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赤峰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世界史)
一、世界古代史
1.(2021·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古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其共同点是( )
A.位于大河流域 B.使用铁农具 C.源于海洋 D.工商业发达
2.(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下表是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伦( )
国王汉谟拉比 国王任命的总督 基层公社的首领
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
A.重视发展农业 B.法律体系严密 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商品经济活跃
3.(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那时一批知名的罗马法学者在该校任教,其精湛的学识和高超的论辩术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学生,波隆那大学也就应运而生。”据此可知,波隆那大学应运而生的原因是( )
A.一批知名学者的推动 B.新兴市民阶层要求
C.该校有建大学的特权 D.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二、世界现代史
4.(2021·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德国普鲁士邦的内政大臣贝特曼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英国首相在上院宣称:“我们必须把任何国家在波斯湾建立海军基地或设防港口的行为看做对英国利益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威胁,而我们必须毫无疑问地使用我们所掌握的一切手段去抵抗它。”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过程 B.规模 C.性质 D.影响
5.(2021·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唐代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主持兴修农田水利等若干基础工程,他命人从登记造册的贫苦农户中,优先招募7000 多名农夫参加基础工程建设,不仅政绩斐然,而且扶贫作用非常明显。1000多年后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应对经济危机,采取了类似的做法,这种做法属于( )
A.轻徭薄赋 B.勤政爱民 C.以工代赈 D.社会保障
6.(2021·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下面图示反映了( )
A.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经济格局全球化趋势
C.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D.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
7.(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下表是美国政府投资修建的公共工程。其直接目的是( )
时间 项目
1933—1937年 国有林区740万英亩;国有公园20万亩
1935—1942年 公路664万英里;机场285个
A.缓解就业压力 B.完善基础设施 C.加速战争准备 D.推广科技成果
8.(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40年代末某文件规定:“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此段材料中的“缔约国”指的是( )
A.“三国协约”成员国 B.“反法西斯同盟”成员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 D.“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
9.(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欧洲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这里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 B.一战使传统的国际格局发生改变
C.欧洲因一战失去国际政治话语权 D.美国、苏联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
10.(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欧洲人“绝对迫切需要”的是( )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消除战争积怨,走向联合
11.(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作为当前人类发展阶段的重要趋势,其发展进程存在不平衡和矛盾的现象。”下列关于世界多极化“重要趋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B.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C.联合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D.摆脱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2.(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是某同学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组图片编写的简短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 )
A.日军占领沈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B.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担起了反抗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
C.从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
D.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的日本投降仪式,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三、世界近代史
13.(2021·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这场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 )
A.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工业革命
14.(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某文献提到:“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做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据此推断“某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15.(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王推行君主专制政策 B.国王的许多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C.维护了国王征税的特权 D.议员、议会与国王处于对立状态
16.(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它(指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这表明( )
A.欧洲社会开始关注东方 B.欧洲人开始早期殖民掠夺
C.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17.(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探究俄国两次改革,收集到如下信息。对下表共同点概括准确的是( )
人物 内容
彼得一世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
A.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 B.建立了中央集权行政体制
C.农奴制成为两次改革的焦点 D.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参考答案:
1.A
【详解】从材料中的四大文明古国分布来看,分别分布在尼罗河利于、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长江及黄河流域,说明的共同点是都位于大河流域,A正确,C排除;材料未涉及使用的工具,且从时间来看,当时尚未过渡到铁器时代,B排除;工商业发达不属于四大文明古国的特征,D排除。故选A。
2.A
【详解】根据题干“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可知,这三段文字都提到了要注意水利,反映的是古巴比伦重视农业,A项正确;表格没有涉及法律体系严密 、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商品经济活跃的信息,排除BC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据题干“那时一批知名的罗马法学者在该校任教,其精湛的学识和高超的论辩术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学生,波隆那大学也就应运而生。”可知,一批知名的罗马法学者拥有精湛的学识和高超的论辩术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学生,推动波隆那大学的诞生,A项正确;新兴市民阶层要求,题干未涉及,排除B项;题干未说明该校有建大学的特权,排除C项;国王与教皇的支持与题干中“知名的罗马法学者”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非正义战争,因此材料“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我们必须把任何国家在波斯湾建立海军基地或设防港口的行为看做对英国利益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威胁”是对一战的性质的描述,C正确;材料与一战的过程、规模及影响无关,ABD排除。故选C。
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措施,对于经济恢复,解决劳动力就业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C符合题意;材料与轻徭薄赋无关,A排除;勤政爱民与罗斯福新政无关,B排除;材料与社会保障无关,D排除。故选C。
6.B
【详解】欧共体、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亚投行”等都属于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出现体现了经济格局全球化的趋势,故选B;图示内容涉及的都是经济组织,所以不能体现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无关,排除ACD。
7.A
【详解】罗斯福新政时期救济的最大特点是实行“以工代赈”,其主要目的是缓解就业压力,A项正确;完善基础设施、加速战争准备以及推广科技成果均不符合“以工代赈”的目的,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8.C
【详解】“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涉及欧洲和北美,据此可知这段材料中的“缔约国”指的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C项正确;“三国协约”成员国是英国、俄国、法国,排除A项;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排除B项;“华沙条约组织”以苏联为首,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由题干中的“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国家实力下降,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开始改变,形成了战后新的世界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项正确;一战后资本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排除A项;一战后,欧洲实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但话语权没有失去,排除C项;美国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俄国在一战中损失巨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据题干“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的实力大大下降,为了振兴经济;提高国际地位以及在美苏对抗中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欧洲国家消除战争积怨,走向了联合,D项正确;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欧洲的联合,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无关,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苏联解体后,虽然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中国崛起、欧洲联合等,世界上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和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重要,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A项正确;如今世界有朝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但新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形成,排除B项;联合国在国际和平和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如今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D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图片可知,图一中的“(1931年)日军占领沈阳”反映的是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图二中的“(1945年)……日本投降”反映了1945年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投降的历史,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因此C项中的表述最能准确概括材料中的组图,C项正确;日军侵占沈阳是九一八事变,A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担起了反抗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但图片内容没有展示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作用,排除B项;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因此,D项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两个显著标志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作,工厂取代工场,因此根据材料“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可以判断出是工业革命,D正确;材料强调的经济变革,与政治革命无关,因此ABC排除。故选D。
14.D
【详解】根据材料“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做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历史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D项正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人权宣言》是指导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献,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独立,与美国独立战争有关,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可知,《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诸多权力,让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以此限制国王,B项正确;从“国王不经议会许可”可知,国王受到了议会的限制,无法再推行独裁的君主专制,排除A项;从“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得征收捐税”可知,国王征税的特权被限制了,排除C项;“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体现的是议会、议员对国王的限制,但这并不代表这国王与议员、议会便处于对立状态,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详解】据题干“它(指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的隔绝状态,开始成为一个整体,C项正确;题干未反映欧洲对东方的关注,排除A项;早期殖民掠夺在新航路开辟后,题干未涉及,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经济全球化才开始起步,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图表信息,从“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可知,彼得一世改革为了发展手工工场强化了农奴制,从“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可知,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由此可知,两次改革的焦点之一都是农奴制,C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的确强化了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的确废除了农奴制,但AD两项均无法概括俄国两次改革和图表内容的共同点,排除AD两项;彼得一世改革的确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但图表内容无法反映这一史实,排除B项。故选C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