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
1.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有在白色kǒng bù 的笼罩下从容赴死的李大钊;有在抗日战争中,英勇跳下xuán yá 的狼牙山五壮士;有在解放战争中不怕xī shēng 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这些可歌kě qì 的光辉形象,值得我们后人永远铭记!
这些厚厚的shū jí 不仅诉说着祖国在科学lǐng yù 发展的历史,而且讲述了许多科学家锲而不舍,能jiàn wēi zhī zhù 的故事,jì tuō 了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二、选择题。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与词语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眨眼(zhǎ) 小贩(bān) 局势 五湖四海
B.栅栏(zhà) 僻静(pì) 元宵 万不得己
C.葬礼(zàng) 花圃(pǔ) 稠密 翻箱倒柜
D.口吻(wù) 焚烧(fén) 皮靴 司空见贯
3.下面与“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中“故”字意思相同的是( )
A.沾亲带故 B.明知故犯 C.人情世故 D.无缘无故
4.一位外国朋友用汉语表达了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赞叹,但用词不是很准确。下面替换加点词“漂亮”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的诗词很漂亮,语言漂亮,内容漂亮,读完后给人的感觉也很漂亮。
A.优异 凝练 优雅 回味无穷
B.优美 凝练 丰富 回味无穷
C.优异 简练 丰富 无穷无尽
D.优美 简练 优雅 无穷无尽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除夕夜,家家悬灯结彩,人人心花怒放。
B.台上精彩的小品表演,把观众逗得哄堂大笑。
C.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D.深秋时节,树上的叶子都掉了,树干光秃秃的,一派万象更新的景象。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这学期,她订阅了《美文》《读者》《小学生周报》等杂志。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不一会儿,大家终于把这道题做出来了。
D.他身材魁梧,仪表威严,然而,他有两个令人遗憾的缺陷。
7.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竹,是上苍赏赐南山的肺,吐纳氧气,滋生水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泻进山脚下的洼地②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③汇成一泓清澈的静湖④跌落岩缝汇聚成叮咚作响的山泉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三、解答题
8.积累与运用。
(1)王老师从教三十年,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的成就已经超过了他,这真是“青, ”啊!
(2)“水是眼波横, ”让我们感受到了词人离别的情绪;“ ,快走踏清秋。”让我们体会到诗人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3)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 ,或 。”来说明“人总是要死的,但 ”的观点。
(4)王维与好友元二情深谊厚。在雨后的渭城,他依依不舍地对元二说: , 。
(5)你做错了事,别人劝告你时,你不要因为不顺耳而加以拒绝,正所谓: , 。
(6)《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采用“梗概+ ”的方式编排,目的是激发读者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请用两个四字词语形容文中的鲁滨逊: 、 。
(7)《学弈》一文告诉我们: 。
9.综合性学习。
围绕本学期开展的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给李芳小组搜集的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新中国诗词汇成的诗集起个名字。
(2)在写活动感想时,王明遇到了困难,请你帮帮他,仿照画线的语句,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一百年前,有你们,一群有血有肉、慷慨激昂的青年以青春的信仰叩开历史的大门;一百年后,有我们,一群 。
四、阅读与欣赏。
10.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中国人接触繁体字的途径调查
途径 书籍 古建筑 邮件信件 媒体 字画 其他
比例 44.65% 61.32% 19.57% 47.83% 60.87% 6.52%
材料二 一组汉字
材料三 汉字发展总体上呈简化趋势,在稳定使用两余年后,繁体字再次迎来了变革。1956 年,我国开始推广简化字。1971年,联合国正式的中文文件改为简体字,但简体字和繁体字长期并行于联合国工作文件。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中国正式立法推广简体汉字,并提倡妥善处理繁体字使用问题。2005年,美国主流报纸开始出现简体汉字。近年,不断传出汉字回归繁体字的声音,有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台湾网友倡议两岸合作开展繁体字申遗工作;新加坡政府在推进简化字的同时,积极鼓励年轻人学会辨认繁体字。
(1)为了弄清人们接触繁体字的途径,我可以选择读材料 ,而材料 和材料 与这个问题无关,就可以忽略不读。从中我明白了人们接触繁体字最多的途径是 ,其次是 。
(2)材料一中有两项60%以上的占比,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繁体字在古典传统文化环境中运用较多
B.繁体字在古建筑和字画中较少出现
C.繁体字有着传统文化的基因
D.繁体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3)材料二这一组汉字中包含了4种传统的汉字书写字体,其中隶书字形宽扁,长横的书写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以下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A.
B.
C.
D.
(4)下面哪句话更能表明材料三的观点?
A.只使用简化汉字。
B.繁体字成为主流。
C.汉字简化是必然趋势,也可以兼顾保留繁体字。
D.汉字即将回归繁体字。
(5)有的人主张彻底禁止使用繁体字,你赞同吗?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会重点阅读材料 。结合以上材料和生活实际,我 (赞同 不赞同)彻底禁止使用繁体字这种主张,理由是: 。
11.整本书阅读。
爱丽丝漫游奇境(节选)
大厅四周都有门,可全锁着。爱丽丝从这头跑到那头,推推每一道门,沮丧地走到大厅中间,不知自己如何出去。
忽然,她发现一张三腿小桌,浑身用坚硬的玻璃做成。“那上面摆着一把金色的小钥匙,肯定能打开大厅里的哪道门!”可她一试,哎呀!哪一把锁都显得太大,或者说,这把钥匙过于小了,试了半天,一道门也打不开。不过,试第二遍时,她发现了一道小布帘;帘子后面有道小门,只有十五英寸高。试试小钥匙,正合适!爱丽丝高兴极了。
打开门,发现它通向一条小走道,比老鼠洞大不了多少。她跪下来顺着往里一瞧,哇!里面有个非常美丽的花园!她多想离开这个阴森森的大厅到花园里走走呀,那儿有鲜艳的花朵,清凉的喷泉。可惜她太大了,连脑袋都伸不进那个小道口。“就算头能进去,肩膀进不去也白搭呀。唉,要是能缩小成望远镜有多好!也许能成,就是不知道怎么开头。”你瞧,一会儿工夫发生了这么多怪事,爱丽丝都以为没有不可能的事了。
在小门旁边干等不行。她走回小桌旁,希望还能找到另一把钥匙,或至少一本教人怎样缩小成望远镜的书也好。这回她发现了一个小瓶子,“先头肯定不在这儿。”爱丽丝心想。瓶颈上贴着纸标签,“喝吧”两个字又大又好看。
“喝吧!”怪好听的。可是,聪明的爱丽丝没有性急。“不行!得先瞧瞧是不是写着‘有毒’二字。”已经看过好几篇有关可爱的小孩子被烫伤、被野兽吃掉之类令人不愉快的故事了,她才不会没记性呢。要是喝下“有毒”瓶子里的东西,那迟早会坏事的啦!
因为这瓶子上没写“有毒”二字,所以她冒险尝了一口,发现很好喝(说实在的,就好比把樱桃饼、鸡蛋羹、菠萝汁、烤火鸡、太妃糖和热烘烘的烤面包的味道全都掺在一块儿),便一口气把它喝光啦!
“好奇怪哟!”爱丽丝叫道:“我一定在变小,像架望远镜了!”
(1)根据节选内容,以下符合爱丽丝心理变化的一项是
A.沮丧﹣高兴﹣伤心﹣意外
B.沮丧﹣惊讶﹣高兴﹣意外
C.高兴﹣沮丧﹣惊讶﹣意外
D.沮丧﹣高兴﹣惊讶﹣意外
(2)关于爱丽丝喝掉小瓶子里的东西的原因,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她知道很好喝
B.这瓶子上没写“有毒”二字
C.她渴了
D.她知道喝下瓶子里的东西后能发现钥匙
(3)请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第二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4)请简要概括以上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5)你觉得爱丽丝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本文举例说明。
(6)根据已知故事情节,请你猜测,爱丽丝喝下瓶子里的东西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请你用几句话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五、表达与交流。
12.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太多太多的渴望,如渴望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成功、平等、友谊、自由……请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以“我渴望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把渴望的原因写具体、写清楚;③语言通顺有条理,表达真情实感;④字数在500左右
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
1.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有在白色kǒng bù 恐怖 的笼罩下从容赴死的李大钊;有在抗日战争中,英勇跳下xuán yá 悬崖 的狼牙山五壮士;有在解放战争中不怕xī shēng 牺牲 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这些可歌kě qì 可泣 的光辉形象,值得我们后人永远铭记!
这些厚厚的shū jí 书籍 不仅诉说着祖国在科学lǐng yù 领域 发展的历史,而且讲述了许多科学家锲而不舍,能jiàn wēi zhī zhù 见微知著 的故事,jì tuō 寄托 了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答案】恐怖 悬崖 牺牲 可泣
书籍 领域 见微知著 寄托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恐怖 悬崖 牺牲 可泣
书籍 领域 见微知著 寄托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二、选择题。(12分)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与词语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眨眼(zhǎ) 小贩(bān) 局势 五湖四海
B.栅栏(zhà) 僻静(pì) 元宵 万不得己
C.葬礼(zàng) 花圃(pǔ) 稠密 翻箱倒柜
D.口吻(wù) 焚烧(fén) 皮靴 司空见贯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字形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小贩”的“贩”应读“fàn”,指贩卖货物的行商或小商人。
B.有误,“万不得己”应改为“万不得已”,指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C.正确。
D.有误,“口吻”的“吻”应读“wěn”,指用嘴唇接触以表示亲爱。“司空见贯”应改为“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下面与“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中“故”字意思相同的是( )
A.沾亲带故 B.明知故犯 C.人情世故 D.无缘无故
【答案】D
【分析】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不同语境中同一个词意思辨析的能力,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理解具体词的意思。
【解答】“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这句话中“故”的意思是“原因”。
A.沾亲带故:多少有一点亲戚或朋友关系。故:朋友。意思不同。
B.明知故犯:明明知道,还故意违犯。故:故意。意思不同。
C.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经验。故:道理。意思不同。
D.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故:原因。意思相同。
故选:D。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4.一位外国朋友用汉语表达了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赞叹,但用词不是很准确。下面替换加点词“漂亮”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的诗词很漂亮,语言漂亮,内容漂亮,读完后给人的感觉也很漂亮。
A.优异 凝练 优雅 回味无穷
B.优美 凝练 丰富 回味无穷
C.优异 简练 丰富 无穷无尽
D.优美 简练 优雅 无穷无尽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要了解给出词语的意思,也要明白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
【解答】优异:指特别好。凝练:指紧凑简练。优雅:指优美雅致;优美高雅。回味无穷:指吃后余味不尽。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优美:指美好。简练:指简要精练。无穷无尽:指没有止境,没有完结。漂亮:指美丽;好看。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替换加点词“漂亮”最恰当的一项是:优美、凝练、丰富、回味无穷。
故选:B。
【点评】掌握了找近义词的方法,还要注意积累词语,词语积累多了,找近义词就容易多了。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除夕夜,家家悬灯结彩,人人心花怒放。
B.台上精彩的小品表演,把观众逗得哄堂大笑。
C.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D.深秋时节,树上的叶子都掉了,树干光秃秃的,一派万象更新的景象。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成语的理解与辨析,对选项中词语分别进行辨析后,结合题目中的语境和选择即可。
【解答】A、B、C运用正确。
D.运用不当。“万象更新”意为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形容秋天的景象不当。
故选:D。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这学期,她订阅了《美文》《读者》《小学生周报》等杂志。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不一会儿,大家终于把这道题做出来了。
D.他身材魁梧,仪表威严,然而,他有两个令人遗憾的缺陷。
【答案】D
【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解答】A.有语病,把《小学生周报》去掉即可,《小学生周报》是报纸,不是杂志。
B.有语病,在“养成”前面加上“是否”,属于前后搭配不当的语病。
C.有语病,把“终于”去掉,属于前后搭配不当的语病。
D.正确。
故选:D。
【点评】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尽量少改。
7.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竹,是上苍赏赐南山的肺,吐纳氧气,滋生水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泻进山脚下的洼地②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③汇成一泓清澈的静湖④跌落岩缝汇聚成叮咚作响的山泉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答案】C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解答】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总体上遵循水的变化过程:由水汽——②凝结为晶莹的露珠——④跌落汇聚成山泉——①泻进洼地——③汇成静湖。“吐纳氧气,滋生水汽”要干什么?和②句相连接“化为晶莹的露珠”露珠又怎么样?和④相连“跌落岩缝”,“叮咚”作响的山泉又会①“泻进山脚下的洼地”最后小结③“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
故选:C。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
8.积累与运用。
(1)王老师从教三十年,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的成就已经超过了他,这真是“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啊!
(2)“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让我们感受到了词人离别的情绪;“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让我们体会到诗人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3)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 重于泰山 ,或 轻于鸿毛 。”来说明“人总是要死的,但 死的意义不同 ”的观点。
(4)王维与好友元二情深谊厚。在雨后的渭城,他依依不舍地对元二说: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5)你做错了事,别人劝告你时,你不要因为不顺耳而加以拒绝,正所谓: 良药苦口利于病 , 忠言逆耳利于行 。
(6)《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采用“梗概+ 节选 ”的方式编排,目的是激发读者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请用两个四字词语形容文中的鲁滨逊: 不畏艰难 、 顽强不屈 。
(7)《学弈》一文告诉我们: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
【答案】(1)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山是眉峰聚 何当金络脑;
(3)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死的意义不同;
(4)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6)节选 不畏艰难 顽强不屈;
(7)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分析】考查了名言警句、四字词语、谚语、文体知识、古诗文默写、课文理解。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2)依次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唐代李贺的《马诗》。
(3)出自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
(4)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5)“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6)《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采用“梗概+节选”的方式编排,目的是激发读者阅读整本书的兴趣。用两个四字词语形容文中的鲁滨逊:不畏艰难、顽强不屈。
(7)《学弈》一文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故答案为:
(1)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山是眉峰聚 何当金络脑;
(3)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死的意义不同;
(4)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6)节选 不畏艰难 顽强不屈;
(7)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点评】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9.综合性学习。
围绕本学期开展的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给李芳小组搜集的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新中国诗词汇成的诗集起个名字。
《昔日风雨,今日辉煌》
(2)在写活动感想时,王明遇到了困难,请你帮帮他,仿照画线的语句,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一百年前,有你们,一群有血有肉、慷慨激昂的青年以青春的信仰叩开历史的大门;一百年后,有我们,一群 有光有热、独立张扬的“00后”以创新的精神奏响时代的乐章 。
【答案】(1)《昔日风雨,今日辉煌》;
(2)有光有热、独立张扬的“00后”以创新的精神奏响时代的乐章。
【分析】考查了实践作业、补充句子。实践作业是把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作业可以使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
【解答】(1)考查了给搜集的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新中国诗词汇成的诗集起名字,要紧扣主题。
(2)考查了补写句子,根据上下文补充合适的内容即可。
故答案为:
(1)《昔日风雨,今日辉煌》;
(2)有光有热、独立张扬的“00后”以创新的精神奏响时代的乐章。
【点评】综合实践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四、阅读与欣赏。(30分)
10.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中国人接触繁体字的途径调查
途径 书籍 古建筑 邮件信件 媒体 字画 其他
比例 44.65% 61.32% 19.57% 47.83% 60.87% 6.52%
材料二 一组汉字
材料三 汉字发展总体上呈简化趋势,在稳定使用两余年后,繁体字再次迎来了变革。1956 年,我国开始推广简化字。1971年,联合国正式的中文文件改为简体字,但简体字和繁体字长期并行于联合国工作文件。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中国正式立法推广简体汉字,并提倡妥善处理繁体字使用问题。2005年,美国主流报纸开始出现简体汉字。近年,不断传出汉字回归繁体字的声音,有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台湾网友倡议两岸合作开展繁体字申遗工作;新加坡政府在推进简化字的同时,积极鼓励年轻人学会辨认繁体字。
(1)为了弄清人们接触繁体字的途径,我可以选择读材料 一 ,而材料 二 和材料 三 与这个问题无关,就可以忽略不读。从中我明白了人们接触繁体字最多的途径是 古建筑 ,其次是 字画 。
(2)材料一中有两项60%以上的占比,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A.繁体字在古典传统文化环境中运用较多
B.繁体字在古建筑和字画中较少出现
C.繁体字有着传统文化的基因
D.繁体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3)材料二这一组汉字中包含了4种传统的汉字书写字体,其中隶书字形宽扁,长横的书写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以下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C
A.
B.
C.
D.
(4)下面哪句话更能表明材料三的观点? C
A.只使用简化汉字。
B.繁体字成为主流。
C.汉字简化是必然趋势,也可以兼顾保留繁体字。
D.汉字即将回归繁体字。
(5)有的人主张彻底禁止使用繁体字,你赞同吗?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会重点阅读材料 三 。结合以上材料和生活实际,我 不赞同 (赞同 不赞同)彻底禁止使用繁体字这种主张,理由是: 繁体字表意功能更强;繁体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
【答案】(1)一 二 三 古建筑 字画;
(2)B;
(3)C;
(4)C;
(5)三 不赞同 繁体字表意功能更强;繁体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分析】材料一为中国人接触繁体字的途径调查表;材料二为一组汉字,包含了4种传统的汉字书写字体;材料三介绍了汉字的简化和繁体字的变革,提到了国际和国内关于繁体字使用的立场和措施。
【解答】(1)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接触繁体字的途径调查”可知,要想弄清人们接触繁体字的途径,应读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无关。“古建筑”占比61.32%,“字画”占比60.87%,由此可知,人们接触繁体字最多的途径是古建筑,其次是字画。
(2)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A、C、D正确。B.有误,两项60%以上的占比是“古建筑”和“字画”,说明繁体字在古建筑和字画中出现较多,而不是较少。故选B。
(3)考查了图文信息转换能力。根据“隶书字形宽扁,长横的书写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这一特点可知,选项C属于隶书。故选C。
(4)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材料三讲述了汉字发展呈现出简化趋势,但在近年也出现了繁体字回归的声音,各地政府和人民都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平衡使用简化字和繁体字的问题。由此可知,汉字简化是必然趋势,也可以兼顾保留繁体字。更能表明材料三的观点。故选C。
(5)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开放探究能力。材料三内容是围绕繁体字展开的内容,所以为了更好地回答题干中所说的问题,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三。然后联系材料和生活实际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
(1)一 二 三 古建筑 字画;
(2)B;
(3)C;
(4)C;
(5)三 不赞同 繁体字表意功能更强;繁体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点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多练多思考,我们就能熟练解题。
11.整本书阅读。
爱丽丝漫游奇境(节选)
大厅四周都有门,可全锁着。爱丽丝从这头跑到那头,推推每一道门,沮丧地走到大厅中间,不知自己如何出去。
忽然,她发现一张三腿小桌,浑身用坚硬的玻璃做成。“那上面摆着一把金色的小钥匙,肯定能打开大厅里的哪道门!”可她一试,哎呀!哪一把锁都显得太大,或者说,这把钥匙过于小了,试了半天,一道门也打不开。不过,试第二遍时,她发现了一道小布帘;帘子后面有道小门,只有十五英寸高。试试小钥匙,正合适!爱丽丝高兴极了。
打开门,发现它通向一条小走道,比老鼠洞大不了多少。她跪下来顺着往里一瞧,哇!里面有个非常美丽的花园!她多想离开这个阴森森的大厅到花园里走走呀,那儿有鲜艳的花朵,清凉的喷泉。可惜她太大了,连脑袋都伸不进那个小道口。“就算头能进去,肩膀进不去也白搭呀。唉,要是能缩小成望远镜有多好!也许能成,就是不知道怎么开头。”你瞧,一会儿工夫发生了这么多怪事,爱丽丝都以为没有不可能的事了。
在小门旁边干等不行。她走回小桌旁,希望还能找到另一把钥匙,或至少一本教人怎样缩小成望远镜的书也好。这回她发现了一个小瓶子,“先头肯定不在这儿。”爱丽丝心想。瓶颈上贴着纸标签,“喝吧”两个字又大又好看。
“喝吧!”怪好听的。可是,聪明的爱丽丝没有性急。“不行!得先瞧瞧是不是写着‘有毒’二字。”已经看过好几篇有关可爱的小孩子被烫伤、被野兽吃掉之类令人不愉快的故事了,她才不会没记性呢。要是喝下“有毒”瓶子里的东西,那迟早会坏事的啦!
因为这瓶子上没写“有毒”二字,所以她冒险尝了一口,发现很好喝(说实在的,就好比把樱桃饼、鸡蛋羹、菠萝汁、烤火鸡、太妃糖和热烘烘的烤面包的味道全都掺在一块儿),便一口气把它喝光啦!
“好奇怪哟!”爱丽丝叫道:“我一定在变小,像架望远镜了!”
(1)根据节选内容,以下符合爱丽丝心理变化的一项是 D
A.沮丧﹣高兴﹣伤心﹣意外
B.沮丧﹣惊讶﹣高兴﹣意外
C.高兴﹣沮丧﹣惊讶﹣意外
D.沮丧﹣高兴﹣惊讶﹣意外
(2)关于爱丽丝喝掉小瓶子里的东西的原因,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A.她知道很好喝
B.这瓶子上没写“有毒”二字
C.她渴了
D.她知道喝下瓶子里的东西后能发现钥匙
(3)请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第二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爱丽丝高兴得发疯了。
(4)请简要概括以上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选文写了爱丽丝为了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她进入奇怪大厅,发现金钥匙,打开布帘后的小门,发现一座美丽花园,她又饮下神秘饮料,变成小人,进入花园。
(5)你觉得爱丽丝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本文举例说明。
从选文发现爱丽丝看到瓶子里的药水不轻易喝下可知,她是一个聪明、谨慎的女孩。从她发现布帘后的小花园要进入,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大胆、好奇的女孩。
(6)根据已知故事情节,请你猜测,爱丽丝喝下瓶子里的东西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请你用几句话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爱丽丝喝下瓶子里的东西后,居然变得只有十英寸高了。想到可以钻进那道小门,进入那个可爱的花园,她真开心。
【答案】(1)D;
(2)B;
(3)爱丽丝高兴得发疯了。
(4)选文写了爱丽丝为了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她进入奇怪大厅,发现金钥匙,打开布帘后的小门,发现一座美丽花园,她又饮下神秘饮料,变成小人,进入花园。
(5)从选文发现爱丽丝看到瓶子里的药水不轻易喝下可知,她是一个聪明、谨慎的女孩。从她发现布帘后的小花园要进入,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大胆、好奇的女孩。
(6)爱丽丝喝下瓶子里的东西后,居然变得只有十英寸高了。想到可以钻进那道小门,进入那个可爱的花园,她真开心。
【分析】文章节选自《爱丽丝漫游奇境》,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非常爱幻想的英国女孩儿爱丽丝,为了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这个兔子洞当中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度,爱丽丝在这个国度里面经历了一系列的奇幻冒险故事。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刚开始爱丽丝为了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她走进大厅,大厅四周都有门,可全锁着。爱丽丝从这头跑到那头,推推每一道门,沮丧地走到大厅中间,不知自己如何出去。后来她发现布帘后有一扇约十五英寸高的小门。试试小钥匙,正合适!爱丽丝高兴极了。后来她又发现打开布帘后的小门有一个小花园,她很惊讶,当她喝了瓶子里的药水后变小感到很惊讶。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从“因为这瓶子上没写“有毒”二字,所以她冒险尝了一口”可知。
(3)考查改写句子、夸张。用夸张手法突出表达效果。
(4)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清楚选文的内容。通读选文并结合注释可知,选文主要写的是爱丽丝追赶兔子,误入兔子洞后的经历。选文第①段写爱丽丝掉进兔子洞;第②﹣④段写爱丽丝进入一个奇怪的大厅,发现了一把金钥匙,并用小钥匙打开了帘子后的小门发现了一个美丽的花园;第⑤、⑥段写爱丽丝发现神秘饮料,喝下后身体变小。根据以上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即可。
(5)考查对人物的分析。从选文发现爱丽丝看到瓶子里的药水不轻易喝下可知,她是一个聪明、谨慎的女孩。从她发现布帘后的小花园要进入,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大胆、好奇的女孩。
(6)考查扩展写话。结合本文的故事情节,猜测一下,爱丽丝喝下瓶子里的东西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想象要合理,语句通顺即可,如:爱丽丝喝下瓶子里的东西后,居然变得只有十英寸高了。想到可以钻进那道小门,进入那个可爱的花园,她真开心。
故答案为:
(1)D;
(2)B;
(3)爱丽丝高兴得发疯了。
(4)选文写了爱丽丝为了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她进入奇怪大厅,发现金钥匙,打开布帘后的小门,发现一座美丽花园,她又饮下神秘饮料,变成小人,进入花园。
(5)从选文发现爱丽丝看到瓶子里的药水不轻易喝下可知,她是一个聪明、谨慎的女孩。从她发现布帘后的小花园要进入,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大胆、好奇的女孩。
(6)爱丽丝喝下瓶子里的东西后,居然变得只有十英寸高了。想到可以钻进那道小门,进入那个可爱的花园,她真开心。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五、表达与交流。
12.表达与交流。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太多太多的渴望,如渴望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成功、平等、友谊、自由……请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以“我渴望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把渴望的原因写具体、写清楚;③语言通顺有条理,表达真情实感;④字数在500左右
【答案】
我渴望得到肯定
整理旧物时偶然翻到一本发黄的相册,翻开来,是以前游泳队活动的集体照。细看,发现上面有两个小女孩,一个梳着马尾辫,朝气而文静。另一个呢,披散着长发,咧嘴而笑,可笑中透着小小的自卑。看着看着,我的心情突然阴郁起来,一瞬间,过去了好久的种种浮现在了眼前……
那是三四年级时的事。一天我拿着期中成绩报告单回到了家,考得不错,是全班第一,比第二名高了很多分,我高兴极了,等不及要向妈妈报告这个好消息。
可当我把成绩报告单递给她时,妈妈竟没有夸奖我,而是沉下了脸,道:“怎么才考295分?你知道这次洪悦姐姐考了多少分吗?299!”她刚想继续拿我和洪悦作比较,可没等她开腔,我就抢过了她手上那份报告单,冲进了房间,“砰”地关上了房门。
打开台灯,我趴在书桌上,泪水就如决了堤似地冲出了我的眼眶,一下子泪流满面,滴在我看来已经逐渐模糊的报告单上,漾出一个个大大的水印。洪悦!洪悦!这个名字真让我又爱又恨。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可每次大人总是把我和她相比较。洪悦功课优秀,待人礼貌,长得又漂亮。每每看到优秀的洪悦,我的自卑感便会不禁而生,久久萦绕,挥之不去。
泪已经滚落到嘴角,咸咸的,在脸上划出一条透明又清晰的痕迹,也在我的心中划下了深深的伤痕。我拿起纸巾擦去了泪水,可伤痕怎么擦得去呢?那天,依旧以我的道歉收尾。
思绪慢慢回到了当下的今天,我摩挲着照片上我和洪悦清晰的笑颜,那时的我,尚是年少,可自卑却早早降临在我身上。那时的我,那样渴望肯定,可命运却总是吝啬于给我一个笑脸。现在的我,何尝不是一样呢?
我真想对父母说,我渴望肯定,可不可以给我一点肯定呢?
【分析】本次作文首先明确是半命题作文,要求以“我渴望 ”为题,写一篇作文。在写作文之前,要根据习作要求选好所写的内容,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自己渴望得到的是什么?选择一个补充题目再写下来。无论写什么,都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解答】范文:
我渴望得到肯定
整理旧物时偶然翻到一本发黄的相册,翻开来,是以前游泳队活动的集体照。细看,发现上面有两个小女孩,一个梳着马尾辫,朝气而文静。另一个呢,披散着长发,咧嘴而笑,可笑中透着小小的自卑。看着看着,我的心情突然阴郁起来,一瞬间,过去了好久的种种浮现在了眼前……
那是三四年级时的事。一天我拿着期中成绩报告单回到了家,考得不错,是全班第一,比第二名高了很多分,我高兴极了,等不及要向妈妈报告这个好消息。
可当我把成绩报告单递给她时,妈妈竟没有夸奖我,而是沉下了脸,道:“怎么才考295分?你知道这次洪悦姐姐考了多少分吗?299!”她刚想继续拿我和洪悦作比较,可没等她开腔,我就抢过了她手上那份报告单,冲进了房间,“砰”地关上了房门。
打开台灯,我趴在书桌上,泪水就如决了堤似地冲出了我的眼眶,一下子泪流满面,滴在我看来已经逐渐模糊的报告单上,漾出一个个大大的水印。洪悦!洪悦!这个名字真让我又爱又恨。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可每次大人总是把我和她相比较。洪悦功课优秀,待人礼貌,长得又漂亮。每每看到优秀的洪悦,我的自卑感便会不禁而生,久久萦绕,挥之不去。
泪已经滚落到嘴角,咸咸的,在脸上划出一条透明又清晰的痕迹,也在我的心中划下了深深的伤痕。我拿起纸巾擦去了泪水,可伤痕怎么擦得去呢?那天,依旧以我的道歉收尾。
思绪慢慢回到了当下的今天,我摩挲着照片上我和洪悦清晰的笑颜,那时的我,尚是年少,可自卑却早早降临在我身上。那时的我,那样渴望肯定,可命运却总是吝啬于给我一个笑脸。现在的我,何尝不是一样呢?
我真想对父母说,我渴望肯定,可不可以给我一点肯定呢?
【点评】这篇文章结构合理,以回忆引出中心,既点明了中心,又激发了读者的兴趣,能通过语言、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是一篇不错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