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一)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其感情基调是凄婉。
2、“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二)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本文的体裁属于词,浣溪沙是词牌名。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三)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诗中的“征蓬”比喻什么?诗人写征蓬、归雁有何用意?
比喻作者漂泊不定的行踪;而且以蓬雁自比,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雁南飞常引思乡之愁。
2、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写出了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独特风光。
(四)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的豪情壮志。
2、“鬓微霜,又何妨!”一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表达词人虽然年纪不轻,但不以为意,仍然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3、词人的“少年狂”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在:其一劲装出猎,其二千骑相随,其三告知全城百姓齐动,其四自比孙郎射虎。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大力称道?
表达词人效命疆场、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而且词人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另外造语形象,“如满月”形象地写出词人劲射时的英雄气概。
(五)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曹操在这首诗里是如何看待生命现象的?
人总是要死的,但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2、哪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像这样的句子你还记住哪些?请写一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六)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句中“心远”指什么?诗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心远”指思想远离官场和世俗。“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七)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八)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九)望 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言无二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十)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十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一)1 亡国哀思 凄婉 2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 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二) 1 词 词牌名 2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三)1、比喻作者漂泊不定的行踪;而且以蓬雁自比,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雁南飞常引思乡之愁。2、“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写出了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独特风光。
(四)1、表达词人虽然年纪不轻,但不以为意,仍然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2、表现在:其一劲装出猎,其二千骑相随,其三告知全城百姓齐动,其四自比孙郎射虎。
3、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4、表达词人效命疆场、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而且词人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另外造语形象,“如满月”形象地写出词人劲射时的英雄气概。
(五)1、人总是要死的,但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六)1、
2、“心远”指思想远离官场和世俗。“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3、“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七)(1) 世道险阻(2)“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3)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4)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八)(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九)《望 岳》
(1)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
(2)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