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经典题型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B.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C.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D.雪地上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B.街上增加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
C.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D.“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
B.我最喜欢读“西游记”“城南旧事”等书。
C.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D.“这怎么可以?”赵杰生气地说:“我不会答应你的!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不知道今天下午他为什么没来。
B.电影都快开映了,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C.“快回来!”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D.《美猴王》选自《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这么大,那就妙极了!(破折号:表示意思递进)
B.“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C.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省略号: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D.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6.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比喻)
B.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C.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排比)
D.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7.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偶)
B.父亲鼓励我:“既有一,何不能有二?”(设问)
C.您的字总是那么干净漂亮,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小士兵一样排列在黑板上。(比喻)
D.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排比)
8.下面没有用到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儿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和“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在这些粗壮的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
B.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C.天一擦黑儿,鞭炮就迫不及待地挤上来凑热闹。
D.春风清唱着悦耳的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0.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落在瓦砾上,像丝竹奏出的乐曲。
B.夜空中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水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C.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
D.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二、填空题
11.在下面这段话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处是( )
除夕,是热闹的,街上:挤满了人①;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②;初六,是忙碌的,多数铺户都放鞭炮开张了③;元宵节,是火炽而美丽的,处处悬灯结彩④;像是办喜事。
12.读句子,选择每句中省略号所表达的意思。
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②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③表静默或思考。
(1)我小时候,妈妈哄我睡觉时常常哼起《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
(2)肉店里有山鹬啊,鹧鸪啊……可是那些东西哪儿打来的,店里的伙计不肯说。( )
(3)“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
13.选择引号的用法。
A.表示引用部分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讽刺或否定 D.表着重指出
(1)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 )
(2)“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果真名不虚传。( )
(3)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
(4)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 )
14.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填空。
(1)圆点带上小尾巴,句子停顿就用它。( )
(2)( )像个小圆圈,句子说完放后边。
(3)耳朵下面点个点,句子问完就用它。( )
(4)( )像炸弹,表示命令、赞扬或惊叹。
15.给下列句中的破折号选择正确的作用。
A.解释或说明 B.意思递进或转折
C.声音的延长 D.插入内容。
(1)他们忘记了它们的用途,只是觉得它们好看——不是一般地好看,而是特别地好看。( )
(2)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 )
(3)“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4)有一个孩子——他是元帅……他把我带到这里来。( )
(5)四十秒钟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孩子的身体浮上来了。( )
(6)在我的记忆中,这里的野花,总是那么灿烂,红、黄、蓝、紫,仿佛竞赛似的,一茬接一茬,终年不断——除非水渠结冰了,雪花盖满了大地。( )
16.选择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填在括号里。
A.拟人 B.比喻 C.设问 D.排比
(1)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
(2)原始森林就像一个性格粗犷的山野大汉。( )
(3)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
(4)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
17.判断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
A.拟人 B.夸张 C.反问
(3)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
A.比喻 B.排比 C.拟人
18.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1)美丽的草原如同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 )
(2)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
(3)今天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怎么能不庆祝一下呢?( )
(4)这巴掌大的地方竟然放了这么多东西。( )
19.我会判断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填序号)
A.比喻 B.反问 C.夸张 D.设问
(1)难道不努力就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吗?( )
(2)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
(3)那枫叶火红火红的,好像天空飘落下来的一片红霞。( )
(4)爷爷一跺脚,连地球都会跟着颤动起来。( )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A.使用错误,这个句子是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中间时用逗号,应该把“桑娜说”后边的冒号改为逗号。
故选A。
2.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有误,“大陆漂移学说”是特殊称谓,应用双引号。
故选A。
3.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项:“嘀嗒”后面应该用省略号。
B项:“西游记”“城南旧事”应该用书名号。
D项:提示语在中间,“赵杰生气地说”后面应该用逗号。
4.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运用,熟能生巧。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
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B项,有误。两个问句是选择问,所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5.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含义。
作答时,学生要将原句读一遍,体会标点符号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再进行判断,平时要多做题。
A项:破折号前的内容在谈论枣子的大小,紧接着就这件事提出假设,破折号在该句中表示意思递进,故A项正确;
B项:“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是俗语,引号在这里是起引用的作用,不是表示特殊含义,故B项不正确;
C项:母亲一直不停地说话,表示对我的歉意,省略号在该句中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故C项正确;
D项:“风筝、空竹、口琴等”是对“各种玩意儿”的解释,介绍了内容,破折号在该句中表示解释说明,故D项正确。
6.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本题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是A项,本句话中“太阳他有脚”可以得出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必须是有本体和喻体的句子,所以不是比喻。
B项:“喜得快要发疯了”这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C项:三句“感谢”是相同的句式,这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D项:有问有答,所以是设问的修辞手法。
7.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A项判断正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思是十年的时间可以把小树苗种植成一棵大树,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培育出一个人才。比喻使小树成材要花费很多时间,培养教育一个人才更不易,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使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短语表达相近的意思。
B项判断错误。“既有一,何不能有二?”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使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确定的意思是,意思是“既有一,也能有二”。
C项判断正确。本题将娟秀端庄的方块字比作小士兵,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D项判断正确。本题使用四个“我歌唱……”的句式,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8.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项,用“三千丈”来夸大“白发”之长,这种把白发着意夸大的修辞手法是夸张。
B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夸张:“三千尺”夸大了瀑布的长度,这种把瀑布之长着意夸大的修辞手法是夸张。比喻:把瀑布比作银河,“是”作喻词。通过夸张、比喻,写出了瀑布的壮观景象。
C句把“月”(本体)比喻成“白玉盘”(喻体),通过比喻突出儿时的天真。
D句说明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该句没有用到修辞手法。
所以适合题干的答案选D。
9.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例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粥拟人化。
A 比喻。
B 拟人,把花生拟人化。
C 拟人,把鞭炮拟人化。
D 拟人,把春风拟人化。
故选A。
10.C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B、D运用恰当。
C.不恰当,“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把“霞光”比喻成“鲜花”不合适,可以把“霞光”比喻成“金光”。
11.④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标点的掌握,首先答题要现掌握分号的用法然后结合语境进行辨析。
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分句可以属于单重复句,也可以是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除此之外,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详述与例子参见正文。另外,“分号”也可以是“分店”的意思。
基本用法
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所以从“元宵节,是火炽而美丽的,处处悬灯结彩”以及“像是办喜事”来看只是单纯的句子停顿,④是错的。
12. ① ② ③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1)句中写妈妈在哄我睡觉,“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是摇篮曲的歌词,因此省略号表示引述的话有所省略。故选①。
(2)句中“山鹬啊,鹧鸪啊”是同类词语,因此省略号表示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故选②。
(3)句中写桑娜吞吞吐吐,不知如何和丈夫解释孩子的事情,因此省略号表示思考。故选③。
13. B A C D
【详解】本题考查引号的用法。
(1)结合句子语境,“大蜻蜓”指的是风筝的名称,使用引号表示特定称谓,故选B;
(2)结合句子语境,“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引用的名言,使用引号表示引用部分,故选A;
(3)结合句子语境,怕死鬼才乞求“自由”,这里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因此引号表示讽刺和否定,故选C;
(4)结合句子语境,“扑”写出了洪教头倒在地上发出的声音,加上引号表示着重指出,故选D。
14.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掌握。
句号是个小圆圈,表示这句话已说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话没说完才用它。
问号好像小耳朵,表示这句是问句。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1)结合“圆点带上小尾巴,句子停顿就用它”可知是逗号。
(2)结合“像个小圆圈,句子说完放后边”可知是句号。
(3)结合“耳朵下面点个点,句子问完就用它”可知是问号。
(4)结合“像炸弹,表示命令、赞扬或惊叹”可知是感叹号。
15. B A C A B 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
(1)结合所给句子,破折号前内容是“只是觉得它们好看”,破折号后为“不是一般地好看,而是特别地好看”,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意思递进或转折,故选B;
(2)结合所给句子,破折号说明了“天之骄子”指的是鸟类,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或说明,故选A;
(3)结合所给句子,破折号是人物说的话,加在人物语言中间表示声音的延长,破折号的作用是声音的延长,故选C;
(4)结合所给句子,破折号说明了“有一个孩子”指的是他是元帅,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或说明,故选A;
(5)结合所给句子,破折号前内容是“四十秒钟后”,破折号后为“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意思转折,故选B;
(6)结合所给句子,破折号说明了“终年不断”的其他特殊情况,破折号的作用是插入内容,故选D;
16. A B D 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1)“探”赋予“笋”人的特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A;
(2)把“原始森林”比作“山野大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B;
(3)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此句是由“是……”引导的排比句。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D;
(4)本句是自问自答式的,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故选C。
17.(1)A
(2)C
(3)C
【详解】(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读句子可知把蜜蜂比作小毛球,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A。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句子意思蜻蜓飞得那么快,追不上,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方法。
故选C。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愿意”一词赋予了黄瓜人的特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C。
18. B A E D
【详解】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1)本句把“草原”比作“中国画”,写出了草原的美,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B。
(2)本句把“万年冰山”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情“狰狞的面目”,写出了“万年冰山”的恐怖,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A。
(3)本句根据“怎能不……呢?”可知,这是一个反问句,是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故选E。
(4)本句把“这个地方”写作“巴掌大的地方”,是夸张化的表现,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故选D。
19. B D A 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运用。
(1)结合所给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难道 吗”和句子意思可知句子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因此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故选B。
(2)结合所给句子,先提出问题,接着回答了提出的问题,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故选D。
(3)结合所给句子,把“火红火红的枫叶”比作“一片红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A。
(4)结合所给句子,“爷爷跺脚地球都会跟着颤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