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综合题
一、连线题
1.(2021·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1)但丁 A.南美“解放者”
(2)列夫·托尔斯泰 B.“杂交水稻之父”
(3)玻利瓦尔 C.“铁人”
(4)袁隆平 D.文艺复兴的先驱
(5)王进喜 E.“俄国革命的镜子”
二、填空题
2.(2021·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 。
3.(2021·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从1861年开始,清政府掀起了旨在“自强”“求富”的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4.(2021·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 ”。
5.(2021·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说蒋介石抗日的努力失败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6.(2021·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1950年10月,以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政府要求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三、简答题
7.(2021·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简述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8.(2021·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简述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主要成就。
9.(2021·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简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
四、综合题
10.(2021·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结合材料,围绕“党史学习”这个主题回答下列问题。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鉴往知来中砥砺前行,在乱云飞渡中把准航向,在凝心聚力中团结奋斗,共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有哪些?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意义的会议是哪次?
(4)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夺取革命胜利、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分别是什么?
(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最新创新理论是什么?
11.(2021·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0~1840年,英国工人每一工作日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7倍。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生产大约增长4倍以上。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已经取代手工生产……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杨共乐《从历史印迹中走来的世界·外国篇》
材料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弹一星”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维护国家安全所起的作用。
(3)结合上述两段材料,谈谈科技创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12.(2022·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戚厚杰著《台湾光复》目录节选(见下图)
材料三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10月9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义正驱红夷,统一铭青史”“驱逐倭奴,恢复中华”分别叙述的历史事件。
(3)依据材料三,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
13.(2022·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中俄两国在曲折的历史经历中,彼此影响相互借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克里木战争中,俄国被打败,丧失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它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据不完全统计,1825——1855年共爆发农奴暴动674次,其中1845——1854年就达348次……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太平天国革命势力波及18省,攻占过600多个城池,坚持斗争十多年。
——摘编自严鋕钰《俄国农奴制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之比较》
材料二 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地方和中央政府经过讨论决定采纳“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在这个制度下,土地仍然是公有的,但每个农户得到一块田地用于耕种,并与公社的生产队或经济合作社签订一份合同。”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洋务运动在背景上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农业集体化存在的弊端及产生的后果。
(3)材料三中的“责任制"或“包产到户"指的是哪一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取得了哪些成效?
(4)从材料二三反映的史实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
14.(2022·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美日两国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战的两大阵营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形成一种自我控制机制,使得美苏两国之间始终没有兵戎相见。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被一些观察家形容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
——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列强通过这两次会议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的原因。
15.(2022·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真正爱好和平的民族。在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学派是哪家?
(2)丝绸之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对话之路”。请问汉代丝绸之路的东西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
(3)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串光耀的足迹。请选择其中一项发明,说出它们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
(4)结合所学知识,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16.(2023·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创新对国家兴盛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以来之所以会诸侯混战,连年不断,根源正在于分封制。而今终于实现了统一,若回头再搞分封,那就势必架空中央政权,重蹈诸侯割据争战的覆辙。而只有实行郡县制,才能断去诸多功臣的非分之想,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摘编自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列宁主义指引下,俄国人民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使社会主义从一种崇高的信仰、理想变成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全人类发展共同的光明大道。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而中国革命却不是这样,城市革命处于低潮时,可以到乡村去,继续革命,以“乡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夺取全国政权,这是一条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路。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依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具有的进步性。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并分析这一理论创新的历史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创新。
17.(2023·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现代化是每个国家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各国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派官僚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求强”“求富”的运动,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及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一些成就,是近代中国进行的第一次经济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社会变革。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在此期间,以牛顾、达尔文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材料三 1951年国家着手编制“一五计划”,中央成立领导小组主持“一五”计划编制工作。1952年赴苏联征求意见、商谈苏援方案,得到斯大林和苏联人民的大力支持。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年年递增4.8%。
——摘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归纳推动西方资本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因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积,分析“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
18.(2023·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文明的交流和碰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更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开放和包容,使得中国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创造出了新的文化形式和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袁行沛《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时期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繁荣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世界各地物种交流的历史事件。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国倡导的文明交流理念的基本内容。
19.(2023·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标语是时代的镜像,体现历史的回响。请参照示例,将下列标语进行分类,并为你所分的每一组分类凝练一个主题。
(要求:分类只写序号,每类不得少于2个标语,分类不得少于3组;主题凝练须简明扼要、科学合理,符合史实;照抄示例不得分。)
标语:
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⑥“包干到户”
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示例
分类 主题
①② 中华民族的抗战
作答区
分类 主题
参考答案:
1.DEABC
【详解】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神曲》。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玻利瓦尔是19世纪解放南美大陆的英雄人物,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先驱,被誉为南美“解放者”。袁隆平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铁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送给石油工人王进喜的雅号。故一一对应的是DEABC。
【点睛】
2.太平天国;
【详解】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点睛】
3.洋务运动;
【详解】从1861年开始,清政府掀起了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点睛】
4.公车上书;
【详解】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点睛】
5.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说蒋介石抗日的努力失败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叫“双十二事变”。
6.彭德怀;
【详解】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政府要求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点睛】
7.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点睛】
8.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如答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亦可)、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详解】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主要成就,可以列举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和1972年中日建交等。
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10.(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南昌起义。
(3)遵义会议。
(4)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在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这一道路的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最新创新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1.(1)变化: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或英国生产力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国家的安全和国防的巩固。
(3)启示:言之成理即可。主要采分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造就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领重视科技创新。
【详解】(1)根据材料一“……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结合所学知识,“两弹一星”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维护国家安全所起的作用: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国家的安全和国防的巩固。
(3)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造就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领重视科技创新。
12.(1)影响:为汉族社会注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抗日战争。
(3)性质:中国内政。看法: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我们要有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意志和能力;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详解】(1)影响:根据“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得出为汉族社会注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得出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根据“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得出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义正驱红夷,统一铭青史”指的是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驱逐倭奴,恢复中华”指的是抗日战争。
(3)性质:根据“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得出中国内政。看法:根据“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得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根据“。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得出我们要有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意志和能力;根据“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得出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13.(1)相同点:都是封建王朝内忧外患、统治发生危机的情况下,为维持统治而进行的改革;都是为了顺应19世纪世界形式的发展而求变、求强。
(2)弊端: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后果: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等。
【详解】(1)相同点:根据“克里木战争中,俄国被打败,丧失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它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太平天国革命势力波及18省,攻占过600多个城池,坚持斗争十多年”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都是封建王朝内忧外患、统治发生危机的情况下,为维持统治而进行的改革;都是为了顺应19世纪世界形式的发展而求变、求强。
(2)弊端:根据“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得出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后果:根据“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得出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3)政策:根据“在这个制度下,土地仍然是公有的,但每个农户得到一块田地用于耕种,并与公社的生产队或经济合作社签订一份合同”结合所学知识,“责任制"或“包产到户"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根据材料二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教训,及材料三中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总结经验,得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等。
14.(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
(3)原因:多极化趋势加强,使得美国的霸权主义受到冲击。
【详解】(1)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得出,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
(3)原因:根据“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被一些观察家形容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多极化趋势加强,使得美国的霸权主义受到冲击。
15.(1)墨家学派。
(2)起点是长安;终点是罗马。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使人类历史进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说其他发明的贡献也可)
(4)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是长安(今西安),西端终点是罗马。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选择其中一项发明,说出它们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如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使人类历史进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说其他发明的贡献也可)
(4)认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即可,如根据“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真正爱好和平的民族”得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根据“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串光耀的足迹”得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6.(1)进步性:避免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安定统一。
(2)理论创新:创立了列宁主义;影响:夺取十月革命的胜利;将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创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详解】(1)进步性:根据材料“重蹈诸侯割据争战的覆辙”得出避免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根据材料“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得出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确保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得出维护国家安定统一。
(2)理论创新:根据材料“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得出创立了列宁主义;影响:根据材料“在列宁主义指引下,俄国人民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得出夺取十月革命的胜利;根据材料“使社会主义从一种崇高的信仰、理想变成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得出将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可以到乡村去,继续革命”结合所学可知,得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7.(1)特点:以自救为目的;“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涉及多个领域;兼具经济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双重性。
(2)因素: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自然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3)原因: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苏联的援助支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场‘自救运动’”可知,洋务运动的特点是以自救为目的。根据材料“洋务派官僚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求强’‘求富’的运动”可知,洋务运动的特点是“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根据材料“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及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一些成就”可知洋务运动的特点是涉及多个领域。根据材料“是近代中国进行的第一次经济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社会变革”可知,洋务运动的特点是兼具经济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双重性。
(2)因素:根据材料“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可知,推动西方资本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因素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根据材料“在此期间,以牛顾、达尔文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可知,推动西方资本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因素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据材料“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可知,推动西方资本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因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3)原因:根据材料“中央成立领导小组主持‘一五’计划编制工作”可知,“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根据材料“1952年赴苏联征求意见、商谈苏援方案,得到斯大林和苏联人民的大力支持”可知,“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是苏联的援助支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18.(1)原因:汉唐国力强盛;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畅通;中华文化的兼容并包。
(2)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3)内容: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消除文明隔阂冲突。
【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一“汉唐时期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更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时期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繁荣的原因是汉唐国力强盛,对其他国家来说有强大的吸引力;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畅通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依据材料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开放和包容,使得中国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创造出了新的文化形式和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可知,汉唐时期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繁荣的原因是中华文化的兼容并包。
(2)事件:依据材料二“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发世界各地物种交流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是指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的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3)内容:依据材料才“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可知,当今中国倡导的文明交流理念的基本内容是倡导文明交流互鉴;依据材料三“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可知,当今中国倡导的文明交流理念的基本内容是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依据材料三“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可知,当今中国倡导的文明交流理念的基本内容是消除文明隔阂冲突。
19.
示例
分类 主题
①② 中华民族的抗战
作答区
分类 主题
③④ 新中国的成立与政权巩固
⑤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⑥⑧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①②④ 中国人民抵御外敌的伟大斗争
⑤⑥⑦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详解】本题属于主题凝练题,需要学生将反映共同主题的历史事件分在同一类。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③④可分为一类,共同反映了新中国的成立与政权巩固。
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许多新要求、新目标,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指导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故⑤⑦可分为一类,共同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⑥“包干到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实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体制的重大问题。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⑥⑧可分为一类,共同反映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时,张学良、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就是一二 九运动。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故①②④可分为一类,共同反映了中国人民抵御外敌的伟大斗争。
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许多新要求、新目标,指导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⑥“包干到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实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体制的重大问题。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⑤⑥⑦⑧可分为一类,共同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