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驳论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B.《大学》是《礼记》的一篇,它和《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C.驳论也是一种论证,只不过是论证对方论点不正确。驳论一般是先树立自己的观点,然后反驳错误的观点。反驳错误观点时,可以针对错误观点,也可以针对论据和论证过程。
D.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实践家。他在实践中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育理论。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崇拜(chóng) 彼此(b ) 塑像(sù) 中伤(zhōng)
B.豢养(juàn) 不朽(xi ) 和谐(xié) 卦辞(guà)
C.懒惰(duò) 沙漠(mò) 鲁钝(dùn) 桑叶(sāng)
D.懦夫(nuò) 雕刻(diāo) 樵夫(jiāo) 单调(diào)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方志敏忍着病痛先后撰写出《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12篇文稿和信件,为中华民族奉献了不朽的精神。
B.今年上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广西考区面试成绩于6月12日公布,考生可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查询。
C.201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塑战速决”,但并不是只有这一天,我们就该对塑料污染问题痛心疾首。
D.经过为期近4天的海上航行,首艘由我国自主建造、设计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成功完成首次试航。
4.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人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②外化于行,形成以追求慎独慎初慎微为常态的根本行为准则,并由此培育和建立纯洁的品德修养,为将来的成长、成才、成事、成功打下厚实的基础。③涵德养性,需要进行自我灵魂警醒和行为净化。④人类对外在事物的感知和认知,需要勤学和善思的高度统一,从而内化于心,追求正心正道正派。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5.本文1——5段在摆出敌方的论点论据后,用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____________批驳;6---8段,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___________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谬论。(2分)
6.6—8段作者是怎么提出并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3分)
7.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文章第一段反复承认“是事实”,“却也是事实”,实际是在欲擒故纵,先抬后贬,吊起读者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其中“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C.“拼命硬干的人”主要指历史上反封建统治和抵御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如李自成、洪
秀全、岳飞、文天祥等。
D.“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的脊梁”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人民。
8.本文语言特点?结合特点从第一段中任选两词进行分析说明。(3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愕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
“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9.从记叙的顺序看,介绍杨二嫂年轻时的情况属于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10.选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杨二嫂怎样的性格特征?
描写方法:
性格特征:
11.杨二嫂的前后变化说明了什么?
三、句子默写
12.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 ?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③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行路难,行路难, ,今安在?(李白《行路难(其一)》)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 。
②挫折与磨难改变不了仁人志士的信念。《岳阳楼记》中“ , ”是范仲淹的拳拳心语。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3.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14.“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因什么而“愧”?
五、名著阅读
15.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钯,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那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世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今日既是你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选段中“那怪”指的是 ,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 。
(2)他的武器是两只板斧,听说殷天锡强势占柴进宅舍,便怒不可遏。要叫他吃板斧。他干净利落,只用拳头就结束了恶霸性命。后来听说朝廷要招安,他便踢桌子,大叫:“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将朝廷的圣旨撕了个粉碎。
选段中这一情节写的人物是 ,从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 。
六、综合性学习
16.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科学创新精神,班级举办了一次以“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为主题的班会。班会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两幅图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现在有两位同学,分别表达了对图一的理解。请你读图二。将你的理解写下来。(不少于20字)
“图一”理解:
同学一:如果我们能用欣赏的眼光对人对事,就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此时我们是快乐的!
同学二:善于发现美好的事物,并懂得感恩,就会感到幸福。
(2)结合下面两则材料和课文。说说你的发现。
材料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谢皮罗教授注意到澡盆水的旋涡总是呈逆时针方向,他大胆地推断这一定与地球自转有关,并且推断北半球的澡盆水、台风都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南半球的则呈顺时针方向,赤道的不会有旋涡。他就此发表的论文震惊科坛。
材料二 大自然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大自然中许多生物的生存技能启发了科学家的灵感。飞机、潜水艇、雷达的发明众所周知。现在科学家模仿苍蝇的构造发明了微型飞行器,模仿蟑螂的构造发明了太空探测器。甚至仿造人体视网膜制作微型感光器,置于盲人眼内,让其恢复视力。
七、作文
17.请以“给自己一些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驳论一般是先反驳错误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
故选C。
2.C
【详解】A.中伤—— zhòng;B.豢养——huàn;D.樵夫——qiáo;
故选C。
3.B
【详解】B句子没有语病。A成分残缺。句末加上“财富”;C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就”改成“才”;D语序不当。“建造”与“设计”对调。
【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4.C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排列句子的顺序。阅读文本可知,这段文字阐述的是“涵德养性,需要进行自我灵魂警醒和行为净化”。故③句应该放在首句;①②④句是对③句的论述;①句运用古人的话对论点进行阐述;④句承接①句从“外在事物的感知和认知”方面来谈;②句从“外化于行”的角度来论述。据此,正确的顺序为:③①④②。故答案为C。
5.驳论证 直接 正面立论 间接 6.作者在第6段先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正面树立起自己的论点,与敌方观点争锋相对;然后,历数“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从古到今,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7.D 8.本文语言尖锐犀利,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比如“公开”,暗示了国民党还有许多不想也不敢公开的见不得人的事;“总”表示自夸由来已久;“只”“一味”刻画出了国民党仰人鼻息、可怜巴巴的丑态。
【解析】5.试题分析:选文先列出敌论据,根据敌论据作者推出敌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可作者通过对敌论据的分析,推出的却是“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样的观点,根本推不出敌方的观点,也就是说敌方的论据推不出敌方的论点,这就是说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成立,所以本文采用的是驳论证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接着作者树立了自己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然后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是对敌方论点的间接批驳。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试题分析:通过①——⑤自然段的批驳,学生已经理解地方的论点是错误,第⑥自然段作者针锋相对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列举了大量的历史事实: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证明自己的观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对选项与课文内容一一比对分析,可看出D项是错误的,“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此处的“中国的脊梁”指的是“脚踏实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人”,不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人民”,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分析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8.试题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依然突出了鲁迅杂文的特点:尖锐犀利,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像匕首、像投枪。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开篇即谈“从公开的文字来看”,暗示大家国民党还有很多没有公开的秘密;“总自夸地大物博”,一个“总”字告诉大家夸耀不是现在的事,由来已久了。句句讽刺,犀利的语言揭示国民党的反动本质。
考点:分析议论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插叙。这段插叙介绍当年的杨二嫂年轻漂亮、安分守己,和今天尖刻泼辣、唯利是图的杨二嫂形成鲜明的对比。 10. 语言描写 自私、粗野、爱占小便宜 11.说明由于农村经济的破产,城镇小市民经济也日益贫困。
【解析】9.本题考查对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的掌握。“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一段是在介绍杨二嫂的情况,属于插叙,“我记得了”就是插叙标志性的语言。作用是用“豆腐西施”与现在尖刻泼辣、唯利是图的杨二嫂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10.考查描写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一问,“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显然是运用了语言描写分方法。这段话信息量很大,首先态度上是,“我对你说”,非常强烈的肯定语气,有命令的意味,命令什么呢?“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这句话才是真正的关键,是这次前来的主要原因,是费劲口舌后的心思。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杨二嫂的自私、粗野、爱占小便宜的性格。
11.杨二嫂由年轻美丽的“豆腐西施”变成了凸颧骨,薄嘴唇的丑陋的“圆规”。她的语言也变得尖酸泼辣。以前的她终日坐着,现在的她顺手牵羊。对我的态度也是尖酸嘲讽。她的性格泼辣,搬弄是非,尖酸刻薄,刁泼,自私,刻薄,庸俗,势力,粗鄙,爱贪小便宜。原因是经济的窘迫,说明由于农村经济的破产,城镇小市民经济也日益贫困。这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封建社会中的穷人的必然归宿。
12. 或异二者之为 明月几时有 水落而石出者 多歧路 谁家新燕啄春泥 感时花溅泪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落、歧、燕、啄、溅、侧畔、庙堂、忧”的书写。
13.C 14.“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而让母亲牵挂担扰。
【解析】13.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的理解。C.错误,诗中说自己不是直率地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并没有说承认错误。据此,答案为C。
14.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在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依据题目,结合语句的具体表达进行分析。“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可知“愧”的原因是: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而让母亲牵挂担扰。据此理解作答。
15. (1)猪八戒 八戒大战流沙河(或高老庄娶亲) (2)李逵 豪爽、鲁莽,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详解】这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1)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从“丢了钉钯”“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可知,“那怪”指的是猪八戒。有关猪八戒的情节有很多,如:高老庄娶亲、义激美猴王、盘丝洞受辱等,任选一个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了名著主要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这道题时,一方面需准确把握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的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从“两只板斧”和“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的语言描写可知,这一情节描写的人物是李逵。从“他干净利落,只用拳头就结束了恶霸性命”可知其嫉恶如仇,行侠仗义,但做事鲁莽;从“将朝廷的圣旨撕了个粉碎”可知他具有反抗意识。
16.(1)示例:学习的动力来自质疑、探索和发现的共同驱动。
(2)示例:科学家们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多角度思考问题,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从而有新的发现。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观察题目中给出的图示,根据图示中的汉字标示,即可作答。根据图中的文字信息,当有“疑惑”“惊叹”“好奇”交织在一起时,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理解为善于提出疑问,保持好奇心,总能发现生活带给我们的惊喜,就会有学习的动力。
(2)考查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字型阅读两则材料,结合材料内容,材料一美谢皮罗教授从澡盆水的旋涡总是呈逆时针方向,进而大胆地推断;材料二大自然中许多生物的生存技能启发了科学家的灵感,人类模仿生物特点来发明制造。再结合课文“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发现身边的点点滴滴,大胆质疑,多角度思考问题, 就能从平常中获得知识。还有不同领域里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互为论据,并且从中得出新结论。
17.参考例文
给自己一些挑战
三年前,我刚考进镇里的重点初中。一个稚气未脱的男孩子,身穿校服,平凡而普通。
当时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个刚从东北来深圳的中年男子,姓马,有着东北汉子特有的身材,而且声音洪亮,目光坚毅,一种不可抗拒的气质吸引着我们,我们亲切地称他为“老马”。
大约是为了锻炼我们这些广东孩子的普通话,在每节语文课前,老马让我们中的一个人上台去演讲,内容自定,但必须脱稿,且每周评出一个优秀,说还要选出表现优秀的参加学校的比赛。老马说:“我们要给自己一些挑战,张口说好普通话,上台展现自己的风采。”
以后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便是我们最有趣,更是某个人最紧张的时刻。有的胆怯,有的自信,有的生涩,有的流畅,这个时候老马总是认真地站在讲台旁,用充满鼓励的眼神看着台上的选手。
大约过了一个月,这其中轮到我上台演讲,歪打正着还获得了周优秀。有一天,他走到我身边对我说:“我想让你去参加一个演讲比赛。”
“为什么是我呢?”我嘟哝着,在大众场合表现自己,我还是有些怕。
“因为我认为你行。”声音不是很高,但很坚定。
“……”
事情既然这样,那么就不得不硬着头皮挺下去。为了写演讲稿,我还恶补了几本课外书,好不容易凑成一篇演讲稿《知识,带我去飞翔》,拿给老马看,老马说:“写得还不错,明天在全班同学面前练习练习!”
为了增加现场经验,我不得不在同学们面前反复练习,我很尴尬,流了很多汗……最后,老马对我说:“表现不错,但要注意投入感情。”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演讲比赛如期举行,也许是初次登台,也许是环境陌生,比赛时,我发挥一般,只是获得了一个鼓励奖。当我沮丧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时,我想我的声音一定比蚊子还小,一句话说了两遍,他还没有弄清楚。
一周后,老马在班会上说:“成败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给自己一些表现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要敢于做你没做过的事,并且学会如何去做好!”
从那以后,我变得争强好胜,遇到什么比赛,总是冲在前面,学习上也一样。
过了不到两年,老马就不再教我们了。为了感谢他对我的关照,我还特意去看过他,也了解了一些关于他的事情:在家乡他是一个有所成就的老师,已经获得了高级职称;好像是为了挑战自己,才来到深圳的;教我们的时候是临聘的,待遇并不是很高;赶上深圳公开招教,他考入了关内一所不错的中学任教。
今天,面临着决定命运的挑战,我又想起了你,老马,你还是一如既往地给自己一些挑战吗?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中“给自己一些 ”。考题以“自己”为中心,审题没有什么障碍。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补好题目。横线上可填的内容非常广泛,如《给自己一些空间》《给自己一些节制》《给自己一些幻想》《给自己一些挑战》等。以《给自己一些空间》为例,譬如说工作学习之余留一些休息与调整的时间,在劳逸结合间活出生命的质量;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放慢脚步,欣赏人生旅途的风景;艺术化自己的人生,用一些充满情趣、有益身心的小爱好、小兴趣等。总之,作文时,依据补题的内容,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抒写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表达健康的思想。从体裁来看,适合各类文体的写作,选择最能驾驭的文体作文。
【点睛】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