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再别康桥》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再别康桥》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0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1 07:2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诗哲等,新月诗派代表诗人。 代表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张幼仪
林徽因
陆小曼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
写作背景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说过: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生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当中,早在1923年他就发表了第一首记忆康桥的诗——《康桥再会吧》;1926年又写下了为人熟知的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作者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听朗诵,整体感知
青荇xìng 浮藻zǎo 长篙gāo
满载zài 漫溯mànsù 斑斓bānlán
再读课文,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感情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萧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难舍难分
挥手作别云彩图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
3更加欢喜和眷恋
青草水底招摇图
4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榆阴浮藻清潭图
5感情达到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图
6情绪低落
黄昏夏虫沉默图
7难舍难分
招手惜别云彩图
意象、意境与情绪的融合
全诗感情线索
第一节:透露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二~五节: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六节: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
第七节:呼应开头,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 去的哀愁。

(轻轻)
(金柳、波光、
青荇、水草……)
(悄悄)


再 别 康 桥
小结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
朗读指导
揣摩作品,酝酿感情;
注意重音、停顿、语调和语速。
重音(作品的情感基调、具体语句的表达内容和句子的语法结构)
停顿(句子的逻辑关系、语法结构和表达需要)
语调(情感起伏、句子的语气)
语速(情绪内容)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歌赏析
闻一多《诗的格律》提出了新诗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徐志摩先生就是新格律诗的推崇者和努力实践者,特别是他的经典之作——《再别康桥》,是他的诗歌对“三美”要求的综合艺术性所在。
音乐美
押韵
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回环复沓
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绘画美
从“金柳”、“青荇”到“潭水” “星辉”,色调搭配是明快的,并且远近交错,俯仰结合,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
诗人用了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如“荡漾”、“招摇”、“揉碎”等等,使整个画面变成动态的图景。
建筑美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试把《再别康桥》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比较赏析。
课外拓展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姿态,“温柔”、“娇羞”、“蜜甜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风”的水莲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终使诗人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花”般的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