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C(“词义不相同”错)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7
12.D(D项中以“力”为中心错,应是以“志”为中心)
13.①这句话的意思是游玩时碰到困难,如果没有外物的辅助,是不能尽兴的。②袁枚游山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时有道人引导,火把照明,否则就会陷人险境。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
1.A(B项中,“此”指的是“青绿色”。C项中“拟人化”不对。D项中“碧玉有可能指翡翠”
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错)
14.(1)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2.B(B项中,“了解更多的是碧玉的比喻义”错)
(夷、众、险、句意,每点1分)
3.D
4.①提出“碧玉”指的是什么的问题;②从文学角度阐述“碧玉”这一意象的丰富内涵;③从
(2)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科学角度说明“碧玉”的种类、质地、颜色等:④人们对“碧玉”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入与
(定语后置、铿然有声、皆是、句意各1分)
丰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
15.A(“仍逊于龙鸣之声”错)
给分)
16.(1)李白诗借写慈姥竹在恶劣环境下自由自在、宁折不弯的形象,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
5.①引用诗句文学典籍阐述观点,增加文化内涵;②运用举例子、列数据等说明方法,增强
同流合污和向往高尚人格的感情。
文章的科学准确;③层层设问,使闸述过程逻辑性清晰而严密。
(2)杜甫诗写出了竹的新、嫩、纤尘不染,反复状写竹的可爱,呼吁人们对于新生的美好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
事物应该给予保护扶持,而不要让它受到戕害摧残。
给分)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给分)
6.B(“统领了下文对荷花淀四季的描摹”错)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7.A(“感激”错》
17.(1)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8.①打鱼人多以“静”的方式捕鱼,蕴含着静观其变、以逸待劳的智慧。②面对急雨,打鱼人
(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稳坐船头,蕴含着不惧风雨、无畏风浪的生活智慧。③秋天打鱼人利用芦苇箔制作迷魂
(3)示例一: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望海潮》)
阵捕鱼,冬天利用冰面空气流通捕鱼蕴含着遵从和利用自然规律的智慧。
示例二: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梦游天姥吟留别》)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
示例三: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鹊桥仙》)
给分)】
示例四: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李凭箜篌引》)
9.①不变的是:美丽富饶、富有诗情画意的白洋淀;勤劳质朴、勇敢无畏、追求美好生活的人
(评分参考:每空1分,错字、增字、删字该空不得分)》
民。(2分)②变的是:《荷花淀》是小说,以抗战为背景,叙述了白洋淀妇女的成长故事,赞
美了军民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分)《淀上人家》是散文,描绘了新时代下白
三、整本书阅读·语言文字运用(20分)
洋淀人民蒸蒸日上、祥和富足的生活面貌,赞美了其智慧无畏、与时俱进的精神。(2分)
18.B
(评分参考:不变的内容2分,变化的内容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
19.C(“最终勇敢走出来”错)
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20.①“没有国旗的家门”象征着沦陷于侵略者铁蹄之下的家园。②“长衫”象征着面对战争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人们内心的重重顾虑与羁绊。③“坟墓”“棺木”象征着国家的灭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分析“滴着血的喉舌”等答案,只要
10.CEH
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第1页(共4页)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第2页(共4页)(
2023.7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春风中,柳枝迎风轻摆,枝条上是点点嫩绿的新芽。此情此景,不免令人想起唐朝著名 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 剪刀。”这首七言绝句堪称赞美春天的经典之作,脍炙人口,传诵千古。1000多年来,每每读 到此诗,人们总会被诗中描绘的春日景色所打动,也总有人心存疑惑:诗人笔下的“碧玉”究
竟指的是什么
《咏柳》 一诗文采飞扬却通俗易懂,就连呀呀学语的儿童都能摇头晃脑地背诵出来,但 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对于诗中提到的“碧玉”一词,通俗的解释是“碧绿色的 玉”,用来比喻春天初生的柳叶。
在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文字工具书《说文解字》中,对“碧”字的释义为“石 之青美者"。这意味着,“碧”的本意就是“青绿色的玉石”,之后逐渐引申为“青绿色”。无论 是李白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还是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别样红”,抑或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的“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一碧 万顷”,都是此意。
不过,假若我们认为贺知章在诗中仅仅借用玉石的绿色来形容柳叶之美,未免低估了 他的文采。有人认为,在贺知章眼中,柳树已经被拟人化了,枝条随风摇摆的纤纤细柳宛若 一位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美人,那一条条下垂的柳枝就是美人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 从表面看,诗人是在写“柳姑娘”之美,实为赞叹“春姑娘”之美。
用“碧玉”代指美人,始见于古乐府诗《碧玉歌》:“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 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因碧玉本是晋朝汝南王小妾之名,后人便将普
通人家里姿色动人的女子称为“小家碧玉”。与端庄大气、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相比,小家
碧玉温婉纯真、俏皮可爱,将垂柳与之联系起来,更显出其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的一面。
很多古诗词中都出现过“碧玉”一词,除了用来代指美人之外,还被用来比喻流水,如李 白的“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有时,古代文人也用“碧玉”比喻晶莹洁白的雪 花,如元代散曲家薛昂夫曾这样描绘雪景:“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还有些就 是指青绿色的玉石和首饰,如白居易在《采莲曲》 一诗中写道:“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 落水中。”如果只考虑本意,古人所说的碧玉究竟是我们认识的哪种玉石呢 这是令人感到 疑惑的另一个问题。
有一种说法认为,古人所说的碧玉可能指的是翡翠,但实际上,翡翠进入我国的历史比 较短,它在清代中后期才逐渐成为名贵玉石。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在《镜花缘》第99回描写 章荭钻进钱眼中,只见“里面尽是琼台玉洞,金殿瑶池;地下碧玉为路,两旁翡翠为墙,气象 之富,景致之精,迥非人世所有"。试想,倘若碧玉与翡翠为同一种玉,为何作者偏偏分开来
写呢 由此可见,碧玉并不等于翡翠,但也应当属于价值不菲之物。
更多的人则认为,所谓的碧玉应该是和田玉的一种。翡翠属于硬玉;和田玉则属于软 玉,它是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的变质岩,主要矿物为透闪石,并含有 角闪石、阳起石等其他多种矿物成分。和田玉结构致密,质地细腻,坚硬适中根据颜色的不 同,可被细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等不同种类。和田玉主要分布于我国 新疆境内帕米尔之东至罗布泊之南,矿点多达20余处。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许多玉器珍玩,其中不乏以碧玉雕琢而成的印玺、扳指、玉 瓮、玉山子等,最著名的当属一座重达300余千克的碧玉雕云龙纹瓮。历史学家研究发现, 北京故宫中的这些碧玉并不是来自著名的软玉产地和田,而是来自新疆的另外一个地 方-—玛纳斯。那里矿产资源丰富,产玉历史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碧玉是当地著名特产,
因此有“中国碧玉之都”的美誉。
需要说明的是,在地质学中,碧玉并不专指某种玉石,矿物学中也有碧玉一词,并且令 人费解的是,玉石研究中提到的碧玉与矿物学研究中所指的碧玉竟然完全不同。作为矿物 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碧玉特指致密、块状、隐晶质的石英集合体,与玛瑙是“亲兄弟”,同属 于玉髓的亚类。因共生矿物(主要包括赤铁矿、褐铁矿、黑云母、方解石等)的不同,碧玉会 呈现出颜色及花纹的变化,因此就分化出了绿碧玉、红碧玉、黄碧玉等多种类型。很多人听
到这些名词常常感到一头雾水,这也恰恰是宝玉石学研究领域需要规范的地方。
千百年来,人们对玉石的科学认识不断深入,与此同时,玉石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也 在不断丰富。仅就碧玉而言,它已不局限于绿色的玉石这一狭隘的概念,正如贺知章诗中
所言,早已成了青春活力的象征。
(选编自《百科知识》中马志飞的《唐诗<咏柳>中的碧玉之谜》)
高二语文试题 第1页(共10页)
高二语文试题 第2页(共10页)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咏柳》中"碧玉"的含义知之者甚少,大都理解为"碧绿色的玉",比喻春天初生的柳叶。 B.第三段中“都是此意”中的“此”,指的是《说文解字》中“碧”字的释义“石之青美者”。
C.碧玉和柳树,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被拟人化,被塑造成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美人,让人 爱怜。
D.作者认为,尽管一些古代文字中有对碧玉的记载,但碧玉有可能指翡翠,也有可能是和 田玉。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文中诗人笔下"碧玉"的内涵不断地丰富充盈,我们可以看到意象美学的融合与 发展。
B."如果只考虑本意……是我们认识的哪种玉石呢 "由此可见人们了解更多的是碧玉的 喻义。
C.对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的碧玉珍玩的研究,让我们对其产地有了更加全面而准确的 认识。
D.正如文中所讲,“碧玉”究竟指什么的疑惑,就算是宝玉石学研究领域也无法给出明确 答案。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依据解答“碧玉之谜”的一项是(3分)
A.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B.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长恨歌》)
C.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孔雀东南飞》)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4.请结合文本内容,为这篇论文写一段内容摘要。(4分)
5.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阐述"碧玉之谜"的 请根据文本简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淀上人家
吴海涛
白洋淀是苍天撒落在华北平原上的一串珍珠,千百年来散发着迷人的光辉。关于白洋 淀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晋代辞赋家左思的《魏都赋》,文中写道:“掘鲤之淀,盖节之渊。”掘 鲤淀特指今天鱼米丰厚的白洋淀,北宋年间始称"白羊淀",后因“汪洋浩渺,势连天际",遂 称“白洋淀”。
孙犁用真切的情感来描写白洋淀,《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描写了白洋淀人民的真实
生活。徐光耀的《小兵张嘎》讲的就是家乡白洋淀抗日的故事。从小就耳濡目染了淀上人
高二语文试题 第3页(共10页)
家的生活,所闻所见触动了我对这片北方水乡爱的灵感,总想用笔记录下淀上人家的生活 方式,来怀念流淌在血液里的情结。
春天,微风轻轻吹着柳丝,蝇头的苞芽紧紧抱着摆动的柳丝,等待那吐绿孕出的叶。① 枯枝杨槐铁青的脸皮也蠢蠢欲动, 一缕春风撬动了它那沧桑的脸,使它再镀春色,慈爱地吐 出绿叶,亲吻着淀上的风光。
岸上温暖的春风里一片欢声笑语,淀上的姑娘、媳妇在笑闹和歌声中穿梭着网线,编织 着淀上人家的梦想。淀上盛产的芦苇在春天开始打苞。春天是人们盖房修缮的季节,房顶 专用的苇苞已有千年的历史。百里之外的乡里人最爱用白洋淀的苇苞铺房盖顶,经久耐 用,千年不朽,显露着淀上人的手艺。
三月的淀上风光,不亚于江南,“淀乡寻胜春水韵,碧波万顷流华年”。水面长出许多圆 圆的碧绿荷叶,早早婷婷袅袅地立在水中,平静的淀水泛起层层波纹,使人荡漾于这片流水 的年华里,很久,很久……此时,“吱吱”的搬桨声打破寂静的水面,淀上人家开始忙碌了。 他们沿着淀上的河汊,带着渔网,载着鱼鹰,摇着船桨,向淀上驶去。
捕鱼方法有很多, 一般用动、静两种方法。动,这种方法主要是为捕捉游动的鱼,而淀 上人捕鱼基本是以“静”为主,用五根竹竿支起一张大网放下去,然后坐在船头静静地吸着 烟,闲暇时也加一两根钓竿。时间不长,网内就会有鱼虾进入,轻轻一拉离开水面,用网一 抄,放进准备好的鱼笼,俗称“扳筝”。
夏天的荷花淀荷花盛开,大片大片的荷花争芳斗艳。花瓣上细细的红丝,顶尖绯红,瓣 微微有些卷曲,在微风中灵动地颤抖;花蕊是明亮的淡黄色,如虫蜷缩在阳光下,伏在莲蓬 之上惹人怜爱。②在荷花淀的芦苇丛支汊的水路中,鱼鹰警觉地注视着水面,突然腾空而 起,如箭般插入水中,嘴里叼着一条硕大的鲤鱼浮出水面。
夏日的淀上,天空是多变的,急促的雨点儿打在平静的水面,如一层一层的铜钱,发出 急促的“咚咚”的水声。打鱼人身披斗笠,头戴草帽,蹲在船头,手执钓竿,稳稳地看着鱼漂。 蒙蒙的雨雾笼罩在淀上,聒噪的蛙鸣增添了别样的协奏,“一蓑烟雨任平生”,风里来雨里去 的打鱼人无畏大风大浪,等待着那鱼钩下的收获。
秋风里,曾说过静中捕鱼的淀上人家,用芦苇箔插在鱼儿游动的路线上,鱼儿不小心游 进了迷魂阵,弯弯绕绕只有前进的方向,自然地落入渔网。采莲的渔船挂在芦苇箔的木桩 上,底部擦得飕飕清脆。游荡在苇箔的鱼,惊出水面,逃离迷魂圈,溅起的水珠落在翠绿的 荷叶上,震得荷叶悠悠荡荡。
淀上人家的鱼通常由鱼贩子于傍晚在堤岸上收走,偶有卖不完的鱼,用盐简单腌制后 晾干,再在堤坝上架起一口大铁锅,锅上放上芦苇排子,把晾干的鱼整齐码放,锅下烧干芦 苇,锅热时放上糠、糖之类的作料,盖上芦苇锅盖,正反面熏上十分钟,名扬天下的白洋淀熏 鱼就制作完成了。
③淀上人家是繁忙的,从春到秋再到冬,收获着每个季节。
高二语文试题 第4页(共10页)
雪如期地飘落,片大如席的第一场雪开始封冻水面,冰冻只要有半尺厚,淀上人家就开 始繁忙起来了。淀上人把收芦苇叫“打芦苇”,用一长杆镰刀,横向一扫,大片的芦苇顷刻间 整整齐齐地倒在冰面上,打成卷儿,装在冰橇子上运回岸上。精挑细选,粗的用碌磕压成篾 子,织席、编篓子用,细的用来烧火。
闲人还是打鱼,冬天打鱼要破冰,用铁锦子锌一个窟窿,鱼在冰下空气稀少,见有空气 流通会自动游到这里,再用网兜捞出。俗话说“开河的鲤鱼赛猪肉”,这时的鱼是为过年而 准备的。休眠的鱼在冬天很少动,有着厚厚的脂肪,虽一冬没进食,但更有味道、更鲜美。
④新年到来,淀上人家开始沸腾,在船舱上贴上对联,贴上福字,老渔夫乐得合不拢嘴。 那铿锵有力的河北梆子唱出欢乐喜庆和祥和,在我心里,故乡不亚于江南水乡,也可称“鱼 米之乡"。
现在,家乡白洋淀已经归为雄安新区,淀上人家随着时代的变迁,都搬进了自建的大瓦 房。雄安新区要统一规划,要合村并居,大片村庄被拆迁。白洋淀扩大了水面,成为现代化 的水上旅游度假的绝佳胜地,此时的淀上人家生活得更幸福。
我怀念渐渐远去的时光,也感谢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良好的生存条件。陈旧的生活方式 已经远去,迎来的是新的曙光。大片的白洋淀水域成了观光旅游的胜地,使这颗水上明珠 发射出更璀璨的光芒!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白洋淀名字的变迁,写出了白洋淀的悠久历史、物产丰富,也反映了其辽阔浩渺的 特点。
B.第二段以孙犁、徐光耀创作的白洋淀地区抗日的作品,统领了下文对荷花淀四季的 描摹。
C.千年不朽的苇苞、编成的席子篓子、白洋淀的熏鱼制作皆表现了淀上人的生活创造力。
D.文章叙议结合,内容充实,引用丰富,诗意盎然,多样的修辞手法,使文本生动形象。 7.对文中画线句子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慈爱地吐出”“亲吻着”写出了杨槐对春风的回馈,也暗含着作者对白洋淀的 感激。
B.句子②中“注视”“腾空”“叼”等一系列动词传神地写出了鱼鹰捕鱼的敏捷,极富动态 美感。
C.句子③单独成段,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引出下文冬日里人们劳作的描写,使文章行文 连贯有序。
D.句子④中的“沸腾”写出淀上人家四季经营后收获的喜悦,蕴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 憬与热情。
8.吴海涛的散文阐释的是大自然的启示和大地的哲学,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滋润。本文多处 写到淀上人家打鱼的场景,你从中读到了怎样的人生智慧 (6分)
高二语文试题 第5页(共10页)
9.中国现当代文学用新的思想、新的样式,为我们描述了新的天地。某班以"变与不变"为 主题,举办一次比较阅读交流会。请以《荷花淀》《淀上人家》为例,写一下发言要点。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山,离城辄远,惟桂林诸山离城独近。余寓太守署中,晡食后,即于于焉而游。先登 独秀峰,历三百六级,诣其巅, 一城烟火如绘。北下至风洞,望七星岩如七穹龟团伏地上。
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山万仞壁立,旁有洞,道人秉火导入。初尚明,已而沉黑窗 渺。以石为天,以沙为地,以深壑为池,以悬崖为慢,以石脚插地为柱,以横石牵挂为栋梁。 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余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纲、僧磬之属,虽附会,亦颇有 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计行二里许。俾昼作夜,倘持火者不继,或堵洞口,则游者 如三良殉穆公之葬,永陷坎富中,非再开辟,不见白日。吁!其危哉!所云亮处者,望东首, 正白,开门趋往,扪之,竟是绝壁。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世有自谓 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
又次日,游木龙洞。洞甚狭,无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莲房半烂,又似郁肉漏脯,离离可 摘。疑人有心腹肾肠,山亦如之。再至刘仙岩,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腰有 洞,空透如一轮明月。
记岁丙辰,余在金中丞署中,偶一出游,其时年少不省山水之乐。今隔五十年而重来, 一丘一壑,动生感慨,别诸山可喜、可愕哉!虑其忘,故咏以诗;虑未详,故又足以记。
(节选自袁枚《游桂林诸山记》)
材料二: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 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 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 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 得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上的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3分)
世有A 自谓明国于理C 行乎①义回而终身日面墙G 者回率类国是矣。
高二语文试题 第6页(共10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晡,申时。与《孔雀东南飞》中“鸡鸣""黄昏""人定”同属中国古时的十二时辰。 B.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与《陈情表》中“慈父见背”的“见”词义相同。 C.俾,意思是"把,使"。与《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中的“俾”词义不相同。
D.其,表示反问。与《种树郭橐驼传》"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中的“其"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中作者游桂林诸山,精心选择游历路线,从独秀峰,到栖霞寺,再到木龙洞,详 略得当,错落有致。
B.材料一第二段叙议结合,描写了栖霞山洞上下四周的景观,天、地、池、幔、柱、栋梁,井 然有序,姿态各异。
C.材料一结尾补叙先前游览桂林的经历,以年少时不知山水之乐,衬托如今对自然且喜 且愕的深切感慨。
D. 材料二以游洞为喻,以“力”为中心,逐层论述,阐明实现宏伟的目标和“志”“力”“物” 之间的联系。
13.材料二说“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袁枚游山的经历是如何体现这一 点的 (3分)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4分)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鸣,何哉 (《石钟山记》)(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慈姥竹
李白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严郑公宅同咏竹①
杜甫
绿竹半含辩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⑥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746年秋天,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②辩: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高二语文试题 第7页(共10页)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诗颈联描写慈姥竹制笛吹出的声音,虽比笙箫奏出的“凤曲”好听,但仍逊于龙鸣
之声。
B.杜诗颔联中“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
间错觉。
C.杜诗颈联中"娟娟净""细细香"一视觉一嗅觉,将严宅之竹写得一尘不染、清新怡人。
D.李诗尾联运用对比,杜诗尾联借用想象,二诗托物言志,表现了李杜不同的志趣与
追求。
16. 《文心雕龙 ·物色》说:“诗人感物……写气图貌,亦与心而徘徊。”结合两首诗对竹子的
塑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的《离骚》中写诗人既立足先天的"内美",又重视后天的“修能",其中运用比喻
的修辞描写诗人早晚勤勉修德的两句是" "。
(2)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陆 游《临安春雨初霁》中" ”两句,用盎然的春意作为背景,与
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含蓄深蕴。
(3)古代诗歌中的云,既具有自然的物质属性,又被诗人们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体现了深
刻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唐诗宋词中含有"云"的诗句很多,如:" ,
”
。
三、整本书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本题共5小题,20分)
瑞宣明知五毒饼并不好吃,可买了二十块,他知道,明年也许连五毒饼这个名词都要随 着北平的灭亡而消灭的!出了店门,他跟自己说:“明年端阳也许必须吃日本点心了!连我
不也作了洋事吗 礼貌,规矩,诚实,文雅,都须灭亡,① 。”
·- · ·
家门口,小崔把瑞宣叫到大槐树底下,低声的说:“祁先生,你猜我遇见谁了 ”
“谁 ”
“钱先生!”
“钱—— ”瑞宣一把抓住小崔的胳臂,把他扯到了门内;关上门,他又重了一声:“钱
先生 "
高二语文试题 第8页(共10页)
他赶紧的接着说:“他还给了我一张神符!”他从衣袋中掏出来一张黄纸红字的五雷神 符。“我不知道给我这个干吗 五月节贴神符,不是到晌午就揭下来吗 现在天已经快黑 了!”瑞宣把神符接过来,打开,看了看正面,而后又翻过来,看看背面,除了红色印的五雷诀
与张天师的印,他看不到别的。
"崔爷,把它给我吧 "
“拿着吧,祁先生!我走啦!”说完,他开开门,走出去,好象有点怕瑞宣再问他什么的
样子。
掌灯后,他拿起那张神符细细的看,在背面,他看见了一些字。那些字也是红的,写在
神符透过来的红色上;不留神看,那只是一些红的点子与道子,比透过来的红色重一些。
就近了灯光,他细细的看,他发现了一首新诗:“用滴着血的喉舌,我向你们恳求:离开 那没有国旗的家门吧,别再恋恋不舍!国家在呼唤你们,象慈母呼唤她的儿女!去吧,脱去 你们的长衫,长衫会使你们跌倒—跌入了坟墓!在今天,你们的礼服应当是军装,你们的 国土不是已经变成战场 离开这已经死去的北平,你们才会凯旋;留在这里是陪伴着棺木!
抵抗与流血是你们的,最光荣的徽章,为了生存,你们须把它挂在胸上!要不然,你们一样
的会死亡,死亡在耻辱与饥寒上!走吧,我向你们央告!多走一个便少一个奴隶,②
!走吧,国家在呼唤你,国—— 家——在——呼———唤———你!"
看完,瑞宣的手心上出了汗。真的,这不是一首好的诗,可是其中的每一个字都象个极
锋利的针,刺着他的心! 他就是不肯脱去长衫,而甘心陪伴着棺木的,无耻的,人!
(选自《四世同堂》三十九章,有删改)
18.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 假若我们不敢拼命去保卫它们的话 ②少走一个便减少一个战士
B.①假若我们不敢拼命去保卫它们的话 ②多走一个便多添一个战士
C.① 因为我们没有去拼命保卫它们 ②少走一个便减少一个战士
D.① 因为我们没有去拼命保卫它们② 多走一个便多添一个战士
1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五毒饼”是瑞宣担心北平灭亡的载体,正如老舍先生所说:亡了国便不能再照着自己
的文化方式活着。
B."五雷神符"是端午节辟邪之用,却被钱先生写上了抗争的诗篇,寓意着只有反抗才能
真正地驱走邪魔。
C.瑞宣虽然性格懦弱,顾虑重重,但在民族大义和钱先生的感召下,他最终勇敢走出来,
去寻找自己的位置。
高二语文试题 第9页(共10页)
D.选文中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场面,而是以小见大,通过小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惑,展
现战争的宏大主题。
20.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选文中的诗歌多处运用了象征手法,请概括说明。(4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他就是不肯脱去长衫而甘心陪伴着棺木的无耻的
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4分)
22. 《四世同堂》中的钱默吟让人又怜又爱又敬,请结合书中的具体情节分析钱先生的形象
特点。(6分)
四、写作(60分)
23.从以下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60分)
任务一:
外卖小哥彭清林送外卖路过西兴大桥时,遇见一名女子跳江轻生。由于大桥距离 水面14米左右,他也有所犹豫,但深呼吸了几次还是跳了下去。他先将女子拖到桥墩
处,与随后赶来的民警一起将该女子救起。
他跳桥救人的事迹广为流传,褒奖纷至沓来。“我只是做了一件小事。”“我真不是 英雄,我就想做一个平凡的好人。"他反复回应着这几句话,并将企业奖励的15万元转
赠给家乡的学校,还婉拒了社会上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其它馈赠。
读后,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鲜明,思考深刻,表达有条理。
任务二:
群文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个文本,通过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等, 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其语言特点、意义建构、结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等, 从而丰富阅读内容,提升阅读品质。在下面两组群文中任选一组,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鉴赏文章。可从语言、构思、情感、艺术等方面选择一两个角度,分析自己阅读两篇文
章获得的审美体验。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①《阿 Q 正传(节选)》与《边城(节选)》 ②《陈情表》与《项脊轩志》
高二语文试题 第10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