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题名称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课标要求
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也是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大飞跃,开创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虽然课标没有强调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但它与十月革命一起构成了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为后来的发展中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从本课的三个子目内容来看,教材为学生呈现了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发展这条主线。对“列宁主义的形成”是俄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是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从理论到实践的结构非常清晰。但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及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探索无论是在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还是在探索中的困惑与尝试,都是非常复杂的历史过程,教材难以全面而深刻地体现其深层次的逻辑关系,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时应帮助学生理清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与探索中的问题,深刻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从部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单元设置来看,本课处于第七单元第二课,五、六、七三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对应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剧烈变化的历史--工业革命完成、科学社会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两次世界大战,可见俄国正是在世界“转型期的震荡”中完成了十月革命并进行了社会主义的实践与探索。因此,在学习俄国(苏联)历史时,务必要将其放在世界发展、国际秩序演变来认识与理解,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三、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阶段世界史的学河,高一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俄国(苏联)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有一定的认识,比较熟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模式的主要内容,也能够辩证地认识苏联模式产生的影响及问题。在学习本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清单”探知学生基础知识的堂握情况。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这一部分历史可能遇到的困惑是无法理解列宁、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及发展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立与建设之间的关系,对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刻。因此,教师要精选史料,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去认识苏俄(联)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探索,通过史家的精彩论述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俄国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取的是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的主题教学,所选人物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与革命价值且与学生熟知的保尔·柯察金,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发现保尔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本课所涉及的时空,因此大胆设计,以小人物的生平折射大历史;其次因为保尔本身的成长经历非常具有教育意义,他从一个生活在俄国底层、饱受生活折磨的稚嫩的小孩一步步跟随国家,成长为钢铁般的英雄,对高中生的青年意志培养具有很大激励作用;保尔是钢铁般的英雄,而他所代表的是革命时代的精神,正是千万个保尔铸就了钢铁之国。从青年层面、国家层面铸造本课。
五、教学目标
1.利用历史材料分析俄国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演变的原因,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是人类反复思索与不断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运用恰当的时空表达方式叙述俄国十月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历程,结合史料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认识十月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探索的世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史料分析探究,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辦证关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经济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与史料实证能力。 4.通过了解苏联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认识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伟大探索,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责任与信心,厚植家国情怀。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教学难点:理解列宁主义的内涵;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七、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设计意图]以耳熟能详的名言作导,调动学生兴趣,体现本课设计思路:由个人意志上升到国家意志,渗透家国情怀。 一、钢铁之国淬炼前夕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人物保尔·柯察金为线索贯穿全课,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发展,不仅拉近历史与学生距离,并且有利于建构史实之间的逻辑性。 (探究)小组合作多角度论述“腐烂的臭味”和“新鲜事物”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以教材为基点,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与历史解释能力。 [设计意图]以超链接的形式将列宁主义补充在十月革命的背景中,整合教材。列宁主义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精选材料深化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二、钢铁之国淬炼进行时 [设计意图]以故事情节推动课堂进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引导学生梳理十月革命历程,而且材料简洁,提升课堂效率。 [设计意图]以故事情节推动课堂进展,引出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钢铁之国淬炼成功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多角度探究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时空跨度大,但是教材上大多是结论性语言,学生对结论理解不到位容易产生概念混淆,因此补充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四、钢铁之国面临的挑战与升级 [设计意图]以故事情节为线索串联本课,推动课堂进展,引出苏俄三年国内战争,为面对国内战争,采取符合国情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注重搭建史实的逻辑架构,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过渡)教师展示材料,口述史料——列宁看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显示的强大威力,于是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忽略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利益的极大危害。三年战争结束,国内却爆发了经济、政治危机。列宁在与农民交流,深刻的思考后,于1921年3月,召开了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余粮收集制,其中最重要的是粮食税政策。此项政策取得了很多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保尔却产生了怀疑。 [设计意图]以保尔的疑惑引导学生思考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突破难点。 (过渡)教师展示材料保尔解开疑惑的一年后,1922年底,苏联成立,两年后,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离开了世间,斯大林成为钢铁国家的领导人,保尔也因为战争中的多次受伤而身体越来越差进入医院治疗,在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保尔多次想放弃生命,但是每一次他都会问自己是否已经将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于是右膝残废的时候,他坚持了下来,失明的时候,他坚持了下来,他只能卧床的时候,也坚持了下来,进行革命文学创作,直到1927年他收到了小说即将出版的消息,他觉得开始了新的生活。也是在1927年,斯大林带领着升级版的钢铁强国开始经济转型。 (问题)转型后的苏联实行什么经济体制? 这一经济体制下的苏联是什么样的? (过渡)苏联人是否真的像宣传画中这样幸福?来看当时苏联人怎么说 [探究]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生活是否幸福?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宣传海报及口述史料及教材信息,由学生自主探究,提升课堂的活力,锻炼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设计意图]针对教学要求及高考,渗透史料的甄别。 五、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大国崛起的启示 (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从一个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到建立苏维埃政权,再到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探索、建立、发展的过程,已经给出了最好的回答:社会主义制度不仅可行,而且可以发展得行好。当然,苏联的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道路的选择,建设与发展不是一劳小逸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和自我完善。
八、板书设计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主板书) (副板书) 一、钢铁之国淬炼前夕 沙俄—— 苏俄 —— 苏联 二、钢铁之国淬炼进行时 -1917 1917 1922 三、钢铁之国淬炼成功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四、钢铁之国面临的挑战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