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2 19:0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古诗词三首
  轻松入门
  一、照样子,写出与所给字结构相同的三个字,并组词。
  例:山(独体字结构)鸟(鸟儿)日(日出)水(江水)
  1.相(左右结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厌(半包围结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3.众(品字形结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二、选择正确的说法,在括号里打“√”。
  1.“春来江水绿如蓝”
  (1)这句诗中的“蓝”是指蓝颜色。( )
  (2)这句诗中的“蓝”是指叶子为蓝绿色的一种植物。( )
  2.“相看两不厌”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1)这两句诗中的“相”意思相同。( )
  (2)这两句诗中的“相”意思不同。( )
  3.“能不忆江南?”
  (1)这句是疑问句。( )
  (2)这句是反问句。( )
  快乐晋阶
  读古诗,回答问题。
  1.潭面无风镜未磨。
  写出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最喜欢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仔细读这两句诗,有的同学指出,前面提到“洞庭山水翠”,下句又写“白银盘里”,前后自相矛盾。你的看法是什么?请写下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拓展
  一、学古诗词要讲究方法。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要学会一首古诗,品味内容的精妙,就得讲究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知诗人就是弄清诗歌的作者,了解诗人所处的朝代以及当时的背景。
  了解时代背景很关键,因为我们要深入理解诗歌内容,首先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2.抓字词,明诗意。先抓住每句诗的重点字词理解,然后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可以用自我提问的方法,想象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意境,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4.诵诗篇。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诵读在学习古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诵读,可以增强对诗句的理解;可以进入诗中的意境;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感。读的时候要注意:(1)读出诗的韵味。(2)读出诗的感情,不要唱读,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二、请你运用上面所讲的方法,自学下面的两首古诗,把意思讲给同学听。
  1.
               鸟鸣涧①
               唐 王维
             人闲②桂花③落,
             夜静春山空④。
             月出惊山鸟,
             时⑤鸣春洞中。
  注释:①鸟鸣涧:王维住处的一处风景。②闲:寂静。③桂花:这里指春天开花的一种桂花。④空:空旷。⑤时:一阵一阵地。21教育网
  2.
乡村四月
南宋 翁卷
               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
               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④了⑤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原:宽广平坦的地方。②白满川:指河水在绿阴的映照下,泛着天光,显得一片洁白。③子规:杜鹃鸟。④才:刚刚。⑤了:完了,结束。21cnjy.com
  三、小常识。
  什么是词?
  词是一种句数、字数和韵律都有规定而句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短不齐的格律诗。起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词原指合乐可唱的歌词,后把依照乐谱声律节拍写新词叫“填词”,再后,由于乐谱失传,就按前人作品的句数、字数、声律、韵律填写新词。每个词都有名称,叫做词牌。词根据字数的多少又分成小令、中调、长调,一般把58个字以内的叫小令;59字到90字之间称中令;91字以上称长令。21·cn·jy·com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 古诗词三首
  快乐晋阶
  1.把平静的潭面比作镜子2.敬亭山3.答案要点:洞庭湖面宽阔,而山不大,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说法不矛盾。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