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喜看稻菽千重浪》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0 15:4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同步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田埂(gěng) 贬斥(biǎn) 饥馑(jǐn) 颁发
B.淤泥(yū) 花蕊(lěi) 山麓(lù) 撼卫
C.籼稻(shān) 稻菽(shū) 蕴藏(yùn) 签署
D.分蘖(niè) 一蔸(dōu) 掖着(yè) 陨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
B项,“花蕊”的“蕊”应读“ruǐ”,“撼卫”应为“捍卫”;
C项,“籼稻”的“籼”应读“xiān”;
D项,“掖着”的“掖”应读“yē”。故选A。
2.下列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袁隆平以“杂交水稻之父”的美名誉满天下,无形资产评估超过1000亿,可当他面对共和国总理时,却直言不讳地申请2000万的科研经费。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为了“杂交水稻”的科研成功,他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他精通田间地头的每一样活计,一身泥土气息,却是地地道道的城里知识分子出身。他是位逢开会就请假的全国政协常委,生活中却是个率性而为,排球、游泳、下棋、打牌、小提琴样样精通的“老顽童”,随便走到哪里,都是个炙手可热的嘉宾。
A.誉满天下 B.直言不讳 C.挺身而出 D.炙手可热
【答案】D
【解析】A.誉满天下:誉:名誉,声誉。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形容在全天下享有盛名。语境形容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美名天下皆知,使用正确。
B.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形容一个人说话毫无隐瞒。语境是说袁隆平申请科研经费时坦率直言,使用正确。
C.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语境形容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科研上的担当精神,使用正确。
D.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是一个贬义词。此处是说袁隆平受欢迎,感彩使用不当。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几十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捉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D.⑥①②④⑤③
【答案】A
【解析】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整体阅读语段,确定②总领这个语段,确定AB,根据“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按照中国近几十年来取得的成就排序。故选:A。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缓解压力,尽快消除心理阴影。”——复读生小明在高考前一个月到心理学家张教授那里咨询。
B.“‘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李艳梅的同桌张海潮在学习上“不求甚解”,李艳梅意味深长地劝告他。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矛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D.银行大厅营业员对她说:“你想干什么?”——李蕾周末去银行营业厅取学费,正在选择到哪个窗口办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得体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把握语言不得体的常见现象。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
A项,垂询:垂问。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用在此处,谦敬失当;
C项,“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此处应用书面语;
D项,“你想干什么”不礼貌,营业人员称呼顾客时一般要用“您”,可以说“您想办理什么业务”。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
(一)课内巩固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帽儿,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更加长久。是不是 ”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 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 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
(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专门给他送来了好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答案】BE
6.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答案】斯瓦米纳森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他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且杂交水稻技术被他们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
7.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答案】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人才的成长;一旦祖国有条件让他们发挥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
(二)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材料一: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
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年—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一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
(摘编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
材料二:
记者:您和雷锋都被评为“最美奋斗者”,你们的事迹都很好地诠释了“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呢。
袁老:我和雷锋是同时代的人,都出生在旧中国,经历过国家贫穷落后、人民受苦挨饿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那一代人都翻身了,就想怎样为国家做事,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
记者:您和雷锋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既热爱本职工作,又爱好文艺。雷锋有一张拉手风琴的照片,您也喜欢拉小提琴,听说还写诗,用现在的话说属于文艺青年。
袁老:是呀,雷锋喜欢做好事,也有自己的爱好。我过去喜欢拉小提琴,年轻时喜欢游泳,还拿过武汉市的第一名呢。
记者:听说您很受年轻人喜欢,有什么成功经验与年轻人分享?
袁老:成功就8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知识是基础,汗水就是奋斗,灵感是思想要活,当你做研究或干其他事情山穷水尽时,灵感一来,就豁然开朗了。机遇就好理解了,机遇偏爱有心人。
(摘编自《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雷锋精神》,《雷锋》2020年第1期)
材料三:
“让更多的人吃饱了饭”的袁隆平离开了,享年91岁。巨匠陨落,举世哀痛。他的辞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之脊梁”,必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卓越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
治学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挫折,阅尽人间沧桑。无论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终流淌着家国天下的热血,青春年华挥洒在田间地头,须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他始终保持埋头苦干、不畏艰苦的科研基本功,闯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一直鼓舞着无数科学家博弈科学的竞场;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年轻学子勇闯创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摘编自《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四川在线》2021年5月22日)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和情怀境界。材料一中袁隆平的来信,就展现其非凡的修养和学识。
B.材料二中,记者的提问从袁隆平和雷锋的共同爱好切入,说明记者能事先了解采访对象的生活背景,讲究访谈技巧,发问得体。
C.袁隆平把“淡泊名利,踏实做人”当做自己的人生准则,因此他多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请,心无旁骛地投身于科学研究。
D.袁隆平认为,如果总想着享受,就不会有心思搞科研。可见,搞科研需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保持住静气与专注。
【答案】C
9.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袁隆平“功名之下不忘初心”观点的一项是( )
A.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B.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
C.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D.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答案】A
10.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作为新时代青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生活态度?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①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写信批驳错误观点(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
②要立志报国,爱岗敬业。(“我和雷锋是同时代的人……我们那一代人都翻身了,就想怎样为国家做事,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
③要勇于奋斗,乐于奉献。幸福来源于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
④要努力学习。知识是灵感、机遇的基础。
⑤要淡泊名利,不忘初心。(“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请”)
⑥要有健康的个人爱好(“雷锋喜欢做好事,也有自己的爱好。我过去喜欢拉小提琴,年轻时喜欢游泳”)。
三.语言表达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_________、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值得当代中国人学习。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他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他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是灾荒战乱,百姓___________,少年时他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少不更事,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__________的土地,他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报考大学时,他就对父母说,他要学农。母亲听了,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但他是真正爱上了农业,坚决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
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于是,为了圆自己的杂交水稻梦,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殚精竭虑,苦心孤诣,攻关不止。为争取更多的研究时间,他像候鸟一样每年冬天从寒冷的长沙转移到温暖的海南岛。从播种到收获,袁隆平每天至少下田两次,晒得又黑又瘦,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半个世纪,不畏艰难,甘于奉献,_______________,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肝胆相照 颠沛流离 童山濯濯 处心积虑
B.肝胆相照 颠沛流离 满目疮痍 呕心沥血
C.相濡以沫 羁旅漂泊 满目疮痍 呕心沥血
D.相濡以沫 羁旅漂泊 童山濯濯 处心积虑
【答案】B
【解析】
肝胆相照:以真心相见。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此处指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风范,没有提到困难处境,也不是双方,故应用“肝胆相照”。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羁旅漂泊:漂流异乡,没有一个固定的家。此处说的是灾荒战乱中的百姓,故应用“颠沛流离”。童山濯濯:光秃秃的山上没有草木。也做为人秃顶的诙谐说法。满目疮痍:眼睛看到的都是创伤,形容遭受战乱、灾祸严重破坏后的景象。这里指战乱中的景象,与“荒芜的田野”相应,故应用“满目疮痍”。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与“甘于奉献”等搭配,故应用“呕心沥血”。
12.下列各句中冒号的作用,与文中“还摆出大道理”后的冒号的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袁隆平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并把这些缺点概括为“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
B.他高兴地回答: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
C.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
D.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答案】B
【解析】
语段中的冒号表示解释说明。A项,表示解释说明,解释前句提到的“三个有余,三个不足”。B项,表示提示下文。C项,表示解释说明,解释前句的“错觉”。D项,表示解释说明。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①把袁隆平“乡村教师”的平凡身份和“颠覆世界权威”的超凡胆识进行对比,突出他敢于挑战权威,富于创新精神。
②把袁隆平“名满天下”的伟大成就与“专注于田畴”的平凡小事进行对比,突出他的淡泊名利,专注科研事业。
③把袁隆平“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与“名满天下的时候”的行为进行对比,突出其即使平凡普通,也具有挑战权威的胆识,即使功成名就,也仍专注研究杂交水稻。
【解析】
画横线句有三层对比。第一层对比,“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他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这是身份与胆识的对比。“乡村教师”身份平凡,而“颠覆世界权威”则需要超凡的胆识。这个对比突出了袁隆平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创新的精神。第二层对比,“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他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名满天下”表明他此时已经功成名就;而“专注于田畴”则说明他仍然在做着以前做的平凡小事,还是亲自在试验田里辛勤劳作。这个对比突出他对科研事业的专注与热爱,并不在意名利。第三层对比,“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他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与“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他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对比,身份卑微时敢于挑战权威,名满天下时仍旧从事基础工作,歌颂了袁老不管是什么角色,都能够心无旁骛,专注研究杂交水稻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14.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①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
②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a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b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
c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d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
A.a d B.b c C.a c D.b d
【答案】C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科学家是真理的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②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
③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
A.捍卫 埋伏 既然/那么B.捍卫 笼罩 既然/那么
C.保卫 笼罩 只有/那么D.保卫 埋伏 只有/那么
【答案】B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答案】回望历史 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 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