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 分层练习含答案
鲁教版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
一、选择题。
1、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隔绝空气
2、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B.公共场所做到人离电断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D.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
3、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4、如下图所示,先在a、c两支相同的大试管中充满红棕色的NO2气体,然后分别向a、c试管中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的石墨和活性炭,迅速塞上带导管的胶塞,经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所观察到的现象( )
A.a、c两试管都无明显变化
B.a、c两试管的颜色都消失,水往两试管流
C.a试管中的颜色消失,水往a试管流,c试管无明显变化
D.c试管中的颜色消失,水往c试管流,a试管无明显变化
5、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把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内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看集气瓶口有无白雾生成
6、如图所示,在左、右两个等体积的塑料瓶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的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用图示两种方法收集满二氧化碳后,旋紧瓶盖振荡,则( )
A.左瓶没有任何变化,右瓶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左右两瓶紫色石蕊试液均变红,两瓶都变瘪
C.左瓶变瘪,右瓶试液变红
D.左右两瓶紫色石蕊试液均变红,左瓶变瘪,右瓶外形不变
7、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8、物质的用途和其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氮气作保护气——稳定性 B.氢气充探空气球——密度小
C.稀有气体制霓虹灯——通电发出有色光 D.石墨制铅笔芯——润滑性
9、实验室为了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制取的气体先后经过甲、乙两装置。下列关于甲、乙两装置导管的连接方式正确的是( )
A.a接c B.a接d C.b接c D.b接d
10、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CO2能灭火,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无色气体不一定是CO2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同一种元素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11、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
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步炭黑的生成
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12、我国古代人民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混合加热到800℃左右,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合金,其中最不可能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ZnCO3高温下易分解)( )
A.ZnCO3ZnO+CO2↑ B.2ZnO+C2Zn+CO2↑
C.C+CuO2Cu+CO2↑ D.2Cu2O+C4Cu+CO2↑
13、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被同行誉为“CO2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B.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14、运用下列方法或试剂区分各组物质,难以达到目的是( )
A.二氧化锰-水和双氧水 B.带火星的木条-空气和氧气
C.燃着的木条-二氧化碳和氮气 D.看颜色-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15、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16、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是微观粒子,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所以分子也不能再分
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都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 的接触面积。
(2)蜡烛在爆炸中的作用是 。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4)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
18、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煤主要含有 元素,使用脱硫煤能减少 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但仍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能减缓日益加剧的 。
(2)石油分馏的产品中能用于家用燃料的是 。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二氧化碳检验和验满:
检验:通入 中;
验满:用 的木条
20、据新华网报道,南京某大学生因运动量大,一天喝了大瓶装的碳酸饮料6﹣7瓶,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并昏迷症状等症状,后经抢救幸免于难.汽水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家庭制备方法是:取一个干净汽水瓶,加入一定量冷开水(或冰水),再加入白糖及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氢钠(NaHCO3),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适量柠檬酸(可用HA表示)并立即将瓶盖压紧即可。
(1)NaHCO3和柠檬酸反应产生CO2涉及的原理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相似.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2)汽水中碳酸来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3)饮用汽水时,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冒出大量的气泡.为检验冒出的气泡中含大量CO2,可以采用的操作是_____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
21、我国现代家庭所用燃料主要有如下几种:
(1)蜂窝煤,蜂窝煤被加工成多孔形状的目的是 。
(2)液化石油气也是比较清洁的能源,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请写出丁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CH4,由于这几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因此常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臭味)的乙硫醇,目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雪碧中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猜想:雪碧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用注射器抽取一定的雪碧,上下振荡,然后将液体部分挤出,收集到一注射器的气体,问: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其为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收集一注射器的CO2,然后将该气体缓慢的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后(图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发现:
①棉球2和3均不变红,这是因为: 。
②棉球4比1先变红,说明: 。
③棉球1也变红的原因是:
(3)该小组还注意到:打开雪碧瓶后,立即能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多少与 因素有关。
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 分层练习含答案
鲁教版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
一、选择题。
1、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隔绝空气
【答案】C
2、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B.公共场所做到人离电断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D.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
【答案】D
3、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答案】A
4、如下图所示,先在a、c两支相同的大试管中充满红棕色的NO2气体,然后分别向a、c试管中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的石墨和活性炭,迅速塞上带导管的胶塞,经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所观察到的现象( )
A.a、c两试管都无明显变化
B.a、c两试管的颜色都消失,水往两试管流
C.a试管中的颜色消失,水往a试管流,c试管无明显变化
D.c试管中的颜色消失,水往c试管流,a试管无明显变化
【答案】D
5、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把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内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看集气瓶口有无白雾生成
【答案】C
6、如图所示,在左、右两个等体积的塑料瓶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的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用图示两种方法收集满二氧化碳后,旋紧瓶盖振荡,则( )
A.左瓶没有任何变化,右瓶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左右两瓶紫色石蕊试液均变红,两瓶都变瘪
C.左瓶变瘪,右瓶试液变红
D.左右两瓶紫色石蕊试液均变红,左瓶变瘪,右瓶外形不变
【答案】D
7、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答案】A
8、物质的用途和其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氮气作保护气——稳定性 B.氢气充探空气球——密度小
C.稀有气体制霓虹灯——通电发出有色光 D.石墨制铅笔芯——润滑性
【答案】D
9、实验室为了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制取的气体先后经过甲、乙两装置。下列关于甲、乙两装置导管的连接方式正确的是( )
A.a接c B.a接d C.b接c D.b接d
【答案】A
10、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CO2能灭火,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无色气体不一定是CO2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同一种元素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答案】B
11、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
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步炭黑的生成
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答案】A
12、我国古代人民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混合加热到800℃左右,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合金,其中最不可能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ZnCO3高温下易分解)( )
A.ZnCO3ZnO+CO2↑ B.2ZnO+C2Zn+CO2↑
C.C+CuO2Cu+CO2↑ D.2Cu2O+C4Cu+CO2↑
【答案】C
13、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被同行誉为“CO2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B.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答案】C
14、运用下列方法或试剂区分各组物质,难以达到目的是( )
A.二氧化锰-水和双氧水 B.带火星的木条-空气和氧气
C.燃着的木条-二氧化碳和氮气 D.看颜色-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15、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答案】A
16、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是微观粒子,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所以分子也不能再分
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都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B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 的接触面积。
(2)蜡烛在爆炸中的作用是 。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4)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
【答案】(1)面粉与空气; (2)引燃面粉;
(3)氧气不足; (4)通风、禁止烟火。
18、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煤主要含有 元素,使用脱硫煤能减少 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但仍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能减缓日益加剧的 。
(2)石油分馏的产品中能用于家用燃料的是 。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碳;二氧化硫;温室效应(或全球气候变暖);
(2)汽油(或柴油等);
(3)CH4+2O2 CO2+2H2O。
19、二氧化碳检验和验满:
检验:通入 中;
验满:用 的木条
【答案】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收集满
20、据新华网报道,南京某大学生因运动量大,一天喝了大瓶装的碳酸饮料6﹣7瓶,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并昏迷症状等症状,后经抢救幸免于难.汽水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家庭制备方法是:取一个干净汽水瓶,加入一定量冷开水(或冰水),再加入白糖及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氢钠(NaHCO3),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适量柠檬酸(可用HA表示)并立即将瓶盖压紧即可。
(1)NaHCO3和柠檬酸反应产生CO2涉及的原理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相似.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2)汽水中碳酸来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3)饮用汽水时,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冒出大量的气泡.为检验冒出的气泡中含大量CO2,可以采用的操作是_____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CO2+H2O═H2CO3
(3)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瓶口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1、我国现代家庭所用燃料主要有如下几种:
(1)蜂窝煤,蜂窝煤被加工成多孔形状的目的是 。
(2)液化石油气也是比较清洁的能源,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请写出丁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CH4,由于这几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因此常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臭味)的乙硫醇,目的是 。
【答案】(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2C4H10+13O28CO2+10H2O;
(3)便于及时发现燃气泄漏。
三、实验探究题。
2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雪碧中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猜想:雪碧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用注射器抽取一定的雪碧,上下振荡,然后将液体部分挤出,收集到一注射器的气体,问: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其为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收集一注射器的CO2,然后将该气体缓慢的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后(图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发现:
①棉球2和3均不变红,这是因为: 。
②棉球4比1先变红,说明: 。
③棉球1也变红的原因是:
(3)该小组还注意到:打开雪碧瓶后,立即能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多少与 因素有关。
【答案】(1)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
(2)①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②密度比空气的大;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3)压强、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