园,花园被上海市绿化管理局评为“上海市四星级公园”,环境优美,结合题干“环境优美,临近”可以判断出是因为临近新虹桥中心花园。
5.本题考查看图文写文的能力。从图片分析,主要画面是一个穿着长衫老人,身边围着一群孩子,老人弯着身子,左手端着一个碗,右手似乎在分派东西,孩子们昂着头挤在一起伸手向老人讨要。这幅画面的内容让我们迅速联想到了鲁迅的一篇文章《孔乙己》,其中就有这样一个画面,咸亨酒店里孔乙己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有几回邻里的孩子听得笑声,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孔乙己便每人给了一颗茴香豆。
6.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能力。
得名的原因有误。“十发”是授课老师李仲乾为他取的字;
C.成语运用有误。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由此推及取名“十发”,便有了自大的嫌疑;
读音模糊,容易造成误会。陈寅恪的“恪”读“kè”,读què会造成误解;
故选BD。
7.【示例】听他发声,知他何为。 聆听一番话,读懂一本书。 8. ⑴第一期:a dik; 第二期:b fhj; 第三期:c eg ⑵例:完成《暴风雨所诞生的》对您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 9.D 10.【示例】保尔·柯察金的“孤独”可指朱赫来离开,他失去了精神上的领路人的“思想孤独”;也可指冬妮娅不理解保尔的追求,这种不被周围人理解、无知音的“精神孤独”;也可指独自经受病魔考验,筑修铁路的孤独……他走向的“自己”是将国家利益放于第一位,选择为革命事业献身,始终坚持理想,实现了自我的生命价值与人生追求。
简·爱的“孤独”是她寄人篱下,被亲眷恶劣对待,无相知好友的“亲情孤独”;也可指她知道罗切斯特已有妻子的情况下,毅然独自出走的“爱情孤独”。(圣约翰的求婚仅为帮助其进行传教亦为“情感孤独”)。她走向的“自己”是拥有平等、纯粹爱情及精神自由。(具有坚持自我,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特点)
鲁滨逊在荒岛上独自一人,他的“孤独”是远离了文明世界,遇到困难他必须自己设法解决,如他自己动手搭建房屋,自制陶器等。他走向的“自己”有顽强意志,更有对生命的重塑,对生命本质的再思考。
范进的“孤独”是来自周围人的嘲讽、轻蔑、无人支持。尽管他屡败屡战,但依然为人所轻视。多年在无望的现实中,为了实现所处阶层的上升而独自挣扎。他所实现的“自己”是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尽管成功,但其目标确立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压制,局限于个人生活改善。
【解析】7.考查拟写宣传语。开放类试题,围绕活动的主题“呈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生平,并引领听众走进其内心世界”,语言简洁,合理运用修辞即可。如:用经典引领心灵,用阅读浸润思想。
8.考查名著阅读。
⑴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同名小说《简·爱》中的主人公。她有着强烈的自尊,追求人格的平等与真挚的爱情。她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最终简·爱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故第一期应为:a dik。
范进是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作者是清朝小说家吴敬梓。范进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范进出场在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又以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上揭示了世态炎凉。故第二期应为:b fhj。
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他曾四次经历生死,但每一次都靠自己顽强的毅力与坚定的意志战胜了挫折,重新回到革命队伍之中。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故第三期应为:c eg。
⑵考查设计采访问题。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是什么让你产生进行写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想法?
9.考查名著人物。鲁滨逊是《鲁滨逊漂流记》里面的一个人物,这本书以书信体说理小说,书名人物为主人公的一个虚构的自传性的故事。小说讲述了一位海难的幸存者鲁滨孙在一个偏僻荒凉的热带小岛度过28年的故事,而其伙伴是主人公从食人族手中救下的一个被俘虏的野蛮人“星期五”。鲁滨逊具有顽强奋斗的意志力,在困难面前不悲观、绝望,也不对生活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脚踏实地的去战胜困难,用自己的行动来达到目的。鲁滨逊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鲁滨逊身上体现了顽强不屈、坚忍不拔、永不言弃、敢于冒险的“硬汉子”的特征。故作为节目主题最恰当的一项是“远航·冒险”。故选D。
10.考查名著情节。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由于以前参加战争时受得伤,导致保尔已全身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终于把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束缚在床榻上了。在这个时候,保尔是孤独的,因为他只能一个人面对着病痛的折磨。这份孤独让他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从低谷中走了出来。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他走向的“自己”是一个更加坚强的自己。
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在舅妈家里,她是孤独的,没有人可以倾诉,也没有人给她提供帮助。但她并没有放弃,对于舅妈的反抗反而更加强烈了。她走向的“自己”是一个勇于反抗的自己。
鲁滨逊在遇到“星期五”之前,独自一人在荒岛生活,对抗着大自然,为自己的生活创造条件。此时的他是孤独的。但他靠着自己的双手,靠着智慧,利用船上留下的简单工具,克服无数困难,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富裕”。最后他竟然有了自己的种植园、牧场、两处住所、许多家具,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包括狗、猫、羊、鹦鹉在内的热闹家庭。他走向的“自己”是一个有着顽强意志与无限勇气的自己。
范进在中举之前,不要说别的人,就是自己的岳父胡屠父都对他充满了嘲讽与蔑视,其他人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此时的他,无疑处在无人理解无人支持的孤独之中。但他中举之后,张乡绅送赠白银五十两,再送三进三间房一座。街坊邻居都来贺喜,胡屠夫说他是天上的星宿转世。他走向的“自己”是一个不懈追求,终获成功的自己。
11.艾青诗选 12.C 13. BD 大闹天宫(③)三借芭蕉扇(①) 示例:选择B,《朝花夕拾》中不乏充满温情与童趣的文章。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详写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表现出阿长对“我”精神需求的关注,也表达了成年后的鲁迅对阿长的感激、怀念和愧疚,流淌着脉脉温情。 选择C,《童年》中有诸多温暖与光明的回忆。比如慈爱的外祖母会经常讲一些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聪明能干,对谁都有着宽广的胸怀。外祖母无私的爱丰富了阿廖沙,让他能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保持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解析】11.本题考查名著掌握。
根据名著知识积累可知“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艾青。所以可以搜索“艾青诗选”这几个字。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艾青,现当代文学家、诗人,被称作“太阳与火把”的歌手,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著有《艾青诗选》。其创作风格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37年以前的诗,笼罩着忧郁与悲哀,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1978年,诗中充满对希望与理想的追求,代表作《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1978年以后的诗,则满含赞美与歌唱的情怀,代表作《镜子》《光的赞歌》。无论哪个时期,都表现了诗人对中国乡村和家国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对光明与温暖及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流露出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有“土地”和“太阳”。
《艾青诗选》是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富有“五四运动”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该诗歌集创作于1979年。
1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
C.“降妖除魔”是《西游记》中的内容,不是《水浒传》中的内容。《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借神魔世界反映现实社会,揭露明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歌颂了敢于向封建权威挑战的叛逆精神和英雄行为。《西游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小说,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的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以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构成的一百零八将为最。
故选C。
13.(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B.“充满浪漫主义、奇思幻想的经典”是围绕《西游记》这部名著。而不是围绕《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进行线上讨论,不合题意,B说法错误;
D.精读与跳读的选择是围绕“读书方法”进行讨论。不是围绕人物进行讨论,不合题意。D说法错误;
结合阅读积累可知,孙悟空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写孙悟空拜师学艺七十二变,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后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护送唐僧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经历,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压迫、无所畏惧、敢作敢当、爱憎分明、正直无私、嫉恶如仇、聪明机智的英雄形象,寄托了作者和广大人民反抗邪恶势力和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理想,同时他身上也有着爱“戴高帽”、好胜心强、高调炫耀、恶作剧、滥杀等毛病;
故选BD。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图一是“大闹天宫”,结合《西游记》故事情节可知:孙悟空不满玉皇大帝所封的弼马温的官职,自立为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他,太白金星大事化小,劝玉帝给了他个齐天大圣得名(有名无实),后因蟠桃会没有请他,使得孙悟空搅了蟠桃会,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下天界。在后来与天兵天将的争斗中输给二郎神,被太上老君拿到八卦炉里,企图炼回自己的金丹。谁知孙悟空不但没被烧死,反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再次大闹天宫,十万天兵无人能敌。玉帝无奈,请来如来佛组将其压在五行山下500年,直到唐僧把它救出来。这个故事中体现的是孙悟空桀骜不驯,敢于挑战天庭权威的特点。选③;
图二是“三借芭蕉扇”,讲述唐僧师徒借芭蕉扇的故事。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孙悟空第一次变成虫子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孙悟空大战牛魔王,最终孙悟空胜铁扇公主交出芭蕉扇,孙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继续向西赶路。其中表现了孙悟空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特点。选①;
(3)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读书分享会的主题是“记忆中的温暖”,围绕三部名著,结合名著中与“记忆中的温暖”有关的故事情节,以及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即可。
示例:选择A,《昆虫记》有许多充满温暖的部分。比如写到蜣螂时,亲情是慈爱温柔、无私伟大的。蜣螂妈妈照顾孩子很细致,封顶的工作不时地要停一停。蜣螂妈妈低着头,一动不动,似乎在屏息聆听,看看洞内有何异常。母亲在照顾娇嫩的孩子时那份温柔与仔细,人与虫似乎是一致的。西班牙蜣螂宁可自己挨饿也绝不让子女缺少吃喝,人类的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也是如此,不计得失,不计回报,永远无私。亲情是慈爱温柔、无私伟大的。让人心中感到一股暖意。
选择B,《朝花夕拾》中有很多充满温情的文章。比如《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和纠正解剖图,表现出藤野先生对“我”这个留学生的关爱,也表现了成年后的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读后让人不禁为这段师生情所感动。
选择C,《童年》中有许多温暖的回忆。养子小茨冈对阿廖沙的爱护,在心底里成了阿廖沙的朋友,亲人。特别是小茨冈跳舞的一节,给阿廖沙沉闷的生活带来了欢乐,让阿廖沙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中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的苦难。
14. 观影中请将手机调成静音或震动模式。 观影过程中请不要随意走动。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提示语。可从观影前、观影中、观影后等角度拟写观影提示语。如:请看清票根,对号入座;观影结束后请随手带走垃圾等。
15.示例一:影视改编不可背离原著。大话戏说等改编背离原著表达意图,扭曲了原著中的人物形象。让大众对经典名著产生误读,无法认识到经典的价值。创作者不加以研读便动笔改编,实是亵渎!
示例二:名著可改编,却不可瞎编。适当改编,符合影视作品的特点,是完全可行的。但若是瞎编,完全颠覆原著中的人物形象,观众看不到名著中的思想价值,只保留粗俗的娱乐性内容,那还不如不改!
【详解】本题考查自主表达能力。作答时先表态,然后谈理由,注意80字左右的字数限制。结合题目可从不同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影视改编不可背离原著,不可“大话”。改编,就应当对原著抱有最基本的尊重,背景可以变,人物设定可以改,但不应放弃原著要表达的核心精神,若连这一点“魂”都变了,这样的改编恐怕总会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示例二:经典名著可以改编。大话戏说的改编方式适应潮流;以娱乐形式激发读者阅读原作的兴趣,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改编未必没有好作品,删繁就简,能凸显主线剧情;名著被改编,恰好证明其价值,能见证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它的理解。
16. 错误一:D 修改:老舍(舒庆春) 错误二:H 修改:小说/小说展现了一个个普通士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 17.C
【解析】16.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识记。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最初于1936年发表在杂志《宇宙风》。《骆驼祥子》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1)(2)根据题干“书名”是《骆驼祥子》和“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的提示可知,“作者”是“D:鲁迅”错误,应该为“老舍(或舒庆春)”;
(3)(4)根据题干“书名”是《儒林外史》和“作者”是“吴敬梓”的提示可知,“内容简介”是“H:散文集展现了普通士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错误,应该为“小说展现了一个个普通士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
17.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C.最不适宜填入表格。根据题干“优秀笔记”和“‘名著阅读’的复习笔记”的提示可知,“出版信息 ”与阅读和赏析名著无关,无需作为笔记的内容。
故选C。
18.A 19.劳作/劳动
【解析】18.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根据思维导图“教他做面包”“教他打猎”“教他日常用语”等语句可知,是鲁滨逊在教“星期五”相关的生存技能,所以用“改造‘星期五’”较为合适;
星期五是原来是一个野人,与外界隔绝,不懂生活技能,与自然为伴,与山水林木相守。在被鲁滨逊解救之后,鲁滨逊教给了星期五很多生活技能以及沟通交流所使用的语言。
故选A。
19.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识记。
根据思维导图“教他打猎”“教他开垦荒地”“教他打造小船”等内容可知,是鲁滨逊在教“星期五”进行生产劳动,故可填:劳动或劳作。
20. 答案示例1:选A组。简·爱在童年时对抗骄横、恶毒的表哥,长大后又因捍卫人格而放弃自己已有的“饭碗”,这些行为无不体现了她独立而勇敢的一面。鲁滨逊流落荒岛,克服了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等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体现了他坚毅勇敢的一面。 答案示例2:选B组。怀揣梦想的祥子一生,三起三落,千辛万苦买来的洋车屡次被“夺”,让他燃起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作为革命者的保尔身受重伤,后又重病缠身,失去了战斗能力,甚至一度让他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从A、B两组中任选一组,结合关键词“勇敢”或“命运坎坷”,联系名著内容分析即可。
示例:我选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一心想要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结果经过三起三落,不仅没有过上想要的生活,还走向堕落,成了“人生的末路鬼”。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从小在苦水中长大,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他在食堂里干了两年,受尽了欺辱。然而,他后面的路更坎坷。不久,保尔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可知,这两个人都命运坎坷。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