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字。
2.读准课文,做到字音准,节奏准,感受古文韵味。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理解内容,体会对话巧妙,感悟杨氏子甚聪惠。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理解内容,体会对话巧妙,感悟杨氏子甚聪惠。
教学过程:
板块一、旧学导课,感古称之趣
1.出示图片猜故事名称,发现主人公共同点。
《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年少、机智)
读题,解题意。
用题目的方式来介绍自己。
板块二、预习检测,觉古文之趣
一、字词
一个字就是一个词:
诣:读准,说义,结合意思组词:诣访 诣见
禽: 读准,观字形,解字义(古今异义):今:家中驯养的禽鸟,如鸡鸭鹅鸽等。古:鸟类,家是家,禽是禽,家禽便是家里养的鸟。
多音字: 应声(据义定音)
通假字:惠
二、停顿
1.生字归句,读好停顿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多形式读
练读,展示读(个读,正反向读)
三、有趣的语言特点
1.课文写到了哪些人?杨氏之子、杨父、孔君平
2.到故事里找找这三个人?
(1)另外的称呼
杨氏子——儿
杨氏子的父亲——父
孔君平——孔 夫子(尊称:年长而学问好的人)
(2)代词
其 君 杨氏之子(尊称 有身份地位的,道德品行良好的人)
(3)省略部分
(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3.完成学习活动一
借助注释和补充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内容。
想一想:三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交流:(1)说故事内容(分句讲,同桌互讲,独讲)
(2)反馈人物事件
小结:古文便是如此用极简的文字讲极有趣的故事。
4.齐读
板块三、品读古文,悟古人之趣
1.聚焦人物特点:
故事中的杨氏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聪慧
2.关注言行品聪慧:
完成学习活动二:
圈画表现杨氏子聪慧的言行并说说理由。
交流:
(1)应得快:应声答曰(杨氏子迅速听出话里怎样的玄机?)
(2)答得妙:
A:预设:一大盘水果什么都有,孔君平为什么非指着杨梅说?
杨氏子——杨梅——君家果(幽默的孔君平)
B:杨氏子的应答 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
第一层:孔雀是夫子家禽。(为什么非得说孔雀?)用肯定的语气读——聪慧
第二层:抓住“未闻”读懂杨氏子背后的思维——“甚聪慧”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意思:没听说
杨氏之子明明可以肯定地回答,为什么要否定地说呢?
引导思考:如果孔君平承认=
如果孔君平不承认=
小结:委婉的反问让孔君平进退两难,陷入了矛盾的境地。
C:分角色对话读。
D:想象孔君平听后反应:
孔君平笑曰:——(妙哉,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E:学以致用
假如来的不是孔君平,而是柳君平、石君平、龙君平呢?该如何应答呢?
柳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 (柳树是夫子家树。) ”
石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 (石榴是夫子家果。) ”
龙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 (龙眼是夫子家果。)”
(3)做得周
聪惠中的“惠”不仅有聪慧的意思,它还有懂得待人处事的道理的意思。
文中还有哪里表现出他善于待人处事,有礼貌的?
为设果:非常有礼貌懂得待客之道,端来水果,招待客人。
小结:应得快、答得妙、做得周,杨氏之子果真是甚聪惠。
我们一起完整地读读,再次感受他的聪惠。
3.背诵加油站
有一个词叫熟读成诵,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个聪慧的少年应该记入大家的心里。自己试着背一背。
学生自由背诵,教师多种形式检查。填空背,个人展示背,齐背。
板块四、推荐阅读,品古书之趣
1.推荐小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孔融认亲
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2.简介《世说新语》,推荐阅读
《世说新语》由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据统计大概写了1500多人,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不同人物的独特性格,每个人物都生动形象、活灵活现、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