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1 08:5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学案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读并默写四首诗歌。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特点。
4、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
《观沧海》“沧海”即大海。诗题交代了事件“观沧海”,简洁明了。此诗写的是曹操站在碣石山上所观赏到的沧海的壮丽景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听说。“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作者的朋友。“左迁”,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诗题交代了写作本诗的缘由。
《次北固山下》“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诗题交代了写诗的地点。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秋”是特定季节,“思”是题眼,“秋思”概括了全曲的内容,透露出游子思乡的愁绪。
2.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省亳(b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与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
李白(701—762)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王湾是洛阳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一首诗——《次北固山下》。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大都(今北京)人。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著有杂剧15种,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汉宫秋》;他又是元代散曲大家,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誉为“曲状元”。“元曲四大家” 是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3.写作背景
《观沧海》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次北固山下》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天净沙·秋思》马元朝建国以后把中国人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实行等级管理制度,元朝的长官应由蒙古人担任。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
4.知识链接——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代诗歌按韵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近体诗出现之前,除楚辞体外各种诗体的通称。近体诗是唐代时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分为绝句(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律诗(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两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八句,可分为四联,即首联、领联、颈联和尾联。
文本解读
原文 文本解读
观沧海 ( http: / / www. / link url=http: / / guoxue.baike. / query / view id=849684bdc023fb53a131aca3bba93902&type=poem&q=%E8%A7%82%E6%B2%A7%E6%B5%B7&ts=1569826969&t=07d3b4741d9837a51eb957d1d747861" \t "https: / / www. / _blank )[东汉末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1)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诗人登上碣石后观看到什么景色?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中哪些是实写和虚写?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内容都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景:(实)海水、山岛 波澜壮阔 树木、百草 生机勃勃 秋风、洪波 波澜壮阔 (虚)日月、星汉 宽阔、博大 (2)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运用了什么手法? 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情感: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抒写了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突出沧海之阔大,描绘出一幅极其开阔苍茫的图景,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3)诗歌主旨探究: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作背景:公元207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预设:“诗言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1.这首诗以描绘沧海的壮美和辽阔,表现诗人博大的胸襟,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对未来充满乐观的情怀!这种情感全文并没有直接抒发出来,怎么表现出来的?明确:通过景物。 这种写法叫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如果再叫你评价曹操,你又会感受他是一个什么人呢?明确:他是一个胸怀宽广、心有壮志、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课堂小结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http: / / www. / link url=http: / / guoxue.baike. / query / view id=7c2f6c99932ad708442d9efec49c5f5b&type=poem&q=%E9%97%BB%E7%8E%8B%E6%98%8C%E9%BE%84%E5%B7%A6%E8%BF%81%E9%BE%99%E6%A0%87%E9%81%A5%E6%9C%89%E6%AD%A4%E5%AF%84&ts=1569827511&t=93e83b9bb728b624cad18843020bf48" \t "https: / / www. / _blank )[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1.作者首句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哪个词说明了王昌龄被贬之地的荒远?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五溪”一词可见王昌龄被贬之地的荒远,路途的艰辛,虽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的深切关怀之情已力透纸背。这两句传达出诗人为友人的不幸而感到悲伤的感情。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同情和思念之情。3. 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借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1.思考: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1)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诗歌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2)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作者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课堂小结
次北固山下 ( http: / / www. / link url=http: / / guoxue.baike. / query / view id=c5bac2973a4f11cb9575d461469dfbe6&type=poem&q=%E6%AC%A1%E5%8C%97%E5%9B%BA%E5%B1%B1%E4%B8%8B&ts=1569827804&t=be387f33027399921ad66d95e257738" \t "https: / / www. / _blank )[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翻译】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1.诗的四联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什么联系?首联写作者已到北固山,但还要乘舟向前,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展现了一幅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美景色;颈联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同时又点明了时令;尾联借北归的大雁传递家书来直接表达思乡之情。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请简要赏析。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阔”和“悬”。“阔”字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渺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4.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在用词炼字上的精妙之处,并说明其蕴含的哲理。“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旧事物孕育着新的生机”的哲理。5.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在青山之外,诗人是看不见的,而为什么诗的一开头就提到“客路”?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6.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 诗人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宿时所看到的两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课堂小结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翻译】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寒冷、萧瑟的秋风里踌躇而行。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 1.这首小令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深秋晚景图 2.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萧瑟苍凉;凄凉 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断肠人在天涯;游子孤寂悲苦的心情。4.“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游子思乡的愁绪 。
◆课堂小结
三、内容主旨
《观沧海》通过描写沧海的宏伟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对暮春时节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次北固山下》通过描写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无比热爱和对家乡亲人十分怀念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四、写作特色
《观沧海》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的诗句,而是把情完全包含在景物描写中。描写海上实景,写出了大海的辽阔与壮美,透露出诗人对大海的赞美;写虚景,通过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无论是实景,还是虚景,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激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效果。
(2)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诗人在写景中,注意结合景物的状态进行描写。如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映,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另外,诗人在写景中,把写实和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如海水、山岛、树木、百草,属于眼前的实景,日月、星汉属于想象中的虚景,有实有虚,创造了虚实相生的开阔意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首句写景,独选飘忽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既点明了特定的时令,又含有飘零之感、离恨之意,切合当时的情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2)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诗人和王昌龄天各一方,不能当面向他倾诉关怀之情,于是突发奇想,把明月看成能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托付明月把自己的关心和同情带给远方的友人,想象新颖奇特。
《次北固山下》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本诗写景富有特色,尤其是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既描写了江南早春特有的景色,又蕴含着因光阴似箭而引发的思乡愁绪。另外,在景中还蕴含着一种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天净沙·秋思》
有机组合意象,营造苍茫悲凉的意境。
这首小令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特色的意象,有机组合成一个意象群,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营造出一个孤寂、凄凉的令人动容的意境,对天涯游子的孤寂和羁旅愁思起到了烘托渲染作用,恰到好处。
五、疑难探究
1.《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怎样传达出这种情怀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体现,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阁的宏伟景象,接着四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海吞吐目月星展的气概。诗人运用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的手法,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遇有此寄》一诗是怎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的
诗的第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诗人内心悲愁,无处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他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让它伴随友人一同奔赴夜郎之西。至此,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寄给王昌龄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而是一份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
3.试从炼字的角度探究《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写景的妙处。
这两句是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用得极妙。“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岸齐平。船上的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宏阔大。而“悬”又是“风正”的结果。“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有“顺”与“和”的内容,可见诗人炼字的精妙。
4.《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的景物与“断肠人在天涯”的愁情是否一致 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一致。“小桥流水人家”呈现的是一种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更能够衬托出天涯游子的孤寂和思乡的悲愁。“小桥流水人家”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一个图景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了悲凉的色彩。自然景物本无感情,但作者将这些客观景物纳入特定的审美意境中,它们便被赋予了特定的感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学习目标
知识梳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