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学习选材
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时总有一种无话可说的情况出现,要么重复以前写过多次的故事情节,要么存在文章题材大,内容却空洞无物的毛病。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挑选出一些瞬间即逝的感人镜头。
一、写作概要
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生活中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儿,大家都司空见惯,也许不会从中发现什么深刻的东西,但《散步》的作者莫怀戚却能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一家四口人在田野上散步,后来遇到了分歧,最终分歧得到有完满的解决。通过这个镜头,表现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这样写亲情,写生命,角度非常小,很有独特性,很有表现力,也很深刻。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正适合学生学习,从中他们可以知道生活中的这些小事儿也能写得那么出彩,那么有深意,同样的课文,还有《背影》等。
二、课文回顾
《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它写的既不是享誉中外的名人,也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追述平凡甚至有些“迂”的父亲在车站分别时爬过月台给作者买橘的寻常往事,这样鸡毛蒜皮式的小事普通到被我们忽略或者遗忘,而作者却匠心独运巧妙聚焦,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情感改变的触发、父子关系的转折都聚焦在“背影”之上,独特视角的切入便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因为选材立意的“真,小,新”,《背影》便成了能触动万千读者心弦的经典:
凡人小事寻常处,
目光独到破迷局。
聚焦情感触发点,
父亲背影真经典。
父亲儿子释前嫌,
万千读者动心弦。
1.根据不同文体确定选材方向
中学生作文选材难题之一是分辨不清文体要求,例如:在写议论文时对材料叙述过详,在写记叙文时对材料叙述过略;在写记人作文时仅记简单一事,在写记事作文时仅写孤单一人,等等,这是对文体的特点和要求理解不足所致。中学生常用文体有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等,其文体性质不同,选材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
三、技法点拨
先说记叙文,从选材来说通常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和一定的环境描写等。如果具体分辨,还可分出写人记叙文、写事记叙文等。写人记叙文的选材通常是一人多事,即突出地描写主要人物的言行、外貌、心理,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这类记叙文在初中新教材中数量很多,如《再塑生命的人》《植树的牧羊人》《邓稼先》《回忆鲁迅先生》《阿长和<山海经>》《老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等,再说写事记叙文,其选材通常是一事多人,即着力写出事件的完整过程,包括起因、发展、结局等,还包括中间的矛盾冲突、波澜起伏等,一般要求写与事件相关的多个人物。与事件的完整性相比,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的完整性不是写作追求的目标。此类文章在课本中不像写人记叙文那么多。如《散步》写“我”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散步一事,显示叙事的起伏、回环,起始平和,中途生出“分歧”,“分歧”消除后是幸福的结局。
抒情文重在抒情写意,但不是直诉情意,而是通过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等委婉迂曲地抒写,因此选材必须精当,能很好地为表情达意服务。抒情文的选材有片段式的,如《安塞腰鼓》截取黄土高原上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的腰鼓表演的片段,展示高原腰鼓劲力之美、西北民俗之魂,表达作者的震撼之心、赞美之情;
议论文重在表达思想观点、立场倾向等,但需要材料支撑。其选材与上述记叙文、抒情文有所不同:只叙述,不描写;只截取局部环节,不概述事情来龙去脉;通常多数则或数种材料,而且这些材料应是性质、品类各不一样的,例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列举了“地大物博”之说,企求国联、求神拜佛之举,陈述了“中国的脊梁”人群,以及这一人群被摧残、被抹杀的历史,如此等等,都是一笔带过,不作详述,这既与鲁迅简练文风相关,也是由议论文选材只求大概、不求详尽的特点所决定的,可以说古人所谓“综学在博,取事(选材)贵约(简约)”
2.根据主题要求择别主辅材料
《背影》选材具有文学性、艺术性,体现散文选材用材的特点。课文讲述了“我”回乡奔丧的过程,陈列了许多小情节,如祖母去世,父亲交卸差使,家里借钱办丧事,“我”到南京勾留一日并于第二日渡江到浦口坐火车返回北京等,不复赘述。如果作者不分主次、轻重,流水账式地记述下来,将给读者一种散乱的印象。所幸朱自清是散文高手,只以父亲的“背影”为主材,其余均为辅材,有详述,有节略,有描写,有概述,读者脑海有“背影”主体印象,还有其他一些零散印象,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这些主辅材全依从父子情深的主题而斟酌安排。
3.选用多材立体地呈现文章内容
如果选材单一、贫乏,既不能满足表达主题的需要,又不能撑起足够的篇幅,其作文尚未展开便告结束。经典课文通常并非只用一则材料,而是并用多则材料,或者对一则材料的不同侧面进行叙述、描写,发掘其不同的意义,主题单一性与材料多样性良好地结合起来,让文章富有丰厚感和立体感。例如《邓稼先》就选取了大量的足以表现邓稼先优秀品质的材料:有一百年来外国列强宰割中国的历史概述,有对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巨大贡献和优秀品质的介绍,还有与奥本海默为人处世的对比,以及“我”与邓稼先的交往,作为邓的优秀品质的见证,还有邓稼先在青海、新疆的恶劣的工作环境的描写,等等,从不同侧面表现一位爱国科学家的光辉形象和优秀品质。
爷爷的那碗鱼汤
大鱼出水了,带起片片水花。
我走过去,摇摇晃晃的抱起大鱼,然后将它丢在石上,干脆利落地解决了它。我又将鱼抱到了池塘边,开始处理鱼肉,白花花的鱼肉被翻洗成了小碎块。
架好小锅,生起火,将鱼下锅,再放佐料,一步,两步,三步……我小心地操作着,生怕它失去那一种味道。
水开始冒泡,鱼汤的香味混着冷凝的雾汽,嗅上去却让人想哭。
几年前,有一个人,经常炖这种鱼汤。
那时爷爷还在,他总是有事没事就抬着那根鱼竿,叫上亲爱的孙女,一起去湖边上钓鱼。
四、佳作再现
爷爷钓鱼时看上去非常的严肃,两根粗眉拧成一个大疙瘩,眼里反射着他独有的认真的碎光,嘴唇抿得很紧,看上去就像一只老狮子,认真地盯着自己的猎物。
只不过,我经常会让他看上去不那么“吓人”,我经常偷偷给他带上一个“花环”,上面夸张的贴满了红色大花。这时,爷爷就会笑,一嘴的牙齿都会笑得露出来,眼睛与眉弯了起来,像轮弯月,手里的鱼竿也会抖个不停。经这么一出,鱼都被爷爷的笑声吓跑了。
当爷爷钓出一条大鱼给我熬汤的时候,他看上去又像只老狮子了,汤锅中冒出白雾扑上他的脸,拧紧的眉上吊满了细小的水珠,眼睛又恢复了那种认真的神情,一眨不眨,就连我在他边上蹦蹦跳跳,他也不理我。后来我也蹦得少了,因为我知道,爷爷在制造美味哩!
爷爷不止给我熬鱼汤,也做别的美味,但是啊,我记得最为清楚的就是那用白瓷碗盛好的鱼汤。汤面是泛着淡金色油光的奶白色,表面是细碎的鱼肉,浮着鲜红的辣椒圈与丝丝绿葱,入口便是一片鲜香,就像喝下了一池鱼鲜。
回忆被水的沸腾声打断。
眼角一凉,用手一擦,才知在回忆中,不经意间已经流泪。
原来,那鲜美的不是鱼汤,而是那份淹没在汤汁下的爱啊!
可惜,我们已经成了我,无论我炖多少次,我再也无法找回那份鲜香了。
【名师点评】
本文以“鱼汤”为明线,以“祖孙情”为暗线,运用圆形结构谋篇布局。从“我”捕鱼熬汤处落笔引出回忆,在爷爷钓鱼给我熬鱼汤的往事追述中塑造人物,又在熬鱼汤的“水的沸腾声”中结束回忆,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本文精选爷爷钓鱼和熬鱼汤两个镜头,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爷爷的外严内慈的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的祖孙情很真挚动人,结尾抒情画龙点睛,寥寥数语却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需要良好的邻里关系
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意思是当有紧急情况发生时,远方的亲戚无法像身边的邻居一样及时施以援助之手。由此可见,良好的邻里关系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建立起良好的邻里关系呢?
首先,我们要主动与邻居坦诚交往。在这个科技迅猛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与任何一个人沟通交流,这也使得我们的邻里关系越来越淡化,甚至可能连住在对门的是谁都不清楚。人们总觉得现实生活中与自己交际圈外的人友好相处是很困难的,其实不然,电梯里一句小小的问候就可以成为一段良好邻里关系的开端。犹记前几年,我乘坐电梯,遇到一位老奶奶,问她住几楼,想帮她按电梯。哪知一问才知道,奶奶原来就住在我家对门。自那以后,我便
四、主题作文(邻里关系)
和她们一家熟络起来。直到现在那位奶奶搬到她大儿子家居住,我还留有她的联系方式。所以说,只有当你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才会发现和邻居交往并不是什么难事。
其次,我们要在邻居遇到麻烦时主动扶助。维持一段良好的关系并非单向,如果你平时对邻居所遭受的苦难不闻不问,那当这些麻烦找上你时,邻居也必然不会主动帮助你。我们不妨在平时就做个热心肠的人,尽己之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邻居。有时候这些帮助就是我们存入银行的余款,当过段时间需要它时,存款带来的利息一定会让人大吃一惊。曾经有一次,我就获得这种回报,钥匙落在家里,爸爸妈妈又在远处上班。我只能在门口来回徘徊,对门奶奶看见了,得知这一情况,赶紧让我到她家里,一边写作业,一边等爸爸妈妈。
最后,当与邻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以和为贵。安徽省桐城市有一条名叫“六尺巷”的巷子,巷道两端的石碑坊上刻着“礼让”二字。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清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人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争执,互不相让。张英家人飞书京城请求帮助,而张英只寄回来一首打油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们瞬间明白了张英的良苦用心:以和为贵。他们立即将垣墙拆让三尺,吴家人见此感动不已,也把围墙后退三尺,这便是“六尺巷”的由来。“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我们与邻居相处之时,要像故事中的两家人一样,以和为贵,这样邻里关系才能融洽长远。
总而言之,邻居是你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我们需要维持良好的邻里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小区、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
【点评】一篇好的议论文,首先是题目,简明扼要地亮出作者的观点,给读者一目了然的享受;其次论证思路,多角度,多层面,条分缕析,一清二楚;再次行文语言,符合议论文的语言特征,以概括为主,而非记叙中的叙描,既细致又细腻。以此评判,这就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考场作文,其一,题目就是作者的论题,言简意赅。其二,论述的理由充分,分别从“我们要主动与邻居坦诚交往”、“我们要在邻居遇到麻烦时主动扶助”、“当与邻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以和为贵”三个层面构建良好的邻里关系。其三,语言凝练概括、富有变化;同时结论呼应论题,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写一篇文章。
提示:首先,要广泛地想一想,在题目限定的范围内有哪些材料可写,即爸爸和妈妈之间都发生过哪些事;接着进一步思考,每一个材料各有什么意义;最后,把没有意义或自己还不能确定中心思想的材料舍去,从有意义、能确定中心的材料中,选出一个自己认识最明确、体会最深刻的材料来写。
五、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