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6课《散步》同步学案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
2、学习以小见大、结尾升华主题的写作方法;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3、感悟亲情、人性的美好,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助读资料
1、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写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这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的传统美德被外国人如此看重。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普通的浓浓亲情体现出的价值,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
二、基础知识
基础字词
信服 (xìn fú) 嫩芽(nèn yá) 分歧(fēn qí) 取决(qǔ jué)
粼粼 (lín lín) 两全(liǎng quán ) 各得其所(gè dé qí suǒ) 一霎(yī shà)
2.词语解释。
严冬:极冷的冬天。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时日:时间和日期。文中指时间。
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
三、文本解读
1.初步感知,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1)时间:初春
(2)地点:南方的田野上
(3)人物:“我”、母亲、儿子、妻子
(4)原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5)经过: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6)结果: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
2.文本解读
原文 文本解读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1】第一部分(①):开门见山,交代事件、地点、人物。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2】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句解:随着年龄的变化,母子间的依赖感也发生了变化。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中年儿子对老年母亲所特有的亲情,体现了亲切、和谐的母子之情。]【层解】第二部分第一层(②),写散步的原因,交代母亲态度的转变,为下文由“我”决定走哪条路埋下伏笔。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句解:“总算”写出“我”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和对母亲的担心。]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解:“熬”字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冬天所遭受的痛苦,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流露出“我”的欣慰。]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3】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句解:表现了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充满生活情趣。同时,也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做了辅垫。]我们都笑了。【层解】第二部分第二层(③-⑤),写田野的春色和一家人散步的乐趣。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句解:把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说成“分歧”,大词小用,大有深意,为下文表现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爱起到了推动作用。]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句解:“她早已习惯”写的是上一代母子的关系,“他还习惯”写的是下一代父子的关系。同一个“我”,在母亲眼里是“强壮的”,在儿子眼里则是“高大的”。用词符合实际,准确恰当。]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句解:表现了妻子的贤惠。]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4】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5】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句解:这一处景物描写再次描绘了春天美丽与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同时也烘托出母亲愉快的心情。]“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6】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句解:“慢慢地”“稳稳地”表现了“我”和妻子照顾一家老小时的小心、稳重。]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句解:“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即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7】【层解】第二部分第三层(⑥-⑧),写散步路上的分歧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部分(②-⑧):写散步的过程。 【1】本段中“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四个人的次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调换。文章突出的是敬老,因此要按从长到幼的顺序排列,而“我”是联系全家人的主线,责任最大,最重要,因此把“我”提到了首位。同时文章第⑤段也是这样的顺序,“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后照应。【2】母亲不愿意出来,“我”为什么还要让母亲出来走走 “我”认为出来走走,活动一下筋骨,更有利于母亲的身体健康,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关心和孝敬。【3】这一段描绘了什么景色 有什么作用 描绘了初春的田野——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既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又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的幸福心情。【考点:景物描写的作用】【4】祖孙发生分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因为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一切都取决于“我”。如果“我”处理不好,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体现了“我”强烈的责任感。【5】面对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 体现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我”最终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伴同母亲的时间已短。这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6】母亲腿脚不便,为什么还要改变主意走不好走的小路呢 这体现了怎样的家庭关系 因为母亲疼爱孙子,所以宁愿自己受点委屈,也要事重孙子的选择。这体现了家人间的互敬互爱。【7】如何理解文章的结尾段 再次描写一家人在田间小路上散步的情形,与题目和前文相照应。同时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暗示了中年人的责任:承前启后,对上承担着赡养老人的责任,对下肩负着培育子女的重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考点:结尾段的作用】◇文章结尾段落的作用1.首尾呼应(照应题目、照应前文)。2.画龙点睛,篇末点题。3.总结上文,深化主题。4.引人想象、思考,给人启迪、回味。
3.疑难探究
(1)文中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请你给这个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概括人物的品质和性格),并从文中勾画相关词句进行概括。
语句一: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这句诗细节描写。母亲想让孙子高兴,也不想让儿子为难。反映了母亲对孙子疼爱,为儿子着想,是一位善解人意、和蔼可亲、呵护小辈的老人。
归纳:母亲——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语句二: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从本句可以看出妻子尊重自己的丈夫,为了这个家的和谐、温暖而尽心尽力。
归纳:妻子——温柔、贤惠
语句三: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语言描写,表现了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充满生活情趣。同时,也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内容做了铺垫。
语句四: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说:“走大路。
当“我”做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儿蛮横无理的态度,非常乖巧。
归纳:儿子——天真、聪颖,乖巧、活泼
语句五: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比得真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语句六: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陪伴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当“我”的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的时候,决定委屈儿子,顺从老人家的想法,走大路。表现出“我”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
归纳:我——孝顺、善良
(2)从生活中常见的“散步”这件小事上来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要求:先仔细阅读课文,然后可以根据课文的相关语句来分析归纳。
母亲(慈爱的) “我”(孝顺的) 妻子(贤惠的) 儿子(天真可爱的)
这是一个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的家庭。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和妻子确实如同背着整个世界:一个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世界和未来的时代。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作者运用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写出了自己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主旨,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总结归纳
1.内容主旨
本文通过选取一家祖孙三代人在田野上散步这个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写作特色
①以小见大,主题深刻。
采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来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的表现
手法。本文写祖孙三代人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②细节描写具体真切。
文中多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的深厚感情。如母亲和“我”的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考虑后,为了方便老人,决定“走大路”,可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皮映了她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这处细节描写,具体真切地表现了这个幸福家庭的各个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的感人真情和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③对称回环,大词小用。
本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等。这些对称的语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对举,既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又使句式整齐,富有对称美。本文的语言还具有大词小用的特点。
3.疑难探究
1.本文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本文中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有好几处;如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而且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这样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脚默感和生活新趣:结尾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也是“小题大做”,这样的结尾富含深意,耐人寻味,能使读者一下子领悟到中年人特有的心境和责任感。从全文看,作者赋予“散步”这件小事深远的内涵,即借助“散步”这件事闸释深刻的人生道理,也可以视为散文“小题大做”的写法。
2.对于本文的主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本文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祖孙三代在田野散步,面对分歧,“我”尊重母亲的选择,而母亲又尊重孙子的选择,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气氛和谐。
观点二:本文赞美了儿女对父母孝心的可贵,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我”希望年迈体弱的母亲出来走走,“我”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母亲走不过去的地方“我”背着母亲走,这些都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关爱和孝敬,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
观点三:本文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责任和担当。中年人对上承担着赡养老人的责任,对下肩负
着培育子女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使命感。
观点四:本文旨在表达一种生命的感慨。随着时间不断流逝,生命不断成长与衰老,生命的角色、地位也在发生着变化。强壮的生命必须对它的两端的弱势生命负责,即强壮的生命当对幼小的生命和衰老的生命负起责任来。
学习目标
知识梳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