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古代史)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连云港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古代史)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0 14:2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连云港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1.(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能体现孔子政治主张的是( )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民贵君轻 D.以法治国
2.(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一位导游在介绍某遗址时提到的关键词有:约70万—20万年、保存火种、打制粗糙石器。该遗址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3.(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B.清朝前期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来管理西藏事务
C.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
D.元明清时期经略边疆的举措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4.(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学者李治安评价道:“它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他评价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节度使 D.行省制
5.(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全球通史》谈到:“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文中“商业革命”指( )
A.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 B.工商业市镇兴起
C.流通领域出现了纸币 D.手工业工场涌现
6.(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与右侧知识卡片信息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及著作是( )
知识卡片
著作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著作地位: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司马迁《史记》 B.王羲之《兰亭集序》
C.顾恺之《洛神赋图》 D.司马光《资治通鉴》
7.(2022·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用胶泥制坯,一坯刻一字,成为字印……将字印排列镶嵌于铁板之上……然后以一平板覆压字面,使其平整,即可印刷。”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A.拓印刻石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双色套印法
8.(2022·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办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这一办法是指采用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9.(2022·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东晋后期,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优越 B.大量人口南迁
C.民族交融加深 D.海外贸易拓展
10.(2022·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某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历史人物传记,其中提到了三个关键词:针灸、麻沸散、五禽戏。这篇传记描写的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11.(2022·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文字是文化认同的基础,秦朝促进文化认同的措施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推行小篆 B.统一货币 C.编制户籍 D.颁行秦律
12.(2022·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材料都涉及了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当地传说 B.地区风俗 C.经典文献 D.出土文物
13.(2021·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中的书法作品的原创作者为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颜真卿 D.欧阳询
14.(2021·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下图示意的是西周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15.(2021·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知识建构反映了清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
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蒙古
16.(2021·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当时
A.改进了造纸术 B.农业生产发展 C.出现活字印刷术 D.商业贸易繁荣
17.(2021·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B项正确;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排除A项;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排除C项;以法治国是韩非子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过着群居生活。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B项正确;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省元谋县,排除A项;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排除C项;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是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评判,其中元时期宣政院等,明时期羁縻卫所等,清时期设置驻藏大臣等经略边疆的举措,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A项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均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清朝前期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来管理西藏事务均属于历史史实,与历史解析无关,排除B项;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均属于历史史实,与历史解析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它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和所学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D项正确;分封制下,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排除A项;郡县制是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排除B项;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而且不仅控制一镇,还出现一人兼领数镇的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可知,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出现了流通领域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C项正确;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丰富了民众生活,与“商业革命”无关,排除A项;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兴起,排除B项;明中叶以后,在江南出现了手工工场,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等信息可知,该著作是司马迁《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A项正确;王羲之《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排除B项;顾恺之《洛神赋图》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排除C项;司马光《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项正确;拓印术始于东汉,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双色套印法是第三资助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8.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隋朝,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它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办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D项正确;禅让制是 原始社会末期最高首领传承制度, 世袭制以血缘为标准, 分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9.B
【详解】根据“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得出是指南方经济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北民大量南移的影响,促进了南方的开发与发,B项正确;A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在原因,排除A项;C项是北民南迁的表现,排除C项;当时海外贸易并没有拓展,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所学,华佗有神医之称。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擅长针灸、汤药和实施外科手术。C项正确;A项与这些内容无关,排除A项;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李时珍是明代医药学家,历时27年著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排除B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秦朝统一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文字上实行统一的措施,把小篆字体作为全国通行的文字,A项正确;统一货币属于经济措施,排除B项;编制户籍属于政治措施,排除C项;颁行秦律属于法律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出土文物是当时真实开情况的遗存,是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最高,D项正确;ABC三项,均是第二手资料,有参考价值,排除。故选D项。
13.A
【详解】根据《兰亭集序》可知这是王羲之的作品,故选A;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画家,颜真卿和欧阳询都是唐代书法家,与《兰亭集序》不符,排除BCD。
14.B
【详解】根据图示中的层次等级可知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故选B;西周时期已经不再实行禅让制,排除A;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皇帝制出现于秦统一以后,排除D。
15.B
【详解】根据“达赖和班禅”、“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等信息可知这些都与西藏有关,所以反映的清政府加强管辖的是西藏,而非新疆、台湾和蒙古,故选B,排除ACD。
16.D
【详解】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繁荣的表现,故选D;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排除A;仅根据纸币的出现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活字印刷的出现,排除BC。
17.D
【详解】根据“粟”、“彩陶”等信息判断可知该遗址可能是半坡遗址,故选D;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没有培植农作物,排除AB;河姆渡人培植的是水稻,排除C。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