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 6 老山界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 6 老山界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0 16:4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
6 老山界
一、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思考探究
全文除首尾两段外,中间部分按照翻越老山界的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文章先写从当天下午到天黑之际,红军从山沟到了山脚;然后写从天黑以后到黎明之前,红军从山脚下到了半山腰(雷公岩);接着写从次日黎明到下午两点多钟,红军从富公岩到了老山界山顶;最后写在山顶休息之后,从山顶到了山下。
文章的线索是作者构成全文的一个思路,在每个段落都会看到它的影子,有了线索,文章就会严谨,紧凑,思路显得清晰。但有时会有双线索,即两条线索相辅相成,既处处相关联,又看似毫无关系,是文章的难点。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线索,才会疏理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线索
命题点
一、概念及作用
1.以人物为线索
2.以事情为线索
3.以物品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5.以时间为线索
6.以感情为线索
二、线索的分类
①文章设置这一线索有何作用?
②ⅹⅹ在全文布局谋篇中的作用?
结构方面: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结构更加清晰,情节更加集中,文章更富于变化。
内容方面:表达作者情感,提示主题,深化主题等。
三、考查形式
四、答题思路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髫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王秋珍《奶奶的玉簪子》
(中考真题)“玉簪子”这一物品在小说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真题演练
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通过写丢玉簪子→找玉簪子→得玉簪子的整个经过,表现老人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
【参考答案】
二、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了哪些困难?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行路难(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睡觉难(路窄不平,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伤病员多,敌人追击)
红军战胜这些困难,体现了坚强的意志、 英勇的精神、乐观的态度等。
三、揣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从“照着习惯”和“躲”,你读出了什么?)
从“照着习惯”和“躲”,可以看出军阀对老百姓的欺压。瑶民家男主人不知道经过的是红军队伍,以为是以前那样的部队,所以躲起来。
2.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 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奇观”指的是“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里蕴含着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这句话带有轻松、挪揄的口吻,用拟人的手法。既表现了敌人飞机对红军战士的无奈,又表现了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端不满。
4.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如何理解“笨重”的意思?)
“笨重”二字在这里含有条件艰苦、武器粗笨、輺重较多等意思,表达了红军翻越老山界后的自豪和喜悦之情。
例句: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批注:以形象贴切的比喻,以排比的句式,用耳朵里感觉到的声响,烘托午夜里半山腰的寂静,使读者如临其境。
四、文中有不少生动、细腻的描写。赏析下列语句,再找出一两处精彩的描写,作一些批注。
积累拓展
例句: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批注: 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了翻越老山界以后红军战士轻松愉悦的心情,营造了前途一片光明的美好意境。
如何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形象、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社会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深化主题。
方法拓展
答题基本格式:
(自然)环境特点+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特点+为……设置了背景,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情节发展。
已经是后半夜了,湖上月光变得更亮更白。苇草深处,不时传来露珠滴落声,还有“咚”的一响,是青蛙跳水的声音。棒子带着部队,静静地走着,沿着那条路走着,新四军监察哨看见了,没有阻拦。棒子带着骑兵营走到一处湖湾处,将两根手指插入嘴里,“嘘”地吹响一声口哨。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抱着身边的张叔叔,“扑通”跳入湖水深处的苇草丛里。
湖里的月光顿时碎了。
——余飞鱼《月白湖荡》
(中考真题)简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真题演练
句子通过环境描写,以露珠滴落、青蛙跳水的声音表现夜晚的寂静,表现当时棒子内心的平静,与下文激烈的枪战形成对比,突出棒子的沉着与机智。
【参考答案】
五、作者说:“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课外阅读反映红军长征的文章,如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杨成武《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等,进一步加深对这段伟大历史的认识。
提示:加深对长征的认识时,注意结合长征的起因、长征的历史价值、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