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学案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积累文中的语句,能熟练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
《<论语>十二章》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十二条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人物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晚年致力于,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3.《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全书共20篇,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文本解读
1.读准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2.文本解读
原文 解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2】【注释】[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 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愠]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 【1】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结合起来。【2】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明孔子尽情享受温习知识的乐趣,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为乐,不被人了解也不生气,有君子之风。第一章:主要讲学习方法、交友乐趣和为人态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传/不习乎?”【注释】1.[曾子(前505一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从此句可以看出在修养方面曾子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讲究尽全力。【4】朋友相处应讲究诚信,古已有之,今人更应如此。第二章:讲提升品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5】【注释】[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从心所欲]顺从意愿。[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5】这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岁、六十岁是安心知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而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第三章:孔子自述其学习、修养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6】【注释】[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6】“温故”和“知新”有怎样的关系 学习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与升华。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7】“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第五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8】贤哉,回也!”【注释】[回]即颜回(前521一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8】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第六章: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9】【注释】[好]喜欢,爱好。 [乐]以……为乐趣。【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9】这一章指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问和事业的重要性。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0】【注释】[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0】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会只为自己的吃穿住行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亦足以让他们乐在其中了。孔子这是在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同时也含有自警的意味。第八章:讲道德修养,孔子提倡“安贫乐道”。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1】择【12】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释】[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1】这句话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后人常以此句自省或教育别人。【12】一个“择”字,说明学习的关键在于自己要有主见,善于“择其善者”,去“其不善者”,这样才能从他人身上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第九章:谈学习态度,即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3】【注释】[川上]河边。川,河流。[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3】自然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的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地流,一旦逝去,便不会回来。所以,我们要珍惜现有的一切。第十章:孔子感叹时光的流逝,劝人要珍惜时间。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4】【注释】[三军]指军队。[夺]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4】“志”,就是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他甚至将其与三军之帅相比。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第十一章:说明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5】【注释】[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仁]仁德。【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5】阐明“仁”与“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关系,“仁”可以在“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中产生。第十二章:又提到学习方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合作探究1.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讲了“治学”“修身”两大类,治学又分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2.梳理归类:《〈论语〉十二章》章章精粹,有教我们修身的,有教我们治学的,我们把它理一理,将文中的哲理句子分类归纳到“治学”“修身”两类里。治学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态度)问题引导:结合自身谈一谈:你最欣赏的“学习之道”是哪一句?它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示例一:我最欣赏“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发现,这需要在温习的时候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独立思考,从旧知识里获得新的体会。示例二:我最欣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一味空想而不去踏实学习就会疑惑不解。所以,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深入理解,有所领悟。示例三:我最欣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之”才能全身心地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所以要提高学习兴趣,全神贯注投入学习。示例四:我最欣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修身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人处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道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我修养)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个人修养)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道德修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道德修养)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道德修养)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道德修养)问题引导:从孔子及其弟子的“修身之道”里,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你准备怎样开启自己的修身之路呢?道理:进德修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修炼需要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反省能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内化为对自己的自觉要求。当思想与言行统一,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时,就达到了极高的道德境界。途径:坚定志向、加强学习、加强自我反省……
四、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
(二)古今异义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 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 今义:学习
2.不亦君子乎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3.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义:每天 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 今义:数词,三
4.温故而知新 古义:旧的知识 今义:过去的,老的
5.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古义:优点 今义:善良的人
5.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6.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体会)源:学_科__X_X_K]
4.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可以为师矣 成为,做)
2.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懂得
温故而知新 得到
3.乐 不亦乐乎 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以……为乐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2)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1)贤哉,回也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六)成语梳理
(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4)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5)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五、总结归纳
1.内容主旨
这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2.写作特色
思想深刻,富含哲理。
课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各有所指,语言精练,立意深远,不少成了格言警句,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今天仍有借鉴、启发作用。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语言简洁,生动传神。
虽然每一章语录都是寥寥数语,但其中运用了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句式多变,如以排比句、反问句对弟子进行耐心的启发,以对偶句从正反两方面道出“学”和“思”的辩证关系,以感叹句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学习目标
知识梳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