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基础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的初中生活,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使得我俩的感情与日俱增。
B.他平时刻苦训练,不怕困难,这次比赛获奖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C.音乐比赛就要开始了,其他选手都慌慌张张准备着,只有他一个人郑重其事的样子。
D.他狼狈不堪地摔在地上,挣扎着想站起来,脚却不听使唤。
2.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倒拔垂扬柳”……武松的人物形象在一个个的事件中丰满起来;《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之一;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B.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都是杰出的短篇戏剧巨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叙述视角耐人寻味,契诃夫的《变色龙》表现出鲜明的讽刺效果。
C.“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以议论为主,相当于现在的杂文,如《爱莲说》《马说》等。
D.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社交用语,如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帮忙用“劳驾”,赞人见解说“高见”,中途先走用“失陪”。我国古代有多重纪年法,“壬戌秋日”属于“年号经年法”。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项是 ( )
A.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牌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面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B.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D.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C.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D.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日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阴侮 诲人不倦 影像 印象深刻
B.蓬隙 蓬勃向上 愕然 扼腕叹息
C.寒噤 屡禁不止 箫索 肃然起敬
D.潮汛 杳无音讯 惶恐 张皇失措
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①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②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朦胧( ) ②碧绿( )
(2)在语段处应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逗号 ②逗号 B.①破折号 ②分号
C.①冒号 ②分号 D.①冒号 ②破折号
(3)下列句子与语段划线句子使用相同修辞的一项是(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C.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D.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7.古诗文默写填空:
(1)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密州出猎》)
(2)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对仕宦浮沉、世事变迁的豁达心境,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 , 。
(4)诗仙李白,在《行路难》中,表现郁郁苦闷也保持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句诗是: , 。
(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参透人生“此事古难全”的词句是: , 。
8.综合性学习。
为引领同学们了解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学校开展了“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小宸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仿照形式再设计两项。
A: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B:
C:
D:跨越时空,驰骋文学想象
(2)小雨找到四大名著里的两副人物对联布置教室,可惜弄丢了一部分,请你帮他补全。
①上联:禅杖打开危险路 下联: 人物:鲁智深
②上联:一诗二表三分鼎 下联:万古千秋五丈原 人物:
(3)小泽认为古典小说离我们的时代太遥远了,没什么读的必要,应该多向大家推荐当代小说。你和他有不同观点,请结合你阅读古典小说的体验,试着说服他。
9.名著阅读
(1)、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2)、《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 。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 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 。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题。
闻洮西捷报①
(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
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0.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11.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2.“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13.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感情,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怎样实现这一转化的?
现代文阅读
老邱上网记
施立松
①自从当上“90后”,老邱的生活突然丰富多彩起来,只因她上了网。
②老邱有一片菜地,多大呢,不好说,说一片也不准确,她的菜地东一块西一块的。她原来有两三亩地,被工业园区征用。现在的菜地,都是她从路边、屋前屋后、犄角旮旯新挖掘出来的。破脸盆,泡沫盒,旧木箱,豁口罐装了土,也成为菜地主力军。屋前有一堆石头,很多很多年了,都不记得当年这些石头是怎么来的,要做什么的。一个春天的清晨,没地可种的老农民老邱被春花春草撩拨得手脚痒痒,对着这堆石头,突然兴起愚公精神。半个月后,这些石头就筑成菜地的围墙,垒成鸡窝,砌成洗衣台。老邱翻出锄头,扒拉扒拉,一块黑黝黝的菜地从天而降般地生长出来。种田能手老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③可种子呢?多年无地可种,老邱都忘了种子这回事。孙子看她愁眉不展,笑了:网上买啊,网上啥都有,还包邮!老邱以为自己听错了,啥?网?她嫁给渔民施艮,这一生不知道织过补过多少渔网。她也抬头低头见过不少蜘蛛网。能出种子的网?她是不信的。孙子但笑不语,拍拍她的肩让她稍安毋躁,等个两三天,保她有种子可种。两天后,老邱在家听着越剧折着纸钱。“邱真,邱真,有快递!”老邱过了半晌才想起这是叫她呢。接二连三,丝瓜冬瓜花菜芹菜秋葵种子,大包小包,都经快递小哥的手,到达老邱的手里。老邱边扒拉着菜地,边嘀咕,这啥网啊,长啥样?
④种田能手老邱果然出手不凡,瓜果蔬菜吃错药似的猛长,长得又胖又俊。儿子来了拿一袋,女儿来了装一箩。有路过的看到,想买,老邱说买啥,想要啥我给你摘去。路过的当然不肯白要,非给钱,又没零钱,便说,阿婆,我给你装个支付宝吧,扫一扫就能收钱。老邱倒不想收这个钱,只是扫一扫能收钱,她有点好奇,于是就掏出手机。
⑤第一单生意就这样三下两下做成了,老邱心里很纳闷,这就成了?那人说,是呢,有网,就这么方便。老邱一听更纳闷了,啥?又是网!
⑥最近,老邱又学会玩微信。老邱所在的村,开办老年食堂,以“90后”老邱的资格,每月只需交三十元,就能享受每日中晚二餐。食堂每餐都有ABC三种套餐,想吃哪种套餐,只需在微信里留个言。饭点一到,老邱慢悠悠地上门去,一群老伙伴一起边吃边聊,吃完聊完碗筷一推,嘴巴一擦,拍拍屁股走人。有时不想出门,或下雨天不方便,只要微信上支付两块钱,就有人准点送上门来。
⑦自从学会了微信,老邱的生意又拓展了。春天后,农民老邱突然发现了商机。因为雨水好,她家屋前屋后,她的菜地旁,野生的野葱,马兰头,荠菜,马齿苋,蕨茶,长得很茂盛。她把它们一个一个拍下来,再采来摘来挖来掐来,洗好理好,再拍拍拍,然后发到家庭群,让儿子媳妇女儿孙子孙女转发朋友圈,就有很多人来买,有要求快递的,有直接上门的,存量不多,供不应求。早上一把野葱卖了六十二块钱!老邱在家庭群里连说了三遍。群里炸开了锅:老邱,邱老,小真真,真美女,真达人,真能干,真祖祖,发红包!发红包!
⑧老邱听着一条条语音,笑得满脸的皱纹画起圈圈,像水面荡开了涟漪。
⑨没错。老邱就是我妈,生于1928年1月,年满九十岁,是个不折不扣的“90后”。
( 选自《人民日报 》2018年5月19日,有删节)
14.文章开头写道:“老邱的生活突然丰富多彩起来”,你觉得“丰富多彩”表现在哪些方面?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填空。
无种子,网购—— ——吃什么,网约——
15.第③段“老邱边扒拉着菜地,边嘀咕,这啥网啊,长啥样?”一句中“边扒拉着菜地,边嘀咕”能否删去?为什么?
16.品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老邱翻出锄头,扒拉扒拉,一块黑黝黝的菜地从天而降般地生长出来。
(2)老邱听着一条条语音,笑得满脸的皱纹画起圈圈,像水面荡开了涟漪。
17.第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三、作文
18.人生道路上,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进步的喜悦,也有落后的沮丧;有成功的自豪,也有受挫的烦恼;还有……
请以“品味____________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使用正确;
B.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使用正确;
C.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此处用来形容镇定的样子,不合语境;
D.狼狈不堪:形容处境极为困苦、窘迫,难以忍受。使用正确;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A.“倒拔垂杨柳”是鲁智深的故事,与武松没有关联;
B.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这里的“短篇戏剧巨匠”表述错误;
D.“壬戌秋日”属于“干支纪年法”,这里的“年号经年法”表述错误;
故选C。
3.B
【详解】此题考查对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判断,需要从比喻的特点人手进行思考。B项中虽然带有比喻词“像”,但是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应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而“闰土”和“他父亲”都是属于同一性质的“人”,所以B项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C
【详解】A.语序不当、把“掌握、接受和理解”改为“接受、理解和掌握”。
B.重复赘余,用词不当。把“举行的”。把“告诉”改为“宣布”。
D.用词不当。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趋之若鹜:比喻人们成群地争着前去。
故选C。
5.D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字形的识记。A项,“阴侮”应为“阴晦”;B项,“蓬隙”应为“篷隙”;C项,“箫索”应为“萧索”;D项,正确。据此,答案为D。
6.(1) méng lǜ
(2)C
(3)B
【详解】(1)本题考查拼音。
①朦胧(méng):模糊不清,隐隐约约。
②碧绿(lǜ):深绿色的。
(2)本题考查标点。
“我想”,后边是心中所想的内容,这里需要提示下文,故该用“冒号”;分号可以用以分隔多重复句第一层次的分句,无论该层次若干分句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这正如地上的路”是该分句的第一层,故该用分号;
故选C。
(3)本题考查修辞。
例句:比喻
A.拟人、排比;
B.比喻;
C.通感;
D.一般语句,没有修辞;
故选B。
7. (1)会挽雕弓如满月 (2)将登太行雪满山 (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4)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5)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雕”“畔”“沧”“圆”“缺”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8.(1) 示例: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 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演绎人物,体味人生百态。(要求:形式一致,活动可行。)
(2)①示例:戒刀杀尽不平人②诸葛亮
(3)示例:小泽同学,当代小说的确贴近生活,但我认为古典小说也是有阅读价值的,比如《水浒传》告诉我们要敢于反抗不公,对朋友要讲义气、有责任、有担当。这类古典名著既帮我们了解历史,又给我们思想启迪,有必要阅读,你认为呢?(要求:有称呼,结合古典小说阅读体验,语气委婉有说服力。)
【详解】(1)本题考查设计活动的能力。仔细审题,根据题干要求仿照形式进行设计。仿照前要分析示例的特点,在形式、结构和意义上要做到相似或一致,同时要结合“走进小说天地”的主题。
“竞猜歌词”和“跨越时空”用四个字出了活动的形式;“走进小说世界”“驰骋文学想象”同六个字点出了活动的意义,据此仿照设计。
示例:模拟情境,感受人物风采。故事接龙,畅谈独特感受。
(2)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及人物形象分析。
①要求写对联,写对联要注意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本题要写出关于鲁智深的对联,内容要能突出鲁智深的人物形象。鲁智深是一位反迫害的英雄,但不是反对对自己的迫害,而是反对对别人的压迫和不平,他不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且是“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他对金氏父女的救助和对林冲的保护都体现了这一点。所以,上联:禅杖打开危险路 下联:戒刀杀尽不平人。
②“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指的是诸葛亮。“一诗”指《梁父吟》,也有指《三国演义》隆中对中诸葛亮作的“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这首。“二表”指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从这两表中可以看到诸葛亮为蜀汉竭忠尽智的肝胆之照,肺腑之情。;“三分鼎”指的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万古春秋五丈原”指的是诸葛亮北伐的一个战略要地,五丈原因诸葛亮而得名。故人物是诸葛亮。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阅读题干,分析劝说的对象和目的。根据题意“小泽认为古典小说离我们的时代太遥远了,没什么读的必要,应该多向大家推荐当代小说”,所以要结合古典小说的阅读体验进行劝说,同时注意劝说要有称呼,语气要委婉有说服力。
示例:小泽同学,当代小说确实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但是我认为古典小说也是非常有阅读价值的。如《三国演义》中体现出来的计谋权谋、历史知识和兵法知识,还有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使我们对历史有更好的了解。这些人物的故事也更让我们明白仁义理智信是做人的根本。你看,古典名著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给我们人生的启迪,是不是很有必要阅读呢?
9. (1)、C (2).例:吴用 智取生辰纲 智多星吴用足智多谋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学习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1)C项中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刘备。(2)识记《水浒》中的人物绰号和与其相关的故事情节方可解答此题。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名著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10.D 11.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
【解析】10.考查诗歌的赏析。阅读全诗,根据诗歌的内容,抓住各个选项的描述要点,与诗歌中相关内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即可。
D.错误,这句诗写作者听到收复失地的高兴心情,作者是用感情移入法,借草木之喜写人之喜,把一片忠君爱国之情表现出来,所以“暗自神伤”不正确;
故选D。
11.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抓住诗句的句子来理解诗歌的情感,如“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捷书”指胜利的喜悦;“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说诗人看到胜利的喜讯心中快慰;“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放春容”,诗人虽为“放臣”,却依然为国家的安宁而欣喜不已,似乎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从这些诗句中可分析出诗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爱国主义情感。
12.“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修饰“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以小见大,反衬出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浓,对祖国怀念之切。 13.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意象表现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12.本题考查从词语角度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首先判断要赏析的句子是环境描写句还是人物描写句,是运用了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都是一些小题材、小事件,反映的却是由个人的思乡之情上升到家国之思的主题,是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其次从以小见大的手法的作用——反衬的角度分析。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一枚小小的邮票”“ 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体现了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浓,“一湾浅浅的海峡”“大陆”等词体现了作者情感由个人的思乡之情上升到家国之思,表现了对祖国怀念之切。
1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理解诗歌主题。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具体分析。“乡愁”的四个阶段: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即四个意象, 这四个意象把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邮票”“船票”“坟墓”分别对应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海峡” 对应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表现作者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14. 没零钱,网付 采摘野菜,网销 15.不能;“扒拉着菜地”是动作描写,“嘀咕”是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邱内心的疑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删掉后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16.(1)“从天而降”有一种经过老邱勤恳劳动后,突然开垦出一片菜地的激动欣喜之情。(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笑时满脸的皱纹画起圈圈”时的样子比作“水面荡开了涟漪”,生动形象地写出老邱生意成功后的喜悦心情,让她彻底见识了网络的厉害。 17.首尾照应,揭开悬念,强调了网络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深化了文章中心。
【解析】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根据提示词语“无种子,网购”指的是③段的内容,第二个空答题区域在第④段,瓜果蔬菜收获了,路过的人不肯白要,非给钱,没零钱,扫码付钱,概括为“没零钱,网付”;第⑥段写的是吃什么,网约,最后一空答题区域是第⑦段,把蔬菜拍下来,再采来摘来挖来掐来,洗好理好,再拍拍拍,然后发到家庭群,让儿子媳妇女儿孙子孙女转发朋友圈,就有很多人来买,概括为“采摘野菜,网销”。字数要与提示词语相近。
15.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老邱九十岁,不了解网络,对于网购菜种一事“边扒拉着菜地,边嘀咕”,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他的怀疑不信任,为下文“吃什么,网约”“采摘野菜,网销”做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删去则没有这个效果。
16.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1)从词语运用赏析。屋前有一堆石头地,在老邱的努力下,变成了一块黑黝黝的菜地,“从天而降般”写出看到自己劳动成果的激动喜悦之情。(2)从修辞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将“笑时满脸的皱纹画起圈圈”时的样子比作“水面荡开了涟漪”,是网络让老邱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表达老邱生意成功后的喜悦心情。
17.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结尾结构上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等。开头“自从当上‘90后’”,结尾“没错。老邱就是我妈……年满九十岁,是个不折不扣的‘90后’”首尾照应,揭开悬念。总结了全文,点明了主旨。
18.品味生活的味道
我的朋友常说:生活像五味瓶,酸甜苦辣五味具齐全。而自从跟你发生误会到现在还无法联系,我却觉得生活更像青苹果,要一口涩涩的但细嚼下咽后又有一丝的甘甜。也许在那个年纪就是生活的味道吧,涩而有丝甜。
翻开相册,那金黄色的记忆像电影般迅速在脑海里回放。还记得临近升中考的一天。同学们都坐在炎热的教室里埋头苦干,突然,语 文老师踩着轻盈的脚步进来,腋下还夹了叠试卷,一进来就放了颗“临时炸弹”——考试,“轰”我们都被“炸得”鸡飞狗跳,教室一下子热开了锅,哗然一声一片,老师却贼贼的笑着说: “同学们,革命尚未成功,你们仍需考试”话后似发百万债单一样把试卷发到每个人的手中。
我呼了一口气,拿起笔填好个人信息,刚答题时笔写不出水来了,该死的其他的笔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怎么办,此时的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我转过头,看到了你,我拿着笔晃了又晃,示意你借笔,可你却赏了我两个大白眼,这无疑是在我的伤口上撒了把盐,疼的厉害,我转过头,看着那试卷,那些题我都会,可是我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强忍住那不争气在眼眶打转的泪。最后,还是让泪水决堤,滴在试卷上晕开了一朵好看的四花形图,可这在我看来却是那么的刺眼。时间一分一秒的过,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如何坐着过了100分钟。钟声一响我交完那张“完美”得足以让人跌破眼镜的试卷,在那一刹那,我觉得我交的不是试卷,而是一份友情,一份已有12年的银色友情。
冲到楼的角落里,泪再次决堤,脑子挥之不去的是你那令人心痛的白眼,为什么呢?你背叛了我们的友情吗?我不知道。当年你走到我面前,我反射性地吼了声:“以后都跟你没关系了.”从那以后,你也没问过我为什么,知道毕业了,我们都各奔东西。
时间会冲淡一些不愉快,可是在偶然翻开你曾送我的杂志中,却发现了一张纸:你怎么了?这不像平时的你,怎么胡想作弊呀!那娟秀的字迹一下刺痛了我的眼睛,泪顿时如泉涌。我拿着纸软瘫在床上。误会!一切都是误会,当我想再联系你时,才发现,关于你毕业后的信息我一点都不知道,手捧着书独自关上门,默数着眼泪。
朋友,回想起来,那苦涩的味道清晰犹存。生活像颗青苹果,那时我们品尝起来都涩涩的,但现在翻着我们曾经的照片,想念若隐若现,去年的冬天,我们笑得很甜。苦涩后的甘甜,背对着星星默默许下心愿,不知远方的你能否听得见,生活总有涩而甜的味道。
【详解】“味道”,比喻义是“某种感受”。即可以理解为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一些人和事所给你的真切、深刻、难忘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启发了你在某方面的认识和收获。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味道”的深刻内涵,掘而深之,那文章的立意就会高人一筹。补题要富有新意,一是要善于拓展思维,让思考的触角伸向不同层面;二是要善于把握题目的引申义,学会从“深”处或“高”处补题。“品味______的味道”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味道写味道,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味道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品味打工的味道”“品味得奖的味道”“品味当干部的味道”“品味掏污水沟的味道”,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品味作弊的味道”——心惊肉跳,“品味说谎的味道”惶惶不安,“品味挨批评的味道”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点睛】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形式。由于它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对于考生来说,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考生。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