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
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
教案
教参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 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三国演义》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 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教参重难点:赤壁之战是重点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是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等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史料、识读地图,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通过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明 白骄兵必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 难点: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新课讲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来营造氛围,提出问题:那你是否知道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情节并非是真实的呢?真实的三 国历史究竟是怎样的? 由此导入新课。
(一)官渡之战
1 、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提出问题:东汉末年出现了怎样的社会景象?原因是什么? 以问题组的形式, 引导学生了解官渡之战的背景。
2 、播放官渡之战视频,让学生说说战争的时间、交战双方、经过、特点和结果,并明确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 下基础
3 、曹操为何能以少胜多?让学生阅读材料展开讨论
过渡:出示《龟虽寿》,让学生说说曹操统一北方后的壮心是什么?他实现了没有? 由此过渡到第二板块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
1 、结合地图,讲解战前曹操、孙权和刘备三方的情况, 以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
2 、播放赤壁之战视频,让学生说说战争的时间、交战双方、经过、特点和结果,并明确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 形成奠定基础
3 、阅读材料,思考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并说说从曹操的一胜一败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4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和史书相对比,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过渡: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元气大伤,之后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
(三)三国鼎立
1 、出示三国鼎立形势图,学生填写三国基本信息表,了解其统治范围
2 、出示史料,学生说三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3 、出示《三国演义》中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引导学生认识到三国鼎立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4 、将三国演义和京剧中曹操奸雄形象与史学家眼中的英雄形象作对比,让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曹操
五、小结和作业
(
六、板书设计
) (
讲课稿
)七上
教师小结: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究竟是谁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问鼎九州的呢?让我们以后 继续学习。
课后作业:将三国演义和京剧中曹操奸雄形象与史学家眼中的英雄形象作对比,客观全面地评价曹操
16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背景 过程 意义 二、赤壁之战 原因 启示 三、三国鼎立 概况 意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 X 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第 16 课《三国鼎立》,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这样一首歌曲,大家听出来是什么歌曲了吗?没错,是《三国演义》主题曲《滚 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但毕竟是文学作品,那你是否知道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情节并非是真实 的呢?真实的三国历史究竟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 16 课《三国鼎立》的学习,一起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板书 16 三国鼎立)
“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这是曹操对于东汉末年社会状况的描写,那东汉末年究竟出现了怎样的社会景象呢? 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大家可以结合《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阅读课本,(板书课题一、官渡之战)我听见大 家阅读的非常仔细,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呢?第三排这位男生你来说,嗯,这位同学说东汉末年由于军阀割据,
战乱不已,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的生活凄惨,放眼望去都是白骨,千里之内无鸡鸣声,百人内只有一人生还,景象如 此凄惨,好,请坐。在东汉末年,政治混乱,军阀割据,当时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与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都想吞并 对手,称雄北方,于是在 200 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大家来看一个视频,在观看时找 出战争的时间、交战双方、经过、特点和结果,视频播放结束了,有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战争的经过 和结果呢?第一排这位女生你来说,嗯,总的来说官渡之战中曹操不如袁绍实力强劲,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 破的战术偷袭了袁军的粮囤,烧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了袁军助力,最终以少胜多赢得了这场战争。官渡之战为以 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那同学们想一想,曹操为何能以少胜多?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材料用两分钟时间讨论一下。刚 刚老师听到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有哪位同学说一下。这位蓝衣服男同学你的手举的最高,你来说,嗯,这位同学 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获得了政治主动权,在经济上采取屯田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既解决了流民生计,又解决了军粮问题,并且招揽人才,袁绍谋士许攸投曹,火烧乌巢,为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
而又采取了火攻的正确战略战术,所以才会取胜,好,这位同学思考深刻,总结全面,请坐。我们从材料可以读出, 曹操知人善用,谦虚谨慎,重视民心,这是他以少胜多的关键。大家齐读一下《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统一北方后的壮心是什么?对,统一全国,从地图我们可以看 到阻碍曹操统一全国的有两大势力,一个是刘皇叔——刘备的势力,另一个就是孙权的割据势力,那如何解决呢? 那他实现了没有?这就不得不说另一场战争了,就是赤壁之战。(板书课题 二、赤壁之战)
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赤壁之战,大家在观看时注意战争的时间、交战双方、经过、特点和结果。视频播放 结束了,有哪位同学可以复述一下?第四排这位男生你来说,嗯这位同学说啊在 208 年,曹操挥师南下,当时曹军 20 余万,而孙刘联军只是约有 5 万人,双方在赤壁对峙。由于当时曹军远到奔走,士兵疲惫,军中多是北方人不服 水土,流行疾病, 以致刚一交战,曹军便遭失利,撤到江北,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取 黄盖建议采取火攻,最终曹军死伤无数,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撤,最终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胜曹操。好,请 坐,这位同学复述非常清晰。赤壁之战对于当时战局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那同 学们,同样是战争,为何曹操以少胜多胜了袁绍,而在优势战力下却败给了孙刘联军?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用三分 钟时间阅读材料,思考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并说说从曹操的一胜一败中你得出什么启示呢?有谁愿意分享一 下自己的看法吗?最后一排这位男生,你已经跃跃欲试了,你来说吧。嗯这位同学说客观上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 战是一大劣势,更关键的是,曹操松懈轻敌,战术失误,最终导致了失败。请坐,有同学要补充吗,同桌来说,嗯, 曹操的一胜一败也启示我们骄兵必败,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听取他人意见,好,请坐,这位同学总结的很
七上
好。同学们,从刚刚视频和材料我们已经了解了赤壁之战,但是一些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要问了,为什么没有“草 船借箭 ”、“周瑜打黄盖 ”“诸葛亮借东风 ”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的记载呢?大家要注意哦,演义小说带有一定的编撰 成分,要和真正的历史区分开。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元气大伤,之后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 听到有同学说到了正确答案,是三国鼎立,接下来同 学们结合三国鼎立形势图和课本内容,填写三国基本信息表,了解他们各自的统治范围。(板书课题 三、三国鼎立) 老师看同学们基本都填写完毕了,有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概述一下呢?第二排这位女生你来,嗯这位同学说 220 年, 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 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 国鼎立局面形成。好请坐。结合史料,同学们可以试着说说三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吗?靠窗这位男生,你来说,嗯,
这位同学提到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而孙吴则是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在 230 年派将军 卫温到达夷州,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 的开发,此时三国鼎立的局面,相较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百姓的生活更为安定,实现了 局部统一,经济也得到了发展,三国鼎立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总结升华: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也要始终相信和平统一是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究竟是谁结束 三国鼎立的局面问鼎九州的呢?让我们以后继续学习。
课堂学习已经接近尾声,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那么在课下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三 国演义和京剧中曹操奸雄形象与史学家眼中的英雄形象作对比,你能试着客观全面地评价曹操吗?下节课我们共同 分享,好下课,我的试讲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