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常考易错检测卷(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汉字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彼此 通肖 齿(chǐ)轮 浪漫 无独有偶
B.敏感 系统 幼稚(zhì) 尖锐 重见天日
C.染缸 搅和 挪(luó)移 徘徊 翻箱到柜
D.寄托 理智 倾(qūn)覆 游丝 司空见贯
2.下列词语中,对加点字意思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走(走路)马观花 焉(哪里)知非福 赴汤(滚开的水)蹈火
B.不以为然(对,正确) 死得其所(处所,地方) 万象更(改变,改换)新
C.自愧弗如(好像) 追根(树根)求源 万不得已(停止)
D.声泪俱(一起,全)下 忘(忘记)乎所以 暴露无遗(遗产)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一瞬间、刹那间、一转眼”这三个词的意思相近。
B.新商店开始营业、商店等一天中第一次成交都可以说是“开张”。
C.“熟”是一个形声字,下面的“四点底”说明这个字与火有关。
D.“葡萄、嘟囔、预备、伙计”四个词中加点字都读轻声。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得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走进万佛山景区,我才知道什么叫风景如画,什么是美不胜收,真令人流连忘返。
B.奶奶急忙弯下腰,扶我起来,一脸温柔地吼道:“宝贝儿,没摔着哪儿吧?”
C.这是一座花的城市:各色的月季欣然怒放,艳丽的桃花吐露芬芳,热情的杜鹃花绽放笑容。
D.我们大美中国,不仅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还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更有无限光明的前途和未来。
5.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语言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美如画卷。
B.在这烈日的炙烤下,消防战士们能喝它一条河,饮下一条江。
C.今日之中国人已经不是昔日的“东亚病夫”。我的同学晓明告诉我,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D.一个人的生活中怎能没有委屈?怎能不经历挫折呢?我们要正确地面对委屈,经受得住挫折,走向自强。
6.下面各项中,对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们家乡,过年有吃鱼的习俗。“过年吃鱼”寓意是人们希望年年有余,富贵有余。
B.“我读完《北京的春节》,许多老北京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这个句子在表述上有问题,应该改为:“我读完《北京的春节》,知道了许多老北京过春节的独特习俗。”
C.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有这样一处描写: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一处是对父亲言行的描写,表现出了父亲在敌人的监狱里所受到的折磨和他坚强的革命意志。
D.在《匆匆》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作者连用问句,直接抒发感情,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
7.关联词语依次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即将离开母校,我的心里百感交集,但是我知道:( )我走到哪里( )忘不了她。那里的老师和蔼可亲,他们( )教给我学习的方法,( )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我( )好好学习,( )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A.不管……总…… 不是……就是…… 只要……就……
B.无论……都…… 不但……而且…… 只要……就……
C.即使……也…… 不是……就是…… 只有……才……
D.无论……都…… 不但……而且…… 只有……才……
8.下列语句中关于标点符号作用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鸣——”火车开动了。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B.“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C.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省略号用于引文的省略 )
D.把责任推到妹妹身上,你可真有“担当”啊!(双引号表示否定或讽刺的意思)
二、语言表达
9.句子练习。
(1)根据“自然”的不同意思造句。
①表示理所当然:
②表示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2)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高兴的心情)
校园里空无一人, (安静的环境)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理解。
外科医生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将阵回①,中流矢,深入膜②,延使治③。乃持并州④剪,剪去矢管,跪而请酬。将曰:“镞⑤在膜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之事,不意并责我。”将曰:“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
(有改动)
【注释】①阵回:从阵地回来。②膜:皮肉。③延使治:请这位外科医生治疗。④并州:地名。⑤镞:箭头。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自称善外科
(2)乃持并州剪
(3)跪而请酬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内科之事,不意并责我。
(2)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
12.你觉得文中的医生是一名好医生吗?为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hǔ)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3.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北京的正月十五哪些风俗习惯?
14.这个片段作者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
15.文段中作者从 和 两方面写出了元宵节灯多。
16.“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中的“又”字用的很好,它的意思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阅读。
发问的精神
①也许有人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
②第一,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可是世界天天在变动,在进步的。变动和进步又不断地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假使墨守旧说,不能发问,那怎样能研究,文明又怎样能进步呢?
③其次,知识和道理,是个人研究出来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对的自会益见其对。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获得正确的定论。
④更进一步说,求知识明道理,不光是懂得了、记住了就算完事,更要紧的,是把知识和道理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必须这样,知识和道理才能让我们终身受用,才不会失去学习的价值。怎样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呢?第一步就要把书本上看到的,从教师那里听到的,同实际生活里的事物参照比较。在参照比较中,发问是最重要的。发现的问题越多,对于事物一定看得越清楚;同时,对于自己的所学也一定更有把握,知道怎样把它安排到生活里去。
⑤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假如你的答复是否定的,那么,你千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
17.文中作者所反驳的论点是什么?( )
A.从书上就可以读到所有的知识和道理。 B.老师会给我们讲解书本知识和道理。
C.牢牢记住书上和老师讲解的知识和道理。 D.知识和道理只只需要牢记住,并不需要多问。
18.第②—④段是对第①段提出的 作了具体的分析,说明了
19.对第④段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证的中心是把知识和道,理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
B.论证的过程既运用了道理论证,又运用了举例论证。
C.作者的主张是只有有多发问,才能准确把知识运用到生活里去。
20.学习了《真理诞生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你对于学习中“问”的理解一定加深了不少。请你写出一句《论语》中关于“问”的名句。
五、书面表达
21.习作。
生活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无字之书,它给我们以启迪、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人间的真情,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验到生命的意义……这些都是生活馈赠给我们的一笔财富。
请你以“ 最珍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补全题目,空缺处可填:友情、亲情、善良、诚信、尊严……
(2)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了汉字读音和字形的辨析。
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通肖——通宵:整夜。
B.正确。
C.挪(luó)移——nuó;翻箱到柜——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
D.倾(qūn)覆——qīng;司空见贯——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2.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
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A.有误,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走:跑。赴汤蹈火: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汤:热水。
B.正确。
C.有误,自愧不如:自己惭愧不如别人。如:和……一样。追根求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根:事物的本原。
D.有误,暴露无遗:全部暴露出来。遗:遗漏。
3.D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声调与标调、形声字、词语的辨析与理解。
解答这些问题,都要通过平时在学习中的积累和课内所学来完成。
A、B、C项说法正确。D.有误,预备:准备,“备”在词中读“bèi”,不读轻声。
4.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理的理解与应用。
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A.风景如画:比喻风景像画卷一样优美,富有意境。美不胜收:好的东西太多,欣赏不过来。流连忘返:指因留恋美好的景物或事物而舍不得离去。语境相符;
B.有误,“吼道”是大声喊。结合前边的“温柔”可知,运用不当。应改成“说道”;
C.欣然怒放:愉快地盛开。吐露芬芳:形容花开的样子或者开花的状态,是花朵盛开的意思。绽放笑容:形容花的开放。语境相符;
D.句子间表示递进关系,故用关联词“不仅……还……更……”
5.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C.有误,“我的同学晓明告诉我,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使用不恰当,应为:我的同学晓明告诉我,他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6.C
【详解】本题考查了文化及文学常识、修改病句、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
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A、B、D正确。
C.不正确。《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有这样一处描写: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一处是对父亲外貌的描写,表现出了父亲在敌人的监狱里所受到的折磨和他坚强的革命意志。
7.D
【详解】考查选词填空的能力。
“不管……总…… ”属于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不是……就是……”属于选择关系的关联词。
“只要……就……”属于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无论……都……”属于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不但……而且……”属于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即使……也……”属于假设关系的关联词。
“只有……才……”属于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结合“但是我知道”和“我走到哪里”来看两者属于条件关系,所以第一个空填和第二个空写“无论……都……”。
结合“教给我学习的方法”和“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来看两者属于转折关系,所以第三个空和第四个空填写“不但……而且…… ”。
结合“好好学习”和“不辜负他们的期望”来看两者属于条件关系,所以最后两个空填写“只有……才……”。
8.B
【详解】考查对标点的作用辨析。
B.有误。
结合“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来看破折号后的内容和前面内容不一致,所以破折号表示语义转折的意思。
9. 这件事自然应该由您决定。 他的表演十分自然。 风吹树叶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详解】(1)本题考查造句。
①用“自然”这个词造句,注意“自然”在句子里的意思必须是:表示理所当然。
如:他昨天才住进医院,今天自然不会来上课了。
②用“自然”这个词造句,注意“自然”在句子里的意思必须是:表示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如:我们王老师的表情很自然。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喜得快要发疯了”使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八儿非常高兴的心情。
所以在仿写句子的时候也必须使用夸张修辞手法,将校园里安静的环境夸大化即可。
如:校园里空无一人,就连掉落树叶的声音都能听得到。
10. 擅长 拿着 酬劳 11. 这是内科的事,你不应该要求我。 世上竟然有这样的欺诈之人。 12.不是好医生,他治病不从实际出发,看问题只看表面,对病人不负责,因此不是一个好医生。
【解析】10.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句意:自称擅长外科。善:擅长,善于。
(2)句意:医生就拿并州剪。持:拿。
(3)句意:跪在地上讨要酬劳。酬:酬劳。
1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责:要求。句意为:这是内科的事,你不应该要求我。
(2)直:竟然。句意为:世上竟然有这样的欺诈之人。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作答此题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句,先了解文章含义,再进行分析。结合译文来看,这个医生爱财且推脱责任,不是一个好医生,如:我觉得他不是一位好医生。因为故事中的医者表面上严守职分,内外分明,实际上爱财无能。医生应有救死扶伤的医德,不能推诿责任。
【点睛】参考译文: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有一位偏将从前线回来,被乱箭射中,深入到腹内隔膜里,请这位医生给他医治。医生就拿并州剪剪去了箭,然后跪在地上讨要酬劳。偏将说:“箭头还在肌肉里,请先抓紧医治。”医生说:“这是内科的事,你不应该要求我。”偏将说:“世上竟然有这样的欺诈的人。”
13.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吃元宵 14.总分总 15. 数量多 种类多 16.意思:“说明元宵节是继‘除夕’和‘初一’之后的第三个高潮”或者“意味着之前已经有了一个高潮”。
作用:一个“又”字,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使文章结构更严谨,衔接更紧密。
【解析】13.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第一段“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和第二段“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可以看出这天的习俗。
14.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首段“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可以看出这句话从内容上点题,结构上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后面具体写了正月十五的热闹景象,“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是两段话的总结,所以是总分总的结构。
15.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首段“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几百”可以看出数量多,“各形各色”可以看出其种类多。
16.考查词语的理解和作用分析。
结合文章来看除夕和初一都在正月十五之前,之前两个节日已经是高潮到顶点的节日,“又”的出现起到了强调作用,同时也是承接和引文。围绕此进行分析作答即可,表达要合理,答案不唯一。
17.D 18. 漏洞 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研究出来的知识和道理不一定都正确 19.C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析】17.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仔细阅读第①段“也许有人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可知作者否定了牢牢记住知识和道理,不必要去多问这个观点。故选D。
18.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第②—④段是对第一段反面论点的驳斥,第一段提出知识和道理,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的反面论点,引出其后中心论点发问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论证了发问的重要作用以及发问的好处,发问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发问精神。
19.考查内容理解。
仔细阅读第④段可知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加强了中心论点“发问可以把知识和道理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故选C
20.考查课外积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意思是说:聪明勤勉,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21.范文:
坚持最珍贵
看着放在我床头边的荣誉证书,我又不禁沉浸在那次胜利的喜悦中。
上个秋季,学校选择一个晴天开展了运动会,我报名参加了男子两百米计时赛。运动会当天,参赛的同学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参赛的同学也为参赛同学加油鼓劲!我心中也迫不及待地想与对手们比试比试了,我十分自信,心想:我一定要跑第一,为班级夺取荣誉。
在一个个项目过后,终于到了男子两百米计时赛了,我以长跑标准姿势在跑道上准备,只听裁判一声枪响,六个人如弓上的箭一般冲了出去,飞驰在跑道上。刚开始我猛发力,暂居第一,后面离我大约五十厘米远的第二名也穷追不舍,似乎随时都会超越我成为第一名。我开始还能保住第一名,可到跑一半儿时体力渐渐不足,第二名趁机反超,眼看第一名也要跑远,我越来越累,这时我想起了那句话,坚持就是胜利,在脑海中不断重复着,我的双腿越来越有劲儿,一种不知名的力量促使我跑得飞快,我离第一名越来越近,马上要到终点了,最后六十米我眼中闪着火,用尽了全身力气,终于、终于超过了第一!
我在坚持的帮助下夺取了第一,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这一刻,我感觉坚持最珍贵。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描写。首先补全标题的内容,根据标题的内容进行创作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课文内容即可。
开头:点明自己要描写的是什么,写出时间地点,引出下文的描写。
过程:具体写出事情的经过,加入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结尾:点名文章的主旨,升华文章的主题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