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语言描写-【帮作文】初中语文之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8 语言描写-【帮作文】初中语文之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1 10:0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语言描写
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言为心声。我们往往能从人物的语言中,了解其内心世界,感悟其精神品质。成功的语言描写能够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语言描写通常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我们如何在作文中描写好人物的语言呢?其实,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有很多精彩的语言描写。
一、写作概要
《春》一课中:语言生动形象,多种修辞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多种感官的融合,尤其是比喻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全文情景交融。溢满诗情画意,一读满口生香,二读余音袅袅,实在是韵味无穷。
1.修辞美。
盼望着,盼望着……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二、课文回顾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了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风的温暖。“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三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刚落地的娃娃”表现了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这三个句子又构成排比句,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了它的“新”“美”“充满活力”)
2.炼字美。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二字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
3.韵律美。
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增添了音乐美感;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词,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添了语言的韵味,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1.词语要生动
用词贴切生动处,字字珠玑耀光华。精心锤炼,一字传神显文采。语言的“灵动”,是针对词语的“巧用”而言的,语言虽少,但只着一字,便可出奇制胜,夺人眼球,动人心弦,产生心领神会之共鸣。颇具一石激起千层浪那般宣泄之趋势, “纵一苇之所如”,以有限演绎无穷,催生无尽的想象,让遐思更加悠远。 词语生动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
三、技法点拨
精心选用动词。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运用得妙,能使文章的表述精确、鲜明、生动,令人耳目一新;运用得有灵气,能增强文章的气韵,给人以美的享受。
精心运用叠音词。叠音词能增强语气的意境美、音乐美。
精心运用表色彩的词。表色彩的词能增强语气的意境美、绘画美。
精心运用成语及4字短语。成语及4字短语能形成一种和谐美。成语的特点是形式简洁,意蕴丰厚,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成语连用还可以增强语势,读来铿锵有力,悦耳动听。
词语要尽量选用具体、可感的,有形有象的,而不选用概念化的、抽象的、音调呆板的词语。
词汇丰富关键在于平时注重积累,头脑中储存丰富,使用时才能左右逢源,妙语连珠。
2.句式要灵活。
句式灵活翩翩舞,摇曳生姿百花香。长短整散,摇曳生姿展魅力。句式灵活是指作文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在不改变原意而又通顺的前提下,灵活的选用不同的句式,短句明快有力,长句缜密细致;整句对称和谐,散句灵活自然。灵活运用,整散结合,状物写景,叙事说理,就能错落有致,摇曳生辉。
有一篇题为《问世间情为何物》的文章,小作者以纯净飘忽之笔写出了纯洁迷离之情和如诗如画之心。文章一开头,“雨水润草,花香怡人”,对偶句式整齐优美,引人入胜;正文中用”鹰的情是把翅膀献给蓝天,花的情是增添山的灵秀,人的情是把爱洒向人间。“这样的排比句式,使语言充满神韵和吸引力,同时也加强了情感的表达和主题的深化。”月光如水,水如玉。静静的夜,柔柔的月光,我站在花儿的面前,凝视着,花儿无语,我无语。“我慢慢地听,给我以心静,给我以力量,这就是情,无须说什么,毋庸想什么,就这样,很美,很静……”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呈现出一种整齐错落之美,浪漫飘逸之秀,文章自然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汉语的句式多种多样,唯整句最容易受到读者青睐。何谓整句?整句是相对于散句而言的,即指结构相同、字数大致相等的一组句子。具体表现为使用了排比、对偶、反复、顶真、回环等修辞格的句子。其优点是具有音韵的和谐美,节奏形式上的整齐美,同时也使内容更丰富,意蕴更深刻。运用这种形式应注意不要刻意追求形式,而重在内容的深刻含蓄。例如:
①蜂采的是芡,酿的是蜜;蚕吃的是桑,吐的是丝;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学习了科学知识,就不该只是重复前人的智慧,而应该有所创造。
如果一段话只使用排比修辞,难免显得呆板,表意不够深刻。而本段由于先列举了两个实际生活中不容置疑的常理,就使得后面的观点更容易让人接受。在考场作文中,以这种方法开头或结尾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3.修辞要善用
善用修辞书锦绣,文采斐然第一章。(活用修辞,云想衣裳花想容)不少考场作文之所以出彩,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如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富有感彩,便于表现人物心情;排比、反复可以“壮文势,广文义”,使抒情说理淋漓尽致;引用可使文章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增强文章说服力;对偶、顶针可使语言句式整齐,连贯周密;设问则能使语言尺水兴波,风起云涌,变幻无穷。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例如,一考生在《我说“减负”》一文开头这样写道:“书,一叠叠堆起来;书包,一天天重起来;眼镜,一圈圈厚起来。”“沉重,沉重,沉重。”作文开头就用了排比和反复的手法,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抓住了阅卷老师的心,这样的开头言辞隽永,读来就很有味道。一篇中考作文能巧妙使用排比、反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作文就能“气象峥嵘,色彩绚烂”。
4.文句有意蕴
文句平淡何足虑,增强表现韵悠扬。巧引妙化,诗文名句厚底蕴。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如作品中的情感、风骨、主旨、人生的某种精义、内心萌生的一种感觉。
要求在有限的文字之内,含有丰富的内涵,能带给人知性、智性、理性的感悟与体会,它是生活的总结,思想的结晶。也是审美心理愉悦的体现。
要注意的是:含蓄不等于意蕴,意蕴丰厚需要含蓄。如模糊语言“某些人”“也许”“可能”表意含蓄,却失意蕴;委婉含蓄的表达,比直白言说,更有想象力。在一篇作文中要注意引用名言警句、民谚俗语、诗词佳句等,增强文采。名句可给人以深度感、厚度感,增强感染力是冲击阅卷者视野的好办法。
引用:写文章时,直接引用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的见解的修辞手法。
化用: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似信手拈来,却深思熟虑。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 如: 走进人生,便走进了牵挂;拥有了牵挂,便拥有了感情的寄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充满亲情的牵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溢满乡情的牵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徜徉友谊的牵挂。 再如:化用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的词句,当你背上行囊上路后,穿过西风凋碧树的季节,穿过为伊憔悴的隘口,待到白发满头的时候,站在人生的彼岸寻觅千回,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原来你所选择的是对的……
“文句有表现力”指文句意蕴丰厚,富有感染力。一般要做到:
第一境界:引用+感悟
寂寞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寂寞是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
所谓感悟,就是你对所引用的诗句的理解、体会,是你的思想与所引用的诗句的情感碰撞所产生的共鸣,是你对所引用诗句的议论、评价等。
“引用+感悟”的典型格式是:
在引用的诗句后加上自己的感悟或议论,常用句式是:“……是……(作者、诗句)的……(感悟、议论等)”,
第二境界:诗景+感悟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愈见凄迷。
第三境界:化用+感悟
(1)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乐观》片断)
本段化用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诗句。
(2)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落叶是多么的悲哀与不幸。然而,换个思维角度,龚自珍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的生命或许也应该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缤纷。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此段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了对落叶的同情,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阐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文章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
所谓化用,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或更换诗句词语,或打乱原诗的词语顺序,或选取诗句的某些意蕴丰富的意象,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
作文时一定要留心炼句炼意,使文句具有音外之音,韵外之韵,情外之情。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们说:没有文采,难上档次。让我们用知识、思想、情感、技巧的春雨,去浇开文采的花朵吧!
春赞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桃灼灼,柳依依,山抹黛,水漾绿。【短句整体描写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读了爱春之情油然而生。表达自己赞春的之情。】春天在世人眼中永远是最美丽的季节,我同样也深爱着这个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阳春时节。【“深爱”一词统领全文】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这是春天的风。柔和的春风轻轻拂醒大地,冬眠已久的大地欣然地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春风成了生命的种子。你看,徐徐的春风吹化了残雪,吹落了天空,吹得河水也泛起了笑靥。河边浅水处刚绽放的芦苇,飒啦啦地响着,与春风缠绵絮语,像是在河边低吟着一首朦胧的小诗。【增添“春风”一段,文章内容更丰富,结构更完整。比喻、拟人、排比句式的运用,景物的静动态描写,情感溢于言表。】
四、佳作再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是春天的雨。淅沥沥的春雨是春姑娘的馈赠给世间万物的仙露琼浆。柔和得如同处子肌肤般的雨点,【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突显春雨绵绵无绝期】迫不及待地飞向大地的怀抱,与蓬勃生长的植株热情地拥吻。行人的雨伞都撑了起来,红的、黑的、花的、浅色的、深色的……像一朵朵瑰丽的花朵。一群孩子,不顾父母的呼唤,在旷野里跑来跑去,就像斜飞在雨中的燕子,是那么兴致勃勃,天真可爱的他们在接受春雨的洗礼。【增添春雨中的行人与孩子嬉闹的情景,将人们喜爱春雨、热爱春天的心情描绘出来。】这时屏息闭目,侧耳倾听春雨,让我们的脉搏随着春的旋律一同律动,这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运用反问句式,深思聆听春雨感受春的生命力。】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春天的花。吹拂过绿叶的风,变得格外温柔了,太阳也变得暖洋洋的,绿叶们托出了一个个娇嫩欲滴的花骨朵。春花就开始争先恐后的恣意绽放,乍暖还寒之时,那一簇簇的嫩粉色的花从枝头一泻而下,如同从酒杯中溢出的香甜美酒,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与舒适。【运用通感修辞手法,将视觉与味觉打通,由此及彼,勾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乘着和煦的春风,那朦朦胧胧的淡雅、清新的气息弥散在空气中,欢快自由的翩翩起舞。你闻,是否已经品味到春的朝气、春的蓬勃所发散出来的芬芳。【反问读者,可谓情、景、理有机交融。】
“天北天南绕路边,扎根无处不延绵。”——这是春天的草。在经受了一个严冬的考验下,伴着春日的第一缕阳光渐渐撕开冬日的死寂,凝固了的空气后春草便又惊又喜地陆续钻出封冻已久的土地,盯着嫩绿的、毛茸茸的脑袋胆怯地打量着眼前的世界。勤恳的他们很快便为大地借去了毫无生机的白,取而代之的则是那一丛丛、一片片耀眼的新绿!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是春天的柳树。【每一段开头都以一句诗为总起句统领每段描写的内容,既能串紧文章,又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在抖落压抑已久的白雪,几阵蒙蒙春雨过后,纯属爆发出了积蓄已久的能量,努力地伸长着,每一根枝条沾满了绿豆似的新芽,一夜间仿佛变成了绿色的长鞭,试图鞭打这个沉睡的天地和人们沉蒙的心灵,
无情但不乏怜爱、严厉中透露着期盼。细丝般的柳条在春风中尽情地摆动着柔软的身子,既像万条绿丝带在迎风起舞,又像美丽的姑娘在抖动刚洗过的长长秀发。它渴望头顶温暖阳光,也期待怀中甜睡的路人。【紧紧抓住春风中的柳条,连用比喻手法描绘出春天的柳树动态美、柔和美,韵味十足。】
“四时可爱唯春日。”风,是春的画笔,赋予春的色彩;雨,是春的生命,织出春的绿意;花,是春的胭脂,打扮春的美丽;草,是春的灵气,显示春的魅力;树,是春的使者,带来了春的温情。【总结全文,昭示上文如此分写的理由。】
【名师点评】
1.更有条理了。
先总后分,在“分”时,春风——春雨——春花——春草——春树。春,乘着暖之风,伴着细之雨,洒着花之香,披着草之绿纱,挥着树之画笔,轻轻而来。
2.更有文采了。
文章善用修辞,调动自身眼、脑、口、耳、鼻等多种感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原文缺少文采,没有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没有调动多种感官对春天的景物做细致入微的描写。
3.更有情韵了。
适当运用了情景交融法、动静搭配法、联想法、想象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幸好有你
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定格在这场林火之中。(镜头式特写,吸引眼球)
每一张照片都分外珍贵,每一段侧影都值得纪念,而今后,关于他们的每一次回忆,也都将刺痛我们的心灵……(排比句式先声夺人)
前不久,四川木里森林发生火灾,27名消防员惨遭不幸,英勇牺牲。在这27名牺牲消防员中,有24人是90后,他们,正值青春年少,正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却将宝贵的生命永远留在了火场中。也许,对他们来说,抢险救灾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赴汤蹈火就是他们的人生常态。(现实切入,激发阅读情绪)
五、主题作文(英雄赞歌)
“余生还长,何必慌张”,牺牲前的他们这样宽慰自己。曾经,他们只是寻常家庭里的父亲,儿子或兄弟,如今,他们已然有了另一个身份:英雄!只不过,他们曾经对亲人、对朋友、对生活的许诺,如今再也无法兑现。
幸好有你,誓死前行,给我们一片岁月静好。
幸好有你,祖国山川,生机仍存,锦绣还在!(分论点小结)
谁是英雄?他们就是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他们,用满腔热血去守护祖国的平安幸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正是他们,为我们换来这珍贵的和平。(衔接流畅)
身在市井,未曾放下心中豪情。曾经军旅,岂容凶残闹市横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吕保民,面对凶恶势力毫不退让,与持刀抢劫男子英勇搏斗,身负重伤。曾经的军旅生涯,使他聚拢起一身正气。隐于市井,见义勇为,无所畏惧。
这便是英雄的作为,有勇气,有担当,舍己为人,伸张正义。
幸好有你,负伤前行,保我们一世平安。(分论点小结)
英雄并不意味着负伤、牺牲。那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仍值得我们铭记。(过渡自然)
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牢记守岛任务,在我国黄海前哨开山岛默默坚守。他们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全都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涛拍孤岛岸,风送赤子心”。他们孤云心浩然,守岛32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幸好有你,无悔守岛,保我国安民泰。(分论点小结)
英雄为什么存在?又或者说,英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只因为,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他们在我们眼前抵挡着一切,又在我们身后默默地撑起一切。他们,无私地奉献着,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只为保护这个庞大的国家,守护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爱护这里一代又一代的子民,他们,就是时代的先锋!(高度概括,抒情延展)
幸好有你,有你们,一路负重,一路前行,为我们换来岁月静好!(深化主旨)
1.朱自清的《春》在描写春风时,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突出春风和煦与清新的特征。拿起你的笔运用“五觉”法来描绘你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火热的夏季、凉爽的秋季或者寒冷的冬季吧,字数200字左右。
“五觉”法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六、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