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综合题、论述题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连云港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综合题、论述题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0 14:1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连云港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综合题、论述题
一、综合题
1.(2021·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逐条归纳有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有关治国的想法。这些想法是否得到实施 列举相关史实说明。
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摘自《贞观政要》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实现国家强盛的主要因素。
2.(2021·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下图逐条归纳其中的历史信息。选择一条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概括王进喜的崇高品质。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其激励下,在石油工业领域所取得的大成就。
材料:1959年,王进喜在北京大街上看到汽车顶上背着个巨大的煤气包,心想:“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工人阶级的责任。”1960年,王进喜率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
——摘编自《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人民日报》1972年1月27日》
(3)从上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3.(2021·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摘自《共产党宣言》
(2)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西欧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效显著。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之后,欧洲大陆已经达到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具有战争。
——摘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欧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4.(2022·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随着国门的洞开,西方资本主义 文化汹涌而来,侵蚀、冲刷、撞击、溃决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堤岸……有些中国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学习。鸦片战争以后,留学生日渐增多……20世纪初,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出现了出国留学生热。1901 年的留日学生为280名,1903年就达到1242名,1905年增至8000名。1910年, 留美学生达到500多人。
——摘编自王玉德《中华文明史稿》
(1)据材料一,逐条归纳图中的历史信息。
(2)据材料一、二,指出其反映历史现象的共同之处。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二者的共同作用。
(3)据上述材料,阐述近代“走出国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走出国门”的历史启示。
5.(2022·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编制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一 系列条约构成了在太平洋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军事体系。冷战结束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有新的调整:由权力主导型向分享型过渡,让盟国承担更多义务,强调同盟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更追求在社会、经济、文化一致性基础上形成利益共同体。美国亚太同盟体体系……有遏制和围堵中国之嫌。
——摘编自杨文静《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调整及其走向》
(1)据材料一,简述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
(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前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变化。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
6.(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某中学以“探寻丝绸之路”为主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依据收集的材料,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②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③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④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乙组探究唐朝“丝绸之路”后的结论
(1)材料一为甲组收集的材料,请逐条归纳材料中的历史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概括当时的发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材料二中结论的史实依据。
(3)据上述两组的研究和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连云港的未来,有哪些期盼?
7.(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A.制度变革B.新文化运动开始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D.洋务运动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近代以前综合国力一直居世界前列。但西方国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对政治、经济等发展模式仍处于落后状态的中国发起侵略战争。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压迫下,中国逐步开启了现代化进程,从被动型现代化(清朝末期现代化的开启)到自主型现代化(民国时期局部现代化的形成),最后到全面型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实现了现代化道路上的不断飞跃。其中,全面型现代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949-1978年的奠基时期;1978-2012年的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的走向成熟时期。
——摘编自杨耕《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
(1)据材料一,选填方框①②③④的内容,并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示意图反映的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构建“1978—2012年快速发展时期”的知识结构并分析这一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
8.(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近现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36年 苏联新宪法公布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1991年 苏联解体
201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世界历史·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制作(1)据上表,指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苏联模式形成的历史事件。
(2)选择上表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成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二、论述题
9.(2022·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下册》
(1)以上六幅图片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爱国青年的奋斗历程。如果要出一期主题为“复兴有我”的黑板报,你会选择哪三幅?写出你所选的图片,并分别为其撰写解说词。(要求:任选三幅作答,多选多答则只评前三幅)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能做到“复兴有我”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1)历史信息国力上升;郡县制成为国家主体;走向强盛。
(2)①想法要务本;以人为本;用人要各尽其才;用人注重德才兼备。(任意2点)
②是
③说明: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绩。(任意2点)
(3)主要因素:国家统一;注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以民为本。(任意2点)
【详解】(1)据材料一“武帝时国力上升”,可知:国力上升;据材料一“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可知:郡县制成为国家主体;据材料一“使汉帝国走向强盛”,可知:走向强盛。
(2)①据材料二“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概括可知:唐太宗有关治国的想法有:要务本;以人为本;用人要各尽其才;用人注重德才兼备。②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的这些治国的想法都得到了实施;③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虚心纳谏,善用人才,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绩。
(3)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实现国家强盛”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国家统一;注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以民为本。(任意2点)
2.(1)①历史信息:可从歼敌时间、地点、人数、方式等角度获取历史信息,其他角度符合题意也可。(任意2点)
②原因:任选一条信息分析即可。如:三大战役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的原因;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放军的英勇奋战。(任意2点)
(2)①精神品质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拼搏吃苦耐劳的“铁人精神”。
②成就:建成大庆油田等,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3)历史结论:只有共产党才能挽救中国;坚持党的领导。(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赋分)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示内容反映的是三大战役,所以可从歼敌时间、地点、人数、方式等角度获取历史信息,其他角度符合题意也可。原因:任选一条信息分析即可。如:三大战役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的原因是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解放军的英勇奋战。
(2)精神品质根据“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工人阶级的责任”、“他不顾腿伤,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等信息得出社会责任感,勇于拼搏吃苦耐劳的“铁人精神”。成就主要是建成大庆油田等,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3)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只有共产党才能挽救中国;坚持党的领导。
3.(1)①特点:开拓世界市场;使用机器生产(或大工厂生产)。②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
(2)①主要变化:创建了共同市场;加速走向联合;出现转折点。
②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提高欧洲国际地位。
(3)主要因素:扩大市场;发展科技;加强合作。(任意2点)
【详解】(1)特点根据“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并结合所学得出开拓世界市场;使用机器生产。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等。
(2)主要变化根据“西欧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效显著。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之后,欧洲大陆已经达到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得出创建了共同市场;加速走向联合;出现转折点。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主要是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提高欧洲国际地位。
(3)主要因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扩大市场;发展科技;加强合作等。
4.(1)信息:路途遥远;使命艰巨;过程艰难;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从长安出发,经过玉门关、阳关等地,到达西域。
(2)共同之处:政府支持;主动交流;官方组织。共同作用:开拓了交通线;促进了中外交流;展现了大国风度。
(3)变化:由主动到被动;由少数人推动到众多人参与;由官员到民众。
启示:坚持主动走出国门;要符合国家的需要;要体现时代的要求。
【解析】(1)
信息:从路线可得出路途遥远;根据所学可得出使命艰巨;过程艰难;根据丝绸之路开辟的内容要得出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从长安出发,经过玉门关、阳关等地,到达西域。
(2)
共同之处:根据所学,张骞通西域以及郑和下西洋都得到政府支持;主动交流;官方组织。共同作用:根据所学可得出,二者开拓了交通线;促进了中外交流;展现了大国风度。
(3)
变化:根据“变化:由主动到被动;由少数人推动到众多人参与;由官员到民众。启示:坚持主动走出国门;要符合国家的需要;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可得出由主动到被动;根据“20世纪初,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出现了出国留学生热。1901 年的留日学生为280名,1903年就达到1242名”得出由少数人推动到众多人参与;根据人群范围可得出由官员到民众。启示: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坚持主动走出国门;要符合国家的需要;要体现时代的要求。
5.(1)主要线索:两极格局形成;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变化:由美国控制主导到走向同盟间协调合作;由军事主导型到社会、经济、文化一致的利益共同体;由遏制苏联到遏制中国。
原因:苏联解体;美国积极构建单极世界;亚洲国家的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
【解析】(1)
依据材料一“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说明两极格局的形成;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欧盟成立”标志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
依据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有新的调整:由权力主导型向分享型过渡,让盟国承担更多义务,强调同盟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可得出由美国控制主导到走向同盟间协调合作;依据材料“更追求在社会、经济、文化一致性基础上形成利益共同体。”可得出由军事主导型到社会、经济、文化一致的利益共同体;依据材料“遏制和围堵中国之嫌。”可知由遏制苏联到遏制中国;依据所学可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原因是苏联解体、美国积极构建单极世界、亚洲国家的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等。
6.(1)历史信息:汉代开辟;多条航线;海上交通发达;以丝绸为主要运送物品;路途遥远;航路艰难等。
发展特点: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开拓进取;积极开放;影响中外;泽被后世。(答出任意3点即可)
(2)史实依据:长安成为当时国际性大都会。唐蕃和亲;任用少数民族人士担任重要官职;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答出任意1点即可)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答出任意1点即可)妇女接受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衣食住行受西北民族影响。(答出任意1点即可)
(3)期盼:抓住历史机遇;发挥地理优势;打造“西游”文化;抢抓政策红利等。(答出任意2点即可)
【详解】(1)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图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可以得出的信息:汉代开辟;多条航线;海上交通发达;以丝绸为主要运送物品;路途遥远;航路艰难等。发展特点:根据得出的信息……多条航线;海上交通发达;以丝绸为主要运送物品;路途遥远;航路艰难等”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知当时发展的特点: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开拓进取;积极开放;影响中外;泽被后世等。
(2)根据材料二结论“①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长安成为当时国际性大都会。根据材料二结论“②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唐蕃和亲;任用少数民族人士担任重要官职;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等。根据材料二结论“③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根据材料二“④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妇女接受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衣食住行受西北民族影响。
(3)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抓住历史机遇;发挥地理优势;打造“西游”文化;抢抓政策红利等。
7.(1)①D或洋务运动;②A或制度变革;③B或新文化运动开始;④C或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时代特征:西方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不断加剧;近代化早期探索不断深入。(答出任意2点即可)
(2)知识结构:略。(依据学业质量描述的三个层次赋分)
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改革开放的推进;南方谈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列理论的指导;历史伟人和人民群众的努力等。
(答出任意2点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把选项与方框①②③④的内容相匹配后再填充即可。19世纪60——90年代进行了洋务运动,所以①处填写D或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进行制度方面的变革,所以②处填写A或制度变革;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推动了思想变革,所以③处填写B或新文化运动开始;整个示意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的情况,所以④处填写C或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构建“1978—2012年快速发展时期”的知识结构即可。根据所学可知,从党的领导、改革开放、理论指导、人民力量等方面分析原因即可,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改革开放的推进;南方谈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列理论的指导;历史伟人和人民群众的努力等。
8.(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公布。
(2)事件: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观点: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不断发展。
论述: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1921年中共一大,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它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随后,又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社会主义的胜利;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总之,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随着时代在不断发展。
【详解】(1)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公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2)选择表格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成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做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如:
事件: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观点: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不断发展。
论述: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1921年中共一大,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它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随后,又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社会主义的胜利;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总之,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随着时代在不断发展。
9.(1)图片:《五四运动》。
选择理由: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 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主要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时代责任感等。
【解析】(1)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任意选择三幅图片,比如可以选择“五四运动”,说明从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 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回答。还可以从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选择图片,理由结合选择图片蕴含的信息和所学回答即可。
(2)
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复兴有我”的主要原因是崇高的爱国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强烈的时代责任感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