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诗词曲鉴赏经典题型检测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1.阅读古诗词,完成习题。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诗借江南的黄莺、 、 等景物描绘江南春景的明丽;诗句 、
则写出江南的烟雨之色。江南春有莺啼之声,还有 之色,有近处风中的 ,还有远处迷蒙的 ,诗中“有声有色”“有远有近”的景物,皆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课内阅读。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读一读,用“/”给下面的句子标上朗读停顿的节奏。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3.形容将士们行军生活的艰难的诗句是: 、
4.最能表达整首词主旨的句子是:
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
6.结合你的古诗词积累,你还能写出与本首词表达的情感一样的诗句吗?
, 。
古诗阅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
8.下面与《山居秋暝》的“暝”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落日残霞 B.老树寒鸦 C.明月清泉
9.全诗共四大句八小句,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小句描绘出一幅山中清晨的画面:秋雨过后,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B.三四小句勾画出一幅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C.五六小句写竹林里传来阵阵欢笑,是姑娘们将要到河边洗衣去。
D.七八小句表达出诗人的心志:任凭秋天的花草凋谢吧,这里依然景色迷人,我愿留居山中。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练习。
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 张继《枫桥夜泊》)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 王籍《入若耶溪》)
10.诗句①中,夜半的钟声更衬托了( );诗句②中,蝉、鸟的鸣叫更衬托了( )。这两句诗在表达技巧上的相同之处是( )。(填序号)
A.山林的幽静 B.夜的宁静 C.以动衬静 D.以静衬动
11.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①
②
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2.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往往“诗中有画、诗中有情”。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中那如画的情景。
13.下面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mào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B.“江清月近人”中的这一句点明了题目。
C.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古诗文阅读。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诵读古诗《渔歌子》,回答下列问题。
14.《渔歌子》的体裁不是 ,而是 。作者是 代的 。
15.《渔歌子》前两句点明的时间是 ,正是 上市的时节,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 和 ,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16.《渔歌子》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生动地表现了 ,我还知道描写春天的诗句: , 。
古诗文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⑴孤村不自哀,尚⑵思为国戍⑶轮台⑷。
夜阑⑸卧听风吹雨,铁马⑹冰河⑺入梦来。
注释 ⑴僵卧:直挺挺地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寂荒凉的村庄。⑵尚:还,仍然。
⑶戍(shù):守卫。⑷轮台:古代边防重地,代指边关。⑸夜阑(lán):夜深。⑹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⑺冰河:冰封的河流。
背景 陆游被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虽已年迈,但收复国土的愿望依然强烈。
17.读诗歌的题目,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18.结合注释,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9.下面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因“僵卧孤村”,加上“风雨大作”,令诗人辗转难眠,无比悲观。
B.“为国戍轮台”是诗人的志向,一个“思”字,表现出他的赤胆忠心。
C.“铁马冰河”写的是诗人的梦境,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一腔热情只能寄托梦中。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古诗阅读。
示 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
20.把古诗补充完整。
21.请阅读下面的资料链接,按要求答题。
【资料链接】陆游出生后不久,金人占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北宋亡国。宋徽宗的儿子赵构(宋高宗)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南宋政权之后,偏安一隅,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后来,85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写下了这首诗。
A.读了这首诗的背景资料,你想用成语 、 来形容陆游生活的朝代;对比我们现在的生活,你又想用成语 、 来形容。
B.家国情怀一直深埋在中国人的心里。国势危机时刻,南宋的林升发出过“山外青山楼外楼, ”的质问;清代的龚自珍发出了“ ,不拘一格降人材 ”的疾呼。
C.结合资料,你体会到伴随诗人一生的 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完成练习。
春夜洛城①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洛城:洛阳城, ②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是离情别绪。
22.这首诗是在什么季节的什么时间所写?
2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横线的诗句的意思,并写下来。回忆《泊船瓜洲》写出和这句诗类似的诗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②。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③。
[注释]①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②曛:昏暗。这句的意思是: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灰蒙蒙一片,本来灿烂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北风呼啸,大雪纷扬,寒气袭人,群雁南飞③君:指董大。
24.这是一首( )
A.咏物诗 B.送别诗 C.抒情诗 D.怀乡诗
25.诗的前两句是( )
A.场面描写 B.交代时间 C.环境描写 D.细节描写
26.“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7.请说说前两句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8.请你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29.一般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这首诗却不同。请你说说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1. 山城 酒旗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绿映红 酒旗 楼台 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详解】考查诗句的鉴赏。
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第四句“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即如烟般的蒙蒙细雨。这句的意思就是说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2.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3. 山一程 水一程 4.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5.羁旅荒凉之地的思乡 6.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分析】2.本题考查对词句朗读节奏的划分。
首先要理解句意,再体会哪些字应该在一起读,或者不该在一起读,这样就能基本把握词句内部的自然停顿。这句词的意思是: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
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结合诗歌的内容,可以得出“山一程,水一程”中的两个“一”字,概括了行军路上跋涉过的千山万水,写出了行军的艰辛。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主旨的分析。
结合整首诗的内容来分析,故园无此声,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的连绵不绝的风雪聒噪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怎比钟灵毓秀之京都,况且又是暴风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结尾这一句直截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所以这首诗歌的主旨的诗句是“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5.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本词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重点词句来理解。词的上阕记述了将士们长途跋涉,远离故乡的情景,下阕通过描写关外风雪交加的场景与故乡宁静美好的夜景作比较,体现作者的思乡之情。这句话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6.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的积累。
表达羁旅思乡之情的诗句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李白《行路难》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张继
7.王维 8.A 9.B
【分析】7.此题考查学生作家作品的识记。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8.此题考查学生对实词的掌握。
“山居秋暝”的“暝”意思:日落,天色将晚。此指傍晚。
A“落日残霞”夕阳和稀疏的晚霞,指傍晚景色;
B“老树寒鸦”是一棵老树和几只乌鸦。
C“明月清泉”指天上一轮明月,一股清泉。
9.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有误,首联描绘出一幅山中傍晚的画面:山雨初弄,万物为之一新,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
C有误,颈联写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
D有误,尾联表达出诗人的心志: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10. B A C 11.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分析】10.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夜,静得可怕,静得令人难以入睡。
南北朝王籍的《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
这两句诗在表达技巧上的相同之处是以动衬静。
11.本题考查诗句翻译。
《枫桥夜泊》翻译: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入若耶溪》翻译:小船畅行在若耶溪的溪水中,远远看去像是要与天际相接。远处的山峰北面生出层层云霞,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这样美好的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12.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 13.B
【分析】12.本题主要考查描述诗句情景。
结合诗句的景象,再加以自己想象,将画面描述更详细。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画面:远处是一片空旷的原野,秋风习习,地上铺满了落叶,一种凄凉之感油然而生,再极目远眺,天地相接,由于雾的笼罩,仿佛树比天还高。他回到船上,弯下腰看到水中的明月就在身旁和自己做伴。
13.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A.正确。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B.不正确。“日暮客愁新”意思: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标题中的宿,表明了时间是夜晚,而日暮也点明该是住宿的时间了,这一句点明了题目。
C.正确。“日暮“一词点明了时间是傍晚。“客愁“一词,客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客,愁是思乡之愁。本诗景色恬静,但正是这恬静的景色中却包含了淡淡的思乡之愁。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14. 诗 词 唐 张志和 15. 春天/春季 鳜鱼 青 绿 16. 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分析】14.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体裁和作者的分析。
本题中《渔歌子》的体裁是词,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
15.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西塞山前白鹭飞”首句,点明地点;此西塞山何处?鄂州、湖州?虽有异议,对词境来说倒无所谓。白鹭是自由、闲适的象征,“众禽无此格,玉立一间身。清似参禅客,癯如辟谷人”、“漠漠江湖自在飞,一身到处沾渔矶”,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桃花流水鳜鱼肥”第二句,点出江南水乡最美好的季节——正是桃花盛开,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前两句点明的时间是春天,正是鳜鱼上市的时节,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青和绿,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16.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这首词中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1、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4、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17.要点:时间、天气 18.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并没有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心里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19.A
【分析】译文为: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
17.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古诗题目了解关键信息的能力。
通过题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十一月四日”知道时间,通过“风雨”知道天气。
18.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翻译的能力。
通过注释能够知道:
僵卧:直挺挺地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寂荒凉的村庄。
尚:还,仍然。
戍(shù):守卫。
轮台:古代边防重地,代指边关。
再结合全句进行翻译,结果为: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并没有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心里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通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翻译: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并没有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心里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知道诗人并没有辗转难眠,无比悲观,A选项说法错误。
20.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1. 民不聊生 内忧外患 国泰民安 安居乐业 西湖歌舞几时休 我劝天公重抖擞 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
【分析】20.本题考查古诗识记默写。
《示儿》作者是宋代陆游。全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默写时注意祭、翁字的笔画。
21.本题考查成语识记积累、古诗识记默写。
A.通过【资料连接】里,可以分析出,当时国内非常不安定,百姓受苦受难,所以补充的词语可以是民不聊生、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生灵涂炭、民生凋敝等。而现在人们都在安定生活,所以可以补充词语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国泰民安等。
B.本题考查古诗识记默写。
《题临安邸》作者是宋代林升,全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作者是清代龚自珍,全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C.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诗人情感分析。
可以围绕“祖国统一”分析人物情感。
22.春天的夜里 23.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分析】22.本题考查对古诗背景的理解。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23.本题考查诗句的翻译以及诗词名句的识记。
抓住关键字词,翻译画横线的诗句即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含义是: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全诗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其中,最后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样,都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4.B 25.C 26.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7.日暮黄昏,北风呼号,大雪纷飞,寒雁瑟瑟地出没在寒云之上。辽阔、苍凉、渺茫。 28.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29.在慰藉中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在另一个地方去奋斗、拼搏。
【解析】24.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体裁的掌握。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出自《高常待集》,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思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可知,体裁属于七言绝句,是一首送别诗。
25.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意思: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这是描写送别时的环境,这是环境描写。
26.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
“千里黄云白日曛”意思: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用“千里”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对应。
27.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意思: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本诗前两句形象地写出北方冬日黄云 覆盖千里,风吹 雁飞,大雪 纷飞之景,给人一种壮阔、悲凉的感觉。
28.考查了诗句的翻译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思: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有谁不知道你呢?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29.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思: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有谁不知道你呢?可知,这首诗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