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提出向西方学习(林则徐)学习西方的技术(林、魏、洋务派)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薛、王、郑、康、梁)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学习西方思想文化(陈独秀、李大钊)高考链接A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一 、早期改良思想(阅读)1、时间:19世纪70年代,民族工业的出现;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3、主张:
材料1 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约章之利病,使才之优绌,兵制阵法之变化宜讲也,不变则彼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
——薛福成《筹洋务议·变法》
材料2 乃知其治乱之源 ,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育才于学校,论证于议院,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3、主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商战;
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思考:你如何看待一思想?(认识;影响;作用)
4、影响: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
成为变法维新运动兴起的前奏,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局限:未形成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没有付诸实践)一、早期改良思想二、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康有为生平:1888年,第一次上书;
2、主要思想和著作:社会发展三阶段;《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问题1、阅读“历史纵横”与“学思之窗”,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利: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减少变法的阻力;
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时代局限性)
问题2、根据康有为思想主张,指出其思想特点?
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问题探究 正当维新思想给全国人民带来思想的冲击的同时,1895年之事,给全国人民心灵上巨大的打击…… 签订《马关条约》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公车上书: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中外纪闻》:目的、地点、作用。
3、强学会:成立、主要活动、地点、结果。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 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四、 梁启超与《时务报》阅读课文,完成表格填写天津《天演论》《国闻报》1变法图强2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3发展近代工业“冲决君主之网罗”借进化论阐述
维新变法主张《变法通议》《仁学》广州北京上海《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借助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中外纪闻》上海《时务报》湖南维新派这些作品及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探究:为什么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主要集中在京津沪穗等沿海城市?提示:开放早,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必修链接:维新变法运动中大众报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同: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
异: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比较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政治主张的异同☆维新思想的传播●途径和方式△著书立说: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上书:
1895年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或学堂:
万木草堂、强学会、时务学堂、南学会
△创办报刊:
《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五、维新运动兴起的影响启发民智
组织力量
制造舆论
形成局面第 2 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一、早期改良思想(阅读)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 思想兴起 运动兴起1.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公车上书?”?中提出的主张不包括 ( )? ??A.拒和?????B.迁都??????C.变法??????D.政变 2.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迅速掀起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妥协求和政策
C.马尾海战清军战败
D.清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