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课文相关经典题型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不是表达作者赞美春天的一项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下面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A.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著有《离骚》。
B.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史诗”。
C.刘禹锡,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D.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3.下列诗句、题目、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 李商隐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 李白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江雪》 柳宗元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表达了词人对丰收之甲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B.孟浩然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代表作有《过故入庄》《山居秋暝》《春晓》等。
C.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既有豪放之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又不乏婉约柔美之作,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D.《花之歌》表面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用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伟大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5.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
A.王维 B.李白 C.苏轼 D.孟郊
6.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战国末期道家代表著作,是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而成。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C.贝多芬,德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D.京剧艺术强调真实,道具不能虚拟。
7.《宇宙生命之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对宇宙来说又是沧海一粟”,其中 “沧海一粟”这个词语,小明查找资料知道它出自于宋代词人苏轼的诗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可是不能确定“蜉蝣”一词的读音和意思。他结合掌握的汉字知识和上下文内容,进行了推想。你觉得他的推想中最接近正确答案的一项是( )
A.读音fó yóu,可能是一种植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B.读音fú yóu,可能是一种昆虫,和天地比显得渺小
C.读音tú qiú,可能是一片云朵,在天空中飘忽不定
D.读音pú liǔ,可能是一滴水珠,能映射万物的色彩
8.《安徒生童话》的作者安徒生是( )著名的童话作家。
A.美国 B.英国 C.丹麦 D.法国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刷子李》写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从崇敬到质疑再到敬佩的心理变化,侧面反映刷子李的高超技术。
B.我们在讲解前先要收集资料,再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然后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后根据标注关键信息的小卡片按顺序讲下来,因为现场不用再对讲解内容进行调整了。
C.阅读名著时有一些生僻的词语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有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我们不用反复琢磨,知道大概的意思也不影响阅读。
D.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尤以表现自己爱国热情的诗数量最多。如我们熟知的《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10.下列古诗与诗人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塞》——王昌龄 B.《雪梅》——卢钺
C.《鹿柴》——王维 D.《夏日绝句》——王翰
11.以下作品与作者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将相和》 司马迁 B.《鸟的天堂》 老舍
C.《慈母情深》 梁晓声 D.《忆读书》 冰心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是毛泽东说的。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常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
C.《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是从鲁迅的小说《故乡》中节选出来的。
D.《北京的春节》按时间顺序写了过年前的准备、过年时的热闹和春节的结束。
13.下列作家与著作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好的故事》—鲁迅—周树人 B.《草原》—老舍—舒庆春
C.《丁香结》—宗璞—冯钟璞 D.《穷人》—列夫·托尔斯泰—苏联
14.诗人、题目和诗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别董大》——(唐)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鹿柴》——(唐)王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C.《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5.下列诗句出自龚自珍作品的是( )
A.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B.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D.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16.下列作品中选项( )不是鲁迅先生的。
A.《战争与和平》 B.《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
C.《朝花夕拾》 D.《故乡》
17.下列诗句与其作者和出处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甫《江南春》)
18.下列书法家与他们的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兰亭集序》 B.颜真卿——《多宝塔碑》
C.柳公权——《玄秘塔碑》 D.欧阳询——《赤壁怀古》
二、填空题
19.古诗文名言积累,想一想,填一填。
(1)诗人范成大眼里的夏日:“ , 。”
(2)“ , 。”诗人王冕借墨梅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操。
20.日积月累。
(1)弈秋,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 ,思援弓缴而射之。
(2)《北京的春节》按照时间顺序,详写了 、 、 、 和 这五天的情景,略写了其他日子,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匆匆》一文的作者是 。课文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 和 之情,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 的主题思想。
(4)妈妈对我的爱就像那绵绵春雨,正如杜甫诗中所写的:“ , 。”
(5)俗话说:“路遥知马力, ”相处久了,自然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这与“ ,近山识鸟音”表达的意思相近。
(6)在《十五夜望月》中,王建用“ , ”表达了身在异乡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21.日积月累大本营。
(1)本学期我积累了许多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如诗人 的《 》中写道“长恨春归无觅处, 。”又如诗人 的“独怜幽草涧边生, 。”再如诗人 的“泥融飞燕子,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白居易的“ , ,能不忆江南?”这一诗句。
(2)八字成语我也有积累,如: ,焉得虎子; , ; , 。
2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诗是一幅画卷。在辛弃疾的笔下,几个孩子的活动构成了一幅活泼、和谐的画面——“ , 。 , 。”在王冕的笔下,一幅别样的墨梅图,令人耳目一新——“ , 。”
(2)名言警句晓真理。“ , ”告诉我们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 ”告诉我们读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天天都要学习。
(3)动物身上显真情。它 , , , ,因为它有了一群小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原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州之间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归家乡呢?“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只描绘了江南岸一片绿色的景色,并未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则进一步表现出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所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万物复苏的春天里触景生情、思念故乡的复杂心情。
故选A。
2.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
B.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故选项中“他的诗被称为‘史诗’”说法有误。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题目及作者的识记。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自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登乐游原》。原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故答案A正确。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于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原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故答案B对应不正确。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于唐代的柳宗元的《江雪》。原诗:千山鸟飞绝,万众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故答案C正确。
题目要求选出诗句、题目、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故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前四句就是单纯的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表达了词人对丰收之甲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说法正确。
B.《山居秋暝》出自唐代诗人王维。说法错误。
C.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出自苏轼。说法正确。
D.《花之歌》是纪伯伦的散文诗集《组歌》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人生有开花就有结果,诗人看到这两点的同时,特别赞赏前者,末尾两节写出了花的积极乐观态度,诗人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这就是诗人真正意图。 体现了诗人的伟大理想,这首散文诗表意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选B。
5.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提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中的摩诘指的就是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所以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指的就是王维。
6.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A.正确,《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B.正确,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C.正确,贝多芬,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D.错误,京剧艺术强调真实,但是受舞台表演的限制,其道具可以是虚拟的。
故答案选D。
7.B
【详解】考查词语理解与拼音。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意思: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蜉蝣(fú yóu)解释:1、亦作“蜉蝤”。虫名。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翅,生存期极短。2、比喻微小的生命。故选B,是一种昆虫,和天地比显得渺小。
8.C
【详解】考查作家作品。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共由166篇故事组成。该作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
9.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作者和实践作业的理解分析。
B.我们在讲解前先要收集资料,再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然后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列后根据标注关键信息的小卡片按顺序讲下来。同时,现场可以根据听众的反映对讲解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因此,该项说法错误,答案选B。
10.D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
A.正确。《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名作 ,全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B.正确。《雪梅》是南宋诗人卢梅坡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全诗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正确。《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D.不正确。《夏日绝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1.B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A项,正确。《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将相和》本书主要讲述了蔺相如与廉颇之间发生的故事。
B项,错误。《鸟的天堂》是现代作家巴金于1933年创作的散文。此文讲的是作者与朋友们在“鸟的天堂”,看了数不清的鸟,心里恋恋不舍,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畅之笔,发掘和描绘了自然胜景之美,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创造出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
C项, 正确。《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片段。该文章被选入了国家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D项,正确。《忆读书》冰心(原名谢婉莹)所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不同于其它此类的文章大多是读书说教。更像是叙事,因而让读者不乏亲切感。内容分析作者冰心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
12.A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以及诗词名句的的理解。
A错误。“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出自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意思是人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常用来比喻人生价值的轻重悬殊。
B正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比喻在遇到困难一种办法不行时,可以用另一种办法去解决,通过探索去发现答案。
C正确。《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机敏、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鲁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闰土做对比,突出了闰土的形象。
D正确。《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课文按时间顺序,首先从腊八写到除夕,介绍年前繁忙热闹的景象,重点是腊八、过小年和除夕。第二部分从年初一写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其中重点是元宵节。这部分把元宵节与除夕元旦作对比。最后,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强调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
13.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D选项有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不是苏联。
1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及诗句的识记能力。
A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原文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由此可知本项诗人、题目和诗句一致。
B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作品,原文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由此可知本项诗人、题目和诗句不一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自于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C 《浪淘沙》(其七)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原文是: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由此可知本项诗人、题目和诗句一致。
故选:B。
15.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文学常识中作品作家的了解与掌握情况。
A.“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出自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
B.“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出自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D.“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
16.A
【详解】考查作家作品。
A.《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B.《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在民国时期所著的一篇驳论文,最早于1934年刊发,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C.《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D.《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故选A。
17.D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A项:宋代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B项: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C项: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D项: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8.D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D选项中《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
19.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句默写。
(1)出自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全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前两句主要写景,后两句写了农民劳动的情况。默写时注意“黄、杏、稀”这些生字的正确书写。
(2)出自元王冕的《墨梅》。全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默写时注意“夸、颜、清、乾、坤”这些生字的正确书写。
20. 通国之善弈者也 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有鸿鹄将至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朱自清 无奈 惋惜 白白走一遭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日久见人心 近水知鱼性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填空。
(1)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书写时注意“惟”“鸿鹄”的正确写法。
(2)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详细描述过春节的四次高潮:一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是春节的“彩排”;二是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三是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四是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课文按时间顺序,对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相关知识。
《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这篇文章先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向我们说明要珍惜时间,时间一去不复返,告戒我们不要虚度光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书写时注意“潜”“润”的正确写法。
(5)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书写时注意“见”“近”的正确写法。
(6)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书写时注意“望”“落”的正确写法。
21.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不知转入此中来 韦应物 上有黄鹂深树鸣 杜甫 沙暖睡鸳鸯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不入虎穴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诗句识记和八字成语的积累。
(1)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书写时注意“转”“此”的正确写法。
出自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书写时注意“鹂”“鸣”的正确写法。
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书写时注意“鸳”“鸯”的正确写法。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书写时注意“胜”“蓝”的正确写法。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临险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也比喻不经过艰苦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或取得重大的成功。
此类成语还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22.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一日读书一日功 一日不读十日空 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诗句默写。
默写时注意“锄、溪、笼、亡、莲、蓬、砚”这些生字的正确书写。
(2)本题考查的是名言警句的默写。
默写时注意“胜、自、功、空”这些生字的正确书写。
(3)本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
这句话出自老舍的《母鸡》。默写时注意“责、慈、勇”这些生字的正确书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