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基础知识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燕山(yān)栗子(1ì)僧人(sēng)头晕目眩(xiàn)
B.藤蔓(wàn)蓄养(xù)汤匙(shí)白云观(guàn)
C.纬度(wěi)萦系(yíng)犬牙(quǎn)商业簿(bù)
D.木筏(fá)屐齿(jī)蜜饯(jiàn)头涔涔(jīn)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的意思是( )
A.过去 B.失去 C.距,距离 D.离去
3.下面词语中不同类的一个是( )
A.斩钉截铁 B.当机立断 C.优柔寡断 D.直截了当
4.下列诗句中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一句是( )
A.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D.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下列语句中使用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雁们一边朝大地低飞,一边喊着:“跟我们来吧跟我们来吧!现在飞向高山。”
B.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渔,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C.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D.“要等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B.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C.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D.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7.下列四位诗人中,生活时代不同的一位是( )
A.李白 B.苏轼 C.杜甫 D.韩翃
8.班级开展“家国情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持人出示的一副对联的上联是“蓝天日丽,九州千里秀”,与之相对应的下联最恰当的是( )
A.碧海春融,两岸一家亲 B.春回大地,草原锦绣天
C.紫气东来,三秦织彩梦 D.古都西望,一路展宏图
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巍巍乎若太 。(像)
B.孔子不能决也。 (判断)
C.终身不复鼓琴(弹)
D.通国之善弈者也。(友善)
10.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迫在眉捷 B.鱼贯而入 C.实是求事 D.三顾矛庐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句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桌滔滔不绝地提起他很欣赏的一本书,无独有偶,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书。
B. 远方传来巨大的爆炸声,把教室里学生们的耳朵都快震聋了,真是余音绕梁。
C. 那天下午的经历,我彻底明白了好朋友的一片真诚,真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呐,希望我们的友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D. 我苦练绘画,却没能获奖;陪好友参加足球比赛,却一不小心获得了“最佳球员”的称 号,这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12.下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突出了老北京最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B.《那个星期天》通过写“跳房子”“看云彩走”等表达“我”等待“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C.写作品梗概要先理清内容框架,把握要点;再保留“主干”,去除“枝叶”;最后锤炼语言,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D.《石灰吟》《竹石》《十五夜望月》都是咏物诗,通过具体事物表达诗人志向。
13.关于习俗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
A.春节门上倒贴“福”字,寓意福气到了。
B.中秋吃月饼,寓意甜甜蜜蜜。
C.重阳节登高,寓意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及祝福。
D.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14.《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汤姆没有参与的事情是( )
A.被困山洞 B.法庭作证
C.寻找宝藏 D.救道格拉斯夫人
15.下列关于汉字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写“辩”字时,中间部分要窄一些。
B.书写“执”字时,第四笔是横折弯钩。
C.书写“莺”字时,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
D.书写“搓”字时,左边部分比右边部分要窄一些。
16.“我国航天发射中的有些技术,已经赶上并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这句话中“赶上”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 B.来得及
C.追上,跟上 D.能跟某人或事物相比
17.下列句子中,没有用到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毕业季,眨眼就到了啊!
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C.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D.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很久。
18.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跳水》 B.沈重——《冀中的地道战》
C.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D.毕必成——《军神》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9.把每小题中读音有误的一项的序号填在横线内。
(1)A.单调(tiáo)B.幼稚(zhì)C.占据(jù)D.崭新(zhǎn)
(2)A.系统(xì)B.埋头(mái)C.倾覆(qīn)D.挑剔(tī)
(3)A.兴旺(wàng)B.挪移(nà)C.沉郁(yù)D.奈何(nài)
20.把每小题中字形有误的一项的序号填在横线内
(1)A.恐怖 B.青脆 C.见微知著
(2)A.唯恐 B.坚硬 C.司空见贯
(3)A.哄亮 B.证据 C.不可思议
21.先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故 新 翻 越 心急
见 知 集 广 能 善
(1)我们 终于在天黑之前到达了目的地。
(2)通过这次语文复习考试,我真正体会到了 的重要性。
(3)上面的词语中含有近义词的有 和 ,我还能写类似的词语 、 。
2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陪着他,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
(2)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3)他认为蝎子是丑恶而恐怖的东西。
2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A.阅读
B.阅览
C.翻阅
D.浏览
E.展览
(1)博物馆里 着许多珍贵的古代文物。
(2)他为了写好这本书, 了许多资料。
(3) 课文时,可以先看前面的提示。
(4)他匆匆 了一下桌上的一摞报纸,没有看到他感兴趣的内容。
(5)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设有 室。
24.古诗词积累。
(1)敬爱的老师,您常用《长歌行》中的“ , ”来教育我们要从小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您还会用“ , ”励我们要像竹子一样,不轻言放弃。您对我们的教导犹如春风化雨,无声无息,让我想起杜甫的名句“ , ”您对我们的恩情,我们永远铭记心中。
(2)“树欲静而风不止, ”告诉我们孝顺父母要从当下做起;“ , ”这一句是说知识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后悔书读得太少,事情只有自己经历以后才知道其中的艰辛。
分班考基础知识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解答】A.有误。“头昏目眩”的“眩”读作“xuàn”。
B.有误。“匙”为多音字。读“shí”时,意为钥匙。读“chí”时,意为匙子。故“汤匙”的“匙”读作“chí”。
C.正确。
D.有误。“头涔涔”的“涔”读作“cén”。
故选:C。
2.【解答】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去:离;距离。
故选:C。
3.【解答】A.斩钉截铁:毫不犹豫。是褒义词。
B.当机立断:面对适当的时机,立即决断。是褒义词。
C.优柔寡断:形容人做事犹豫,不能决断。是贬义词。
D.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不绕弯子。是褒义词。
故选:C。
4.【解答】A、C、D三项中所写的事物均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B项没有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诗句意思是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这首诗没有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故选:B。
5.【解答】A、B、C正确。
D.有误,“其实”的前面冒号多余。
故选:D。
6.【解答】A、B、C正确。
D.有误,“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为句子间的一般停顿,后面应为逗号。
故选:D。
7.【解答】A、C、D都是唐代诗人。
B.有误,“苏轼”是宋代诗人。
故选:B。
8.【解答】A.恰当,“碧海春融”与“蓝天日丽”词性、结构相对,“两岸一家亲”与“九州千里秀”中词性、内容皆对仗工整。
B.不恰当,“草原”与“九州”内容不太协调,“锦绣天”与“千里秀”分别是偏正结构、主谓结构,结构不相对。
C.不恰当,“东来”与“日丽”结构不相对,“织彩梦”和“千里秀”分别属于动宾结构、主谓结构,结构不相对。
D.不恰当,“西望”与“日丽”结构不相对,“展宏图”属于动宾结构,“千里秀”是主谓结构,结构不相对。
故选:A。
9.【解答】A、B、C正确。
D.有误,通国之善弈者也: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善:擅长;长于。
故选:D。
10.【解答】A.有误,迫在眉睫: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故“迫在眉捷”的“捷”错误。
B.正确。
C.有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故“实是求事”的“事”错误。
D.有误,三顾茅庐: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故“三顾矛庐”的“矛”错误。
故选:B。
11.【解答】A、C、D正确。
B.有误,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语境不符。
故选:B。
12.【解答】A、B、C正确。
D.有误。《石灰吟》《竹石》都是咏物诗,通过具体事物表达诗人志向。《十五夜望月》是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故选:D。
13.【解答】A、C、D正确。
B.有误,中秋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
故选:B。
14.【解答】《汤姆 索亚历险记》是马克 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小说主人公汤姆 索亚天真活泼,不喜欢学校呆板枯燥的教育,并极度厌恶牧师骗人的鬼话。他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根据积累可知,哈克救过救道格拉斯夫人,不是汤姆。
故选:D。
15.【解答】A、C、D正确。
B.有误,“执”字的笔顺:一 亅 ノ 、。书写“执”字时,第四笔是“撇”。
故选:B。
16.【解答】赶上:追上,跟上。
故选:C。
17.【解答】A.将时间过的之快进行了夸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B.将八儿高兴的程度进行了夸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C.将腊七、腊八时冷得程进行了夸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D.没有运用夸张的手法。
故选:D。
18.【解答】A、C、D项中的作者与作品的搭配都正确。B项有误,因为《冀中的地道战》的作者是周而复。
故选:B。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9.【解答】(1)“调”为多音字。读“diào”时,意为调动;分派;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的成组的音。读“tiáo”时,意为使和谐、使均匀合适;嘲笑、戏弄、挑逗。故“单调”的“调”读作“diào”。
(2)“倾覆”的“倾”读作“qīng”。
(3)“挪移”的“挪”读作“nuó”。
故答案为:
(1)A;
(2)C;
(3)B。
20.【解答】(1)清脆:声音悦耳好听。故“青”错误,应为“清”。
(2)司空见惯: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故“贯”错误,应为“惯”。
(3)洪亮:声音响亮。故“哄”错误,应为“洪”。
故答案为:
(1)B;
(2)C;
(3)A。
21.【解答】温故知新 翻山越岭 心急如焚
见微知著 集思广益 能歌善舞
(1)翻山越岭:爬过高山,越过重岭。
(2)温故知新:温故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3)“翻山越岭”中的“翻”和“越”是近义词,“能歌善舞”中的“能”“善”是近义词。我还能写类似的词语:左顾右盼、和颜悦色。
故答案为:
温 知 山 岭 如焚
微 著 思 益 歌 舞
(1)翻山越岭;
(2)温故知新;
(3)翻山越岭 能歌善舞 左顾右盼 和颜悦色。
22.【解答】(1)凄凉:指孤寂冷落。其近义词是“悲凉”。
(2)幼稚:指稚嫩、稚拙、稚童。其近义词是“稚嫩”。
(3)恐怖:指感到可怕而畏惧。也指令人畏惧。其近义词是“恐惧”。
故答案为:
(1)悲凉;
(2)稚嫩;
(3)恐惧。
23.【解答】A.阅读:指看(书、报、文件等),并领会其内容。
B.阅览:指看(文字、图表等)。
C.翻阅:指翻看书画文件等。
D.浏览:指大略地看。
E.展览:(动)陈列出来供人观看。
(1)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序号E。
(2)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序号C。
(3)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序号A。
(4)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序号D。
(5)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序号B。
故答案为:
(1)E;
(2)C;
(3)A;
(4)D;
(5)B。
24.【解答】(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两汉佚名的《长歌行》。诗句的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只能徒然悲伤了。此句勉励年轻人好好把握时光,以免年华消逝,后悔莫及,充满劝诫意味,传达出积极的人生态度。“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此句表现诗人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赞美老师的诗句。这两句诗常被人用来赞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如同春雨润物。
(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话出自南宋词人陆游写的一副劝勉联,告诉我们所学知识只有到用上的时候才恨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是亲身去经历就不知道有多难。
故答案为:
(1)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子欲养而亲不待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