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机械效率 
第11章 简单机械和功 
教师 
xxx 
苏科版 九年级上册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实验探究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 
01 
03 
02 
CONTANTS 
 目 录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效率”这个词。如: 
利用机械帮助我们完成某项任务,也会涉及效率问题。 
工作效率 
学习效率 
种子发芽率 
树苗成活率 
情景引入 
 想想议议:要把重100N的大米运上三楼。右图画了三种办法。 
哪种办法最好,哪种办法最不好? 
大米重100 N 
人体重400 N 
动滑轮重10 N 
桶重 20 N 
口袋重 5 N 
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就明白了: 
情景引入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01 
三种方式做功的内容 
1 
对沙子做功 
对水桶做功 
克服人自身重力做功 
2 
对沙子做功 
对水桶做功 
对滑轮做功 
3 
对沙子做功 
对口袋做功 
对滑轮做功 
探究新知 
????1=Gh 
 =100 N×3 m 
 =300 J 
? 
W3 =Gh + f h + G轮h 
 =100 N×3 m + 5 N×3 m + 20 N×3 m 
 = 300 J + 15 J + 60 J = 375 J 
? 
W2 =Gh +f h 
 =100 N×3 m + 5 N×3 m 
 =300 J +15 J = 315 J 
 虽然使用机械能省力或改变作用力方向,但是由于机械自重或摩擦等影响,需要做额外功。 
W1 ???2???3 
?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300 J 
目的 
没用但不得不做 
额外功75 J 
克服动滑轮重做功60 J 
克服物体重做功300 J 
克服摩擦力做功15 J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W3 = 375 J 
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 
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力所做的无用功, 
但又不得不做。 
对人们有用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直接用手对物体做的功。 
有用功“W有”: 
额外功“W额”: 
总功“W总”: 
人们总希望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越好。 
为了表示这个比例,物理学中引入了“机械效率”。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W总= W有 + W额 
机械效率 
02 
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公式: 
3.意义: 
表示机械做功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是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 
4.因为 W有用 < W总 ,所以, η < 1。 
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探究新知 
5.一些机械的机械效率 
柴油机:28%~40% 
起重机:40%~50% 
抽水机:60%~80% 
探究新知 
适当增大物重 
①减小机械自重; 
使用较轻滑轮 
②减小机械摩擦; 
定时润滑 
③增大有用功。 
6.怎样才能提高机械的效率(减少额外功) 
例题:起重机把质量为0.5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功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g取10N/kg. 
解: 
起重机匀速提升重物所用的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 
F=G=mg =0.5×103kg×10N/kg=5×103N 
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 
W有=Fh=5×103N×3m =1.5×104J 
起重机的电机做的总功: 
W总=3.4×104J 
因此,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典型例题 
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 
师生互动 
1.机械效率高低只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大小,不能说明做有用功多少; 
2.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单位; 
3.由于额外功总是存在,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4.机械效率是标志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物理量,机械效率越高,机械性能越好; 
5.机械效率高低与做功多少,功率大小,是否省力,提升高度无关。 
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机械效率 
03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 
测量的物理量 
G ---- 物体的重力 
h ---- 物体升高的高度 
F ----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s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铁架台、“一定一动”的滑轮组、“二定二动”的滑轮组和长约2 m的细绳. 
 实验探究 
探究新知 
1.测出钩码的重力G,并记录表中 
2.先后按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将实验器材安装好。 
3.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所示拉力F的值 ,从刻度尺读出钩码升高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记录数据在表格中。 
实验步骤 
探究新知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滑轮组 
钩码重/N 
钩码上升高度/m 
有用功/J 
弹簧测力计示数/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 
总功/J 
机械 
效率 
(a) 
1 
0.1 
0.1 
0.4 
0.3 
0.12 
83% 
(b) 
1 
0.1 
0.1 
0.3 
0.5 
0.15 
67% 
(c) 
1.5 
0.1 
0.15 
0.4 
0.5 
0.20 
75% 
 实验记录表 
注意事项: 
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提升钩码。 
探究新知 
(2).b、c为同一个滑轮组,挂的钩码数量不同时,它的机械效率有什么变化? 
b、c为同一个滑轮组, c装置挂的钩码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因为提起的物体越重,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 
分析讨论 
(1).a、b两个滑轮组,挂的钩码数量相同时,机械效率有什么不相同? 
a、b两个装置,提起相同的物重,做相同的有用功,但b装置动滑轮多,需要做的额外功多,机械效率低。 
探究新知 
实验结论 
(1)物重:同一个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2)动滑轮重:提起的物重一样,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3)摩擦(轮与轴及轮与绳之间)、绳重。 
减小摩擦可以减少额外功,提高机械效率。 如:加强机械运动部位的润滑、采用轻质细绳 
探究新知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影响因素 
分析 
改进措施(提高效率) 
被提升物体的重力 
同一个滑轮组,被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 
尽可能增加被提升物体的重力 
动滑轮的自重 
有用功不变时,减小提升动滑轮时做的额外功,可提高机械效率 
改进滑轮结构,减轻滑轮自重 
滑轮组自身部件的摩擦 
机械自身部件的摩擦力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对机械进行保养,保持良 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和改进措施 
探究新知 
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 
1.测量木块的重力,记录数据; 
3.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重复步2。 
 2.把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分别记录拉力F、小车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木块上升的高度h。 
实验步骤: 
4.斜面倾斜程度不变,在斜面上分别铺白布、毛巾.重复步2。 
探究新知 
斜面的倾斜程度 
木块重 
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Gh) 
总功 
W总/J 
(Fs) 
机械效率η 
较缓 
较陡 
最陡 
 
0.06 
1.7 
1.7 
1.7 
0.1 
0.14 
0.4 
0.5 
0.6 
0.82 
0.82 
0.82 
0.1 
0.17 
0.24 
0.33 
0.41 
0.49 
30 % 
41% 
49 % 
机械效率与倾斜程度的关系 
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探究新知 
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斜面材料 
小车重力G/N 
斜面高度 h/m 
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 
效率 
木板 
2 
0.1 
0.8 
0.82 
0.2 
0.66 
30.3 % 
棉布 
2 
0.1 
1.2 
0.82 
0.2 
0.98 
20.4 % 
毛巾 
2 
0.1 
1.6 
0.82 
0.2 
1.32 
15.2 % 
斜面的倾斜程度一定,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探究新知 
1.板车上装有货物,一人拉着该板车将货物送到目的地, 
 对货物所做的功叫  功,对板车所做的功叫  功, 
 如果目的是送板车,则对板车所做的功叫   功,对 
 货物所做的功叫   功。 
2.两台机械所做的总功之比为2:1,它们的机械效率之比为 
 3:4,则它们所做的有用功之比为(  ) 
 A.2:1 B.3:4 
 C.8:2 D.3:2 
有用 
额外 
有用 
额外 
D 
课堂练习 
3.用总功率为10 kW,最大抽水高度10 m的水泵给水塔抽水, 
 水塔顶端水箱容积为200 m3,水塔水箱距地面高度为24 m, 
 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为50 %,则最少需要 台这样的抽水机, 
 同时满负荷工作    s可以将水塔抽满? 
4.朝鲜族有一种群众喜爱的娱乐跳板,若支点在跳板中央, 
 当体重均为600 N的两名运动员从1.5 m处由静止下落到跳 
 板一端时,静止于另一端重为450 N的女运动员被向上弹 
 起3 m高,若不计空气阻力,跳板的机械效率为(  ) 
 A.100 % B.90 % C.75 % D.25 % 
3 
3.2×103 
C 
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水平拉力F1将所受重力为G的物体沿直线匀 
 速拉动s1的距离,做功W1 ;如图,借用滑轮组, F2使 
 物体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同样的距离s1 , F2 
 所拉绳端的上升距离为s2 ,做功W2 。则(  ) 
B 
A. W2=3 F2 s2 
B.图中有用功W有=F1 s1 
C.????2?=13????1 
D.图中,拉力F2克服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做了额外功 
? 
课堂练习 
6.分别用图甲、乙的方式将重为50 N的物体提升1 m,已知 
 滑轮重5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 
 A.甲图中手对物体所做的功较大 
 B.乙图中手对物体所做的功较大 
 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手的拉力:F甲 < F乙;机械效率:η甲 < η乙 
D 
课堂练习 
7.如图所示,斜面长1 m,高0.4 m,用大小为5 N方向平行 
 于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将重10 N的铁块从底端匀速拉到 
 顶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拉力做功10 J B.有用功为2 J 
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5 N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 % 
课堂练习 
8.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 
 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 
 
 A.增加提升重物的重力 
 B.改用质量小的定滑轮 
 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 
 D.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 
A 
课堂练习 
9.如图所示,小宇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 =300 N,把50 kg的 
 木箱沿斜面匀速推到2 m高处,斜面长4 m,g=10 N/kg。 
 求: 
1000 
50 
(1)小宇对木箱做的有用功为   J; 
(2)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2 m 
4 m 
课堂练习 
 (1)动滑轮自重是  N; 
 (2)当G物 =4 N时,重物以v =2 m/s速度匀速 
 上升,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  W; 
 (3)图乙中的曲线表明,同一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η随所挂物重G物的增大而增大,最 
 终   (会/不会)达到100 %;仅改 
 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重复上述实验, 
 所得到的η﹣G物与图乙曲线   (相同/不同)。 
12 
2 
不会 
相同 
10.现用如图甲的装置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所挂物重G物的 
 关系,改变G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η 
 与G物关系如图乙,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课堂练习 
机械效率 
有用功 
对人们有用的必须要做的功 
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 
额外功 
总功 
W有 
W总 
η=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影响因素:G物、G轮、G绳、f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