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可能不变
2.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
A.H2
B.H2O2
C.H2CO3
D.H2O
3.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闻到香味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C.食物腐烂是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别的物质的分子
D.变瘪乒乓球放热水中鼓起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二、填空题
4.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氢气燃烧的示意图
(1)图中第一个框内的物质是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下同),第三个框内的物质是________。
(2)图中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从图中的微观示意图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Y型管是一种简易实验仪器,同学们用Y型管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分子性质的验证实验。
(1)一段时间后,B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个装置中最先看到实验现象的是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兴趣小组做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如甲所示):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如乙、丙所示: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丁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乙和丙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学习了分子的知识以后,对分子的运动速率产生了兴趣,所以他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和假设]
猜想一: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猜想二: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分子的质量有关。
探究一: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实验探究]
实验1:小明取了两只同样的烧杯,分别盛装等量冷水和热水,再分别滴加等量的品红溶液。观察到在热水中品红的扩散速率比在冷水中________。
[得出结论]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________。
探究二: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分子的质量有关
[相关资料]
(1)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氨气;
(2)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3)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氨气分子的质量;
(4)如图1所示,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让两根玻璃棒靠近(不能接触),会发现在两根玻璃棒靠近的时候,产生大量的白烟(氯化铵固体)。
图1
[实验探究]
实验2:如图2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棉花团。其中,C为中间线,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在玻璃管中有白烟产生,特别是A处的白烟较多。
图2
[得出结论]
①通过现象可知________分子比________分子运动的快;
②分子的质量越大,分子运动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A错误;在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不变,B正确;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错误;在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一定发生改变。
2.答案:A
解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H2CO3是由碳酸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
3.答案:D
解析:墙内开花墙外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食物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瘪乒乓球放热水中鼓起,说明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二、填空题
4.答案:(1)混合物 纯净物
(2)化学 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合理即可)
解析:(1)题图第一个框中含有两种物质的分子,是混合物;第三个框中的分子只有一种,是纯净物。(2)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为化学变化。
5.答案:(1)酚酞溶液变红 分子不断运动
(2)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解析:(1)B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由此得出分子不断运动的结论;(2)温度越高,氨分子运动速率越快,A、B、C三个装置中最先看到实验现象的是C。
6.答案:(1)酚酞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2)两个塑料瓶中的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且丙中纸花比乙中纸花先变红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解析:(1)由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烧杯中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2)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且分子运动的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塑料瓶中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且热水中的纸花先变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7.答案:探究一:[实验探究]快 [得出结论]越快
探究二:[得出结论]氨气 氯化氢 越慢
解析:探究一:[实验探究]取两只同样的烧杯,分别盛装等量冷水和热水,再分别滴加等量的品红溶液,可观察到在热水中品红扩散速率比在冷水中快。[得出结论]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探究二:[得出结论]通过A处产生白烟较多可以判断氨气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的快;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分子的质量越大,分子运动越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