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语言建构与运用: 品味诗歌重点词语、句子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的特点,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核心素养
文本解读
《致云雀》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代表作。诗歌以云雀为歌咏对象,环环相扣,层次分明。诗歌意蕴深刻,比喻新奇,诗人利用通感、对比、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他对云雀的赞美之情,借云雀表达了他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研习准备
情景导入
中国古典诗词中写鸟的诗句不胜枚举,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情景导入
不同的鸟表现的含义也不尽相同。
让人不禁好奇雪莱笔下的“云雀”又代表着什么呢?
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雪莱的《致云雀》。
雪莱(1792—1822)
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诗人中的诗人”。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
1811年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开除
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
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
1822年7月8日诗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风雨,溺水而亡
雪莱出生在英格兰萨塞克斯郡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1岁进入伊顿公学。
知人论世
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及政治诗,《致云雀》《西风颂》《自由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暴政的假面游行》等诗都一直为人们传唱不衰。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主要以严肃为主,常常流露出诗人伤感的愁绪,但是他有的作品也具有诙谐、讽刺的特点。
知人论世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
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
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知识链接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18世纪,英国的伤感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以及德国狂飙突进文学,都推崇主观情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而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费希德的“唯我论”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色彩和个人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浪漫主义
知识链接
主张返回中世纪、竭力讴歌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
1805年左右
消极浪漫主义
“湖畔派”华兹华斯
作品更具战斗意识和政治倾向,主张创造一个人人平等、没有暴政的新世界
第二次高潮
积极浪漫主义
拜伦、雪莱、济慈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两次高潮。
浪漫主义
知识链接
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情诗
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
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整体感知
听读正音
酣畅淋漓(hān chàng lín lí)
犀利(xī)
情愫(sù)
馥郁芬芳(fù)
霓虹(ní)
绛紫色(jiàng)
整体感知
层次分析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分析诗歌分哪几个层次来写的?概括每一层的大意。
1-6节 描写云雀的身姿与美妙的歌声
7-11节 运用比喻和拟人正面赞美云雀
12-14节 侧面赞美反衬云雀歌声完美
15-17节 思考云雀歌声如此美妙的原因
18-19节 人与鸟的对比反思人类的局限
20-21节 将云雀作为人生理想追求
文本研读
1.第一节中云雀如何出现的?
文本研读
第一节,云雀来自于天堂或附近,倾泻而出的声音穿透天际而来。云雀的声音作为一种听觉“图形”开始从天堂的背景中渐渐浮现出来,云雀的歌唱声虽然无形无边界,却因为具有丰盛的乐音、激情和神秘色彩而极具吸引力,符合“图形”的特征,然而此时,其图形地位尚不明显。
2.第二节中云雀有何特点?
文本研读
云雀从大地一跃而起,向上高飞,像一团火云一样,在蓝天不停地边飞行边歌唱。
读者的解读过程呈现空间画面感,大地和深蓝色的天空作为背景,云雀这个体型略似麻雀的小鸟,快速从背景中向上移动。云雀本身背部是花褐色和浅黄色,颜色并不鲜明,诗人将其描述成火云,那红色的、热烈的色彩与深蓝色天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突出其“图形”的焦点位置。
2.第二节中云雀有何特点?
文本研读
读者眼中的云雀已然不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所创造出的虚拟的艺术形象。云雀娇小的体积、运动的状态、背景上方的位置、鲜艳的色彩,完全符合认知格式塔中对“图形”的描述。
至此,读者的注意力已被云雀的“形”牢牢抓住。
3.第三至六节中云雀形象有何有何变化?
文本研读
第三节
背景缩小为夕阳西下时所放出的“金色电闪的光明”和同样“明亮的云间”,云雀的“图形”地位仅仅依靠“浮游而又飞行”的运动轨迹来凸显,在这个画面中,“背景”以绚丽的色彩愈发引人注目,而云雀的前景化地位有所下降。
第四节
背景转化为“淡紫色的黄昏”,云雀的“翱翔”逐渐与之“融合”,随着云雀越飞越高,渐渐消失在背景之中。
此时,读者循着诗人描绘的路线,视野中已经渐渐观察不到云雀。
3.第三至六节中云雀形象有何有何变化?
文本研读
第五节
“背景”再一次转变为“清澈的晨曦”,在清澈星辰银色光辉下,云雀的“明光”缩小到若隐若现,只能依稀辨别。
第六节
云雀的物理形态已经完全退出画面,只留下歌声作为“图形”与整个大地与天空构成的“背景”鸣唱,产生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4.概括12节到14节诗歌的艺术手法?
文本研读
诗人将云雀的歌唱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优美音乐进行对比,反衬云雀歌声的无与伦比。
春日落下的雨声,对爱情与美酒的赞颂,婚礼的音乐,凯旋的歌声,一切皆不足以与云雀相比拟。
自然界与人类活动所构成的现实空间有着种种缺陷:花草不知感激,玫瑰花的香味过于浓郁,对爱情与美酒的称颂不够神圣,缺少希望,婚礼的合唱空洞夸张。
反之,云雀形成的虚拟空间弥补了上述意象的一切缺点,因而超越了世间所有的音乐——神圣、甜美而充满希望。
自然界与人世间的音乐隐喻现实空间,而云雀的歌唱隐喻虚拟空间。
5.概括15节到17节诗歌的内容及深刻蕴含?
文本研读
第一问:是什么自然山川、是什么爱构成了快乐的源泉,可见诗人认为自然与爱是最美好的存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产生了交叉点。
第二问:是否因为对痛苦无感,苦闷的阴影不曾靠近。
在虚拟空间中,没有痛苦、悲伤,没有遗憾和毁灭,现实空间中一切苦都是不存在的。
诗人开始以层层递进的询问来深思云雀之歌如此美妙的原因。
在两问的基础上,诗人推测无论清醒沉睡,云雀对死亡定然有更深沉而真实的参悟。现实空间里人们对死亡通常充满了恐惧,而虚拟空间中,死亡是真实的,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过程,死亡又是一种永恒,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才会拥有晶莹清澈的灵魂。这样的死亡观与他的另一首诗“On Death”是一脉相承的,即灵魂不死,死亡亦是一种重生。
6.概括第18节和第19节诗歌的现实意义是如何体现的?
文本研读
第18节和第19节,诗人详细描述了现实空间中存在的种种痛苦:人们总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有贪婪的欲望;有憎恨、骄傲和恐惧;有泪水与哭泣。然而诗人并没有否定现实空间,消极地逃避到虚拟空间去,他认为正是由于这些痛苦的存在,才能体会到云雀快乐的欣喜。
可见,诗人认为痛苦与快乐是辩证存在的,没有痛苦,也就没有快乐,而诗人的人生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7.概括第20节和第21节诗歌的隐喻意义?
文本研读
最后两节回应第8节对于“云雀是诗人”的隐喻,诗人希望自己以思想的明光唱出云雀般欢欣、饱含希望、超凡脱俗的歌曲,以换取整个世界的倾听,隐喻诗人希望通过诗歌起到教化世人、美化世界的愿望,这与雪莱的诗学观是不谋而合的。
探究鉴赏
1.诗歌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云雀”这一形象?
探究鉴赏
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
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了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云雀的隐形不漏、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不求名利。
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这一意象是诗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 诗人通过云雀这一意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2.《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探究鉴赏
①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②诗人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轻云、星星、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的巨大力量。诗歌最后将凡人和云雀对比,我们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但是云雀已超越一切。因此,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永远被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过云雀。
3.《致云雀》是现代诗作,在结构、韵律方面有何特点?与其抒发的情感有何关系?
探究鉴赏
《致云雀》极富音乐美感。
全诗由二十一个诗节构成,每节五行,前四行较短,最后一行较长,形成了先急后缓的效果,与云雀或抑或扬、尾声悠长的鸣声构成一致。
全诗节奏流畅激昂;诗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韵脚排列整齐,一般是隔行押韵,最后一行重复押韵,给人一种回旋往复的音乐之美。
4.赏析以下诗句。
探究鉴赏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完全展现了云雀的习性,性喜高飞。这句话还表达了作者认为云雀不留恋地面,而且蔑视地面。
如何理解第2节中“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
4.赏析以下诗句。
探究鉴赏
“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境描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
第4节中说“淡淡的紫色黄昏”,有什么作用?
4.赏析以下诗句。
探究鉴赏
这三个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欢悦、清新,在更高层次上对云雀的歌声作出评价,突出其音乐之美。
如何理解第12节“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时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形象?
4.赏析以下诗句。
探究鉴赏
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又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
(4) 如何理解第21节“熟知的欢欣”的含义?
5.请结合有关诗句对本诗中主要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探究鉴赏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是一处明喻,将从地面上一跃而起飞入高空的云雀比喻成一团云般的火焰,衬托出云雀如火的激情、如火的魅力,表现出其冲破束缚、直入云霄的英雄气概。“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是一处拟人,描绘出云雀即飞即歌的乐观精神及其对困难与黑暗的藐视。
(1)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5.请结合有关诗句对本诗中主要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探究鉴赏
这几节,间以设问、反问句式,强调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是空洞浮华的贫乏,都比不上云雀的歌声。雪莱认为没有高尚、优美的思想和情愫,就不能创造出美的艺术。只有心怀对同类的爱,参透生死的真谛,才能超越生的烦恼与死的恐惧,与“痛苦绝缘”,上升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2)“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赞婚的合唱也罢,凯旋的欢歌也罢……”“……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你的乐曲音流怎能像液态的水晶涌泻?”
随堂练习
云雀展翅翱翔 诗人自然清新、优雅作品风格
云雀在云中歌唱 不求功名利禄,用笔唤起爱与同情
云雀歌声清脆动听 渴望公正和谐的社会理想
云雀熟知的欢欣 冲破世俗,渴望美好
1.判断下列诗句的象征意义,用线连接起来。
随堂练习
2.下列词语中加下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赎罪(shú) 矍铄(jué) 肺痨(láo) 亘古未有(ɡènɡ)
B.裨益(bì) 深邃(suì) 僭越(zàn) 揆情度理(kuí)
C.笑靥(yǎn) 矜持(jīn) 烙印(lào) 泥古不化(nì)
D.天穹(qiónɡ) 迢遥(tiáo) 重轭(è) 哭天抹泪(mǒ)
【解析】A.“亘”读ɡèn;B.“僭”读jiàn;C.“靥”读yè。
D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