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春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3 15:50:51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D A、pōu B、piē C、mó
2.烂—滥 暇—遐 明—名 做—作
3.A
4.D
5.⑴终岁常端正 ⑵独怆然而涕下 ⑶城阙辅三秦 ⑷俱怀逸兴壮思飞
6.⑴母亲对子女的爱博大无私,子女却很少有人懂得感恩或回报。
⑵使用比喻,句式差不多既可,必须写2句。
例: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母爱是一丝轻风,让你的身心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到清凉爽快。
7.“我”把书拦腰裁断了,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父亲觉得“我”很善良,有同情心。
8.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对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深表同情。
9.是一位知书达理,并且非常疼爱儿子的父亲。
10.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的小伙伴寄予深切的同情。
11.(那枝枯萎的)康乃馨。(只要能答出“康乃馨”即可)
12.环境描写。(1分)作用:烘托“我”内心美好的对母亲的祝福和感恩之情。为下文写烈日下母亲的劳累作铺垫。(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3.一方面是包含对母亲太多的付出的感激,另一方面又对母亲不理解自己的感恩之心而感到委屈。(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母亲为了让自己上那县城里的最好的中学付出了太多的辛劳,因而对母亲充满愧疚和感激,所以会认为再多的康乃馨母亲也受之无愧;另一方面,“我”从母亲的叹息声中终于明白,对于母亲来说重要的不是节日的一枝康乃馨,而是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记住母亲,这就足够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当年的花朵早已枯萎,但它让“我”理解了母亲对“我”的期望,“我”也将永远铭记母亲对“我”的期望,它会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行。(意思对即可得分)
16.语言死亡的现象(1分) 语言死亡的方式(1分) 语言死亡的后果(1分) 逻辑顺序(1分)
17.语言死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了代际传承。(2分)
18.举例子(1分)、列数字(1分)。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语言的濒危现象。(1分)
19.不能去掉(1分)。用了“绝大多数”表明还有少数是有文字记载的(1分)。去掉后,就不能准确、严谨地表达这一意思。(1分)
20.示例:世界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想象力被囚禁,世界不再丰富多彩。(言之有据有理即可)(2分)
21.短褐穿结(1分) 箪瓢屡空(1分)
22.处所 体会/领会 传记结尾评论性文字
23.读书,喝酒,写文
24.关键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率真放达2014年春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 文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滞留(zhì) 鬈发(quán) 解剖(pāo) 甲胄(zhòu)
B、粲然(càn) 锃亮(zèng) 眼翳(yì) 暼见(piě)
C、长髯(rán) 描摹(mú) 小憩(qì) 庶民(shù)
D、炽热(chì) 枝桠(yā) 黝黑(yǒu) 祈盼(qí)
2.下面八个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4分)
藏污纳垢 翻来覆去 粗制烂造 冥思暇想
莫明其妙 黯然失色 颔首低眉 逢场做戏
____改____ ____改____ ____改____ ____改____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C、气吞山河的三峡大坝在长江上作威作福,为长江流域的防灾及工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D、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今夏“电荒”提前到来,预计电力缺口至少将达到3000万—4000万千瓦以上。
D、当前物价上涨形势必须引起高度注意,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5.诗词默写:(4分)
⑴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览明月。
6.综合性学习。(5分)
材料一:汶川大地震令人震惊的情景:废墟下面,一位已经停止了呼吸的年轻母亲双膝跪着,上身向前匍匐,用身体紧紧护住襁褓中的孩子。在孩子的被子里塞有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材料二:一名中学生与妈妈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位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了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母亲下跪吧,至少她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国。”
材料三:调查显示:某普通高校大学生中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58%、37%、7%。
⑴研读上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⑵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对母亲的理解。(3分)
示例: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我的第一本书(节选)(9分)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老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砍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7.“我以为父亲要揍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没有揍“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联系上下文,揣摩父亲“深深叹着气”时的心理。(2分)
9.从文中可见“我”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0.结合全文,体会作者对乔元贞命运交代中表达的思想情感。(3分)
(二)那枝枯萎的康乃馨(15分)
朱克波
①在我的的日记本里夹着一枝康乃馨,那是五年前的母亲节我为母亲准备的礼物。虽然它早已枯萎,但在我的心中却依然鲜艳如初。
②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五年前,我不知道,母亲也不知道;五年后,我知道了,母亲还不知道。我没有告诉母亲,却每年开始早早计算日期。又是一个母亲节到了,满大街一大片一大片鹅黄鹅黄的康乃馨飘过阵阵幽香,温馨的气息使我想起了终日劳累的母亲,父亲身体不好,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那单薄的肩上,供我跟姐姐读书很不容易的。五年前我刚到县城读书,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母亲节,所以我决定像城里的同学那样送母亲一枝康乃馨。
③记得那年母亲节那天的阳光特别灿烂,回乡的中巴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不停,我只得小心地把康乃馨捧在胸前。康乃馨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多想此刻就让这丝清香飘到母亲的身旁,让它送去孩儿的一点心意。可是母亲向来是十分节俭的,我该怎样向她提起呢?
④下了车,要走好长一段山路。到了村口,恰好碰到母亲从地里回来,烈日下母亲踩着自己的影子,背着沉重的柴火,手里还拿了两把锄头,不用说其中一把是帮父亲拿的。看着母亲被压弯的身影,想到节日中的她还是跟往常一样忙碌,我不禁鼻子一酸,连忙跑过去扛锄头。
⑤母亲一见我,愣了一下,紧张地问道:“二娃!怎么回来了,没钱花了吗?”我忙摇头道:“不是,我是回来看您的。”母亲这才舒展开眉头正色道:“看啥子哟,车费蛮贵的。哦!快去后面接你爸爸,让他歇会儿。”说着又把锄头从我手里拿了回去。看着母亲满是汗迹的脸庞,一身粗布衣服、沾满泥巴的布鞋,想到此刻城里那些母亲正在孩子的陪同下逛公园,我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我赶忙转过身,心里充满了愧疚之情,要不是为了送我到县城最好的学校上学,母亲也不用这么辛苦。今天是母亲节,就算把花店的康乃馨全买来,在我看来母亲也是受之无愧的。
⑥到了晚上母亲才闲下来,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我刚准备把康乃馨拿来送给母亲,她却看着我的头说:“二娃,头发这么长了,妈妈给你剪一下,这样又可以省下三块钱了。”母亲一边剪一边又唠叨开了:什么在学校要好好学习,钱要花在刀刃上,又说今天我不应该回来,往返的车费就够我一周的生活费了……我越听越委屈,泪水情不自禁盈满了双眼。今天属于母亲,可是,母亲,我最亲爱的妈妈,这位世界上最疼我的人,您的世界里从来无所谓节假日的概念,您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您的意识,每一分钱都要供孩儿读书你才心安,但是,孩儿又该怎样报答您呢?我鼓起勇气哽咽着说:“妈妈,我没有乱花钱,今天是母亲节,我是专门回来看您的,难道这也错了吗?”母亲的剪刀在我头上停了下来,我不敢回头,但我想她脸上肯定满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出乎意料地,母亲没再责怪我什么,只是轻轻叹了一声,语重心长地说:“二娃,只要你惦记着妈就行了,咱们家不兴这个,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
⑦那天我最终没有把从城里带回来的康乃馨送给母亲,因为从那轻轻的叹息声中,我体会到自己并未真的懂事。爱有许多种,亲情却尽在不言中,或许对别人而言,母亲节送一枝康乃馨意味着温馨,但对于我来说则是没能读懂母亲的心。
⑧我把那枝康乃馨夹进了当天的日记,旁边写着:妈妈,或许我再也不会送您康乃馨了,或许我已经伤了您的心无数次,或许我抢走了您头发上的黑,脸上的红,或许我不会亲口对您说我爱您,但是我爱您,在心里!
⑨如今走在大学校园里的林阴道上,想起村口的那一幕我就热泪盈眶。每年的母亲节我都会把那枝枯萎的康乃馨翻出来看看,每次耳边都萦绕着母亲那句朴实的话:“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
(选自2010年第5期《阅读与鉴赏·文摘版》)
1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1分)
12.第③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3.认真阅读第⑥段,想一想“我”“哽咽”的原因是什么?(4分)
14.为什么“我”一方面觉得“就算把花店的康乃馨全买来”“母亲也是受之无愧的”,另一方面却没有把那枝准备好的康乃馨送给母亲?(4分)
15.联系全文,谈一谈你对第①段中“虽然它早已枯萎,但在我的心中却依然鲜艳如初”一句的理解。(3分)
(三)当语言死亡时(14分)
陈 赛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 《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年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慢得多。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
③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中部的土家语等。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有1000万满族人,但能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去,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孙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⑥语言的死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200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300多种土著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
⑦据统计,世界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没有字典,没有书,你在任何图书馆或者数据库里都找不到它们的资料。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尤其脆弱。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这些统称为“人类知识库”。
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去世之前谈到她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选自2010年第2期《读者》,有删改)
16.按要求填空。(4分)
围绕“语言的死亡”,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死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做了说明。这属于_______顺序。
17.请说明语言死亡的根本原因。(2分)
18.第③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9.“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句中“绝大多数”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20.想象一下,当语言死亡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哪些变化?请写出你的感受。(2分)
(四)五柳先生传(12分)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0年第2期)
21.补全空白处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解释加点字。(3分)
⑴何许人_______________ ⑵每有会意_______________ ⑶赞日_______________
23.翻译。(2分)
不戚戚于贫赋,不汲汲于富贵。
24.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是什么?(3分)
25.分析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2分)
三、作文(50分)
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谊,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请以“凝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2014年春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答题卡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1.( )(3分) 2.(4分)____改____ ____改____ ____改____ ____改____
3.( )(2分) 4.( )(2分)
5.(4分)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分)⑴(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3分)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以为父亲要揍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没有揍“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4分)
围绕“语言的死亡”,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死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做了说明。这属于_______顺序。
17.(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补全空白处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3分)
⑴何许人_______________ ⑵每有会意_______________ ⑶赞日_______________
23.(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 号
班 级
姓 名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