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8 11:2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基础练
一、积累与运用
1.列对有关名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艾青的诗作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多用土地、太阳、火把等富有象征性的意象。
B.艾青在《秋晨》中,感慨中国乡村的“贫穷、污秽、灰暗”,但值得留恋与热爱。
C.误入白虎堂后,林冲被发配沧州,途中在野猪林遇险,后来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D.石秀虽人单势孤,但劫法场救走卢俊义后,凭借对大名府道路的熟悉,成功摆脱追捕。
2.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
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去掉“通过”或“使”)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养成”前加上“是否”)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教材。(删去“为”)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吹虚 经世奇才 顿开茅塞 B.愧赧 如雷贯耳 思贤如渴
C.延席 三顾茅庐 民殷国富 D.作揖 若若连声 剜口割舌
4.《水浒》第十二回标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梁山泊林冲落草”,下联为
A.青面兽北京斗武
B.景阳冈武松打虎
C.急先锋东郭争功
D.汴京城杨志卖刀
5.下面四项是《水浒传》回目中省略人物后的情节摘录,情节涉及的主要人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棒打洪教头 B.大闹五台山 C.风雪山神庙 D.误入白虎堂
6.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众人道:“老鸦叫,怕有口舌。”智深道:“那里取这话?”那种地道人笑道:“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巢,每日只聒到晚。”众人道:“把梯子去上面拆了那巢便了。”有几个道:“我们便去。”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智深道:“打甚鸟紧?明日都看洒家演武,使器xiè。"众泼皮当晚各自散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老鸦巢( ) 拔( )起 器xiè( )
(2)下列短语的类型与“耳根清净”相同的一项是( )
A.伟大祖国 B.报纸杂志 C.科技发达 D.感动中国
(3)选文中提到的“洒家”属于自称。下列不属于《水浒传》中自称的一项是( )
A.小僧 B.小子 C.小人 D.相公
(4)请写出《水浒传》中与鲁智深有关的三个情节。
7.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
① ,笑从双脸生。
② ,枳花明驿墙。
③ ,村南村北响缫车。
(2)请默写刘方平的《月夜》。 , 。 ,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片段一:郑屠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内……见鲁提辖,便叫副手掇条凳子来……鲁达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也叫做‘镇关西’!……”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郑屠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又是一拳,太阳上正着……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有了入的气……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片段二:忽听半天空里一声霹雳,只见一个脱光膀子的黑大汉,挥动两把板斧,从房上跳下来,手起斧落,两个刽子手已被砍翻,又向蔡九杀去……黑大汉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分兵丁、百姓,见人就砍。晁盖猛然想起,戴宗曾说过有个黑旋风李逵,最佩服宋江,便喊:“那位好汉是不是黑旋风?”李逵正杀得高兴,也不理晁盖,两把斧子乱砍过去。几个好汉冲进刑场,割断宋江、戴宗身上的绑绳,背起二人……众好汉跟着李逵来到江边,李逵仍逢人就杀。
(1)请结合片段一情节,将《水浒传》第三回的回目补充完整。
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2)根据选文内容,比较鲁达、李逵两位好汉的异同点。
(3)下列给出的故事情节中,与选段中两位英雄无关的一项是( )
A.火烧瓦罐寺 B.单打二龙山 C.大闹飞云浦 D.沂岭杀四虎
(4)依照示例,请选择梁山其他好汉,分析该好汉绰号的由来。
示例:李逵绰号“黑旋风”,因李逵长得很黑,且打仗一冲向前,好像“撼地摇天黑旋风”。
9.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欣赏传统文化,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关于“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
(1)结合下述材料,请你围绕“如何弘扬传统文化”这一话题,写一段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楚,字数80字以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它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有着独特的魅力、韵味和内涵。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少年正是读书时,少年时期打下坚实的学识基础,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底蕴。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传统文化,请你设计四种活动形式。
(3)在班级举办的阅读分享活动中,有同学为大家分享了杨志的故事,并打算与你合作整理一张杨志档案卡片。请你完善卡片内容。
杨志档案卡片
出处 元末明初作家① (填人名)的小说《水浒传》
绰号 ②
外貌 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
典型事件 卖刀杀人→东郭斗武→③ →被迫落草→梁山聚义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0.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2.《丑奴儿》中作者以“ ”为线索,运用 和 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复杂心情。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 的报国之情。
13.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范进唯唯连声……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到了家门,……正待坐下,早看见一个体面的管家,手里拿着一个大红全帖,飞跑了进来:“张老爷来拜新中的范老爷。……范进迎了出去,……到堂屋内平磕了头,分宾主坐下。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张乡绅)说道:“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弟有空房一所,……就送与世先生……”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
——《范进中举》
14.阅读下面关于描写众乡邻的文字,探究其在小说构思中的作用。
①那邻居飞奔到集上,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在那里寻人买。邻居道:“范相公,快些回去!你恭喜中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邻居见他不信,劈手把鸡夺了,掼在地下,一把拉了回来。
②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③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
④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众人扶起,借庙门口一个外科郎中的板凳上坐着。
⑤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又一个道:“老爹,你这手明日杀不得猪了。”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 ……说罢,哈哈大笑。众人都笑起来。
15.试从人物表现的角度就选文所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加以赏析。
三、作文
16.仿照下面《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小传,另选一个水浒人物,为他(她)做一篇小传,不少于100字。
宋江,表字公明,山东郓城县宋家村人。他为人孝顺、仗义疏财,因为面黑身矮,人们都称他为“孝义黑三郎”。又因为他好结识江湖好汉,有人来投奔,便尽力资助,排难解纷,救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江湖人称“及时雨”。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水浒传》中和他相关的章节有私放晁盖、两赢童贯、三打祝家庄、三败高俅等。
金圣叹认为宋江奸猾,毛泽东说他是投降派,有人说他愚忠,我认为他是一个天生的领袖,有极强的号召力和亲和力。
参考答案:
1.D
【详解】D.“凭借对大名府道路的熟悉,成功摆脱追捕”有误,石秀人单势孤,虽然将卢俊义劫出法场,仍未能成功逃离大名府,结果自己也被逮捕;
故选D。
2.D
【详解】D. 句式杂糅,删掉“的主要读者”或删掉“为”“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教材”;
故选D。
3.B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A项中“虚”应为“嘘”;C项中“延”应为“筵”;D项中“若”应为“喏”。
4.D
【详解】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水浒传》第十二回回目为《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其内容为:王伦想要杨志在梁山,以牵制林冲,杨志不从,只得让林冲坐了第四把交椅;杨志乃杨令公之孙,因丢了花纲石,想补殿帅职役,被高俅批倒赶了出来,缠盘用尽,便卖宝刀,遇到泼皮牛二,无理取闹,杨志性起用刀杀了牛二,被监禁于死囚牢中。
故选D。
5.B
【详解】ACD.涉及的主要人物都是林冲;
B.涉及的主要人物是鲁智深;
故选B。
6.(1) cháo bá 械
(2)C
(3)D
(4)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攻上二龙山,大战呼延灼,独闯华州府等)
【解析】(1)
老鸦巢(lǎo yā cháo):乌鸦窝。
拔起(bá qǐ):连根拽起来。
器械(qì xiè):工具,也泛指器具。
(2)
“耳根清净”是主谓短语。
A.“伟大祖国”是偏正短语;
B.“报纸杂志”是并列短语;
C.“科技发达”是主谓短语;
D.“感动中国”是动宾短语;
故选C。
(3)
本题考查人物称谓。
A.“小僧”是谦称,是僧人的自称;
B.“小子”是谦称,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C.“小人”是对自己的谦称;
D.“相公”在《水浒传》中是官吏尊称,不能用于自己;
故选D。
(4)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情节的识记。
《水浒传》中与鲁智深有关的主要情节有:第三回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四回中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第五回中花和尚大闹桃花林;第六回中鲁智深火烧瓦罐寺;第七回中花和尚倒拔垂杨柳;第八回中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十七回中花和尚单打二龙山;第一百一十九回中鲁智深浙江坐化。写出其中任意三个即可。
7. 元是今朝斗草赢 槲叶落山路 蔌蔌衣巾落枣花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阑”“纱”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8.(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同:两个人都武艺高强,豪爽粗犷。片段一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片段二中李逵“手起斧落,两个刽子手已被砍翻”。
异:鲁达除暴安良,有勇有谋,粗中有细。因郑屠欺负金氏父女,于是前来教训郑屠。知道自己把郑屠打死,为了赢得逃跑的时间,他故意指着郑屠的尸体说他是诈死。而李逵刚直勇猛,残暴鲁莽。为了救人,他一人独自对阵敌人。在这个过程中,他却见人就砍,逢人就杀。(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3)C
(4)示例:柴进——小旋风。迷信传说旋风是“鬼差”。小旋风是指柴进能够裹带,资助有求于他的人。另一说:柴与“财”谐音,即财进,意谓财源茂盛,柴进掌管钱粮,身份相符。
周通——小霸王。他是桃花山的头领,连官军也禁他不得。
白胜——白日鼠。由“白日鬼、白日贼”变来。避免了与刘唐“鬼”字的重复。
秦明——霹雳火。霹雳是疾雷声,秦明性格急躁。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根据“郑屠开着两间门面”“鲁达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分析,选段描写的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情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情节:鲁达与史进、李忠(打虎将)在潘家酒楼畅饮,听闻了金氏父女被镇关西欺凌的遭遇,鲁达赠送银两给金氏父女并安排金氏父女出逃。第二天鲁达找到郑屠肉店,借买肉刁难郑屠,挑起争斗,三拳打死了郑屠然后假称郑屠诈死,趁机逃走。据此概括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相同点:由片段一“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和片段二“手起斧落,两个刽子手已被砍翻,又向蔡九杀去”可知, 两人都疾恶如仇,武艺高强,豪爽粗犷。
不同点:从片段一中“洒家须吃官司”可知,鲁提辖“怕吃官司”,所以大踏步去了。“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可知鲁提辖有勇有谋,性格粗中有细。从片段二中“黑大汉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分兵丁、百姓,见人就砍”“李逵正杀得高兴,也不理晁盖,两把斧子乱砍过去。……李逵仍逢人就杀。”这些动作描写可知,为了救人,李逵一人独自对阵敌人,残暴鲁莽,且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3)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大闹飞云浦”写的是武松的故事。武松在孟州因遭张都监陷害,被刺配恩州。在荒僻之地飞云浦因公人受师傅蒋门神指示要害武松,武松闻言大怒,将四人斩杀后,折回孟州,血溅鸳鸯楼。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根据《水浒传》中内容与人物分析,仿照示例,选择梁山其他好汉,分析该好汉绰号的由来即可。
示例:鲁智深绰号“花和尚”。原本是官府军官(提辖)的鲁达,因三拳打死镇关西,逃到五台山做了和尚;虽做了和尚,却不戒酒肉,在醉酒后大闹五台山,故称“花和尚”。
9.(1)示例:我们要担负起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一方面,可以向公众推荐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播文化;另一方面,要摒弃糟粕,勇于创新,发扬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①邀请专家,进行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②开展“走进传统文化”系列实践活动;③举办“我与传统文化”征文比赛;④举办“传统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
(3) 施耐庵 青面兽 中计失纲
【详解】(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时,要审清题意,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本题的要求是围绕“如何弘扬传统文化”这一话题,写一小段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楚,且字数为80字以内。材料是从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两方面来说的,如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材料有关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的表述来组织答案即可。
示例: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坚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结合题目要求“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传统文化”设计四个活动即可。
示例:①观看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纪录片,进行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宣传;②开展“传统文化知多少”系列文化展览;③举办“我与传统文化”朗诵比赛;④举办“传统文化知多少”知识竞赛。
(3)本题考查了解名著文学常识和内容的理解能力。《水浒传》是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林冲绰号“豹子头”,他是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高太尉高俅的样子高衙内看上,而遭到陷害,误入白虎堂,发配沧州,路经野猪林被鲁智深所救,后来又帮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后雪夜上梁山。结合《水浒传》全文情节可知,杨志因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梁中书见他武艺高强,有心抬举他,只恐众人不服,便令众人比武,即为横线前的“东郭斗武”,斗武后,梁中书看中杨志的武艺,要杨志护送价值十万贯的生辰纲到哦东京为蔡京祝寿,没想到护送途中,中了吴用、晁盖等人的蒙汗药,生辰纲全部被劫走了。因此第③空填:中计失纲。
10.示例1:颈联写晚眺近景,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联想的虚景),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眼前的实景)。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示例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来渲染,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11.诗人首先由眼前的蒹葭杨柳似长江中的江洲,想起万里之外的江南故乡,一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其次,诗人由绿芜遍地,黄叶满林的萧条凄凉的景象表达了对唐王朝衰朽的无限惋惜之情,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一句,写的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也可以从感官角度赏析,描写鸟儿是视觉描写,描写秋蝉是听觉描写,视听综合写景,抒发诗人的吊古伤怀之情。据此分析选择角度赏析作答即可。
11.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回答时,先分析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再指出诗歌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抒发了什么情感。诗人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
首联扣题,抒情写景。“一上高城”者,登上咸阳城的西门城楼也。许浑青年时代由家赴京应试,多次名落孙山,利用间隙一游咸阳,是很自然的事。“万里愁”,谓其离家之后,功名无望,不免忧愁。触景生情,融情入景之笔,巧妙地透露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溪云初起”写的是袅袅暮烟。“日沉阁”是说夕晖已落于寺阁背后。这只有西边才能看到的景色。“山雨”句写的是诗人对于天气变化的细腻感觉,同样也是有现实依据的。这一写景名句常被后人借用来形容晚唐时期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体现了诗人由个人的命运多舛想到国运的兴衰隆替。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诗人将视线移远,随那些惊惶于风雨欲来而急急归巢的鸟雀,俯视当初那繁华而今荒芜了的秦代宫苑;复利用听觉,从隐伏于黄叶间的秋蝉之哀声里,体味着强大一时的汉朝的衰亡。从诗的字里行间,读者能够听出诗人对每况愈下的唐朝政局的由衷叹息。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行人”是作者自谓。历来诗人惯用这种自问自答、自譬自解的手法。既然历朝历代都有各自的黄金时代,而这时代也早像渭水东流那样远逝而去。这种情绪无疑显得消极颓唐,但却真实地吐出了诗人的心声,也深刻地反映了晚唐的时代特征。
12. 愁 对比 反复 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存亡 13.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解析】1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写作手法和主旨的把握。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片的核心,其中“愁”字是这首词的线索。这首词将少年时不知愁苦,“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受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词中连用两个“爱上层楼”“欲说还休”,这是反复的修辞,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13.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作者连用两句“欲说还休”,是“反复”的修辞手法,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充分表达了“愁”的深沉博大。
14.示例一:增添了文章的热闹气氛。(1)全文总体比较“热闹”,“众乡邻”自始至终的“热心”掺和,让文章在“热闹”中别有用意。(2)众乡邻在范进中举和发疯后表现特别突出。甘愿贡献鸡蛋酒米,推举胡屠夫打范进“嘴巴子”,观赏胡屠夫掌掴范进的镜头……范进在文中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发生在他身上的所有事情,都与众乡邻扯上了关系。众乡邻目睹了范进的疯癫状态,也见证了他鱼跃龙门的喜悦。有了“众乡邻”,整个文章笼上了一层喜剧的味道。
示例二:推动情节向前发展。(1)“众乡邻”发挥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开端:范进无米下锅,卖鸡求粮。发展:邻居报信,劈手夺鸡,拉他回家。高潮:范进发疯,胡屠夫掌掴,众乡邻相帮治疯。结局:范进苏醒,众乡邻散去。(2)范进中举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中,都有众乡邻的影子,正是他们的摻和,情节才跌宕多姿。
示例三:铺设主人公生活的社会环境。众乡邻构成了范进生活的背景,众乡邻的所作所为和前后差异是范进痴迷于功名的社会原因。因此,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范进中举后的发疯也就有了铺垫和依据。
示例四:深化了作品主题,丰富了作品意蕴。作品中包含众乡邻在内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打造了一幅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群丑图”,在喜剧氛围中沉淀了悲剧的内核,深刻揭露了整个社会群体的权势崇拜、等级膜拜,深刻批判了科举制度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 15.①对比映衬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强化讽刺效果。通过前后生活境遇和心态的强烈对比,把范进醉心功名、灵魂卑劣的腐儒形象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②细节描写生动真实,极具讽刺性。胡屠夫扯衣服的细心,与中举前的痛骂判若两人,一个无耻、势利的小人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③白描手法描摹人物言行,讽刺深刻。作者将主观情感融于客观叙述之中,虽无一贬词,但却使读者在哑然失笑的同时,深感人物的可怜、可悲、可鄙,从而不露声色、不着笔墨地鞭挞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和整个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
【解析】14.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与主要人物相比,次要人物是情节的构成和表现主要人物性格不可缺少的因素,它能够将本来单调的故事情节烘托得活灵活现,凸显人物质量,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愈加鲜明明晰。
示例一:渲染了文章的热闹氛围。
全文总体比较“热闹”,范进发疯后,众人出主意让胡屠户打他一个嘴巴。先写众邻居纷纷前来贺喜,与先前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再写众人为治好范进的疯病而出主意,商议让他的岳父胡屠户来打他一个嘴巴。这给胡屠户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为下面的情节增加了趣味性。“众乡邻”自始至终的“热心”掺和,让文章在“热闹”中别有用意。
在如①中“飞奔”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邻居卖力的劲头和急于巴结范进的心情,与后文众邻居的行为构成了一幅世态炎凉、趋炎附势的市井图。众乡邻目睹了范进中举后的疯癫状态,也见证了他鱼跃龙门的喜悦。有了“众乡邻”,整个文章充满了喜剧的味道。
示例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众乡邻”发挥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范进中举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而此刻中了举,众邻里则立刻送钱送物,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可见一斑。范进中举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中,都有众乡邻的影子,正是他们的掺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示例三:铺设主人公生活的社会环境。
众乡邻构成了范进生活的背景,正是众乡邻的所作所为和前后差异是范进痴迷于功名的社会原因。如邻居到集市上将正在卖鸡的范进拉回家。这是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展开,因为范进的命运从此将发生巨大的转变:从被人藐视的“现世宝”变成受人尊重的“老爷”。但范进本人此刻尚未亲眼见到喜报,不敢相信,还要靠卖鸡来“救命”,这又曲折地反映了他自二十岁开始应考,直至五十四岁中举,这三十多年以来,屡次失败的经历已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让他产生了沉重的屈辱感。因此,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范进中举后的发疯也就有了铺垫和依据。
示例四:深化了作品主题,丰富了作品意蕴。
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这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
“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动作描写饱含了强烈的讽刺意味,上演了一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作者在喜剧氛围中沉淀了悲剧的内核,深刻地揭示了腐朽的科学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无情地揭露、讽刺了众乡邻、胡屠户等人的丑恶嘴脸,表达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15.本题考查分析艺术手法。
①对比映衬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强化讽刺效果。如范进中举以后,“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这表现了邻居的趋炎附势。在范进外出参加科举考试家中断粮之时,众邻居都没有帮忙,范进中举后,众邻居却出人、出力、出物,从而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再如“贤婿老爷”,与前文的“癞虾蟆”“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形成了强烈对比,表现了胡屠户巴结讨好、趋炎附势的性格特征,充满了讽刺意味。
②细节描写生动真实,极具讽刺性。如语言描写:噫!好了!我中了!动作描写:拍、笑、叫。肖像描写:头发都跌散了,两手带泥,一身的水。范进几十年追求功名,中举后富贵功名滚滚而来,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他是一个为功名利禄神魂颠倒的人。
发榜之日,在断炊的情况下,范进奉母命到集上去卖鸡。这一情节的安排独具匠心,首先突出中举前一刻范进一家贫困至极,这与中举后的富贵形成鲜明对比;其次,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有趣;最后,为范进通过邻居之口得知中举喜讯这一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③白描手法描摹人物言行,讽刺深刻。如胡屠户一巴掌治好了范进的疯病,回家路上,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是作者运用冷峻的白描,不动声色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一人飞黄腾达后亲友诚惶诚恐、毕恭毕敬的情状。含蓄的笔锋中流露出对庸俗势利世风的讽刺。
16.例文
武松,称号“行者”,又名武二郎,其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梁山排名第14位。
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一次醉酒后,在景阳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任命为都头。兄长武大郎是个侏儒,其妻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震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被流放孟州,在孟小,武松头报施恩之恩,醉打蒋门神,帮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不过武松也因此被暗算,被迫大开杀戒,血溅鸳鸯楼。在逃亡途中,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
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左臂,后班师时武松在六合寺出家,八十岁圆寂。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名著情节及人物形象。
【详解】选取一个人物,围绕其绰号、人物形象及主要情节等介绍即可。如武松,绰号:行者。是一个武艺高强、有恩必报、滥杀无辜的人,主要情节围绕“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等介绍即可。再如林冲,绰号“豹子头”,是一个武艺高强、忍辱负重、委屈求全的一个人,主要情节围绕着“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林冲火并王伦”等情节展开介绍;鲁智深,绰号“花和尚”,是一个行侠仗义、有勇有谋的一个人,主要情节围绕着“大闹野猪林”“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等情节展开介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