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
第十四课 明朝的统治
教案
教参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 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过程与方法: 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 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责院的科 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 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教参重难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的建立、强化皇权的措施以及明朝经济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和影响,掌握学生论从史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和科举考试的变化 难点: 明朝强化皇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新课讲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明朝那些事儿》 中朱元璋的人物档案,提出问题:这位少年时放牛、青年时出家、到中年时一跃成为皇帝的 人是谁?他为何有着如此传奇的人生? 由此导入新课。
(一) 崛起布衣,统一方夏—— 明朝建立
1 、出示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元朝末年的社会状况,了解明朝建立的背景
2 、召开故事会,学生讲述朱元璋的发家史,归纳明朝建立三要素(时间、都城、建立者)
3 、出示明朝疆域图和《明史·地理志》,学生指出明朝疆域的四至,了解疆域范围
过渡: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域,统治者应如何统治呢?
(二) 强化皇权,制度周详——朱元璋强化皇权
1 、全面改革官制
1)出示史料,让学生说说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
2)阅读课本用表格归纳朱元璋在中央和地方采取的措施
3)讲解胡惟庸案,并出示朱元璋的一段话,让学生思考朱元璋为何要废除丞相?(联系丞相制度何时兴起)这一措
施有何利弊?
4)出示地方行政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设置和分封诸王的措施,并小组合作分析其利弊
2 、设立厂卫制度
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情景剧《宋濂请客》,提出问题:皇帝为何对宋濂的情况了如指掌?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了解 锦衣卫的职能和东厂的设立,并阅读材料分析其利弊
3 、改革科举制度
1)出示时间轴引导学生回顾隋唐宋历代科举制的发展
2)出示资料卡片讲解八股文的含义,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命题范围和答题标准
3)出示三段材料,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评价八股文
(三) 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
1 、展示作物图片,让学生说说明朝从南美洲引进的作物
七下
2 、出示地图以及青花瓷、乔家大院等图片,介绍明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3 、出示资料卡片,介绍商帮的含义
4 、表格归纳明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五、 小结和作业
(
14
明朝的统治
一、崛起布衣,统一方夏
1368
年 朱元璋
应天府
二、强化皇权,制度周详
全面改革官制
厂卫制度
八股取士
影响
三、政局稳定,经济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本课小结:明朝统治者采取的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前期有利于政局稳定、维护国家统一,但到后期则逐渐僵化, 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课后作业:无
六、 板书设计
讲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 X 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第 14 课《明朝的统治》,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我们在上课前来看这么一个人,这位安徽省杰出青年少年时放牛、青年时出家、到中年时一跃成为皇帝的人,同学 们知道是谁吗?有同学说出了正确答案,是朱元璋。他为何有着如此传奇的人生?就让我们走进第 14 课《明朝的统 治》,一起来寻找答案吧。(板书 14 明朝的统治)
朱元璋可以出身布衣,当过乞丐,可以说是历史上出身最低的黄帝,但就是这样一位布衣,一统方夏,建立了明朝。 究竟是如何建立的呢?我们阅读史料来了解一下明朝建立的背景。(板书 一、崛起布衣,统一方夏)
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元末社会情况呢?第三位这位男生你来说,这位同学说元末政治腐败,管理搜刮民财,导致 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江淮地区爆发农民大起义,出现多支反元队伍,你回答的非常好,请坐。在这诸多队伍中, 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消灭群雄,向北进军。下面我们召开一个小小故事会,同学们结合相关史事来讲述朱 元璋的发家史,并归纳出明朝建立的三要素。同学们讲的都非常好,老师为你们鼓掌。从同学们的讲述中,我们了 解到 1368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也就是今江苏南京,他就是明太祖,一介布衣一跃成为皇帝。 随后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那他建立的明朝究竟有多大呢,同学们来看明朝疆域图和《明史·地理志》, 谁可以说说明朝疆域范围?这位同学你来说,没错,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磺,你观察的很仔细, 请坐。
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域,统治者应如何统治呢?
同学们先来用两分钟阅读史料,说说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板书 二、强化皇权,制度周详)靠窗 这位同学,你来说一说。这位同学说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导致,为了巩固统治, 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周详的制度,强化皇权。那他都做了什么呢?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试着用表格 归纳朱元璋在中央和地方采取的措施吧。有哪位同学分享一下你归纳的内容呢?第一排这位女生,这位同学说在地 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在中央废除丞相和 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直接对皇帝负责,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 样皇帝掌握军事大权。你归纳的很准确,请坐。丞相在秦朝时期开始正式设立,而同学们读朱元璋这段话可以知道, 他本就认为相权威胁皇权,而明朝丞相胡惟庸擅自决定官员等人生杀升降,恣意妄为,这更是触动朱元璋逆鳞,为 防止朝臣专权,巩固统治,便以谋反之罪诛其九族,这便是“胡惟庸案 ”此后不设丞相。你认为这一措施有何利弊 呢?这位同学,这位同学认为废除丞相虽然加强了皇权,巩固统治,但是皇帝直接处理的政务变多,工作效率变低, 也无法广泛吸收建议,决策容易出错。请坐。同学们思考都很深刻。全面改革官制的一系列措施使得中央集权大大 加强。可是,朱元璋认为还不够,万一官民说他坏话,谋反怎么办?为了监视官民,他又是如何做的?接下来请几 位同学分别扮演宋濂等官员和皇帝,表演情景剧《宋濂请客》,有谁自告奋勇吗?有几位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那你 们来扮演吧。这几位同学表演的好不好,好,那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皇帝为何对宋濂的情况了如指掌?同学们 阅读课本找一下答案。没错,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 压官民,后来,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那厂卫制度的设立有何利弊?同学们阅读材料 分析一下。最后一排哪位男生你来,这位同学说,“厂卫 ”成为了皇帝的耳目和爪牙,加强了统治,使得明成祖安然
七下
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但是也使得官民惶恐,终日如履薄冰。请坐。经过一系列改制,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互不 统属、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在大权独揽后,明成祖朱元璋立下“祖 训 ”明确子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朱元璋意识到,对于政权的控制只是形式,最根本的还是要控制人们的思想,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统一读书人的思 想,让他们为自己所用,而要想控制天下读书之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科举制度。借助时间轴,同学们先回顾隋唐 宋历代科举制的发展过程。这位同学,他说在隋朝时创立科举制,唐朝时增加考试科目,创立殿试制度,科举制的 已完善,宋朝时期大幅增加进士名额,提高地位,得到发展。你掌握的很牢固,请坐。然而,明朝科举又有什么变 化呢? 同学们阅读课本找一找命题范围和答题标准?第一排第二列这位女生你来说,嗯,明朝严格规定了考试的题 目只能出自“ 四书五经 ”,而答题时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你找的又快又准,请 坐。明朝甚至对于考试答卷的文体形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同学们阅读八股文资料卡片,可以得知答卷由 八个部分组成,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你如何评价八股文呢?同学们 可以用三分钟阅读材料,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同学们讨论声音小了下来,有哪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讨论成果呢?三 组,三组同学认为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不利于选贤任能,选出的只是皇帝的顺从 者,请坐。还有要补充的吗?五组,五组同学认为明朝八股取士使得科举制僵化,但也的确有利于加强皇权,稳定 政局,请坐。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明朝科举制的僵化,虽然加强了皇权,但是钳制了读书人的思想,严重束缚了 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从长远来看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经过全面改革官制、设立厂卫制度、改革科举制度,明朝建立起了周详制度,加强了皇权,在这稳定的政局下,经 济也得到了发展。(板书 三、政局稳定,经济发展)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观察图片,明朝从南美洲引进了什么作物?对,有玉米、甘薯、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新物种。地图中可以看到棉纺织业也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了一批棉纺织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来看这张青花瓷图片,是不是色彩艳丽,花纹优美,在当 时畅销海内外。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出现了北京、南京这种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有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 市,甚至出现商帮,大家快速浏览资料卡片,了解商帮含义。比如说有晋商、徽商等等。接下来同学们试着用表格 归纳明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同学们归纳的非常好,看来已经很好掌握了本节课知识。
本课小结:明朝统治者采取的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前期有利于政局稳定、维护国家统一,但到后期则逐渐僵化, 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明朝又会如何发展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好 下课,我的试讲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