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综合题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荆州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综合题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0 14:2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荆州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综合题
一、综合题
1.(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到1962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员国已由25个发展到105个,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最大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在初期,其斗争的矛头集中指向老殖民主义,以后逐渐转向新殖民主义。进入70年代后,不结盟运动又发展为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另外,从1970年起,每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都专门发表“经济宣言”,反映出不结盟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的愿望。
——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分化。在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中,美国正在推行一种与多极化相冲突的全球战略,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目前,世界格局的结构还是不平衡和不稳定的,其中还充满变数,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它的最大威胁。
——摘编自方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材料三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对世界有哪些影响?(答2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今世界格局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因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面对当前世界变局时,提出了什么“中国方案”?
2.(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但丁:“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薄伽丘:“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莎士比亚:“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伟大的力量!”达 芬奇:“你不能爱或恨一件事物,除非你事先认识了它。”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三 经考证,哥伦布之所以能顺利启航,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贵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陆,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经济卷》等
(1)材料一所示内容反映的是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运动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出图中①②③④航线中任意1条航线的航海家及成就;并对新航路的开辟进行客观评述。(回答2点)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文艺复兴是如何推动新航路开辟的?
3.(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20世纪60年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了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御疟疾的青蒿素。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评选标准:1950年至1976年,受表彰的先进对象来自工、农、教、文、卫、体等各条战线,如“铁人”王进喜等。1977年至1988年,“先进”即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袁隆平等知识分子和科研工作者成为劳动模范队伍中的新成员。1989年至今,将“对社会有突出贡献”作为劳模评选的重要条件,并且在评价指标中增加了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要素。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等均可参加全国劳模评选。
——整理自《人民日报》刊登的《劳模评选制度如何形成》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回答2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劳模评选”标准有何共同点?(回答2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摘编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哪些贡献?(回答2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与什么事件有关?
(3)根据材料三,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各回答1点)
5.(2022·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宪章将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等作为宗旨。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1946年1月,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召开,联合国正式开始工作。
1947年10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缔结《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等,关贸总协定实施之后,成员国多次进行贸易谈判。1995年,关贸总协定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当代卷》
材料二 20世纪初,全球仅有200余个国际组织,到21世纪初超过5.8万个。它们既有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有民间团体成立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既有全球性的,也有地区性的。19世纪中期,每年由政府间国际组织发起的国际会议不过两三个,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数字已达到4000个。据统计,2019年,全球共召开了13254个国际性会议。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等
(1)材料一中的历史事件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的什么努力?(回答2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进入21世纪,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增加说明了什么?(回答2点)
6.(2022·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阿姆斯特丹、伦敦、汉堡等大西洋沿岸港口城市成为欧洲发展最快的城市。1500-1600年,欧洲人口增长至少翻番的城市有18座,其中6座是港口城市。1600-1750年,欧洲人口翻番以上的城市有34座,其中11座是港口城市。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殖民者就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作奴隶。到1860年,美国南方共有黑奴400万,其中60%的黑奴在种植园劳动。1815-1914年,欧洲约有3500万人移民美国,85%是14岁至44岁的精壮劳动力,其中有一部分熟练工人,他们集中在美国的大城市,从事工厂劳动。美国因为移民而形成的附加资本积累相当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
——均摘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进程》等
(1)根据材料一回答:16-18世纪,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回答2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外来人口大规模流向美国的历史影响。(回答2点)
7.(2022·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80-1985年的“六五”计划,第一次将“国民经济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2006-2010年的“十一五”规划,第一次将“计划”改为“规划”。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十四五”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材料二 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65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2020年,我国克服疫情影响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按照世界银行等机构的评估,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78年的2.3%,到如今连续多年超过30%。
——均摘自《当代中国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回答: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四五”规划,这一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回答2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作出了哪些贡献?(回答2点)
8.(2022·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1900年,孙中山又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两次起义均遭到失败。孙中山后来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子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但惠州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如天渊。”
材料二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许多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议论时政得失,如《民国新闻》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1912年10月,仅在民政部登记的团体就有85个,包括政治团体22个。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进”,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
——均摘编自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从广州起义到惠州起义,中国民众对孙中山领导发动武装起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对政治持什么态度?这一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回答2点)
9.(2021·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反抗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是20世纪的最强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了空前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截止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二战后宣布独立的。
——摘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通过了“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发展的支持。同年3月下旬,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明确表示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着手解决许多紧迫问题。
——摘自《世界历史》期刊(2018.6)
(1)根据材料一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的什么追求?其主要推动力量有哪些?
10.(2021·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重工业、轻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4%、12.9%,轻工业和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1.97.
材料二1980年,国务院决定对轻工业实行“六个优先”的原则,即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基本建设优先,银行贷款优先,交通运输优先等六个方面的优先。当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比1979年增长18.4%。1980年、1981年和1998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9%、51.5%和49.3%,重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53.1%、48.5%和50.7%。
——均摘自萧国亮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具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特点产生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积极发展轻工业说明了什么?
11.(2021·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真正的铁路。1830年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通车,很快就成为兰开夏郡棉纺工业原料和工业品运输的交通动脉。1836-1837年英国掀起铁路修建的第一个高潮,到1843年,大不列颠已有约2400千米的铁路通车。19世纪40年代,英国掀起铁路修建的第二个高潮,到1860年英国铁路总长约14500千米,居欧洲首位。
——摘编自钱乘旦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英国铁路时代到来,火车巨大的轰鸣声和冒出的滚滚黑烟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人们突然感到时间和空间都缩小了,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乡村的火车站也许只是一间遮风挡雨的棚屋,却仍然成为重要的聚会地点和公共空间。批评家认为铁路这种旅行方式是过于“民主”了。激进政治家约翰.布莱特认为,“难道铁路不是让三等车厢的乘客在旅行时甚至跟王室成员享有同样的速度吗?”
——摘自(英)阿萨·布里格斯著《英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英国大规模发展铁路运输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分。回答2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英国铁路时代到来对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3分。回答2点)
12.(2021·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1月18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举行,这场活动拉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的序幕。启动仪式上,国家博物馆作为主会场,在上海、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共设6个分会场。
材料二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岁月中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6个分会场中的任意1个地方,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角度,说明选择该地方作为分会场的主要理由。
(2)选择材料二中的任意一种革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1)影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推动了第三世界崛起,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等。(回答2点,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
(2)特点:不平衡和不稳定,充满变数。(回答“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意思相近也可)成因: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威胁。(意思相近即可)
(3)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1)影响:由材料“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进入70年代后,不结盟运动又发展为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结合所学可知,不结盟运动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由材料“在初期,其斗争的矛头集中指向老殖民主义,以后逐渐转向新殖民主义。”可知,不结盟运动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推动了第三世界崛起,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由材料“不结盟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的愿望。”可知,不结盟运动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等。
(2)特点及成因:由材料“目前,世界格局的结构还是不平衡和不稳定的,其中还充满变数,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它的最大威胁。”可知,其特点是不平衡和不稳定,充满变数。其原因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威胁。
(3)中国方案:由材料“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面对当前世界变局时,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1)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回答“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或商品经济的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2)航海家及成就:航线①,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航线②,哥伦布到达美洲。航线③,达 伽马到达印度。航线④,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回答1点,航海家和成就都正确才可得分,意思相近即可)
评价:(积极方面)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扩大了各洲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等。(消极方面)也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加深了亚非拉美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等。(积极和消极方面各回答1点,回答1点可得分,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
(3)作用:文艺复兴时期的商业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物质支持;文艺复兴追求人性解放,追求财富的观念激励人们开辟新航路;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追求个人幸福;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开辟奠定了思想基础等。(回答1点即可,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
【详解】(1)运动:由材料“但丁”“莎士比亚”“达 芬奇”可知,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的巨人,所以材料所示内容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航海家及成就:由材料二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航线①,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航线②,哥伦布到达美洲。航线③,达 伽马到达印度。航线④,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评述: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扩大了各洲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等;但是新航路开辟,也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加深了亚非拉美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等。
(3)由材料“哥伦布之所以能顺利启航,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贵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商业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物质支持;由材料“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陆,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追求人性解放,追求财富的观念激励人们开辟新航路;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追求个人幸福;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开辟奠定了思想基础等。
3.(1)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科学家们的奉献担当精神;科学家们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坚持团队协作;吸取中国古代传统智慧等。(回答2点,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
(2)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要求具有引领示范作用;要有敬业奉献精神;劳模涉及领域广泛(或各条战线)等。(回答2点,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
(3)民族复兴需要全体中国人的智慧和努力;需要紧跟世界科技前沿,不断地自主创新,追求卓越;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坚持和不断深化对内改革;需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需要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回答1点即可,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
【详解】(1)原因:由材料“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可知,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科学家们的奉献担当精神;科学家们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坚持团队协作;由材料“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了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御疟疾的青蒿素。”可知,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吸取中国古代传统智慧等。
(2)共同点:由材料“1950年至1976年,受表彰的先进对象来自工、农、教、文、卫、体等各条战线”“1977年至1988年,‘先进’即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1989年至今,将‘对社会有突出贡献’作为劳模评选的重要条件,并且在评价指标中增加了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要素。”可知,不同时期“劳模评选”标准都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要求具有引领示范作用;要有敬业奉献精神;劳模涉及领域广泛(或各条战线)等。
(3)如何实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中国人的智慧和努力;需要紧跟世界科技前沿,不断地自主创新,追求卓越;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坚持和不断深化对内改革;需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需要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
4.(1)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或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建立早期共产主义(党)组织等。(回答2点,意思相近即可)
(2)表现:深入到工人群众中;组织工会;创办学校;出版刊物等。(回答2点,意思相近即可)
事件:新文化运动。(回答“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学”“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等意思相近也可)
(3)国内: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等。(回答1点,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
国际: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等。(回答1点,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
【详解】(1)贡献:根据材料一“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得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的贡献有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据材料一“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可以得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的贡献有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根据材料一“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可以得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的贡献有建立早期共产主义组织。答两点即可。
(2)表现:根据材料二“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可以得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有深入到工人群众中;根据材料二“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可以得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有组织工会、创办学校、出版刊物等。事件:结合所学知识,“通俗易懂的语言”也就是白话文,而白话文兴起是在新文化运动之中,具体来说,新文化运动主张进行“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学”,为此胡适曾经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
(3)伟大意义:根据材料三“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国内的伟大意义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等;根据材料三“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国际上的伟大意义是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5.(1)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经济全球化。
(2)世界加强了联系与合作;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详解】(1)根据材料一“1946年1月,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召开,联合国正式开始工作”可得出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维护世界和平;根据材料一“1995年,关贸总协定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可得出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调解纷争,加入WTO不算签订一种多边贸易协议。它是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还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以及为贸易提供解决争端和进行谈判的场所,促进经济全球化。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初,全球仅有200余个国际组织,到21世纪初超过5.8万个”可得出世界加强了联系与合作;根据材料二“20世纪初,全球仅有200余个国际组织,到21世纪初超过5.8万个。它们既有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有民间团体成立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既有全球性的,也有地区性的”可得出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6.(1)大西洋沿岸港口城市发展最快和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2)解决了美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详解】(1)根据材料“阿姆斯特丹、伦敦、汉堡等大西洋沿岸港口城市成为欧洲发展最快的城市······1500-1600年,欧洲人口增长至少翻番的城市有18座,其中6座是港口城市。”表明大西洋沿岸港口城市发展最快和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建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的推动,促进了欧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根据材料“16世纪开始,殖民者就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作奴隶。到1860年,美国南方共有黑奴400万,其中60%的黑奴在种植园劳动。1815-1914年,欧洲约有3500万人移民美国,85%是14岁至44岁的精壮劳动力”再结合所学可知,外来人口大规模解决了美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7.(1)我国政策具有连续性;国家重视经济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
【详解】(1)根据材料一“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80-1985年的“六五”计划……2006-2010年的“十一五”规划,……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可得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四五”规划,这一发展过程说明了:我国政策具有连续性;根据材料一“1980-1985年的“六五”计划,第一次将“国民经济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重视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一“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知这一发展过程说明了: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根据材料二“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65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可得出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作出的贡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根据材料二“2020年,我国克服疫情影响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按照世界银行等机构的评估,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78年的2.3%,到如今连续多年超过30%。”可得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
8.(1)由恐惧到支持,由反对到接受;人民对清政府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民族意识的觉醒。
(2)持赞赏、支持的态度;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等。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子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但惠州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如天渊”可得出变化是由恐惧到支持,由反对到接受。说明:根据题干中的两个时间点“1895”(广州起义失败后)和“1900”,前者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当时维新变法(1898年)思潮居于主流,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遭到社会舆论的抨击,后者则是在义和团运动(1899年)失败后,当时清政府勾结列强绞杀了义和团运动,已经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民众已经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民族意识的觉醒。
(2)态度:根据材料二“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进”,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可得出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对政治持赞赏、支持的态度。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清末,各国侵华战争爆发,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等,促使民族意识觉醒。
9.(1)变化: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原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2)追求:合作共赢,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支持非洲经济发展;力量:联合国、 国家社会相关组织、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等。
【详解】(1)变化依据材料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可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形势主要变化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依据材料“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了空前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可得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导致。
(2) 依据材料二“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发展的支持。”可得出国际社会的追求是合作共赢,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支持非洲经济发展;依据材料“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通过”可得出联合国的推动;结合所学还可以从国际社会相关组织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推动等回答。
10.(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平衡工业比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满足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详解】(1)依据材料一“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可得出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依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完成的作用是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依据材料二“六个优先”和所学可知,大力发展轻工业主要是为了平衡工业比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及满足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等。
11.(1)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机车的发展;棉纺工业原料和工业品运输的需要。
(2)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催生了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冲击了传统社会等级秩序。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兰开夏郡棉纺工业原料和工业品运输的交通动脉。”可得出铁路发展与棉纺工业原料和工业品运输的需要有关;结合所学还可得出工业革命的开展以及蒸汽机车的发展等。
(2)依据材料二“人们突然感到时间和空间都缩小了,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可得出英国铁路时代到来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依据材料二“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可得出催生了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依据材料“难道铁路不是让三等车厢的乘客在旅行时甚至跟王室成员享有同样的速度吗”可得出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等级秩序。
12.(1)选择上海,1921 年 7 月 ,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选择嘉兴,中国共产党一大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选择井冈山:1927 年 10 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选择遵义,1935 年 1 月在遵义召开会议,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选择延安,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选择西柏坡,1949年3月在此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中心任务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2)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地区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难险阻,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长征精神是指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集体主义和求实自主创新精神。坚延安精神是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详解】(1)选择红色地点,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回答。如果选择上海和嘉兴可以从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回答。如果选择井冈山可以从1927 年 10 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回答;如果选择遵义,结合所学从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回答;如果选择延 安,可以从抗战时期延安在抗日战争中地位分析回答;如果选择西柏坡可以从1949年3月在此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中心任务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回答。
(2)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重大精神。如果选择红船精神可以从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回答; 如果选择“井冈山精神”可以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地区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难险阻,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回答。如果选择长征精神可以从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集体主义和求实自主创新精神回答。如果选择延安精神可以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回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