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古代史)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宜昌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古代史)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0 14:2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宜昌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1.(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体现出这一时期( )
A.兼并战争不断 B.制度变革深刻 C.经济发展迅速 D.思想学术繁荣
2.(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在班级开展的“图说历史”活动中,小李同学准备向大家介绍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这一文物是( )
A.毛公鼎 B.司母戊鼎 C.大禾人面方鼎 D.四羊方尊
3.(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 )
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4.(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活力”在后世体现为( )
A.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发展 B.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C.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5.(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预期目标,却造就了一项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成就。这项成就是( )
A.平定七国之乱 B.促成昭君出塞 C.开辟丝绸之路 D.实现盐铁专卖
6.(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此观点重在说明八股取士的( )
A.原因 B.形式 C.目的 D.危害
7.(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清朝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文学名著《红楼梦》创作面世并广泛传播:戏曲艺术推陈出新,国粹京剧逐渐形成并流传四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背景是( )
A.推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的繁荣
C.设立军机处与君主专制的强化 D.颁布禁海令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8.(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其目的在于( )
A.推动教育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B.节约军费开支,减轻百姓负担
C.防止武将跋扈,避免政局动荡 D.减少矛盾冲突,缓和民族关系
9.(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为了研究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小张同学正在收集“瓦子”“蹴鞠”“勾栏”“杂剧”等相关的学习资料。据此可推知,“某一时期”应该是( )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0.(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第二百二十窟初唐“西方净土变”中舞伎图,图中两个舞伎戴宝石冠,穿石榴裙,挥舞长巾相对而作胡旋舞。它可用于说明唐朝( )

A.政治稳定清明 B.文化包容开放 C.妇女地位低下 D.经济繁荣昌盛
11.(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清代政制,沿明代不设宰相,以大学士理国政,以便君主独裁。…雍正时别设军机处,自是内阁权渐轻,用人大权,则全出帝王旨意。”此言表明清代( )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军机处拥有最高决定权
C.雍正弱化了君主权力 D.大学士增强了内阁实权
12.(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王同学在整理明代的学习资料,其目录中有“红海沿岸”“戚继光”和“三宝”等关键词,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应当是明代的( )
A.经济发展 B.文学繁荣 C.对外关系 D.科技成就
13.(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为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设立(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4.(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1040年,范仲淹因直谏触怒皇帝,被贬到陕西地区,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他当时的军事对手是( )
A.契丹 B.大夏 C.大金 D.蒙古
15.(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记述:“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导致唐朝官员来源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进科举取士 B.唐太宗打击官僚贵族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唐玄宗大力整顿吏治
16.(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民族的大交融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社会相对安定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17.(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针对封国势力强大的状况(下表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采取的措施是( )
内容类别 人口(万) 郡(个)
中央 450 15
封国 850 39
A.分封制 B.推恩令 C.察举制 D.屯田令
18.(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论语》记载孔子话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此话语说明孔子具有( )
A.民本思想 B.无为思想 C.德政思想 D.兼爱思想
19.(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中国某原始农耕遗址里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建筑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应当属于( )
A.河姆渡遗址 B.陶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半坡遗址
20.(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3月,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此事表明( )
A.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 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
C.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D.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
21.(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属于清朝安定边疆的措施是
A.建立八旗制度 B.设置驻藏大臣
C.设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22.(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宋朝时期,中国社会突出的现象是
A.经济重心南移 B.文化专制盛行
C.藩镇割据严重 D.诸侯王势力强大
23.(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谢同学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学习资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东渡”等关键词。据此可知,她研究的内容是
A.唐与日本的交流 B.唐与天竺的交往 C.唐与新罗的关系 D.唐与大食的往来
24.(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二十五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居于“二十五史”之首史书的作者是
A.老子 B.孔子 C.司马迁 D.司马光
25.(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4月,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见下图),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这表明,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状态是
A.战争 B.隔离 C.分裂 D.交融
26.(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举措是
A.尊王攘夷 B.商鞅变法 C.统一文字 D.统一度量衡
27.(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A.盘古和女娲 B.后羿和夸父 C.炎帝和黄帝 D.尧舜禹
参考答案:
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学术繁荣的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D项正确;“百家争鸣”指的是思想学术繁荣的局面,兼并战争不断、制度变革深刻、经济发展迅速是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或条件,排除ABC项。故选D项。
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商代青铜器司母戊鼎,重达832.84千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所以这一文物是司母戊鼎,B项正确;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重器,鼎内壁铸有铭文,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排除A项;大禾人面纹方鼎是全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排除C项;四羊方尊是商代方尊中现存最大的一件,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该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所以距今约百万年左右,属于我国百万年人类史范畴,A项正确;该遗址时代位于北京人之前,不可能属于一万年文化史范畴,排除B项;该遗址时代位于北京人之前,不可能属于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排除C项;距今 约7000多年,我国南方地区的原始农耕文化开始兴起,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与题干材料“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百万年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北朝后期的北方各民族大交融与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没有关系,排除BCD项。故选A项。
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预期目标,但是成功的沟通了西域诸国,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所以这项成就是开辟丝绸之路,C项正确;平定七国之乱是汉景帝在位时期,排除A项;昭君出塞是在汉元帝时期,排除B项;实行盐铁专卖是汉武帝在经济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可知,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的危害比秦朝的“焚书坑儒”还要严重,重在说明八股取士的危害,D项正确;综上所述,材料主旨重在说明八股取士的危害,不是明八股取士的原因、形式、目的,所以排除AB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许多大的城市出现,市民阶层队伍在扩大,市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和渴望,使文学家、艺术家积极进行创作,推动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B项正确;“推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强化”使艺术创作受到一定的限制,排除A项;“设立军机处与君主专制的强化”是政治方面的措施影响,与文学艺术创作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关系不密切,排除C项;“颁布禁海令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是对外政策,与文学艺术创作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关系不密切,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可知,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目的在于克服五代以来的武将专权的弊端,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防止武将跋扈,与教育文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防止武将跋扈,与“节约军费开支,减轻百姓负担”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防止武将跋扈,与“减少矛盾冲突,缓和民族关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瓦子”指的是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指的是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蹴鞠”是勾栏中的表演之一;“杂剧”是元代盛行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所以瓦子”“蹴鞠”“勾栏”“杂剧”等相关的学习资料反映的是宋元时期,C项正确;“瓦子”“蹴鞠”“勾栏”“杂剧”等相关的学习资料与两汉时期、隋唐时期、明清时期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图中两个舞伎戴宝石冠,穿石榴裙,挥舞长巾相对而作胡旋舞”可知,舞伎着装具有外域风情,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反映了唐朝文化的文化包容开放,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文化生活,无法体现政治稳定清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文化生活,不能推断唐朝妇女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文化生活,无法体现经济繁荣昌盛,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清代政制,沿明代不设宰相,以大学士理国政,以便君主独裁。…雍正时别设军机处,自是内阁权渐轻,用人大权,则全出帝王旨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处的设置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A项正确;军机处的职责是上传下达,没有决定权,排除B项;军机处的设置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排除C项;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地位虽高,但无实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红海沿岸”“戚继光”和“三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七下西洋,从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人“三宝”命名的,充分说明了郑和七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戚继光抗倭打击了日本的侵略势力,捍卫了国家主权。由此可见,材料反映了明代的对外关系。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明代“经济发展、文学繁荣、科技成就”的内容,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世祖(忽必烈)创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掌管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秦朝实行郡县制,排除B项;科举制是考试选官制度,创立于隋朝,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1040年······范仲淹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再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040年,三川口之战爆发,北宋与西夏的大战拉开帷幕,B项正确;契丹、 大金和 蒙古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可知,唐朝后期的官员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唐朝推进科举取士。如: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A项正确;“唐太宗打击官僚贵族”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完善三省六部制”与官员的来源无关,排除C项;“唐玄宗大力整顿吏治”与官员的来源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据材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C项正确;ABD项都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央的实力弱于封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的建议,B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察举制是西汉汉武帝元光元年开始推行的一项官吏选拔制度,排除C项;屯田令是曹操谋求霸业颁布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18.C
【详解】根据材料“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孔子具有德政思想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的创始人;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主张实行德政。他的思想被其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字是《论语》。C项正确;孟子最早提出民本思想,排除A项;无为思想 是道家思想,排除B项;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19.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他们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A项正确;干栏式建筑不属于陶寺遗址、 大汶口遗址,排除BC项;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排除D项。故选A项。
20.B
【详解】根据材料“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表明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B项正确;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和 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这三个表述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21.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稳定西藏局势,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故B正确;ACD是属于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措施,故ACD错误。综上故选B。
2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中国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A正确;南宋时期文化相对开放。B错误;宋朝时期通过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藩镇割据得到有效控制。C错误;诸侯王势力强大与史实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A。
2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A正确;唐与天竺的交往主要反映在玄奘西行上,与题不符。B错误;奈良是日本的城市,CD错误。综上故选A。
24.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二十五史是中国历代的二十五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司马迁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是“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故C正确;老子和孔子是古代著名思想家,他们著作没有史书,故A、B错误;司马光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故D错误。综上故选C。
25.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并结合所学可知。十六国时期,政权统治者仿汉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经济文化生活交流频繁,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减少,我国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故D正确;ABC与题干出土文物描述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D。
26.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B正确;尊王攘夷就是诸侯国维护中原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抵御外来的异族侵略势力,这不利于秦国统一全国,故A错误;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的措施,故C、D错误。综上故选B。
27.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从此,黄帝、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C正确;盘古和女娲、后羿和夸父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尧舜禹是古代中国历史中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故ABD错误。综上故选C。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