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曹冲称象
一杆秤
gǎn 笔杆 枪杆
gān 旗杆 栏杆
杆
称
称:测定重量
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
我会认
chèng
kǎn
xiàn
zhǐ
liàng
砍秤线止量
cáo
yuán
gēn
yì
lùn
zhòng
曹员根议论重
zhòng(重量)
chóng(重复)
重
多音字
chēng (大称)
chèn (称职)
称
gǎn(一杆秤)
gān(旗杆)
杆
摇
yáo
沿
yán
得
děi
底dǐ
论
lùn
议
yì
装
zhuāng
牵
qiān
柱zhù
岁
suì
挂 气 球
称chēng
官guān
整体感知
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讲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情。
古时候有个人叫曹操,人家送他一头象。曹操很高兴,带着他的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
柱子,耳朵像 ,鼻子像
,尾巴像 。
看看说说
两把大扇子
一个长长
的钩子
一根小小的鞭子
一堵墙
zhù
四根柱子
曹操和大臣们看到的大象什么样?一个官员提出了什么问题?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一个官员提出的问题是: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读一读,比较每组中的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1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2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课文讲解
讨论:仔细阅读第四自然段,理清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赶象上船
在船舷上做记号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称石头的重量
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
赶象上船
船沉画线
装石到线
称石累加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先把大象( )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 )水面,在船舷上( )。再把大象( ),往船上( ),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 )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赶 到
沿 着
画一条线
赶上岸
装石头
称 一 称
曹冲的办法是什么?默读第四自然段,填一填。
这句话有几个动作?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有一个动作
为什么石头要装到船下沉的位置呢?
因为船下沉的深度和大象在船上时一样,才说明这些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相同。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齐读第5自然段,思考:“微笑”“点一点头”说明了什么?
曹操觉得曹冲的办法非常好,所以“微笑”“点一点头”,表示对曹冲的赞许。
归纳曹冲称象的步骤。
赶象上船
在船舷上做记号
把大象赶上岸
往船上装石头
称石头的重量
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办法相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曹冲的办法更好。
因为他的办法既科学,又环保;既不用砍大树造
大秤,又不会伤害到大象,所以说曹冲的办
法好。
曹冲称象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官员们
层次梳理
曹冲
赶象上船——画线
赶象上岸——装石到线
称石头——知象重
造大秤
直摇头
曹 操
点了点头
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多么巧妙啊!对于一个才七岁的孩子来说,这实在难得。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像曹冲一样,多观察,多动脑筋思考,多联想,就一定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
课堂小结