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综合题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枣庄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综合题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0 14:3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枣庄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综合题
一、综合题
1.(2023·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近代中国伴随着庚子剧变,跌入无尽深渊,但“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中华民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和磨难之后,终于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年初,经过反复谈判,列强向清政府提出正式“议和”条件。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1)依据材料一呈现的历史场景,推断当时清政府的处境。
材料二 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交给日本。
——义务教育《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在世界范围内,欧战(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备受赞赏的西方文明的弱点。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连同其废除沙皇的在华特权,则为中国的解放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
——摘编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委任统治”的实质。材料中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交给日本”引发了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所指的历史事件和“新的道路”的指导思想。
材料四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4)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结合对材料四的理解,概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材料五

(5)依据材料五,解读图一到图二香港历史的变化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2023·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纵观世界文明史,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丰富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提高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世纪初,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一书被翻译成拉丁文,地圆学说逐渐流行开来,航海家们凭借常年的航海经验,也注意到当扬帆出海的船只慢慢隐没在地平线时,最后消失的总是桅杆,而船只归航时,又总是桅杆最先映入人们的眼帘,这说明水面在近处看是平的,但从大的范围看,应该是圆的。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欧洲的哪一次远洋航行印证了地圆学说。我国古代的哪一项发明为当时的远洋航行提供了导航技术?
材料二 下图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幅描绘英国工业城镇的图画

(2)研读上图,指出图中关于工业革命的一项发明。通过描述图中的一处场景写出工业革命带来的弊端。
材料三 下图为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

——据[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等
(3)依据材料三,指出1913年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材料所呈现的工业生产占比变化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新墨西哥沙漠地带的一声爆炸标志了人类对原子动力的利用。将原于弹投在广岛和长崎是这一动力首次用于军事目的,今天,原子动力已用于其他许多目的,如核动力船、生物医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核动力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请你谈谈对科技在人类社会进程中作用的认识。
3.(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近代中国在中西新旧折冲的多重困境里,开始了步履蹒册的近代化历程,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最随人转迭相递进。中国逐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该局成立时只有3艘轮船,1877年收购美国模昌轮都公司以后,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1873年至1893年,它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
——摘编自《中国历史)入年级
材料二 洋务派创张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重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治局为利,局内人员的“薪水工会”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它们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分析材料一,谈谈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原因。
材料三 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光绪帝)何敢任意要为!诸臣者,皆我(慈禧太后)多年历选,留以辅汝,汝何敢任意不用!乃竞敢听信叛逆蛊惑,变乱典型。何物康有为,能胜于我选用之人?康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
——摘编自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3)材料三中“康有为之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三请用一句话概括顽固派的主张。
材料四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材料四中的“革命”和“全人格的觉醒”分别指哪两个历史事件?
(5)结合近代化历程中遭遇的种种挫折,指出材料四中梁启超倡导的“全人格的觉醒”的原因。
4.(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充满血腥气味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世界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著名非裔美国历史学家社波依斯估计,从非洲被掳掠到美洲的黑人,16世纪为;90万人,17世纪为275万人,18世纪为700万人,19世纪为400万人……三四百年间,至少有100万至1500万黑人进入美洲各地。在黑人的故乡非洲,大概丧失了近1亿人口,其中绝大部分黑奴在被捕获、关押、运输途中因各种原因死亡。这些人基本都是青壮年男子。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四百年间”造成非洲人口大幅度减少的原因。
材料二 英国开始借助强大的工业经济力量,将印度改造成自己的商品倾销市场和粮食、工业原料产地。英国的蒸汽纺纱机快速运转时,印度手摇纺车戛然而止,手工纺织业纷纷破产,陷入绝境……19世纪上半叶,印度约有150万人直接死于饥馑。目睹惨状,就连英国的一个总督也不无感伤地叹息:“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历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蒸汽纺纱机”出现在哪-时期?19世纪中期,印度人民民族意识觉醒,请写出这一时期的一位印度民族英雄。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一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革命思想还因与战争行为有关的宣传而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同样具有影响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亚洲的知识分子已为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所激励。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归纳殖民体系逐步崩溃的两点原因。
材料四 如图
(4)读图写出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事件。
材料五 60年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兴起的非殖民化运动中,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蓬勃发展,新生的国家渴望建立平等的国际关系。中国、印度、缅甸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5)综合上述材料,请就如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给出你的建议。
5.(2021·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坚守信念,寻找道路,奔向梦想,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到革命的准备……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特别是五四运动,大革命的思想、干部、群众、青年知识分子都是这时开始准备的。所以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1)材料中提到,我们研究党史“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毛泽东制定的“新的革命策略”。根据材料指出毛泽东制定“新的革命策略”的依据。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请用一句话评价他。
(4)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准备。请写出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5)材料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指的是什么?
(6)结合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6.(2021·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当今世界正外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排战。回首往出,我们寻求借鉴,汲取智慧;瞻望未来,我们着眼于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积极应对全球共同排战和建设美好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1)根据材料,归纳从13,14世纪到19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欧洲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1871年,德国完成了统一,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德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3)德国人为了所谓的“获得幸福”,导致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
材料四 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损害自身,更要殃及全人类。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就国家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如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给出你的建议。
参考答案:
1.(1)处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
(2)实质:瓜分殖民地(分赃);事件:五四运动。
(3)事件:十月革命;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4)变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5)变化:由殖民地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
(2)实质:根据材料“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战胜国对德国的处置实质上是瓜分殖民地(分赃)。事件:根据材料“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交给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3)事件:根据材料“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连同其废除沙皇的在华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所指的历史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因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故称“十月革命”。指导思想:根据材料“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连同其废除沙皇的在华特权,则为中国的解放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的道路”是指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4)根据材料“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5)变化: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了英国霸占香港,图二反映了香港回归祖国,因此,其历史变化是由殖民地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
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1)远洋航行: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发明:指南针。
(2)发明:蒸汽机;弊端:带来了环境污染。
(3)国家:美国;历史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远洋航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1522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南美洲东海岸、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后,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
发明:根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为欧洲人进行远洋航行提供了条件,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发明:根据材料“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幅描绘英国工业城镇的图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中高耸的烟囱说明当时的能源是煤,动力机器应该是蒸汽机。弊端:根据材料“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幅描绘英国工业城镇的图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烟囱中排出来的浓烟说明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
(3)国家:根据材料“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知,1913年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历史时期:根据材料“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1913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4)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科技在人类社会进程中作用谈认识,言之成理即可。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3.(1)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2)内部腐败,封建式的管理,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只学习技术,没有触及落后的封建制度。
(3)戊戌变法;祖宗之法不可变。
(4)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5)必须促进人民意识的觉醒和思想的解放
【详解】(1)根据材料一“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该局成立时只有3艘轮船,1877年收购美国模昌轮都公司以后,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为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2)根据材料一“1873年至1893年,它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根据材料二“而且在重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治局为利,局内人员的“薪水工会”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它们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可以从内部腐败,封建式的管理,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只学习技术,没有触及落后的封建制度,总结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中“康有为之法”指的是戊戌变法。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顽固派的主张是祖宗之法不可变。
(4)根据材料四“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可知“1923年”梁启超说的“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是指辛亥革命;“全人格的觉醒”是指新文化运动,是指“民主”“科学”两面旗帜使人们的思想获得解放。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认为必须从社会思想方面进行改革,促进人民意识的觉醒和解放,即通过知识分子发动的新文化运动来达到“全人格的觉醒”。
4.(1)三角贸易。
(2)第一次工业革命;章西女王。
(3)欧洲霸权的削弱,革命思想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激励。
(4)纳米比亚独立。
(5)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经济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和政治往来,努力消除政治分歧;加强文化交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据著名非裔美国历史学家社波依斯估计,从非洲被掳掠到美洲的黑人,16世纪为;90万人,17世纪为275万人,18世纪为700万人,19世纪为400万人……三四百年间,至少有100万至1500万黑人进入美洲各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开始,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史称三角贸易。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或黑奴贸易)。西方殖民者给非洲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非洲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然而,黑奴贸易对非洲人的摧残和对非洲社会经济的破坏却是不可估量的,使非洲丧失将近一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的贫困和落后。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蒸汽纺纱机”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7年到1859年,章西女王领导了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印度民族大起义。
(3)
根据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归纳可知,欧洲霸权的削弱;根据材料“革命思想还因与战争行为有关的宣传而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同样具有影响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归纳可知,革命思想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亚洲的知识分子已为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所激励。”可知,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激励。
(4)
根据材料四可知,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5)
根据材料五“中国、印度、缅甸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方面主要表现在加强经济合作,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交流程度更进一个层次;政治方面要加强政治互信和政治往来,主要体现在加强政治高层交往,努力消除政治分歧;文化方面要加强文化交流。
5.(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锻炼了先进知识分子,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干部基础。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对农村的直接考察;贫农占农村人口的70%。
(3)促进了思想解放,使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特别是五四运动,大革命的思想、干部、群众、青年知识分子都是这时开始准备的”可知,这是因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锻炼了先进知识分子,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干部基础。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他无视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可知,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可知,依据是,对农村的直接考察,贫农占农村人口的70%。
(3)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是,促进了思想解放,使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4)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可知,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根据所学可知,启示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6..(1)欧洲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开展。
(2)德国完成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3)第一次世界大战。
(4)国家在追求自身发展时,不应该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不能侵害他国或他地区的利益,要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详解】(1)根据“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可知欧洲从边缘地位到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开展等因素有关。
(2)根据“1871年,德国完成了统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德国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德国完成统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3)根据“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德国为了获得幸福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根据“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损害自身,更要殃及全人类”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在追求自身发展时,不应该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不能侵害他国或他地区的利益,要团结协作,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